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学导案(精选1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教学导案
滕王阁序教学导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导案,借助导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把导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滕王阁序教学导案,欢迎大家分享。
滕王阁序教学导案篇1
一、文体特点导入
1、本文属于骈体文,多用四六句,亦多对偶句式,用词工整,注重藻饰(词语华美)。
2、本序为《滕王阁诗》前的序言,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这里应为赠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王勃前往交趾县省父,恰逢滕王阁盛宴,名流云集,王勃挥毫作赋一展才华。
当王勃吟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后,宴会主人都督阎公拍案叫绝……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滕王阁的优美风光中——
二、合作学习第一部分(前三节)
——风光篇
(一)研读第一自然节
1、学生自读本节文字,并疏通文句
——开展讨论交流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洪都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
2、师生合作,整合理解【多媒体课件显示】
豫章故郡历史悠久
洪都新府面貌一新
星分、地接
三江、五湖位置优越
雄州雾列阎公雅望
夷夏之交宇文懿范
俊采星驰人才辈出胜友高朋
东南之美学士将军
——明确(板书):地势雄伟、物产珍异,人才杰出、宾主尊贵
(二)研读文中的写景文字
师述:少年失志的王勃,此次南下省亲,幸遇滕王胜宴,面对名流云集,自然要有所显示其才华之高。
据说,王勃写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意在夸耀女婿孟学士的阎公不禁为之拍案叫绝。
“落霞”一句实为写景之经典名句。
探究1:“落霞”二句写景之妙趣。
“落霞”对“秋水”,“孤鹜”对“长天”,这两句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
对仗工整贴切,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从文意上理解,秋水长天,水天一色,两相衬映,落霞流金,自上而下;孤鹜凌空,自下而上。
意境开阔高远,情致深婉飘逸,充满了喜悦、欢畅、旷达的意蕴和情调。
这是一幅大自然和谐、优美相融合的秋暮水墨画面,千百年来盛传不衰,可谓“千古绝唱”。
师述:王勃在下文更是以“四美具,二难并”,表达对滕王阁周遭美景、胜宴场面的赞美。
探究2:王勃所言“四美具”的内涵。
①学生齐读第1、2、3自然段。
②思考:王勃所言“四美具”在文中指什么?
——交流明确:“四美具”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分组讨论
【多媒体课件显示】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秋时节)
A、“良辰”的体现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喜逢假日)
“潦水尽”“寒潭清”(雨后傍晚)
一组美丽的意象:潭水、山峦、楼阁、
鹤凫、山原、落霞、孤鹜、秋水、
渔舟、雁阵……
B、“美景”的体现一组鲜亮的色彩:清、紫、翠、丹
一组多样的动作:上出、下临、扑地、
弥津、齐飞、唱晚、惊寒
一串悦耳的音符:钟鸣、渔歌、雁声
C、“乐事”的体现阎公设宴、躬逢胜饯
——师述:如此“良辰、美景、乐事”,岂能不“赏心”?那么,王勃的“赏心”之感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讨论后,明确)
D、“赏心”的体现风光之美、宴饮之欢
探究3:品味一组写景的句子。
句一: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交流,明确要点):这两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可谓“写尽九月之景”。
句二: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交流,明确要点):这四句借不同视角,写出了上下浑成之美:上联写出了阁前仰望,群峰竞秀、耸入云霄之势;下联写出了阁前俯看,滕王阁凌空而起,“流丹”写出了倒影之美,“无地”写出了悬空之感。
句三:“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就冈峦之体势。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
(交流,明确要点):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写出了远近变化
之美。
“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登阁所见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闾阎扑地”四句则写远景。
句四: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交流,明确要点):“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
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尽现虚实相衬之美。
探究4:王勃之言“二难并”,何以见得?
——结合注释,并联系第一自然段思考
——提问交流,师作明确:
①“二难”指贤主、嘉宾。
②“二难并”意指自己既遇阎公、宇文这样的“贤主”,又遇胜友高朋、孟学士(文)、王将军(武)等。
——师述:如此天赐良机,不知王勃等了多久,岂能错过?(欲知王勃在“滕王阁”这个舞台上还将会有怎样的表现?且看下节课分解!
三、课堂小结
文章前三段从滕王阁的背景(洪州的人文历史、地理位置)到滕王阁的风光,既写出了人文景观之美,又见王勃才华横溢,还体现出骈文重藻饰的特点。
四、课后作业
1、熟读前三段,并背诵。
2、自主学习后四段(抒怀篇)。
第三课时
课时重点:理解作者抒发的复杂情感,体会本文用典的意蕴。
一、导入本课时内容
1、检查对前三段的背诵情况
2、师作背诵点评并导入本课时内容:
一篇《滕王阁序》可谓是王勃大才的集中展示,其才大、志高、情深,在文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再现。
文章前三段的“风光篇”,可见其“大才”;那么,失意不得志的
王勃又是怎样抒发他的“大志”呢?
二、合作学习第二部分(第4-7节)
——抒怀篇
(一)研读第四自然节
1、学生齐读本节文句
2、指生译解本段文句
3、思考:本段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学生讨论
——交流明确并作要点板书:宴饮之乐—(过渡)—人生之悲
【多媒体课件显示】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心情好
爽籁发清风生,纤歌凝白云遏氛围浓
宴饮之乐气凌彭泽之樽,光照临川之笔品位高
四美具二难并,中天暇日时机佳
承上
启下
宇宙无穷、盈虚有数人生无常
人生之悲望长安、目吴会,极深高远报国无门
失路之人不见、他乡之客何年怀才不遇
(二)研读第五自然节
1、找一组同学齐读本段(师生互动,提出齐读中的不足)
2、再找一组同学串解本段文字(采用“接龙”的方法)
3、讨论:从“抒怀”的角度看,本段中王勃针对上文的“悲”,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学生交流
——师作明确并板书:表信念——不甘沉沦
【多媒体课件展示】
冯唐、李广君子见机
列举先贤以自我安慰贾谊、梁鸿达人知命
表信念不甘沉沦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追赶时间
直抒胸臆而自励扶摇可接、桑榆非晚超越空间
(三)研读第六自然节
1、师述导学本节文字:王勃胸怀大志,不甘沉沦,要学“孟尝高洁”,不学“阮籍猖狂”。
面对现实,面对阎公,面对这一帮“胜友”“高朋”,他大言“不坠青云之志”,意在何为?
2、师范读本节文句,请学生听读后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学生交流
——师作明确并板书要点:言志向——投笔从戎(报国)
【多媒体课件显示】
对比:微命书生—请缨投笔志向大
言志向用典:巧接芳邻—喜托龙门机会好报国
用典:自况相如、俞伯牙才华高
3、学生诵读本节文字,加深理解。
(四)研读第七自然节
1、学生齐读本节文字
2、结合注释,指导学生译解本节文字;并思考王勃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诉求?
——讨论交流
——师作明确并板书要点:诉心愿——渴盼提携
【多媒体课件显示】
胜地不常、盛宴难再—兰亭已、梓泽墟(一切都将过去)
诉心愿 (投名帖)
幸承恩、是所望—敢竭鄙怀、请洒潘江(期望群公提携)
(五)梳理第二部分的情感发展脉络(板书要点)
宴饮之乐
(风光篇) 抒怀篇不甘沉沦
人生之悲投笔报国
渴盼提携
三、探究:本序与《滕王阁诗》的内在联系
1、多媒体展示王勃的《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学生反复诵读,体味《序》与《诗》的内在联系。
3、师述:《滕王阁序》和《滕王阁诗》是同时创作的,《滕王阁诗》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指《滕王阁诗》。
①《序》与《诗》都写到了诗人的感慨:《序》中,先喜后悲,抒发了人生感慨;《诗》中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②《序》与《诗》所表达的感慨的丰富度不同:《序》细腻地抒写了王勃的人生之悲,既有报国无门的济世之悲,也有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悲,也有处境艰难的困顿之悲,还有盛宴难再的离别之悲;而《诗》所表达的人生感慨要单一些,主要是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③《序》与《诗》写景状物的细腻程度不同:《诗》限于诗,不能像序文那样,大开大合,纵横出没,既写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形势及其胜景,还写洪州的物产与文化以及滕王阁欢宴的盛况。
尽管《诗》在内容上不如《序》丰富,但这并不能小视《诗》,不能只知序而不知诗。
《诗》本就是《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序》不能替代的艺术价值。
一方面,只有参读附于诗前的序文才能更深地把握《诗》的内蕴;反过来,只有注重《诗》的细细品味,我们才能对《序》有个深刻的把握,才能对才华卓著的王勃有个全面的了解。
四、拓展:突破难点——本文多处用典
1、师述:《滕王阁序》作为王勃生命的绝唱,韵文的高标,而传颂千古。
这篇序言立意积极、辞采华美、用典丰实,生动感人。
用典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全文八百来字,用典多达四十二处。
用典即用古人古事来委婉表情达意。
2、师生合作,探索本文用典处的意蕴
【多媒体课件显示】
含蓄蕴藉精练典雅
——例说《滕王阁序》的用典艺术
…… …… ……
五、课时总结
1、本文的主旨情感:初唐文人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以及勇于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
王勃也不例外。
但王勃更“伟岸”之处在于,面对人生困境,王勃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在滕王阁的秋水长空之间。
2、本文的写作特色:本文以记叙为线索,把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前半部分侧重抒情,以华丽的文笔,写壮美景色,神采飞扬;后半部分侧重抒情,以跌宕之笔,写悲壮情怀,反复曲折,真挚深切。
全文辞采华美而清新流畅,多用典故而自然贴切,充分发挥了骈体文的长处。
六、作业巩固
1、熟读全文,完成指定背诵片段。
滕王阁序教学导案篇2
【教学目的】
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四、背诵课文2—5段。
【教学设想】
以诵读法学习本文。
一、阅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一、介绍写作背景。
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四库全书总目》谓“勃文为四杰之冠”。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2、写作背景
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
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
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公曰:“亦是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公闻之,沉吟不语。
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另说此文应为“二十六”岁时作,似以此说为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
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滕王阁诗序》。
3、关于滕王阁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一。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
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
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
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
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
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
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基本流畅。
三、检查朗读情况。
1、找学生读,正音。
2、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
节奏的划分,关系到诵读时语气的准确性。
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豫章/故郡。
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
①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
②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
③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
④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
⑤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
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
①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
②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
③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都督/阎公/之雅望。
3、再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或自由读)。
四、理清结构,把握段意。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同时交代了自己有幸参加盛宴的情况。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写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二、五。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1—5段,背诵第2—5段。
二、重点语句分析。
【教学步骤】
一、检查朗读情况:准确、熟练。
二、翻译并分析第1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1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3、朗读第1段。
三、翻译并分析2—3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2—3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
(2)第3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
(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
故曰一色。
千古绝唱。
同时,“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一句中自成对偶,叫“当句对”,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朗读、背诵第2—3段。
四、翻译并分析4—5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4—5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4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兴因何来:“爽籁”、“纤歌”、美酒,文士相聚,“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
悲从何至:可知而不可更(盈虚),不可至(南溟、北辰),不可越(关山),不如意(仕途“失路”),聚短终散(萍水相逢)。
(2)第5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
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
(4)学习+创新,写出好的语言。
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庚信《马射赋》)
“旌旗共云汉比高,锋锷与霜天比净。
”(王应麟《困学纪闻》)“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
”(《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
②“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班固《后汉书·马援传》)(5)“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3、朗读、背诵第4—5段。
五、作业
1、背诵2—5段。
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一、翻译并分析第6—7段。
二、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及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
【教学步骤】
一、查2—5段的背诵情况。
二、翻译并分析6—7段。
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6—7段。
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
(1)第6段自述身世及怀才不遇的苦闷。
用了大量的典故,涉及到大量的人物:终军、班超、宗悫、谢玄、孟母、孔鲤、杨得意、司马相如、钟子期、俞伯牙。
可见,要想写好文章,要多读,要积累。
要“厚积而薄发”。
王勃不是典故、人物的堆砌,而是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两者有机结合。
光积累还不行,还要会用,为我所用。
(2)第7段回应盛宴,答谢主人阎公,收束全文。
3、朗读、背诵第6—7段。
三、关于骈文
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
又称骈俪文。
六朝骈文的句式多以四、六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
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
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
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四、写作特点
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
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
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五、检查课后练习三、四的完成情况,讲评。
六、作业
1、默写2—5段。
2、做“基础训练”。
滕王阁序教学导案篇3
教学要点:
一、积累整理及格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故尽属即逢迎猖狂二难
二、掌握整理几个通假字:
轴——舳销——消机——几俨——严
三、掌握整理几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且矣之
四、了解唐骈文与前骈文异同,理解本文辞采华丽,用典精练含蓄的特点,欣赏并诵读第2—5段。
教学难点:
用典繁多,文辞深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义与作的思想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家背景与作品常识
1、知道学生读注解①,了解作者写作缘由及主要内容,理解“序”的写法。
2、王勃(650或649—676)唐文学家。
字子安。
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
后往交趾探父。
渡海溺水,受惊而死。
少时即显露才华。
与杨炯、户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其诗长于五律,偏于描写个人经历,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
风格较为清新流丽,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而有气势,以《滕王阁序>为较有名,有《王子安集》。
3、温习旧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句。
4、本文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生自学
1、结合课外练习一,参照注释,读懂全文(学生在课外预习基
础逐段提出疑难词句),部分学生抽查口译。
2、学生分组朗读,教师小结知道,矫正读音、停顿方面失误。
并指导部分难句的情感变化控制,掌握语调、语速变化。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为熟读背诵二、三段做准备。
三、理解掌握重点语词。
1、掌握与积累文言实词:故、尽、属、即
2、掌握并积累文言虚词:且、矣、之
3、理解并掌握几个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通假字:轴——舳销——消机——几俨——严
异义字:逢迎、猖狂、二难
四、作业
背诵默写第二、三段
第二课时
一、检测默写。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3、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渔舟唱晚,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5、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二、讨论欣赏本文艺术特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对语言艺术类的感悟,巩固背诵记忆。
1、理解古代骈文多用“四六句”和对偶句的基本特征,并学会初步分析欣赏。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理解对偶句的不同语法结构,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结合课后练习二欣赏本文的艺术美
[板书设计]
艺术特色:诗意之美:景色奇丽,气象清新
形式之美:骈散结合,摇曳多姿
绘画之美:虚实相生,色彩亮丽
音乐之美:对偶平仄,音节铿锵
情感之美:融情入景,直抒胸臆
三、作业:
预习《逍遥游》
滕王阁序教学导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
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
4、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
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2、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
3、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
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陆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楼阁庙宇,比比皆是。
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为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名扬天下。
它们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鸛鹊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二、关于文体
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
骈文讲究排比、对偶,注重藻饰和用典,讲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
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自无可取,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初唐文学家。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了贡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后人传诵的名句。
《滕王阁序》是他的著名文章,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也因其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势,而成为千古绝唱。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
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
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
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
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
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
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
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
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
《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