股市历次救市政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股灾的危机根源是资本市场表现长期与基本面背离且得不到收敛,若存在高杠杆融资维持泡沫,则泡沫破灭后危机的深度和长度将急剧加深。

成功的救市政策涵盖四大
方面:补充流动性、政府表态提振信心、修改规则限制做空、经济刺激政府救助。

成功的
救市案例,如美国1987年、美国2008年和中国香港1998年等,相关救市政策在这四方面都及时和精准,从而将金融体系从危机边缘拉回并逐步走向正轨。

海外市场
美国1929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经济周期——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经济进入萧条周期,货币财政政策应对失当,而彼时立法和监管的缺乏助长了股市的过度投机。

这次股灾
导致美股几乎4/5的总市值蒸发,进入了长达3年的熊途。

当时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并没有
采取实质性的救市措施,但这次股灾促使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消除证券市场不正当交易和稳
定银行体系的法案,建立了对证券业和银行业监管的标准框架。

美国1987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前期股市的暴涨缺乏经济基本面支撑,而巨额的贸易
逆差和财政赤字导致了人们对美国经济的信心下降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同时国际游资增
长加剧了股市的波动。

这次股灾导致道指单日下跌点数和幅度均创历史新高,美联储采取
的主要救市政策包括:高调发声以稳定市场情绪、补充流动性、鼓励银行向经纪商和交易
商提供贷款。

这些措施对翌日上午的开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是随后数周市场运
行改善的重要原因。

日本1989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低利率加上金融自由化改革降低了融资门槛,同时加
剧了银行放贷的市场竞争,最终导致了各类资产价格暴涨。

这次危机中,日本股市与房价
暴跌,过度参与投机的公司纷纷倒闭,并将破产浪潮传导至其他企业和银行。

针对危机日
本当局一开始并未主动托市,仅通过慢节奏的降息来释放流动性,错过了救市良机。

中国台湾1990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流动性收紧,热钱迅速撤离,同时日本股灾以及海湾战争爆发带来的避险情绪的影响和催化。

这一时期我国台湾股市与房价均出现崩盘式
下跌,股指仅用9个月就重挫近10000点,股灾后台湾经济增速也下了一个台阶。

而这一时期我国台湾地区管理部门的救市政策相对贫乏,救市态度比较模糊,但还是采取了调降
贴现利率,成立护盘基金等严守系统性风险底线。

中国香港1998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美联储收紧货币导致资本回流,使港币形成了较强的贬值预期,同时国际炒家做空香港资本市场,加速资金出逃。

这一时期港股大幅下挫,恒生指数一年内跌幅达60%。

港府的救市政策主要包括:稳定汇率;金管局入市坐庄;上市公司回购股份;修改规则、限制做空。

政策起到了良好的救市效果,到1999年7月港
股已经回升至14000点以上。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根源在于美国低利率环境下房地产泡沫的升腾与破灭,次贷危
机导致当时美国房地产崩盘、大量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股市剧烈震荡。

美国政府与美联储
采取的主要救市政策包括:补充流动性、政府表态提振信心、修改规则限制做空、经济刺
激与政府救助。

日本2008年股灾危机根源在于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

2008年金融危机中,日本GDP 大幅下降,日经指数15个月内遭腰斩,资产价值的缩水导致危机向银行传导蔓延。

吸取1 989年危机的经验与教训,日本政府在这次股灾中反应极为迅速,日本央行采取的救市政
策主要包括:注入大量流动性、央行购买银行股票、央行购买银行次级债。

2009年6月日经指数迅速恢复到一万点以上,标志着救市政策的成功。

欧元区2012年欧债危机根源在于货币和财政双宽松政策背景下各国政府大规模举债,债务负担大大增加,财政纪律失控,经济运转过分依赖举债来维持高福利。

欧债危机的爆
发导致欧元区经济衰退、通货紧缩,欧洲央行采取的主要救市措施包括:下调三项利率和
向银行注资等补充流动性措施;设立金融稳定基金,并通过杠杆化放大可提供的贷款援助规模;债务减记。

中国股市
一、1990年12月8日起,半年以来始终上涨的深圳股市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9个月的长跌。

9个月中,深市总市值抹去了七八个亿,只剩下35亿元,市场一片恐慌。

1 991年4月22日,正在试营业期间的深交所[微博]出现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空前绝后的零成交纪录。

1991年7月3日刚刚举行了正式开业仪式的深圳证交所,就面临着市场急速下跌的严峻局面。

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指出:证券、股市,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股指走出强势行情,并且在5月21日,全面放开股价,实行自由竞价交易。

1991年8月26日,深交所副总经理禹国刚将《关于“调节基金”入市的建议》上报深圳市政府。

张鸿义当即在建议书上批示:“调节基金可在近20天内根据市况适当介入稳定市场。

根据确定原则,请金明同志(深圳股市调节基金负责人)具体运作。

要做好、做细,力争达到政策目标。


1991年10月,深市将印花税率从6‰调整到3‰,牛市行情启动,后上证指数从18 0点升至1992年5月的1429点,升幅达694%。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股市交易价格开始尝试由市场引导。

仅仅3天,股票价格就一飞冲天,暴涨570%,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竟狂升25 00%至3000%,当日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和原国家体改委联合发文明确按3‰的税率缴纳印花税,指数在盘整一个月后掉头向下,一路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跌幅超过70%。

深市盘整4个月后,从2517点下调到1538点,2002年11月23日到2003年2月22日,深市从1538点回升的3422点,升幅超过220%。

二、1993年至1994年,当时我国宏观经济偏热、通胀压力较大并引发紧缩性宏观调控;同时在此期间股市实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容。

宏观调控政策再加上巨大的扩容压力,导致股指自1993年2月创出1558点新高后一路下滑,至1994年7月仅仅18个月时间,股市跌幅高达79.09%。

1994年7月28日,上证指数低开低走,收在339点,跌8.43%。

这是连续长时间下跌后的再次暴跌,杀伤力极大。

股民仓惶而逃,股价惨不忍睹。

1994年3月14日,时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在上交所第四次会议上宣布“四不”救市政策:55亿新股上半年不上市;当年不征收股票转让所得税;公股、个人股年内不并轨;上市公司不得乱配股。

1994年7月30日,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措施,推出“年内暂停新股发行与上市及严控上市公司配股规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三大利好救市政策。

从1994年7月20日粤宏远A发行后,一直到当年12月8日中炬高新发行,新股暂停发行近5个月。

利好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指急速飚升33.2%,上证指数从最低的325点上涨到1052点只用了33个交易日,涨幅为204.13%。

股市出现一个半月的上涨狂潮。

但随后就是回调,12月7日,又回到了650点附近。

1994年12月8日新股发行重新启动后,大盘继续探底,并在次年的1月19日下探至571.36点。

期间最大跌幅达到
17.82%。

救市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股市的原有运行趋势。

三、1995年到1996年初,大盘再度陷入低迷。

在1995年年初,市场上的资金大多集中在国债期货上,而股市因为缺乏资金则延续了1994年末尾的消沉,每天成交仅几十万元,股指也像长睡不醒一样一直在较小的区间内波动。

3月,国债期货市场爆发了震惊
全国的“3·27事件”。

经过连续的下跌,1996年1月终于开始走稳,最低点已经探明512点,此时市场缺的就是钱。

国务院证券委下发文件要求大规模开展股份制改造,发展证券市场,希望通过募集资金来改造国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发展提出目标: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和股票融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证券市场。

1995年1月18日仪征化纤招股后,到当年6月12日创业环保招股,期间新股暂停发行时间约5个月。

大盘在IPO暂停的背景下,一度走出一波大幅度上涨行情,从524.4 3点起涨,到当年5月涨到最高的926.41点,在5月的月K线上留下了长达226点的上影线。

其后市场重现弱势,6月12日重启新股发行后,大盘已经跌破700点,至7月4日,大盘已经跌至610.33点,期间最大跌幅为13.92%。

1995年7月4日东方电气公开发行后的一段时间内,A股市场只有洛阳玻璃、东北电气两家新股发行。

1995年8月下旬,四川长虹转配股上市引发市场动荡,8月26日在沪市挂牌的辽源得亨、西安黄河中期业绩亏损,这是上市公司首次出现业绩亏损。

到1996
年1月4日,黔轮胎招股后,新股发行才密集进行。

暂停期间股指先后走出两波小幅上涨行情,但之后一路下滑直至1996年初。

1月4日IPO重启后,大盘1月19日探底512.8 3点后,一路上行,展开一轮大牛市,到1996年底飙升至1258.69点,并于2001年6月14日达到2245.44高点。

在新股发行重启后,虽然市场扩容,但由于当时的中国经济基本面发生变化,通胀得到成功治理,上市公司业绩有了较大改善,证券投资基金的面世也改变了投资者结构。

在此背景下,A股迎来了一波大的行情。

从1996年起,央行实行稳健带扩张型的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大量资金从储蓄中分流,给A股市场带来大量资金。

1996年5月1日,央行降息,存款利率平均降低0.98个百分点。

8月22日,央行再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降低1.5个百分点。

1996年的大牛市改变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全貌,投资者从以投机为主的跟庄炒作开始向以投资为主的价值投资转变,崇尚绩优开始成为主流投资理念。

火爆行情非同寻常,管理层连发12道金牌亦未能阻止股指上扬,这波行情次年5月12日才见顶,时间跨度达315个交易日,其间上证指数从最低512点涨到1510点。

1996年初至1997年5月,印花税依然为3‰,深市呈现大牛市行情,指数上涨660%多。

1997年5月12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率由3‰提高到5‰,沪指半年内下跌近500点,跌幅达到30%多。

四、1998年全年,A股市场筹资额比1997年减少了484亿元。

1999年春节前持续阴跌使得投资者信心不足,节后探底1084点。

国务院批准包括改革股票发行体制、保险资金入市、逐步解决证券公司合法融资渠道、允许部分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发行融资债券、扩大证券投资基金试点规模、搞活B股市场、允许部分B股H股公司进行回购股票的试点等政策建议的文件。

1998年6月,证券交易印花税率从5‰下调至4‰,股指不升反降,两个月震荡走低4 00点。

1998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再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重复股市是恢复性上涨,要求各方面要坚定信心,发展股市,珍惜股市的大好局面。

1999年6月1日为了活跃B股市场,国家税务总局再次将B股交易税率降低为3‰,上证B指一个月内从38点拉升至62.5点,涨幅高达50%多。

1999年6月10日,降息。

同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

1999年9月8日,首次明确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等三类企业,除可参与配售股票外,还可参与投资二级市场的股票。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

五、2001年6月22日,国务院五部委联合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第五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且减持的价格执行市场定价。

但是,该方案一经公布,立即引发轩然大波,股市自此狂泻不止。

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实施,股市开始暴跌。

一直跌到了2002年1月29日,股指跌回1339点。

国有股减持方案让二级市场上投资者怨声载道,认为国有股按市价减持简直就是圈钱,证券市场本应是投资者投资的场所,但却变成了国企大股东的提款机。

大家纷纷“以脚投票”,对新发、增发的股票弃而远之。

因此,市场出现了新股上市跌破发行价、增发股票没人要的被动局面。

2月25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2.25%下调为1.98%。

这是1996年来的连续第八次降息。

2001年10月22日晚9时中央电视台报道,证监会紧急暂停《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宣布暂停在新股首发和增发中执行国有股减持政策。

截至2001年10月20日左右,上证指数一口气从2245点跌到1520点,短短四个月跌去了700多点,跌幅超过三成。

其间(2001年7月31日-2001年11月2日)证监会完全停止了新股发行和增发。

11月2日IPO重启后,市场经历三年的震荡期,并于2003年11月13日达到1307.40点,直至股权分置改革实施。

2001年11月16日印花税率再度调低至2‰,股市又产生一波100多点的下行波段行情。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当实质利好“决定停止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出台后,市场出现井喷式的“624”行情,沪深指数当天几乎涨停,个股涨停大家经历很多,但股指涨停在A股历史却鲜见。

六、2001年6月14日创出2245点新高后至2005年6月6日创出1997年以来的9
98.23低位。

面对2001年六月股市持续下跌而不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状态,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步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国九条”。

“国九条”开宗明义地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实现本世纪头二十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文件从9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资本市场发展的意义、指导原则和任务、需要完善的政策、资本市场的体系建设、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市场监管水平、防范和化解风险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资本市场未来三到五年市场建设和政策取向,促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国九条出台当天,沪深股市放量大涨,随后三个交易日内继续攀升。

由于政策效应对市场的影响逐步淡化,在政策出台后的48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仅上涨了11.56%,最高涨到1783点。

以后则由于宏观调控、清查国债回购等原因致使股指下跌。

2004年1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

而在方案正式出台前,IPO被暂停。

一直以来,股票的定价,包括新股发行、增发的价格,都是按照监管层的“规定”操作。

新股发行20倍市盈率定价这一“潜规则”的形成,源于长期以来管理层对扩大国有企业的融资规模并且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考虑。

然而政府控制股票定价的行为,直接关系到证券市场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资产配置的合理性。

而充分市场化的IPO定价原则将有利于联通原本割裂开来的一、二级市场,还市场以公正,制造更宽松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空间和法律环境。

针对这一情况,《通知》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及其保荐机构应通过向机构投资者询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询价应采用累计投标询价的方式。

应该说,这一规定的出台体现了市场发展的要求,标志着中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初步建立,对
提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推动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一次IPO暂停之前,双鹭药业搭上了“末班车”:2004年8月1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核准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通知》。

直到2005年1月1 2日证监会公布《关于核准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通知》宣告暂停三个多月的IPO重新启动。

这次IPO暂停时,A股仍处在2001年以来的熊市当中。

暂停期间,A股市场虽然也出现了多次反弹,但是下降趋势十分明显,市场再度创出新低。

由于新的询价制度对当时的股价形成不小的冲击,扩容也对市场造成一定影响,因此IPO暂停并没有给股市带来强势逆转,新股发行重启后,大盘出现了短暂的反弹,上证综指从1180点附近反弹至1300点之上,但这次的反弹持续时间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

2005年1月23日,财政部又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2‰下调整为1‰,股市轻微拉升后随即呈震荡下行趋势。

2005年4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2005年5月25日,政策非常明确地指出IPO和再融资要等股改之后进行,这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市场的稳定,二是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市值超过总市值50%,否则没有新的定价机制。

空窗期直至2006年6月5日新老划断第一股中工国际招股。

此次IPO开启并未对市场产生大的利空,股指也从1700点附近最低回落到1512点,但随后很快就创出新高,此后更是一路上涨到6000点之上,A股最终迎来了史上最大一轮牛市。

这也再次表明,新股发行与否对市场的影响只是短期的,绝不能改变市场的大趋势。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股市出现急挫,后又创出新高。

5月30日凌晨,一条震撼中国的特大重磅新闻,令人吃惊地出现在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上。

这条新闻是: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1‰调整为3‰。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条对中国股市极具杀伤力的爆炸性新闻,不仅未首播在5月29日晚七点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居然连当天出版的《中国证券报》,以及直属证监会的三大证券报,都没来得及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

而是播出在当天午夜零点的央视2套的《经济新闻联播》。

后来,被讥为“半夜鸡叫”。

此作法被普遍解读为证监会重拳出击中国股市的一个强烈的信号。

这条新闻来得是如此突然,如此反常,就在前几天,我们还多次听到财政部信誓旦旦“辟谣”:财政部近期无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的计划。

上调首日股市损失1万2千亿。

股指从5月29日的最高点4335点,一路下滑至最低点3858点,一日接连击穿五个整数关,跌幅高达477点。

后由于权重股发动抵抗,到收市,该日中国股市仍大跌283点,900多支个股跌停,创下了2007年中国股市暴跌之最,其跌幅甚至超过了震动全球的中国股市的“2.27惨案”。

B股跌幅更深。

沪深B股双双大幅下挫个股大面积跌停。

上证B股指数以302.61点,跳空30点大幅低开,经过短暂上行后,股指开始一路下挫,收盘报302.95点,跌幅居然超过了9%。

深证B股指数当日报收于6 80.66点,跌幅也达到8.56%。

沪市当日仅有1只B股上涨,4家平盘,50家下跌,其中49只个股跌停。

深市除ST股票外,也有超过30只个股跌停。

盘点这一天的中国股市,4000多亿的天量成交,使得印花税收入达到约24.44亿元。

新税率的执行使得印花税增加逾16亿元。

2007年5月30日注定将会成为中国股市历史上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股市的总市值创记录地达到了18万亿元人民币,己与中国城乡居民储蓄总额等值,与中国2006年国民生产总值相当接近。

这一天,中国股市的开户总户数历史性地突破了1亿户,达到了10027万户。

在中国股市历史上,2007年5月30日己成为“1亿日”。

1亿户实际上仅为5000万户,而且其中有大量的历史上的假账户,这些假账户的产生是因为当年许多证券公司为了申购新股而创设的,后来大量闲置,成了死户。

所以实际的数字远比这个要少。

据业内测算,交易活跃的账户不过3000万户。

而这1亿
户中99%是散户,是中小投资人。

机构总数不到1%。

中国股市70%的资金是散户们的资金。

七、中国上市自2007年10月16日创出历史新高6124.04后直至2008年10月28日大跌至1664.93。

2008年9月,在寻找买家未果后,曾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公司递交破产保护申请。

消息一出,美元和美国股指期货齐声下跌。

2008年9月15日纽约股市开盘后三大股指均大幅下跌近3%。

在欧洲方面,当天德国法兰克福、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等地股市主要股指也大幅下跌,跌幅一度均超过4%。

在亚太地区,新加坡股市海峡时报指数下跌3.27%,印度孟买股市敏感30指数下跌3.35%。

澳大利亚悉尼股市主要股指下跌1.8%。

当时有分析认为,当天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地股市因公假日休市,否则亚太地区主要股市跌势会更加明显。

2008年4月18日中国证监会18日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日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21日证监会开出基金"老鼠仓"第一罚单。

2008年4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草案)》、《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草案)》和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
2008年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从2008年4月24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3‰调整为1‰。

买卖双边合计0.2%,有效期仅为5个月。

受下调印花税消息提振,两市今日呈现放量上涨走势。

早盘两市股指均大幅跳空高开,沪指高开261.54点,深成指高开1003.23点,随后大盘在经历了短暂修整后再度放量走强,中石油、中石化盘中一度冲击涨停,午后伴随着权重股的纷纷回调,沪指一度将涨幅收窄至5.59%,但随后在大盘蓝筹股的推动下再度回升,收盘两市增逾9%,创近7年来最大单日涨幅,涨停个股接近了200家。

两市今日成交继续放量,合计2700多亿,但午后成交量略有萎缩。

2008年9月18日,IPO暂停。

直至2009年7月10日,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在深交所挂牌交易。

IPO在重启后,上证指数当日跌0.29%,其后1个月股指延续先前上涨趋势,至8月4日达到3478点相对高位。

此后,股市一路阴跌徘徊在2000点附近。

2008年9月15日晚间,人民银行宣布了降息的政策,以对冲美国金融风暴带来的全球性股票市场大跌。

9月16日,市场不理会降息的政策,跌破2000点。

2008年9月18日,大盘最低见1802.33点。

当天晚间,财政部、中央汇金公司、国资委罕见地联手,同时祭出三大利好:19日起,对证券交易印花税由现行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由出让方按1‰的税率缴纳;支持央企在二级市场增持或回购其控股公司的股份;汇金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

(据公开信息,汇金本轮合计增持三大行4.9亿股)。

当天晚上,美股大幅高收,全球各大央行联手注资2470亿美元拯救金融市场,美国政府酝酿新救市计划。

9月19日,沪深两市大幅高开,沪指开盘即大涨9.06%,深成指开盘涨8. 35%。

开盘后两市一度小幅回调,但在金融股全部涨停的推动下,沪指继续走高,煤炭、化肥、传媒等板块在开盘不久即全线涨停,午后A股市场个股、权证、封基已无一例外全线涨停,两市B股仅张裕B、招商局B两家未涨停。

沪指收盘报2075.09点,涨幅9.46%,创96年涨跌停制后第二大涨幅。

深成指报7154.00点,涨590.93点,涨幅9.00%。

两市早盘成交额创近期天量,午后成交额大幅降低,全日成交1030.96亿元。

2008年10月9日,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

暂免征收利息税。

10月30日,央行再次降息。

11月26日,央行自9月份以来连续第4次降低利率、第3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

八、2009年8月开始,A、B股一路下跌,连续3年成为主要经济体表现最差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