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用平浅质朴的文字表现深厚的感情,形成 一种“浑成”的风格。
• 梁代萧统收录在《文选》中,因有十九首, 故题为《古诗十九首》
• 清代沈德潜:“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 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 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 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 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ຫໍສະໝຸດ Baidu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思妇相思之苦,对 社会动荡之不满,时光短暂之感……突出地表现 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 废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 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艺术上又继承了 《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 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 特的“浑成”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 言之冠冕”。
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 声凄伤的浩汉:“同心而离 居,忧伤以终老”!
谢谢指导
涉 江 采 芙 蓉
鉴赏诗歌的方法: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反复朗读 • 3、思考:写了什么?怎么写?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意境—情感, 手法—效果—情感)
关于《古诗十九首》
•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文人所作。在 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 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前承《诗经·国 风》和《楚辞》的传统,下启魏晋的风气 并为唐宋诗歌的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被 称为“风余”和“诗母”) 。 无论谋篇、 遣词、表情、达意哪个方面,都超出了以 往的作品,达到新的高度。标志着五言诗 歌已经成熟。钟嵘称之“惊心动魄,一字 千金”,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
感情特征:感伤、苦闷。
解读诗歌的三个层次:
1 、诵读—疏通—感受 2、 意象—意境—情感 3、 手法—效果—情感
诵读感知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结合课下注解,用尽量 准确而又优美的语言翻译 这首诗歌。
语文实践活动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电视散文”的栏目,如果 将这首《涉江采芙蓉》改编成电视散文,你打算 怎样处理?
电视散文《涉江采芙蓉》设计
夏日的莲塘,碧浪翻涌, 一叶轻舟载着美丽的少女,一 头乌黑的长发将明丽的脸庞衬 托得令人心醉,浓翠的莲叶间, 她们时而轻舒皓腕,采摘着莲 花,时而微展歌喉,飘来婉转 的民歌,陶醉于收获的喜悦和 醉人的美景中。
汉代无名氏的作品,五言诗成熟 期的代表作,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 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 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 故之感。”表达对生活、生命、命运 的强烈诉求和美好憧憬。
汉魏晋诗的发展源流及文学地位
诗经 汉乐府
四言 叙事
五言 叙事
民间文学
汉末 魏 晋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 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 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这里诗人写故乡兄弟们因佳节缺少一人未 能完全团聚而遗憾,其实这也正是诗人自 己的遗憾;故乡的兄弟思念自己,也正是 诗人自己渴念着故乡的兄弟们。这里的悬 想,使得普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曲折有致, 也更为浓烈。
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 《爱莲说》,“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
洁之风范,且已成定。
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 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
回头眺望故乡,却 只见长路漫漫无边 无际。
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 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旧乡”“长路”. “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 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 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 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 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这两句里“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 妙,请简要分析,谈谈这样写有什么作 用。
同
心
而
离 虽然心意相通
居 ,
却分居两地,
忧 在思念的忧伤
伤 以
中一直到老。
终
老
这两句 让人深切地感受到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 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 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 “终老”之“忧伤”。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 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 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 的“同心”者。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 念妻子儿女之作,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 而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对方落墨, 想像妻子在月夜里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 子还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有评论家 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
合作探究:比较两首诗中人物形象的异同
采莲曲
王昌龄
采莲曲
白居易
荷叶罗裙一色裁, 菱叶萦波荷飐风,
• “悬想”:“对写法”的“悬想”方式:
• 对写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 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 却说对方不忘自己。对某种未知情状作设想或悬 拟的手法。
• 具体来说: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 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 而是想象对方此时 此刻的情形,或先描叙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 描叙对方情形, 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 这里的悬想侧重于空间转移。
2、“所思”的、“在远道” 的那个人又是谁?
3、“还顾望旧乡”的是谁?
❖ 采莲的是 少年的女 子,她们 是荡着小 船,唱着 艳歌去的。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整体感知:
1、诗歌抒发了什么样 的情感?
2、运用了哪些意象来 表现情感?
3、抒情主人公是谁?
品读鉴赏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渡过江水去采撷那莲花,兰 草生长的沼泽地长满了芬芳 的香草。
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 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找诗眼,抓主旨;
⑴什么是“诗眼”?找出本诗“诗眼”并根据 “诗眼”概括主旨。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形式有二)
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 个字;
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 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
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 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 思想感情?
游子思念爱人 、家 乡的思想感情。
电视散文《涉江采芙蓉》设计
江边花香日暖,少女 情怀总是那样令人难以捉 摸,刚才还是那样温婉动 人,眉宇间难以掩饰喜悦 之情,这时枕着玉臂沉沉 睡去,做着少女的梦……
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 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 同,她却注视着手中的芙 蓉默然无语。原来知心人 却远在他方,心有无限的 凄凉寂寞,不禁娇声叹息。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
织,寒山一带伤心 碧。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玉阶 空伫立,宿鸟归飞 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合作探究: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 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 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 明理由。
本诗是写“思妇盼 归人”吗?请说明理由。
芙蓉向脸两边开。 藕花深处小舟通。
乱入池中看不见, 逢郎欲语低头笑,
闻歌始觉有人来。 碧玉搔头落水中。
• 共同点:青春、健康、美丽、纯真
异同:王诗的少女天真、活泼、顽皮、充 满生活情趣的形象既可观可感,有声有色, 又若隐若现,飘忽绰约,耐人寻味。 • 白诗少女则是处于恋爱期,少女欲语低 头的羞涩神态,展现出少女害羞,娇美的 形象
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 为,你怎样理解这种行为?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 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 “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清·周 志蕙)描摹折柳赠别之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 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 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 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 愿。
《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 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 什么作用?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给人清幽、 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 “荷”为香草,认为她具有美好的 品质。因此,写采芙蓉送给所思之 人,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子”,换成今天的话,就是 “(我)爱你” 。— —象征男女爱慕之情。
3、“芙蓉”的谐音是 “夫容” ,表现的是妇人
对丈夫的思念。——抒情主人公似乎是 “她”!
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
《采莲曲》,“莲开花复水, 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 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 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 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 爱情之坚贞真挚说。
风和日丽,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的湖泽之上,离乡远行的游子, 听到兰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 ,拈花沉思,想起心爱的女子,芙蓉幻成一 张亲切微笑的面容 ……
一边是痛苦的妻子, 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 后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 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么 孤独而凄清;一边是云烟缥 缈的远空,隐约摇晃着返身 回望的丈夫身影,那一闪而 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 美好。
关于“芙蓉”这个意象:
“芙蓉”谐音为“夫荣”又叫莲,荷花,芙蕖、 菡萏、净友、芰荷等。
1、“莲”:《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 。”——是纯洁的代表。
2、“莲”与“怜”谐音,“莲子”的谐音是“怜
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采了莲花要送给谁呢?想要 送给的人却在遥远的地方。
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 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 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 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 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 垫。
还长 顾路 望漫 旧浩 乡浩 ,。
——南朝乐府《西洲曲》
《涉江采芙蓉》结构图: 采芙蓉→思远道→望旧乡→忧终老
《涉江采芙蓉》表现手法:
以乐写哀:以美好的情境衬托相思不能见的忧伤; 比兴手法:香花芳草赠人,传达了思念、关怀、祝愿; 虚拟想象: 游子思归乡 思妇盼归人;
探究与交流:
诗人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谈谈 你的观点和依据。
“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让人仿佛看 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 地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了什么?是 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的路程!
“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 感觉。故乡在哪儿?“所思”在哪儿?抒情主 人公感情痛苦到极点。
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 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的空间,具有含蓄不 尽的效果。
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 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 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
从以叙事为主民间 歌谣到以抒情为主文 人创作。
离骚
杂言 抒情
汉赋
四六文 抒情
文人创作
在中国诗歌的发 展史上具有承先启 后的纽带作用。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品读全诗,揣摩:
1、是谁在“涉江采芙蓉”? 为什么采芙蓉?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 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 家人于冬至节的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 杜甫《月夜》的前四句: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人 公是男性,“涉江”者 和“环顾”者都是男子; 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 是女性,“涉江”者是 女子,“还顾”者则是 “所思”的男子,你怎 么看?
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 同时显现的:
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 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 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 孤独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