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文字由本人根据郦波老师讲座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图片来自网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群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何当共读香云帙,最是诗情画意时。”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和我一起共同品读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
我们上一回讲了老杜的《登岳阳楼》,我个人以为老杜的《登岳阳楼》,还有他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晚年之作,可以说是唐诗由盛唐入中唐的分水岭。虽然老杜晚年已是中唐、已经“安史之乱”,于己而言,江湖漂泊,身世流离,“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于国而言,饱经战火、山河破碎,神州陆沉(神州:指中国;陆沉:陆地无水而沉。中国大陆沉沦。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吴楚东坼,可老杜就是老杜,诗圣就是诗圣,一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依然不自觉地透露出盛唐气象、大唐胸襟。可是老杜之后,盛唐便真的不在了,盛唐诗歌的那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胸襟气魄也不禁顿然收束(收束,指结束;收尾。引申为约束。见汉郑玄笺:“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
那么唐诗由盛唐而入中唐,最能体现和代表这种转折的是谁的诗呢?我个人以为最典型的代表者,莫过于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与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今天我们就先来品读一下刘长卿的千古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云:“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们在讲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就曾经提到,写雪的千古名句中就有刘长卿的这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当然,我们在当时也提到了刘长卿这个名字的读法。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看,刘长卿确实应该是读刘长卿(liú zhǎng qīng),因为他的字不像岑参那样,没有留下字号来,他的字很明确地留下来了。他的字是
字文房,这取的意义就是知制诰的意思。唐代的翰林学士加知制诰就可以替皇帝起草诏令,到了宋代,即便不是翰林学士,只要加上知制诰,也可以替皇帝起草诏令,所以这是德高位显之职。
而刘长卿(liú cháng qīng),当然也叫刘长卿(liú zhǎng qīng)了,他其实是慕司马相如司马长卿之名而取名,那么就更确定应该zhǎng qīng了。司马长卿其实也应该读长卿(zhǎng qīng),因为司马相如所字长卿也是因为他的偶像,他的偶像是蔺相如,慕蔺相如之名而字长卿,因为蔺相如为相是诸卿之长,所以就是司马相如也应该读作司马长卿(zhǎng qīng)。所以我们现在习惯了读司马长卿(cháng qīng)。而刘长卿严格说起来应该确实是应该读司马长卿(zhǎng qīng)、刘长卿(liú zhǎng qīng)。
不过我们在《白雪歌》那一讲里也提到,如果严格说起来的话,按照音韵学,岑参的话,还有曾参,其实从音韵的角度考量,应该是读zēng cān和cén cān的可能性更大。可是我们也讲了音韵学上的一个讹变的规律,就是当一种误读影响太过久远、太过大的时候,这种讹变的误读已经被广泛接受之后,语言学上讹变与从俗的规律,也可以按照现有约定俗成的读法来读。所以像现在很多字典里头注音,就读成刘长卿(liú cháng qīng)、司马长卿(cháng qīng)、曾参(zēng shēn)和岑参(cén shēn)。所以我们也入乡随俗,在这个字典没有彻底改为刘长卿(liú zhǎng qīng)之前,我们按照通俗的读法,还是把他读作刘长卿(liú cháng qīng)。
刘长卿自号“五言长城”,一生尤爱五言诗的创作,他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在唐诗由盛唐转中唐的期间,可以说是最为代表之作。这个题目,“逢雪”不用说,正好是一个冬天,大雪天;“宿”,投宿;“芙蓉山主人”,其实这里省略了,省略了芙蓉山主人家,那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家”?或者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居”呢?为什么要把后面那个家或者居、或者宅去掉?其实这很好地表现了唐人做这一类诗的一个很重要的习惯。不光是刘长卿的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了,你比如说还有李白的《宿清溪主人》(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月落
西山时,啾啾夜猿起。),赵嘏﹝gǔ,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的《宿长水主人》(白云溪北丛岩东,树石夜与潺湲通。行人一宿翠微月,二十五弦声满风。),顾况﹝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的《宿山中僧》(不爇香炉烟,蒲团坐如铁。尝想同夜禅,风堕松顶雪。),还有白居易的《宿溪翁》﹝全名《宿溪翁时初除郎官赴朝》,“众心爱金玉,众口贪酒肉。何如此溪翁,饮瓢亦自足?溪南刈薪草,溪北修墙屋。岁种一顷田,春驱两黄犊。于中甚安适,此外无营欲。溪畔偶相逢,庵中遂同宿。辞翁向朝市,问我何官禄?虚言笑杀翁,郎官应列宿。”﹞等等,就是在诗题中只说寄宿投宿的主人而不说主人家,是体现对主人的那种敬重与感激之情。这种情感在一个家字的省略它背后的那种敬重感激之情,其实对理解这首诗而言,我个人觉得是蛮关键的,因为这首诗千古以来争议实在是太大了。
可以说,不过四句话,二十个字,但每一句都充满了争议。“日暮苍山远”,这个“苍山”到底是实指,还是泛指?如果实指,它到底是哪个地方的山,是不是芙蓉山?而中国古代就像杏花村一样,很多地方有山名曰芙蓉山。那么刘长卿所说的芙蓉山又到底在哪?“天寒白屋贫”,这个“白屋”到底是什么样的屋子?是被雪覆盖着的呢,还是就是茅草屋?而贫,到底是稀少还是贫寒之状呢?
“柴门闻犬吠”,到底是谁在闻犬吠?同样最关键的疑问就是“风雪夜归人”,这个“归人”到底是谁?是作者——投宿的人,还是芙蓉山主人呢?是主人家的人夜归呢?有关这些问题自古及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