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河北特岗教师招聘笔试模拟测试卷附答案解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河北特岗预测卷(一)
的的伟大成就包括(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
解析: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因此,本题选D。
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是()
A.师德师风
B.教学实绩
C.论文论著
D.职称文凭
解析:《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
故本题选A项。
3.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答案:D
解析:考查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也叫作学习者。
故答案选D。
4.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从做中学的方法,开创“现代教育派”的教育家是()
A.赞可夫
B.杜威
C.布鲁纳
D.昆体良
答案:B
解析:杜威主张教育应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主张。
他的理论主张开创了“现代教育派”,他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主要代表。
5.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
A.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人口数量和质量
C.社会文化传统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教育体制,制约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6.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A.卢梭
B.裴斯泰洛齐
C.涂尔干
D.杜威
答案:C
解析: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等。
7.陶行知在解释“师范”一词时,将其解释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表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答案:B
解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表明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
8.为了使学生正确地进行思维,将书本知识与感性认识结合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来引导和组织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属于学生掌握知识基本阶段中的()
A.检查知识
B.理解教材
C.运用知识
D.巩固知识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其中,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的,如完成各种书面或口头作业、实验等。
此外,运用知识不只局限于技能和技巧的掌握,还包括“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等。
题干中教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的是理解教材的阶段。
9.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形成良好的班风
B.维持班级秩序
C.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D.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答案:D
解析: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C项属于重要功能;A、B 项属于基本功能。
10.人们通常认为美国人民主义热情,英国人有绅士风度、保守,法国人爱好艺术、浪漫等等,这种现象称为()
A.第一印象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印象
答案:D
解析:刻板印象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中的个体差异,如山东人性格豪爽,江南人性格细腻。
题干中对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所持有的这种笼统的看法既属于刻板印象的体现。
11.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的是想象的()加工策略。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答案:B
解析:夸张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
题干中李白的诗句中形容庐山瀑布的高度有三千尺以及好像银河落下来,即为夸张的加工方式。
12.小明同学渴望获得友谊,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他的需要属于()
A.生理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B
解析: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指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持的需要。
例如,被人爱与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友谊、和谐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成为团体一员、有归属感等。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的儿童具有以下思维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等。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B
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具有自我中心性;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具有泛灵论的特点。
14.个体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理想自我
答案:B
解析: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15.在问题情境解决中,小刚同学总是严谨全面地考虑,在确认无误时才会给出答案,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感觉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答案:B
解析: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
故题干中的小刚在解决问题时严谨全面地考虑,并在确认无误后才会给出答案属于沉思型的认知方式。
而场依存型强调易受到暗示,场独立型强调自己独立地进行判断,均不符合题意。
16.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实施某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行为指向,这属于()
A.直接强化
B.自我强化
C.自主强化
D.替代强化
答案:D
解析: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1)直接强化(2)替代强化(3)自我强化。
替代强化是指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
通过观察他人实施某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表述符合替代强化的概念。
17.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学习理论所属学派为()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派
答案:C
解析: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其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学生的学习是在学习者原由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
18.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和监控的学习策略是()
A.元认知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时间管理策略
答案:A
解析:对于时间或者是内容的监控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
19.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错误,但对他人文章校对时很容易发现是由于()
A.注意分散
B.粗心
C.知觉的选择
D.定势
答案:D
解析:定势又称为心向,是指重复先前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行为方式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题目描述为定势的消极作用。
20.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就是使学生()
A.正确对待知识、他人和社会
B.正确对待学习和考试
C.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D.尊重老师和同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就是使学生正确对待知识、学习、他人和社会。
A项符合题意。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正确的请在题后的括号打“√”,错误的打“×”。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作为教育督导和开学检查的重要内容。
()
答案:√
解析:考查时政热点。
1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
强调“省级党委和政府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列出具体减负清单,扎实推进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取得实效”。
2.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教育对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的促进作用。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他既是社会的人又是个体的人,前者表现为人具有社会性,他追求个体的共同性,后者表现为人具有个性,他追求个体的独特性,社会性和个性相互对立而又矛盾,统一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双重统一体。
个体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包含着两个矛盾方向的变化,而又重新系统化的过程。
方向之一是社会化方向,
之二是个性化教育,就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使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的人,因此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故该题正确。
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说的是遗传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
答案:×
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外部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4.素质教育势在必行,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在于教师的素质。
()
答案:√
解析:学校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
首先,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他能以多大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决定了他是否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对待自己的事业;其次,教师的素质决定了他对现代教育观念,方法,手段的掌握和运用,从而决定了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再次,教师起着对学生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榜样的作用。
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
5.三维课程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答案:√
解析: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6.德育过程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所以德育过程即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
答案:×
解析: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有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因素。
7.课外、校外活动是非正规活动。
()
答案:×
解析:课外教育是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
因此,它与课堂教学有相应的共性存在。
首先,课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课堂
教学样,是一种正规的教育活动;其次,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方向一致,共同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服务。
8.在历史课上,学生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先针对讲授内容抛出几个概括性问题,这就是在使用奥苏贝尔所说的“先行组织者”。
()
答案:√
解析:先行组织者指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先行组织者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及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9.心理健康的程度有高低层次之分,低层次的心理健康主要指没有心理疾病,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
()
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心理健康的概念具有相对性,即心理健康有高低层次之分。
高层次(积极)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是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发展建设性人际关系,从事具有社会价值的活动,追求高层次需要的满足,追求生活的意义。
而低层次的心理健康主要指没有心理疾病。
10.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在心理学中属于社会退步。
()
答案:×
解析:社会惰化主要指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群体中的成员每人所付出的努力会比个体在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一种社会惰化。
11.科尔伯格把道德认知分为“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
()
答案:×
解析: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
12.儿童先熟悉了胡萝卜、豌豆和菠菜这类概念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这属于下位学习。
()答案:×
解析:下位学习是先学大概念,再学小概念;题干先学“胡萝卜”再学“蔬菜”属于上位学习。
13.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属于双趋冲突。
()答案:√
解析: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14.儿童掰手指计算加法.这是一种动作思维。
()
答案:√
解析:直观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和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
15.提出教育事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求的是邓小平。
()
答案:√
解析: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材料: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有这样一个例题: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李老师考虑到多数学生可能对做衣服之类的事不感兴趣,结合目前全世界正遭受“新冠肺炎”袭击的现象,重新对教材上的例题进行了设计。
教学中李老师通过与学生对话引入例子:“同学们‘新冠肺炎’肆虐期间,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口罩、消毒液……”李老师接着说:“是呀,全世界的人们现在都需要口罩,消毒液,生产厂家可忙坏啦。
现在光明厂计划生产500万瓶消毒液,实际每个月生产40万瓶,生产三个月后,剩下的要在四个月内完成,请你帮厂长算算每个月得完成多少万瓶?如果在三个月内完成呢?”全班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大家拿起纸笔认真地开始了演算。
请结合案例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
(1)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新课程理念?对教学工作有什么启迪?(5分)
(2)李老师的教学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5分)
答案:(1)李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的教师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①教师观要求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做到帮助和引导,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并能够做课程的开发
者和建设者。
案例中李老师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例题,且从中引导学生了解疫情期间口罩生产情况,做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人生的引路人。
②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要求老师能够做到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
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要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案例中李老师的课堂氛围融洽,师生之间就数学问题情境进行交流互动,说明李老师不仅关注学生对于数学计算能力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③新课改学习观提倡探究学习,以问题为依托,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案例中李老师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解决所创设的问题情境。
启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双边性规律,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有机结合起来。
(2)李老师的教学贯彻了启发、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①启发性教学原则要求老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案例中李老师设置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②循序渐进原则要求老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教学要有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
案例中李老师没有直接讲解计算方法,而是带领学生先解决例题,再探究过渡到理论知识,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老师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案例中李老师灵活改变教材原有例题,联系生活实际,加入热点话题,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2.最近一段时间,初三年级某班班主任孙老师愁坏了,她发现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的梁丽同学整天愁眉不展,临近中考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也有些下降,几次模拟考试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孙老师与她谈心时,梁丽说她最近无心学习,不知道该学什么,也不知道为谁而学,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和信心考上重点高中,对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很迷茫。
另外,孙老师还发现“插班生”王磊同学行为孤僻,和同学很少有交流,无法融入新的学习生活环境,还认为同伴们不跟他玩耍是因为看不起他,因为他是从别的学校插班来的。
他觉得大家对他都充满敌意。
(1)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表现?(5分)(2)如果你是孙老师,对案例中这些情况有何应对措施?(5分)
答案:(1)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和健全的人格。
人格发展的第五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12~18岁)。
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
个体此时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即开始考虑“我是谁”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
这里的角色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能力、信念、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案例中梁丽和王磊面临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之间的冲突和选择时,产生同一性迷乱。
他们未能成功地选择或没有严肃地考虑这些选择,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人生目标未能形成定论,产生了迷乱。
(2)教师通常是最合适和最有可能帮助学生获得同一性的人。
当学生出现同一性危机时,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处理这些危机。
本案例中,教师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把青少年当作成人看待;②不在其他同伴或其他有关的人面前轻视青少年;③给予明确的指示,让青少年独立完成任务;④注意发挥非正式群体积极的作用;⑤提供机会让学生体验社会角色和职业;⑥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学生有意识的了解自己;等等。
3.案例一:妈妈开家长会时,老师给家长说:“你家孩子在全班表现最差,坐三分钟就分心。
”妈妈回到家后,骗孩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你可以坐三分钟,进步很大。
”孩子很兴奋,从此可以坐到五分钟、十分钟……妈妈用“骗”的方法把孩子骗进了大学。
案例二:一场考试后,一个学生的语文只考了22分,老师问他为什么考不好,学生回答说:“对语文不感兴趣。
”老师说:“不感兴趣还能考22分,太厉害了,稍微花点时间一定能考好。
”等到下次考试,学生考了30分,老师夸张地说:“你很聪明,稍微用点力就能进步这么大。
”学生在老师的“骗术”下越来越努力,成绩也越来越好。
这位老师用这个方法“骗”到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之后无论他接手的是多差的班级,经过教育之后都无差生。
上述案例对你的教育实践活动有哪些启示?从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方面阐述。
答案:(1)教学观:新课程倡导全面发展的教学观,要求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案例一中的教师只关注结果,没有关注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属于传统的教学观。
案例二中的教师鼓励而不是批评语文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这说明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及其学习过程。
(2)学生观: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案例一中,孩子只能坐3分钟,老师就断言孩子全班最差,没有看到学生改进的可能性,而案例一中的家长恰恰相反;案例二中的老师认为语文成绩22分的孩子也很聪明,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引导,并且相信他以后会越来越好,这位老师看到了学生身上的发展潜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3)教师观:新型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不是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让学生学会学习。
案例一中的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帮助,反而说学生表现差;而案例二中的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上述案例启示我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切实帮助学生实现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当前,由于人口向城镇集中,有些地区学校建设没有跟上,导致学校班级人数增多,出现了“大班额”现象。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抓紧解决“大班额”问题。
请你就如何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1)更新教育观念,走出教育误区。
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走出班级规模与教育效益的关系误区是当前我国各级教育工作者应首先解决的认识问题。
(2)完善教育制度,解决刚性需求。
①进一步加大对并校的投入力度,增强对学校的硬件投入以扩大学校的承载能力,避免学校通过增大班级人数吸纳学生的现象出现。
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并校政策。
③对于人口流动所引发的教育供需矛盾,在可能的条件下政府可通过宏观统筹转移适龄儿童至周边地区入学,并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解决相关学区的教育经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