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单音词与复音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芥草芥孟子孟子离娄上草茅楚辞楚辞卜卜虫螟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仲冬仲冬虫蝗虫蝗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孟孟鸟乌左传左传襄公十八年襄公十八年鱼鲔鱼鲔礼记礼记礼礼巫咸尚书尚书咸有一德帝尧尚书尚书尧典后羿后羿左传左传襄公四年师旷左传左传襄公十四年襄公十四年王子带王子带左传左传僖公十一年僖公十一年公孙侨公孙侨左传左传襄公二十二襄公二十二年年行人子羽行人子羽左传左传哀公十一年哀公十一年匠石匠石庄子庄子徐徐无鬼女娲女娲楚辞楚辞史籀说文解字说文解字序序城濮春秋时卫国地名城濮春秋时卫国地名左传左传宣公十二年宣公十二年河漳漳水战国策战国策齐策一21232123动宾式动宾式又称支配式由两个具有动宾关系的语素又称支配式由两个具有动宾关系的语素复合而成
其他例子:天下、先生、陛下、足下、将 军、布衣、寻常。
第三,词义在语素义之外。语素义和词义 没有直接关系,只是通过人们的联想才把 它们联系在一起,使它们具有某种意义。 这种情况一般与修辞有关。
干戈——战争 桃李——学生 秋波——美女 的眼神 爪牙——党羽 泰斗——众人所景仰 者 鸳鸯——夫妻 风月——男女风情 鱼 肉——欺凌、宰割(通过比喻)
丁宁 > 钲。
“丁”“钲”在上古分别属端母、章母, 发音部位均属舌音,“宁”“钲”均属耕 部叠韵,语音接近。
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战以錞于、丁 宁,儆其民也。(《国语·晋语五》)
戎士介而扬挥,戴金钲而建黄钺。(张衡 《东京赋》)
不可 > 叵。《说文新附》:“叵,不可 也。”徐灏注:“叵者,不可之合声。”
近现代汉语的例子: 你们 > 恁/您 我们 > 俺 什么 > 啥 不用 > 甭 不要 > 别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的类型及特点
2.0复音词的分类原则
联绵词
单纯词 音译词
叠音词
复音词
重言词
合成词 派生词
复合词
重叠词
联合式 偏正式 动宾式 主谓式 述补式
2.1 复合词
2.1.1复合词的语义类型。复合式合成词形成 以后,两个语素意义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录》》卷二十七“通鉴注”条)。 阎若璩在《尚书古文疏正》中提出了“古人之文,
多连类而及之,因其一而并及其一。” 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提出了与之相关的“两
事连类并称例”、“古人行文不嫌疏略例”、“因 此以及彼例”等。 当代有的学者认为“连及相反相对的好字眼以缓解 坏字眼带给别人的刺激和不快,旁及相关相类的事 物以营造气氛、协调音节从而引起读者的注意等” (参见李运富1998)。
与现代汉语的复音词相比,古代汉语的单 音词主要有三种情况:
(ⅰ)使用完全不同的词。
日—太阳,雉—野鸡,犊—小牛,师—军 队,常—规律,与—参加,徙—迁移, 克—战胜,汲—打水,弈—下棋, 博—赌 钱, 耕—种地,遣—打发,弛—放松, 盈—充满,富—有钱,异—不同,殆—危 险,廉—便宜
(ⅱ)没有词头或词尾。
如“恭敬”(《诗经·小雅·小弁》),又作 “敬恭”(《诗经·大雅·云汉》),“恭” 和“敬”还可单用(《论语·子路》:“居处 恭,执事敬,与人忠。”)
还有一种情况,有不少双音组合跟现代汉语的 某些复合词同形,但在上古汉语中是短语,语 法上有多种结构关系,还没有复合成词,意义 上也有差别(甚至差别很大),这也是需要注 意的。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周易·无 妄》)
(尹愔)尝受学于国子博士王道珪,称之 曰:“吾门人多矣,尹子叵测也。” (《新唐书·尹愔传》)
扶摇 > 猋/飙。旋风、暴风。《尔雅·释 天》:“扶摇谓之猋。”徐灏《说文注 笺》:“飙者,扶摇之合声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 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搏,拍。
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 至,为之流涕。 (世说新语·方正)甚至,十分周到。
故祸莫惨于欲利,悲莫大于伤心。(司马 迁《报任安书》)
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 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 乎?”(《汉书·杜周传》)
古代汉语中的“合音造词”现象
所谓合音造词,是指由前一字的声母与后 一字的韵母组合而成,可以认为是后来 “反切”注音方法的萌芽。合音造词是与 上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词汇面貌相吻 合的。
社稷——国家政权 丹青——绘画 翰墨—— 书画、文章 纸笔——字据 布衣——平民 红娘——媒人 玉兔——月亮(通过借代)
第四,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只有 其中一个表示意义,另外一个失去意义, 只是充当陪衬,这就是所谓的“偏义复 音”。现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如“月亮”、 “质量”、“忘记”等。古代汉语中的例 子有“风雨”“园圃”“郊社”“俘 馘”“得失”“缓急”“利害”“作 息”“出入”“存亡”“成败”“异 同”“出没”等。
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两个语素仍然保持着它们原有的意义。 如“人民”、“朋友”、“意志”、“痛苦”、 “恐惧”、“恭敬”、“服从”、“切磋”、 “蓄积”、“把捉”、“效学”、“玩弄”、 “安慰”、“雕刻”、“忌讳”、“点污”、 “简易”、“纯粹”。
第二,词义不是两个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 而是经过化合,产生出一个与原语素义有 关联而又有区别的新义。如:骨肉—亲属 耳目—探子 口舌—纠纷 手脚—武艺 去就—行为 人我—较量胜负 左右—无 论如何 寒暄—应酬话
2.1.2 复合词的结构类型
汉语复合词的五大结构类型——联合式、 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动补式。
汉语中很多类型的复合词(一般是双音节) 是词与词的句法组合逐渐词汇化的结果, 即它们大都经过了由短语凝固为词的过程。 在复合词的词汇化过程中,复合词的两个 组成成分——语素的意义和语法关系逐渐 丧失,因此,词汇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两个 组成成分的意义和语法关系逐渐丧失的过 程。
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 凶。(《周易·困·六三》)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 可道也,言之丑也。(《诗经·鄘风·墙有 茨》)毛传:“茨,蒺藜也。”
其他例子:
之、乎(於) > 诸 之、焉 > 旃 何、不 > 盍 奈、何 > 那/难(nuó) 而、已 > 耳
鼻—鼻子,帽—帽子,杯—杯子,豆—豆子, 柚—柚子,帖—帖子,燕—燕子,日—日子, 男(子)—男子,妻(子)—妻子
鼠—老鼠,虎—老虎,(老)师—老师,(老) 彭—老彭
石—石头,舌—舌头,骨—骨头,锄—锄头, 日—日头,前—前头,年(头)—年头
画——画儿,唇—唇儿,船—船儿,门—门儿
(ⅲ)古代汉语的两个单音同义词、反义词或意 义相关的词发生复合化。
古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基本面貌以单音词为 主,只是到了中古以后,复音词的比重才 越来越大,这是汉语词汇演变的基本趋势。
许慎《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绝大多数都是单 音词。
据有的学者统计,《孟子》全书单音词156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其中使用频率在二十次以上的共231个,一百次 以上的51个,四百次以上的10个,一千次以上的 3个;全书复音词713个,其中人名197个,如果 再扣除地名、书名等专有名词,普通词语只有 500个左右,从使用频率看,复音词绝大多数在 十次以下,只有24个超过了十次,如“天 下”172次,“君子”82次,“可以”74次, “诸候”59次(参见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 第16-17页,商务印书馆,1994年6月)。
古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特点 王力等主编《古代汉语》(1999:90)在谈到偏
义复词的时候说:“这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 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 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 为陪衬。” 邓细南(1994)认为,“这类偏义复词的陪衬语素, 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露出来,一旦脱离了 那个语言环境,其临时性便随即消失,同时即恢复 其固有的词汇意义。” 《中国语言学大辞典》:“偏义复词的意义偏向, 一般要在具体语境中鉴别。”
健康——康健 名声——声名 粮食——食粮 离别——别离 长久——久长
二是意义相关的语素并列。 社稷、骨肉、兵革、春秋、丹青、笔墨、
跋涉、斟酌、清明、再三
三是反义语素并列。 雄雌、旦暮、左右、俯仰、动静、消息、
本末、男女、是非、黑白
四是相关义素或反义(相反或相对)语素 并列,而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淡化乃至于 无,这样的复合词一般称作“偏义复词”。 (例略)。
九月癸酉,地震。(《春秋·文公九年》)
齐君之语偷。臧文仲有言曰:“民主偷,必 死。”(《左传·文公十七年》)
诸大夫相视欲悔,阳生前,顿首曰:“可则立 之,否则已。”(《史记·齐太公世家》)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左 传·成公三年)于是,在这个时候。
言者所以得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得意,领会话中的意旨。
然后扬节而上浮,陵惊风,历骇飙。乘虚 无,与神俱。(司马相如《上林赋》)
蒺藜 > 茨/荠(c í)。《说文·艹部》: “荠,蒺藜也。”并引《诗经》“墙有茨”。 徐灏注笺:“荠,蒺藜之合声。”蒺,上古属 从母质部([ʣɪĕ t̆ ]);藜,上古属来母脂部 ([liei]);茨,上古属从母脂部([ʣɪĕ i])。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孟 子·梁惠王上)妻子,妻子和儿女。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孟子·滕文公上)虽然,即使如此。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 记·学记)知道,了解、掌握道。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齐策) 地方,土地方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其实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其实,那(指树的)果实。
杨烈雄(1992)指出:“文言联合式合成 词产生偏义却不是由词的内部结构所决定, 而是由词的言语环境决定的。因为在用这 些词来造句之前偏义是还没有产生的,只 有用这些词来造句之后,有了具体的言语 环境,读者才能根据上下文意确认偏义所 在,而且一旦离开了这个具体的言语环境, 偏义也就不存在了。”
语义偏指的原因 顾炎武认为“古人之辞宽缓不迫故也”(《日知
朋友(诗经·大雅·既醉);友朋(左传·庄22) 家室(诗经·周南·桃夭);室家(论语·子张) 服从(礼记·内则);从服(荀子·非十二子) 讴歌(孟子·万章上);歌讴(荀子·儒效) 整齐(商君书·赏刑);齐整(荀子·不苟) 危险(韩非子·有度);险危(韩非子·用人)
这种语素摇摆的现象甚至一直持续到现代 汉语中。
2.1.2.2偏正式
偏正式复合词表示前后两个语素有偏正关 系,一般是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 语素。
王道、明星(启明星,即金星)、佩玉、 羝羊、鲋鱼、青蝇、六艺、百谷、四海、 天子、布衣、后生、舟子、刺客、宗国、 食邑、飘风(指旋风)、瓦合(比喻勉强 凑合)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与复音词
本讲所说的“古代汉语”也涉及少 量魏晋南北朝以后的汉语词汇
要点: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占据优势地位 二、古代汉语复音词的类型及特点 2.0 复音词的分类原则 2.1 复合词 2.2 派生词 2.3 联绵词 2.4 音译词 2.5 重叠词
一、古代汉语单音词占据优势地位
朋、友—朋友,道、路—道路,言、语—言语, 人、民—人民,树、木—树木,声、音—声音
买、卖—买卖,动、静—动静,开、关—开关, 忘、记—忘记,是、非—是非,好、歹—好歹
儿、子—儿子,妻、子—妻子,骨、肉—骨肉, 笔、墨—笔墨,斟、酌—斟酌,再、三—再三
最需要注意的是第三种情况,由于现代汉语的 很多双音词是由古代汉语的单音同义词、反义 词或者意义相关的词复合而来的,因而双音词 在最初形成时,前后两个语素的独立性还很强, 属于自由组合,甚至语序可以颠倒。也就是说, 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是复合词,分开的时候 又各是单音词,这种情况在上古汉语中很常见
不律 > 笔。
《说文》:“笔,秦谓之笔。”“聿,所以书也。楚谓 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这几个词显然是同源 词,远古时期该词或为复辅音[pl-]词。
它们基本上呈自南而北简化的走向,其源头当在中国南 方。楚和吴在远古是三苗和百越族居住并与汉族发生融 合之地,而三苗和百越更同南部的南岛语系民族有密切 的关系。今天的南岛语系中有bulut一词,义为“纤维、 软毛”,印尼语则有balut一词,义为“涂抹”,读音 和意义都与古汉语相合,因此“不律/笔/弗”有可能是 通过百越等从南岛语系中借来,是远古外来词的遗留 (参见史有为《汉语外来词》(增订本)第38页,商务 印书馆,2013年2月)
2.1.2.1联合式:两个语素之间是并列关系。
一是同义语素或近义语素并列。如“朋 友”、“鸿雁”、“宗族”、“庖厨”、 “教诲”、“离别”、“拯救、“死 亡”“休息”、“供给”、“光明”、 “艰难”、“恭敬”、“干燥”、“和 睦”、“便利”、“丰盛”“坚强”“忠 贞”等。
不少同义语素并列的联合式复合词在最初时两 个语素的顺序并不稳定,后来才逐渐稳定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