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 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 知识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阿拉伯人的服装与地理环境:
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
身着特点:白色长袍、头戴头巾,
作用:为了挡住风沙对身体的袭击。
宽松的白色长袍既可以反射阳光,又能很好的透气。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
(1)一般情况下判定方向的方法: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2)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考试重点)
(3)根椐经纬网判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在野外确定地平面的方向(以北半球为例)
①根据指南针定向②晴朗的夜晚根据北极星定向
③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定向④根据植物定向(树木的年轮,生长的方向、树影)
●比例尺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图例和注记:
图例:在地图上,用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表明山高、水深的数字。
常见图例识记:
3.地图的选择
①查找国家——世界政区图查找中国的省区——中国政区图
查找重要地形区——地形图旅游——交通图和旅游景点图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
1.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正球体)——卫星照片(不规则球体)
(2)能够证明地球形状的依据:
①首次证明——麦哲伦环球航行
②最科学证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卫星照片)
③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
④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船离岸,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⑤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地球的大小: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3.纬线与经线
4.地球运动.
运动形式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与赤道平
行)
(北逆南顺)1天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逆时针)1年四季与五带、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一、海洋与陆地
1.海洋与陆地:海洋占71%,陆地占29%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面积广的是北半球;
从东西半球来看,陆地面积广的是东半球;
无论怎样划分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3.七大洲面积大小排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重要特点: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
跨经度最广是南极洲,纬度位置最高的是南极洲。
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
亚洲与欧洲额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为亚欧大陆,占陆地面积的1/3以上。
①七大洲的位置特征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2个大洲的大陆部分:非洲、南美洲;穿过哪2个大洲的岛屿:大洋洲和亚洲)
3.大洲的分界线:
亚欧两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两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
欧洲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4.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①太平洋:跨南北半球,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
②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④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欧洲、亚洲与北美洲之间,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大洋。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2.海拔:地面某一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3.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4.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平坦开阔;而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5.陆地地形之最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6.世界两大山脉带:
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主要包括科迪勒拉山系(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
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主要包括喜马拉雅山脉(亚洲)、阿尔卑斯山脉(欧洲)、阿特拉斯山脉(非洲)
7.等高线地形图
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外低内高。
(盆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外高内低。
)
山脊:海拔中间高两侧低。
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
(高谷低脊)
山谷:海拔中间低两侧高。
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
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地势较低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合,锯齿状表示为陡崖。
8.等高线应用
①河流发育在山谷处,河流的流经陡崖会形成瀑布。
(流向表达为:自向)。
②坝址一般选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盆地最窄处(峡谷处,工程量小,建设成本低)库区应选在河谷或者“口袋型”洼地,或者小盆地。
(利于集水,蓄水量大)
③公路铁路选线:一般选缓坡沿等高线修建。
(原因:①坡度和缓,容易施工,工程量小②道路平坦利于车辆通行)
④引水线:遵循水可自流原则,由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引流。
⑤农业:平原:种植业丘陵和山地:发展林业或者林果业(缓坡发展农业需要修
筑梯田)
⑥爬山线路的选择: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爬山困难;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爬山容易
⑦宿营地选择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者平坦的鞍部(原因:等高线稀疏,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⑧漂流选择在水流速度快的河流,攀岩活动选择在陡崖处。
⑨灾害逃生:沿垂直与泥石流(洪水)方向。
第四节海陆变迁
1.地球上的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组成,分别是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和印度洋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板块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3.解释地理现象
四.火山和地震
1.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2.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解释现象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1.人口分布
D
看清楚图:
人口稠密区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西部D:北美洲和南美洲东部人口稀疏区:E:撒哈拉沙漠(炎热干燥)F:亚马孙平原(气候过于湿热)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问题: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粮食短缺
﹙2﹚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
(3)社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解决措施:控制生育政策
3.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员不足、社会负担过重等问题。
解决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4.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
适应。
5.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城市的教育条件、医疗条件好,就业机会多、
生活条件好。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世界人口的分布
①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冰屋)属黄种人)。
②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③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境内(历史上大量的非洲黑人被殖民主义者当做奴隶贩卖到美洲去)
④拉丁美洲(南美洲)主要是混血人种
3.人种与环境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浅。
非洲黑种人头发卷曲,隔热。
北欧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狭长,可以御寒。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语言主要的分布地区和国家
汉语中国及东南亚等国家使用,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
母语;印度、菲律宾、加拿大的官方语言。
俄语俄罗斯以及东欧各国
法语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巴西使用的是葡萄牙语)阿拉伯语亚洲的西部(西亚)和非洲的北部(北非)的阿拉伯国家
名称创始人发源地经典分布地位
基督教耶稣巴勒斯坦(西亚)《圣经》欧洲、北美洲、
南美洲、大洋洲信仰人数最多
伊斯兰教穆罕默
德
沙特阿拉伯(西
亚)
《古兰经》西亚和北非第二大宗教
佛教释迦牟
尼古印度《大藏经》东亚、东南亚和
南亚的斯里兰
卡
第三大宗教
8.耶路撒冷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圣城。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1.聚落的形式:城市(非农业)与乡村(农业)(根本差异生产方式)
2.聚落形成的条件: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3.特色民居
特色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