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论文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五篇
【篇一】高中地理“问题引导 ,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问题设计的探索摘要:
高中地理“问题引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
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地理课堂教学三环节中对问题的设计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自学交流感悟《全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要认真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和方法。
”这就说明新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不仅要变革课程设置,更要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倡导“问题引导,自主学习”的新课程理念,精心研究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积极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新一轮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实践证明,通过问题引导,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作为
指导者的地理教师预设或生成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激活学生的思维 ,切实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三环节、六步骤”。
“三环节是“自学、交流、感悟”。
“自学”是基础,没有自学就没有交流。
在自学环节,学生找到自己不懂的问题,以备与同学课前自主学习,这类问题应忠于教材,以整合知识点,初步建立知识结构为目的。
降低难度,要求明确,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讨论,老师一定要巡视全班,了解各类学生掌握的情况,以备确定课堂深入探究的重点。
“交流”是关键,包括了小组的讨论与展示。
一般说来基础问题组内交流,一般问题组间交流,典型问题全班讨论。
这部分是突破课时知识重点、难点,落实本课时需要解决的知识性问题与知识迁移能力培养问题的关键。
也是本节课学生分组讨论、课堂组织有效性的核心。
要求内容的传承性,在知识上是“自主学习”的延续和深化;素材的实践性,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活水源”引入课堂;问题的挑战性,经过一定的思维努力才能解决问题,才是学生探究问题的不竭的内驱力;排序的生成性,设计必须设计好台阶,步步登高,层层深入,因此探究问题的排列上必须由浅入深。
“感悟”是升华,是让学生及时进行整理消化,反思总结的过程,教师也可精要地点评小结,但以学生为主。
感悟还可延续到课内检测、课外练习中进一步内化知识,体会方法,在充分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及网络资源设计而成。
一般原则是:
(一)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不易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而不做积极思考;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二)其次,问题设计要层次化:
识记类地理识记类内容较多,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
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结合地图,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由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由学生展示探讨完成。
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延伸到课外,可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
(三)再次,问题的设计还要讲究艺术性。
1、设计问题的趣味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问题的背景,可以增加问题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如在学习气旋和反气旋后,引入台风问题时,可如此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①夏秋季节大陆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但为什么会在北太平洋上形成中心为低气压台风呢?②台风形成后为什么总是向西北而不是向东南方向移动?③台风登陆后为什么势力会大大减弱并逐渐消失?④是否北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都会影响我国?
⑤对影响我国的台风是如何进行编号的?⑥如何评价台风对我国的影响?⑦怎样才能减小台风对我国的不利影响?⑧其它大洋上是否也会形成这样的气旋?是否也叫台风?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高低气压、太阳辐射、气旋的形成、地转偏
向力、夏季风的风向、沿海防护林等相关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设计问题的多样性教师设计问题要灵活新颖,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情感因素。
练习中的一题多解或一图多解,都能较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1]现代教学不追求学生思路跟教师一致,跟教材一致,甚至教师不去有意引导,从而创造一个民主的、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以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常规问题新解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
3、设计问题的开放性封闭、单一的习题,难以激发学生思维,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是充满挑战和思维参与的问题,所以问题的设计应重视渗透多学科知识,重视答案的开放性。
如生态养鱼,”请你为提高鱼的产量出几个金点子”,”请说出自己的承包规划”这些问题都具有开放性,只要学生答案合理都可以得分。
如有的同学提出要建立”基塘生态农业”,有的提出要进行综合开发,”一方面养鱼,另一方面建游泳池”,有的提出建立休闲场所让人们垂钓等等,这些问题给学生留出了展现才能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市场意识。
4、设计问题的实用性当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生活相近时,学生对问题便有亲切感,会使他们对问题的解决产生一种必要感,从
中可以获取知识和技巧,解决问题的目的便不难达到。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满足学生猎奇的需要,在立足客观实际的基础上,通过新颖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像,努力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新环境。
这样设计问题,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使学生感觉到了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5、关注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渗透应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教学中教师对跨学科综合题的选材应灵活,立意新颖,以全方位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沟通各学科间的联系,唤醒学生的联想,给他们一个广阔而新奇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分析问题,这不仅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而且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作用,如:
运用你所学的政、史、地知识,简述我国西气东输的意义。
问题导学在地理教学中实施 ,并且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方面是有效的、可行的。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把问题设计地理教学环节相结合 ,针对目前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现状 ,制定了一套提高学生地理问题意识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 ,并付诸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
通过构建、实施和推广“问题引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成绩。
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得到知识、能力的建构,这既是教师“导”的所在,也是“问题导学,自主学”地理
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 [1]张文涛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篇二】【内容摘要】:
近年我校市级课题《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开展,围绕本课题研究我主要对近几年高三的学生做了一个关于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的调查和指导学生填写学生学习策略分析表。
调查表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然是目前高三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而面对 21 世纪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出现,自主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关注的焦点。
对此文本着重探讨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高三地理复习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
自主学习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近年来随着我校市级课题《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开展,围绕本课题研究我主要对近几年高三的学生做了一个关于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的调查和指导学生填写学生学习策略分析表。
调查和分析表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然是目前高三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对于信息的加工能力和阅读时的选择要点能力都非常低。
对此,通过对国内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同时请教学校本学科的名师和专家以及其它相关的老教师,结合近几年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的不断尝试和总结,初步构建了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不成熟的地方望大家指
正。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因此,“自主学习”这一范畴本身就昭示着学习主体自己的事情,体现着“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品质;学习是“自主”的学习,“自主”是学习的本质,“自主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
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自主学习能力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就是自己有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 .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去思维去探究 ,去分析去阅读去思考的能力。
结合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的特点,我重点做了以下一些方面的工作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条件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呢?我主要从:
一是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目标定向的学生则是把学习当成是为了获得其能力的积极的评价或避免否定的评价。
学生自觉的学习,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许和同学的崇拜者,就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
不难看出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更有努力解决困难的思想准备,他们一般会勇于挑战,遇难而上,有不把困难拿下不罢休的趋势。
我们培养学生就是要培养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才更有学习能力,才更会去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二是正确运用奖和罚。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和鼓励比非难、嘲笑、讽刺、挖苦对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效。
每一个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是希望能得到表扬的。
学生因连续受到表扬后,就特别喜欢学习某一学科,这是由于他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成功,所以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更强烈的愿望。
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日常学习中好的行为,对其多加鼓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肯定的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一点是绝不能忽视的。
当然也应该适当运用批评,必要的批评也是要的。
第二,优化课堂的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在高三地理的复习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地理科学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给学生一种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其终生不断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高三阶段的复习教学课中有不少时间是评讲试题,过去我一味的是以我讲为中心,而学生只是当观众,缺少参与或很少参与,也就是缺乏学
习的主动性。
通过思考,针对高考考试要求和学生常存在的问题,如不抓关键词、忽视材料和图示的信息及不会依据分值的特点思考问题的要点。
我就将学生分成 6 至 8 人一小组,让他们依据我提出的要求进行讨论 ,讨论中学生会有个人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相互质疑、创造,形成最终的解题能力,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逐一的说出某题的关键词,得分要点有几个及要点的依据,不全的由其他同学补充,或者教师适当提醒甚至引申。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做问答题的解题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能主动的思考问题,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取得成功,对问答题又厌到喜欢,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自主学习阶段复习课的一个主要功能是:
教师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助学生续上已断节的知识链,激发学生去打开自己大脑中已被关闭的信息库,搬活储存于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再助其理清头绪,方便学生自己检索,并能娴熟地运用它去解决相应的问题。
究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模式呢?高中地理复习课内容丰富,包括初中的区域地理,高中必修和选修。
这里我个人的做法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教师首先要将最新四川地理考试说明涉及的知识内容分解到各章节,让学生目标性明确。
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时,可采用多种方式——知识纲要、填图、列表比较、问题提示等,特别适合初中区域地理的复习。
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教师可以以某一区域为案例,教师引导学生整理该节的知
识网络,其中要让学生明白各区和各个国家的知识整理上都有想通之处。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回顾一边在黑板上板书;也可以直接出现在复习课的学案上,剩下的区域、国家学生就可以独立构建知识网络;当然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知识网络。
另外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可以通过一对一检查、教师抽查或集体默写等方法进行落实。
这样在复习中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能完全展现出来。
总之,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予人于鱼,一日食鱼;授人以渔,终身食鱼。
”这说明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陈云俊《现代阅读(教育版)》
2.王丕主编《学校教育心理学》,河南教育出版社, 1988 年版
3.高三文科班高考地理复习策略
4.郑细扬高考区域地理有效复习策略》考试周刊【篇三】【摘要】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也日趋显现。
环境教育是初中地理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切关联。
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真正的环境保护。
但在我国目前的初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存在明显错位的现象。
这个现象若是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改善,容易造成我国学生环保意识薄弱,环保应对能力较差等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理教育;环境教育;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引言
在中国,地理教育一直被视为环境保护宣传与教育的先锋。
但是至今为止,地理教育依然有一些职责不到位的方面。
我研究过初中地理教学,并对初中生做了关于地理知识的问卷调查。
事实证明,初中生获取的地理知识面还是非常广泛的。
初中生主要关注的地理知识是自然方面,包括地形地势,大陆海洋分布,天气气候,山川湖海等。
还有人文环境,包括城市分布,地理位置,交通发展,工业农业等。
但是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认知还是非常欠缺的,对“环境保护”这一概念了解少之又少。
这足以证明初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存在错位的状况。
要想让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白每一个人身上肩负着的环保使命,初中地理教育必须着力于环境保护教育方面,注重对学生环保教育,我个人认为可以从这几点做出改正:
一、在环境保护方面,培养学生未雨绸缪的能力在我国的初中地理教育中,地理教材可以添加我国从古至今历史上发生过重要环境灾害的事件,并将其进行比较。
详细地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添加遭受水资源问题的地区,例如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水资源严重稀缺的华北地区,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感受,向学生传达珍惜水资源的理念;
2.添加植被覆盖面积在逐渐减少的地区,例如逐渐荒漠化的西部地区,并思考荒漠化造成的后果,唤醒学生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纸张的意识;
3.添加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气候变化带来影响的地区。
详细分析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4.添加遭受土地资源问题的地区,例如重工业随意排放污水导致土地污染,描述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我个人觉得利用这几点,可以帮助学生知道人与自然紧密的联系,每个人在环境保护上都应未雨绸缪。
二、采取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地理教材描述存在一定局限性,若是能够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体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学习地理知识,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主动联系当地环保部门,帮助初中生进行户外考察,也可以请相关环保工作人员对初中生进行演讲,或者组建志愿者活动,让学生在课下能够了解环保知识。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利用采集的信息分析当地环境是如何对当地人们产生影响的。
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们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主动从生活中的小事去保护环境。
三、向学生展示环境保护理念和日常的环保行为准则我国初中地理教材在有关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何保护环境方面很是欠缺,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国家的学生更加需要知道在我国环境保护是如何进行的。
这是我国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初中生本身年纪尚小,还未完全有准确的判断能力。
我国的初中地理教育需要在環境保护方面对初中生进行引导,在了解不同地区的学生具有的环境保护理念与他们日常的环保行为之后,能够让初中生学习精华,促进学生树立环境保护理念,主动承担生活中的环境保护责任。
四、我国初中地理教材应介绍环境法条例以下这些是初中生应
该了解的常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 1989 年 12 月 26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通过并施行。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责任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规法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还签署了几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公约,如《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修订本)》,《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关于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防治荒漠化公约》等等。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向初中生普及这些环境法,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促使学生们自觉保护环境。
五、我国应对从事教育行业的人的综合素质严格把控都说教师是园丁,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展现了辅助协作的作用。
根据问卷调查表明,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者大多都具有环保意识,但因为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所占比例较小,老师们对这方面的讲解自然而然就会减少。
而少数教师自身对环保意识的认知不深刻,在教学中,自然不会将环保理念传授给学生,久而久之,环境教育在初中地理教育中所展现的方面也越来越少。
然而,在当今社会,拥有环保意识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树立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前提。
这就要求作为一名从事初中
地理教学的老师要时空应该明白自身的责任,不断学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提升个人环境教育的认知,全面介绍环境保护的内容,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跟上大环境下实时更新的教育知识步伐,促使地理教师能够合理地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六、结语环境保护意识的树立和提升是当代教育事业重要的教育发展方向。
我国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学生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未来,更加需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若是初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一再错位,这不仅仅影响到我国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还影响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方针政策的实施。
地理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环境教育,两者联系紧密,而且我个人认为在初中地理教育中,可以把环境教育视为关键知识,着重讲解。
除此之外,环境教育是作为一个人在不断学习过程中应该终生坚持的学习点。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育方式来获得环境教育。
这要求我国人民共同努力,采取各种方式向他人介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要求自然,人文和经济环境三者之间互相平衡,并能够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正勇 .初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的错位与整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
教师版, 2017,( 41) . [2]韩明 .初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整合的研究 [J].东西南北:
教育,2017( 3):
00189-00190. [3]李冬梅 .如何在初中地理环境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J].课程教育研究, 2016,( 28) . [4]李婧,张宏梅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