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归有光及相关文学常识。
2、准确掌握“志、胜、乳、兹、比、凡、殆、制”八个实词,并归纳积累“当、始、归、过”四个实词的义项及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3、品味文章当中蕴含的“喜”与“悲”,学习作者借助平常之语抓住生活琐事以细节来抒写感情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
1、归纳整理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
2、学习掌握作者借助平常之语抓住生活琐事以细节来抒写感情的写作技巧。
【知识链接】
归有光(1506~1571年),明代散文家。
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被称为“唐宋派”。
江苏昆山人。
他出生在一个累试不第的寒儒家庭,少年好学,9岁能文,20岁时尽通五经三史和唐宋八大家文。
然而35岁时才乡试中举。
并且,此后8次会试都未及第。
于是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安亭,读书讲学,远近从学者常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
直到60岁时,方中进士,授湖州长兴县(今浙江长兴县)知县,他重视教化,治政廉明。
后任顺德府通判,专门管辖马政。
隆庆四年(1570年)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修《世宗实录》,以劳瘁致疾,以卒于官,卒年66岁。
葬于昆山城东南门内金潼里(今邮电局附近,今昆山有归有光墓,为旅游景点一)。
文学上,归有光以散文创作为主,与拟古主义者对抗,力矫前后七子“文必秦汉”之论,并且取得较高的成就。
他的文章平易自然、质朴清新、感情真挚、毫不装腔作势,给当时的文坛吹来一股新鲜空气,透露出一线生机,使当时的文风有所转变,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明朝永乐年间出现的一种诗歌形式,内容上多为歌功颂德,形式上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因其代表人物多为台阁重臣,因此称之为“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
但至嘉靖年间,已流为盲目尊古倾向。
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其魁首实为归有光。
归有光的散文博采唐宋诸家之长,集成了唐宋古文运动的传统,同时又在唐宋古文
运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历代名人评价归有光:
“……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温润典丽,如清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dá,愁苦)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明·王锡爵】“余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读之)使人欲涕。
”
【清·黄宗羲】“虽欧公复生,何以过此?以震川追配唐宋大家,其于介甫子由,殆有过之,而与古人参会于毫芒杪忽之间也。
士生于斯世,尚能知宋元大家之文,可以与两汉同流,不为王李所澌灭。
震川之功,岂不伟哉!”【清·钱谦益】“其尤善者,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
”【清·方苞】“明自永、宣以下,尚台阁体;化、治以下,尚伪秦、汉;天下无真文章者百数十年。
震川归氏起于吾郡,以妙远不测之旨,发其淡宕不收之音,扫太阁之肤庸,斥伪体之恶浊,而于唐宋七大家及浙东道学体,又不相沿袭,盖文之超绝者也。
”【清·王鸣盛】“震川之述老妪语,至琐细,至无关紧要,然自幼失母之儿读之,匪不流涕矣。
”
【近代·林纾(shū)】背景知识
1.“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远祖的意思;一说言其窄小,如项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2.归有光35岁中举后,徙居嘉定安亭江上,授徒讲学,不复回故里。
由此推知,他18岁写此文,35岁左右可能在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引起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因而补写了附记,其间相距十六七年,妻死年手植的枇杷树生长了约五六年。
这样,不仅枇杷树“亭亭如盖”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且“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积累
(一)重点实词(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项脊轩志.(2)尘泥渗漉
..,雨泽下注
(3)旧时栏楯,亦遂增胜.(4)迨诸父异爨
..
(5)妪,先大母
...婢也,(6)某所,而母立于兹.。
(7)比.去,以手阖门(8)余自束发
..读书轩中
(9)余扃牖
..而居(10)轩凡.四遭火
(11)得不毁,殆.有神护着(12)其制.稍异于前
(13)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
..如盖.矣
(二)通假字(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含义)
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一词多义(解释句子中所含实词的意义)
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1)当 (2) 始
他日汝当.用之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后五年,吾妻来归.日过.午已昏
(3)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4)过大母过.余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过.大孤山小孤山
(四) 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
1、雨泽下注
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3、然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4、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五)古今异义词
1、室仅方丈
..古义:今义:
2、三五
..之夜古义:今义:
3、凡再.变矣古义:今义:
(六)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二、研读课文
(一)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情感发展变化的关键句
(二)思考:居于项脊轩,作者觉得什么是可喜的?
(三)思考:作者写了哪些悲?
(四)作者回忆三位至亲时表现出的情态有何不同?为何会有这种情况?
三、合作探究
细节描写就是作品对具有典型意义和艺术魅力的细小情节(多为人物的生活细节)的描写。
一般分为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等。
本文就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
课文中描绘了几幅图景,请小组合作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品味情感。
真挚深沉的
至亲关爱图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体会作者笔墨清淡而缠绵动人的情感。
3.学习本文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重点、难点:
1.了解细节在感情表达上的作用。
2.学习文中直接与间接地表达感情的表现手法。
导学方法:
讨论法、诵读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积累
通假字
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的
珊珊可爱“珊珊”通“姗姗”,美好的样子
以当南日“当”通“挡”,挡住
一词多义
(1)始室始洞然方,方才
庭中始为篱起初,先
(2)过日过午已昏偏过
大母过余曰探望,看望
从轩前过路过,经过
(3)每每移案每逢
妪每谓余曰常常
(4)得又北向,不能得日得到,获得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能够
(5)当他日汝当用之应当
以当南日挡住
(6)为轩东故尝为厨作为
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
余既为此志写作
古今异义词
(1)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方丈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或道观的住持(2)往往而是
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经常出现(3)凡再变矣
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4)后五年,吾妻来归
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来
(5)余久卧病无聊
无聊古义:无所依靠今义:精神无寄托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下,往下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上,从上面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
东犬西吠西,向西
前辟四窗前,在前面(2)名词用作动词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喂养
客逾庖而宴宴,吃饭、用饭执此以朝朝,上朝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多,许多事
(4)数词用作名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一,一体、整体
文言虚词
(1)以
以当南日/以手阖门(介词,用)
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
持此以朝(连词,而,来)
(2)所
某所,而母立于兹(名词,地方、处所)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用在动词前,与之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人或事物)
(3)之
儿之成,或可待乎—(助词,取独)
顷之,持一象笏至(助词,用在时间名词后,凑足音节)
抚之甚厚(代词,她,代指老妪)
吾妻死之年(代词,那)
三五之夜(助词,的)
重点句式
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妪,先大母婢也
被动句: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意念被动)
状语后置句:鸡栖于厅其制稍异于前而母立于兹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省略句:
以(之)当南日(妪)语未毕,余泣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
二、思——自学思考:
1.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
明确:①写项脊轩的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②接着写旧:
直接点明是。
百年老屋";③写破漏:“尘泥渗确,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④写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2.作者对这样的书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的呢?
明确:作者并没有嫌弃它,鄙薄它,相反,对它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
3.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变得怎样了?
明确:变得不漏、不暗了。
辟,开。
垣墙周庭,在院子周围筑起了墙。
庭院里又种植了兰、桂、竹等花木,原有的栏楯,“亦遂增胜”,也就此增添了光彩。
4."万籁有声"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自然界发出的一切声响都能听到。
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泛指声音。
三、议——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所思问题。
广开言路,各抒己见,轻松交流,畅所欲言,合作探究,激发潜能】
问题:1、作者选取了哪些平凡场景?来写大家庭四分五裂之状的?
2、家中老妪回忆了母亲什么事,哪些细节蕴涵母亲的深情?我们从哪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痛?
3、回忆祖母什么事?哪些细节蕴涵了祖母怎样的深情?作者为什么“长号不自禁”?
4、回忆亡妻生前,选取了哪些琐事,表现了什么?我们从哪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痛?为什么回忆亡妻生前?
四、悟——体悟人生
作家李准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
”本文就是使用了细节描写这种高超的传情艺术,才使得文章读来字字出肺腑,句句断肝肠,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
听琴会有共鸣,读书会有同感。
在阅读课文时,相信你一定从中寻找到了共同的生命体验,眼前也会浮现出与自己相关的种种往事,那么,请你试着用文字来记录下内心的感受。
要求:借鉴本文写作的方法,即要选取一两件生活琐事、平常景物,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并寄托自己的情感。
以此方法,写一片断,不超过100字。
示例:
片段一:我即刻伸手折断
..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
..了。
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
..走出,
留他绝望
..地站在小屋里。
——鲁迅《风筝》
片段二: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
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
....,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
.....,自己慢慢爬下
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
..衣
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
...似的。
——朱自清《背影》片段三:2007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细雨无声,母爱无言》片段
高考前,梅雨连绵,如烟草疯长,如柳絮乱飞。
寝室里许多同学整天喷嚏连天,显然经不起这股流感的扫荡。
母亲托人让我回家。
我于紧张的复习中请假,赶回离校几十里的家。
母亲一.
脸的欢喜
....,指着一碗汤药,说是一位老中医开的偏方,对感冒、提神特别有效。
我一饮而尽,却看到碗底有残余的黄泥,忙问是怎么回事,母亲没有发现我的
不快,笑着
..说:“其实这是菩萨赐的仙药,能逢凶化吉,助你高中的。
”一股怒火从胸中燃起,我“啪”地一声把碗摔在地上,破口大骂:“什么狗屁菩萨、狗屁膏药,全是假的,要怎样说你才肯相信,你是不是要害死我?”母亲的笑容还来
不及收回,便僵.在脸上。
我气急败坏地冲进雨中连夜返校,留下呆若木鸡
....的母亲
和一地
..的碎.碗片。
第二天,父亲来找我:“那可是你妈跪一步爬一步
......,上九华山为你求来的……”
窗外,雨丝飘飞,倾洒无言。
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