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地理学
第一讲:
一、“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指培育、耕种、养殖、加工等)。
后来,引申为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培养,特别是指在艺术、道德方面的能力和精神的培养。
文化的三个层次:
生计文化(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社会文化)
精神文化(意识文化)
文化的要素:①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
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是精神文化的核心。
②语言和符号。
③规范体系。
④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
⑤物质产品。
文化的一般特征:文化是由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
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文化是共有的。
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
文化具有地域性。
文明,是指当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发展进步到一定阶段、一定水平之后的文化。
城市、文字、金属器和礼仪性建筑等要素的出现,作为衡量文明的具体标志。
二、文化与地理环境
1、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2、可能论(possibilism)
3、文化决定论(cultural determinism )
4、可持续发展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三、文化地理学
概念:研究人类文化的空间组合,人类活动所创造的文化在起源、传播方面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文化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研究内容:①文化景观。
②文化的起源和传播。
③文化生态。
④文化区。
⑤构成文化的语言、民族、民俗、宗教等方面的地理研究。
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文化传播:文化从一个群体传至其他群体,或从一个社会传至其他社会的过程
扩展扩散:接触扩散(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
迁移扩散
文化生态学: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
文化区:文化区:具有某种共同文化特征的地区,即某种文化特征在地表所占据的空间。
在同一文化区中具有某种文化均质性。
第二讲:物质文化地理
一.建筑文化地理
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南巢北穴、南敞北实
巢居等好处:在适应南方气候环境特点上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远离湿地,远离虫蛇野兽侵袭,有利于通风散热,便于就地取材就地建造等。
巢居的发展环节:独木橧巢(在一棵大树上构巢)——多木橧巢(例如在相邻的四棵树上架屋)——干阑式建筑(居住面架设在桩柱上的房屋)
骑楼:指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联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穴居的发展:横穴——袋型竖穴(口部以枝干茎叶作临时性遮掩或加粗编的活动顶盖)——半穴居(竖穴口部架设固定顶盖,古文所谓“复穴”)——原始地面建筑(围护结构都是构筑起来的,围护结构分化为墙体与屋盖两大部件)——分室建筑(建筑空间的组织)。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源于古代穴居,窑洞十分适应黄土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的自然特点。
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
靠崖式窑洞(崖窑0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
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下沉式窑洞(地窑)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
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
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
独立式窑洞(箍窑)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
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
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
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口袋房”,又叫“斗室”,因其形如口袋和斗形而得名,卧室筑有南、北、西三面构成的火炕,俗称“万字炕”。
主要分布在东北。
合院式民居的形制特征是组成院落的各幢房屋是分离的,住屋之间以走廊相联或者不相联属,各幢房屋皆有坚实的外檐装修,住屋间所包围的院落面积较大,门窗皆朝向内院,外部包以厚墙。
屋架结构采用抬梁式构架。
这种民居形式在夏季可以接纳凉爽的自然风,并有宽敞的室外活动空间;冬季可获得较充沛的日照,并可避免寒风的侵袭,所以合院式是中国北方地区通用的形式,盛行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此外在安徽、云南、四川等南方地区也较常见。
1.北京四合院:四面有房,围成院落;典型的四合院坐北朝南,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
2.山西四合院:外墙皆为灰色清水砖墙,颜色古朴单一,外观高耸封闭。
但由于造型各异的宅门、脊饰、烟囱帽、风水楼与风水影壁的共同作用,使建筑沿街轮廓线丰满舒展。
民居虽古拙而不陈旧,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细腻而不琐碎。
外雄内秀,东西窄,南北长。
3.云南民居:“三坊一照壁”属汉式合院体系,是大理白族合院式住屋的典型代表。
所谓“三坊一照壁”,即是在纵轴上建筑正房,正房两边安置小于正房的厢房,与正房形成“门”字状,再面对正房建一照壁与厢房相连接,构成封闭式院落。
白族民居:门楼和照壁,全宅重点装饰部位
一颗印:高墙型小窗
4,徽州民居: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白墙、青瓦、马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木门窗。
门楼重檐飞角,各进皆开天井,通风透光,雨水通过水枧流入阴沟。
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财不外流”
民宅:三间屋;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
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庭的生活空间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与大厅相连,为大厅进入内室的部分,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
五岳朝天:五叠氏外墙,便于防火防盗,降温防潮
三雕:木雕,砖雕,石雕。
浮雕,透雕,圆雕。
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
5.四川民居
阆中古民居风格南北兼容,有北方的四合院,南方园林式,还有奇特徽派民居;布局讲究寓意,除体现传统的风水理论之外,按天井布局尚有“多”字、“品”字、“串珠”式形,建筑部件如门窗等雕刻技艺娴熟精良,题材广泛丰富。
广安肖溪古镇:所有街房都沿街面各伸出檐廊4-5米,檐廊下地面比街心露天地面高出0.6至1米
6.江南水乡民居
民居多近水,传统民居多大宅,由多个轴线构成
7.客家民居
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围成环形的楼房,内包庭院。
底层和二层朝外都不开窗,多用作仓库。
三层以上开小窗,多用作居室。
大门牢固,上设防火水幕,防卫性很强。
8.藏族碉房
为石木结构,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
主要分布于藏南谷地、青海南部、四川甘肃藏区
9.羌族碉楼
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
10.毡帐
一种便于装卸运输的可移动的帐篷。
过游牧生活的住房形式
蒙古包和帐房
11.阿以旺
住宅的平面布局灵活,室内设多处壁龛,墙面大量使用石膏雕饰。
新疆民居的屋盖多用土胚拱券,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其它房间都围绕着阿以旺厅布置。
(二).园林建筑
1、西方规则式园林:对称,整齐,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和秩序,突出雄伟、端庄、几何平面。
园林把主要建筑放在突出的位置,前面设林荫道,后面是花园,园林形成几何形格网
2、东方自然式园林:含蓄,自然
①.皇家、宗庙园林:气势磅礴、金碧辉煌
②.江南园林:因地制宜,崇尚自然曲径通幽,手法含蓄,诗情画意,借景抒情
园林中的山石:
假山,贵在有真为假,作假为真。
湖石石灰岩,黄石。
奇石:瘦、透、漏、皱
园林中的花木:色、香、形、质。
尤其注重花木的德行品质
二、饮食文化地理
(一)中西饮食文化比较1、烹饪手段2、营养生态3、就餐方式4、饮酒方式5、经营管理(二)中国饮食文化地理差异:1、南米北面2、南细北粗3、南甜北咸
(三)中国四大菜系简介
1.特色:鲁菜讲究调味纯正,口味偏于咸鲜,具有鲜、嫩、香、脆的特色。
十分讲究清汤和奶汤的调制,清汤色清而鲜,奶汤色白而醇。
2.川菜:主要特点在于味型多样。
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风味。
3.淮扬菜:淮扬菜选料严谨、因材施艺;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追求本味、清鲜平和。
4.“粤菜”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组成,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粤菜食谱绚丽多姿,烹调
法技艺精良,并以其用料广博而杂著称,口味上以清、鲜、嫩、脆为主,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
三、服饰文化地理
(一)衣着方式的地域性
1、干旱荒漠地区的服饰
2、高寒牧区的服饰
3、热带多雨地区的服饰
(二)制衣原料的地域性
(三)服装色彩的地域性
第三讲:艺术地理
一、音乐戏曲地理
(一)地理环境对民歌的影响
1.影响机理
(1)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对民歌的体裁产生重要影响
高原、山地:山歌;草原:牧歌
平原:田歌水域:渔歌、船歌
(2)作为文化生成的土壤,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域
(3)塑造不同地域人们的心理素质(气质、性格、情感)与审美情趣,从而对民歌风格产生深刻的作用。
南人善思, 内向, 北人善动, 外露;北人崇刚, 南人尚柔
2.具体的体现。
1.地形地貌,西部高山、高原地区:孕育出山歌体裁的民歌, 高亢激昂, 特别是高原上的民歌旋律起伏跌宕、气概恢弘是与苍凉的高原地理环境连在一起的,因为委婉曲折的音乐难以表达辽阔苍莽、跌宕起伏的气氛, 而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适应了地广人稀或开门见山的环境, 说话声音洪亮, 歌唱的音域及音量特别宽大。
低平坦荡的东部平原地区:孕育出小调体裁的民歌, 与西部山歌风格截然不同的是清新流畅、细腻委婉、节奏平稳, 脉脉温情, 这与东部的平原地貌、田野风光如影相随。
由于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所唱的歌声无需传送太远, 故小调一般都是轻唱低吟, 既像河渠中的静静流水, 又像那低平的地形, 起伏变化不大。
山峻岭对民歌文化的传播往往起着阻挡和分割作用
2.气候
如我国北方的气候四季分明, 年温差变化很大, 冬季寒冷, 北风刚烈, 土地干燥, 故方音刚直, 偏重于喜欢民歌有棱有角、变化幅度较大、风格刚劲豪放粗犷;
而南方因其气候温和, 年温差变化较小, 加之雨水多, 水网密布, 景色秀丽, 人们则偏重于喜欢民歌线条平缓、变化幅度较小, 即抒情、细腻、委婉
民歌的主要风格:(1)以江南小调为代表的“江南水乡风格”
代表:茉莉花、无锡景、太湖美、紫竹调等。
特征:明朗活泼、柔宛妩媚。
(2)以北方号子为代表的“粗犷刚劲风格”
代表:河北民歌打花鼓、东北民歌东北风、黄河号子。
特征:慷慨激昂而又悲壮。
(3)以“信天游、“花儿”为代表的“西北高原风格”
代表: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到梁、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走西口、三十里铺、赶牲灵、上去高山望平川、阿哥的白牡丹。
特征:高亢嘹亮、雄浑质朴。
(4)以云、贵、川、渝、桂山歌为代表的“西南山地高原风格”
代表: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重庆民歌黄杨扁担、太阳出来喜洋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弥度山歌。
特征:节奏明快、优美流畅。
(5)以长调为特色的“北方草原风格”
代表:鸿雁、小黄马、辽阔的草原、走马、森吉德玛。
特征:嘹亮悠扬、节奏自由。
(6)异域风格的新疆民歌
代表: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掀起你的盖头来、玛依拉等。
特征:曲调欢快、节奏感强烈。
(7)雪域高原上的民歌
代表:北京的金山上、走进西藏、青藏高原。
特征:激越嘹亮、热情开朗。
(四)中国戏曲的南北差异
差异:南柔北刚。
南戏代表:越剧、黄梅戏北戏代表:秦腔、豫剧
二、文学地理
提供创作素材;激发创意灵感;影响地域民风民俗语言;影响作者心理素质与审美情趣南骚北风: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诗,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予以有力的讽刺和鞭笞,如《新台》、《南山》、《株林》;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离骚》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诗;《离骚》的语言优美、修辞手法丰富。
作品含蓄,长于韵味;《离骚》喜欢大量铺陈华美的、色泽艳丽的辞藻。
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复杂:“骚体诗”
杜甫——“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作品风格“沉郁顿挫”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李白——“诗仙”: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诗词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深邃,语言奇妙。
三、绘画书法地理
南秀北雄、南帖北碑
美术地理学:它是用地理学思想理论和方法研究美术作品的形成、风格和特色,探讨不同区域美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地域特征和差异,以及美术作品在不同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艺术个性。
第四讲、中国文化地理的总体特征
一、文明的发祥区域
黄河中下游平原:西起陇山,东迄泰山,位于渭河下游——黄河中下游——济水上中游为轴心的东西向狭长平原上。
文明摇篮的地理环境
(1)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2)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二、中国地理环境特征与中国传统文化风貌
1、中国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1)偏居一方的地理位置
(2)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
(3)条件优越的农耕世界
(4)幅员辽阔的文化领地
2、地理环境影响下的传统文化风貌
(1)务实精神(2)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3)恒久不变的发展观念(4)中庸之道(5)内向型的文化气质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性反应机制”
“保护性反应机制”:不仅指环境对外部文化侵入时的单纯防御性保护作用,而且指当外部文化一旦侵入之后的对异族文化的同化或融合作用,以及对于有可能导致本民族文化毁灭的
环境变迁的适应能力,或称之为应付环境变迁的挑战的能力。
(1)地理环境的偏远、封闭保证了中国政治—文化史的连续性;
(2)地理环境的优越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烘炉”;
(3)辽阔的腹地使得中国文化足以应付环境变迁的挑战。
第五讲、中国文化地理的区域分异
1、一级文化区:东部农业文化区、西部游牧文化区;
划分依据:由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造成的生产方式的不同。
划分界线:黑龙江黑河(爱珲)——云南腾冲。
2、二级文化区:
划分依据:民族集团的分布及其文化特征的差异。
东部农业文化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亚区、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亚区
西部游牧文化区:蒙新草原—沙漠游牧文化亚区、青藏高原游牧文化亚区
3、三级文化区:划分依据:文化风格的同一性。
巴蜀文化:务实:重实效、重经验;灵活求变;闲适:好娱乐,尚滋味;小器:盆地意识,器小而易满
吴越文化:(1)地理环境
1)地域范围
2)自然环境
(2)文化特征
1)从尚武到崇文
2)奢靡
3)务实重商
海派文化:海派文化以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为特点,包括精明求实的商业观念、宽容趋新的文化观念、优雅精致的生活观念和独立自主的国民人格等。
1)雅致
2)精明
3)独立
中国文化的南北差异:
自然环境:南暖北寒、南湿北旱
体质:南矮北高、南瘦北胖
性格:南细北爽
语言:南繁北齐
社会环境:南经北政
建筑:南敞北实、南巢北穴
交通:南船北马
饮食:南米北面、南甜北咸、南细北粗
哲学:南老北孔
文学:南骚北风
音乐、戏曲:南柔北刚
绘画、书法:南秀北雄、南帖北碑
犯罪:南骗北抢
贝格曼规律(Bergman’s rule):内温动物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体型趋向于大,在温暖气候条件下体型趋向于小。
人类身高与平均气温有负相关的关系,离赤道越远,身高越增加。
汉族在容貌上的三大标志:
铲形门齿、青斑、内眦褶眼
北方人:肤色较浅,头型短而宽,下颌较宽,多丹凤眼,眼裂开度较窄,鼻梁较挺直,嘴唇较薄。
南方人:肤色较深,容貌有三大,眼大,即眼裂开度较大,多浓眉大眼;鼻大,即鼻子较宽,鼻孔大;唇大,即嘴唇较厚。
较接近马来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