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九章. 力与运动 二、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惯性
一、教学设计思想:
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惯性”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惯性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习惯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认识生活、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的求知欲望。
2.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认识惯性”、“观察惯性现象”两类实验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问题意识,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学习习惯,学会自己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去获得答案。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使学生获得能力上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兴趣,进而发展到具有研究物理的志趣。
对于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本中节课中有演示实验(苹果爬杆、击打小铁片、纸弹弓),探究实验(观察惯性现象),以及观察生活现象多个图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身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设计是先通过教师演示“苹果爬杆”实验,让学生观察到“苹果自己”沿着管子爬上去。
激发学生探究了解的欲望。
再通演示惯性实验、观察生活中离弦之箭、汽车突然启动及紧急刹车。
自然而然的引出惯性的定义。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操作实验、并进行全班展示并分析实验结果,体验惯性现象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
观察惯性现象活动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及学习运用这一概念分析、解决具体问题。
对学生要求很高,学生不但解释现象,而且要能设计实验研究惯性现象。
本活动给出众多器材,设计实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学中可能出现众多的实验设计,宜采用具有竞争性质的开放教学方法,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验设计在全班演示、相互评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和钻研精神。
之后,解决引入本节课时的问题——“苹果爬杆”的原因,了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之后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
惯性是教学的难点。
本节采用两类实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设置这样的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惯性的存在,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探究习惯、缜密的逻辑思维,同时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学生情况简单分析
重点:
建立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并能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难点:
自己设计实验,体验惯性现象,解释惯性现象。
难点突破:
通过学生活动,进行实验观察和生活观察,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与分析等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正如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的:“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
”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做的同时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科技的认识,从而更好的掌握知识与技能。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观察和归纳建立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并能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主动参与实验活动并观察实验中的现象,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地分析、猜想、推理与总结。
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2、在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过程中,进行物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真理的热爱和追求。
2、通过小组分工与合作以及各组间的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实物展台。
2、苹果、不锈钢管子、沙子、烧杯、鸡蛋、塑料尺子、矿泉水瓶、纸带、小车、小木块、实验记录表等。
学生6人一组。
六、教学过程
程
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苹果,一根长70cm、直径2cm的不锈
钢管子。
将管子穿过苹果,苹果置于管子底部。
提出问题,同学们有什么方法让苹果自己沿着管子
“爬”上去。
学生上讲台操作,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方法进行点评。
教师用木棒击打管子顶部,苹果沿着管子自己“爬”
上去。
就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揭开它的谜底。
板书:
惯性
学生回答自
己方法并上讲台
进行演示。
1、握着管
子顶部向上提。
2、管子倒
过来,在地面上
撞击管子顶部,
苹果沿着管子向
下运动。
激发兴趣,
萌生探究欲望
1、观察与思考
(1)大屏幕出示图片。
演示图9-5中的实验(a)。
实验(a)
介绍实验装置,演示实验(a),观察簧片击打前钢球
和小铁片各自是什么状态,击打后各自状态。
击打前小铁片和钢球都是静止状态,击打后小铁片飞
出去,小球还是静止状态。
确定研究对象,开始状态,后来状态。
得出结果(静者
恒静)
(2)课件展示图(b)。
观察仪器装置
学生细致的
观察思考。
确定研究对
象、分析研究对
象始末状态。
仪器装置
较小,便于学生
观察装置。
学会观察
分析,为后续活
动做铺垫。
认识惯性
图(b)
教师用橡皮筋将一个纸团水平方向弹出去。
引导学生
观察,纸团刚离开橡皮筋后运动没有停下来,沿原来方向
继续运动。
学生观察图(b),分析现象。
箭离开弦后,不受力的
作用,理想状态下,按原来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确定研究对象,开始状态,后来状态。
得出结果(动者
恒动)
(3)课件展示图(c)、(d)。
图(c)汽车突然启动,车上的人会向后仰
图(d)汽车紧急刹车,车上的人会向前倾
先出示图(c)、(d)学生观察判断那幅图是突然启
观察纸团离
开橡皮筋后运动
状态。
确定研究对
象“箭”、分析研
究“箭”对象始末
状态。
根据生活经
验判断那幅图片
是汽车启动和刹
车。
创设一个
物体水平方向
继续运动的场
景。
自然过渡到匀
速直线运动状
态。
创设情境,
对生活中的场
境进行区别。
观
察
惯
性
现
象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3、分组做实验
学生分组,每组6人,分4组分别做4类实验。
组内
自己设计实验、组装实验器材、实验、观察、分析、记录。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4、学生展示实验
各组实验完成后,每组两名同学上讲台,一人操作实
验并对实验设计(创设什么场景)进行解说。
另一名同学将实验记录纸放置于实物展台,大屏幕投
观看大屏幕
上的实验器材分
类,便于实验设
计操作。
学生分组合作
上台展示、
分享实验成果。
解说实验现
象及原因。
自主设计
实验,加深对惯
性概念的理解。
分组完成,
培养学生合作
意识。
展示实验
设计及过程。
便于展示,
学生均可看到
七、板书设计
§ 9.2 惯性
1、定义:
2、观察惯性现象
3、应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八、教后反思
1、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不能脱离实验而独立发展,而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手段,更是对学生物理的学习以及物理思想的养成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通过对“认识惯性”、“观察惯性现象”两类实验活动的设置,良好的体现了实验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新的课程理念,分别针对不同的教学过程,给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的机会。
在认识惯性的教学过程中,大量举出与惯性有关的生活中的现象。
3、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物理情景的创设导入问题。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与科学实验式的探究式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完成知识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