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与刑罚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犯罪与刑罚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犯罪与刑罚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对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本书的作者贝卡利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废除死刑的学者。
在贝卡利亚所处的年代,刑罚非常残酷,死刑非常的随意,很多轻微的犯罪都可以被处以极刑。
因此,贝卡利亚对当时的刑法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极力倡导人道主义,写下这本书,拉开了废除死刑运动的序幕。
首先,贝卡利亚认为国家根本没有权力使用死刑,死刑就是一种权力的滥用。
因为,国家是为了每个个体都可以保障自己的安全放弃了一部分权利而形成的。
所以国家来源于民众放弃的权利,而生命是一种特殊的、不可放弃的权利,所以他认为,死刑违反了社会契约理论,这是一种典型的'权力滥用。
其次,贝卡利亚认为,死刑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根本毫无意义,因为那无法达到防范的作用。
他认为能够对人心产生作用的不是刑法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
虽然死刑执行起来很残酷,但是执行时间很短,所以死刑给人们留下来的印象很快就淡忘了。
所以他认为死刑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产生反作用,这是他反对死刑的第三点原因。
上述所说第三点原因概括来说是,由于人们天生都是同情弱者的,刑场上展现出来的国家和受刑人的力量对比很悬殊,国家非常的强势,受刑人非常的弱小,人们会产生一种怜悯感,使得死刑的威力打折扣。
所以贝卡利亚说,在很多人看来,死刑相当于一场表演,如果观众心中的怜悯心超过了其他情感,那么这个表演就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更可怕的是,死刑还会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残忍,以暴易暴容易导致暴行的恶性循环。
贝卡利亚认为死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残暴的榜样,会毒化人们的心灵。
法律明明禁止谋杀,但自己却在公开的
谋杀,法律禁止公民做杀人犯,却安排了一个公共的杀人犯。
这样的做法不仅在逻辑上是荒谬的,而且还彻底丧失了法律的公正性,这相当于在告诉人们,只要有正当理由,杀人就是被允许的。
这就是为什么死刑越多的国家,罪犯反而越残暴的原因。
但是贝卡利亚还讲述了一种额外情况,也就是他认为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保留死刑。
比如某人的存在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安全,有引发动乱的危险,或者是当一个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混乱取代法律的时候,死刑就变得有必要了。
作者还有其他的伟大观念,比如,贝卡利亚还说:法律条文应当尽量地明确公开,了解法典的人越多,犯罪就越少。
再比如,他对报应主义非常的反感,他认为刑法的目的不是摧残折磨。
总之,本书对于想要理解刑法背后理念的人来说受益良多。
(耿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