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本文以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实例,具体阐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提高教学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

创新能力、落实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希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与时俱进,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方式,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能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促进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丰富知识结构,对于今后教

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素养

一、“二维码”实验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在日常教学中,信息

意识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内容,很难直观评价或判断个体的信息意识,教学上也一

般是以讲授、图文等常见形式开展,效果往往停留在“书面”,并没有成为学生思

想和行为中的意识。要让“书面”信息意识向行为和思想转变,关键在于如何让学

生经历对信息的认知、反应和判断过程,因此,教学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经历这样的过程。

举例:小学“二维码”实验。

实验目标:理解信息呈现、转换的多种方式,了解二维码的发展,掌握二维码的

一般应用,能根据不同信息生成二维码。

实验准备:互联网环境、计算机、手机或平板电脑、二维码图片若干(古诗、名片、网址、账号等)。

实验过程:

1.“扫一扫”小实验:(1)扫一扫老师提供的二维码;(2)记录扫码结果(内容或

手机软件的反应)。

2.“做一做”小实验:(1)打开网站(http://);(2)搜索二维码,在搜索结果中打开“草料二维码生成器”网站;(3)在编辑区域输入姓名,点击“生成

二维码”;(4)同桌相互扫一扫生成的二维码,记录结果。

实验小结:二维码是信息编码的一种形式,一段长度较短的文本信息可以转换为

二维码图片。二维码表达的信息一般有文字、网址、邮件、名片、账号等多种类别,可广泛应用。

教学建议与拓展:小学阶段的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不高,学生实验受学生信息化

生活制约,教学可尝试学生实验和教师实验相结合。一般情况下,二维码辨别度

较高,使用二维码的方式是“扫一扫”,但要进一步提升技能和判断力,可以做相

应拓展。

二、“行程”实验加强学生的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

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那么,计算思维如何体现形式化、模型化、自动化、

系统化呢?用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程序设计学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如编写

一个程序解决一个问题,这样做的优点显而异见,但缺点往往被忽略,其中之一

即窄化了计算思维的内涵,认为计算思维就是程序设计,其实生活中事事可编程,处处能计算。

举例:小学“行程”实验。

实验目标:对比南京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行程方案,体会计算机在解决生活问题时

的思维活动。

实验准备:互联网环境、计算机。

实验过程:

1.打开百度地图网址。

2.以公交为方式,输入出发地点、到达地点,获取时间结果。

3.以飞机为出行方式,输入出发地点、到达地点,获取时间结果。

4.对比两种方式的出行时间,提出优选方案及理由。

实验小结:从南京出发到北京,全天大部分时段优先选择高铁公交出行,晚上优

先选择飞机出行。利用地图等网站或APP能模拟出行程规划,便于人们提前编排

行程,达到最佳出行效率。

教学建议与拓展:行程实验既体现了计算机操作,也体现了思维过程。行程实验

以信息的获取、解读体现信息的敏感度和判断力,并以此开展有质量的思维活动,形成思维结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操作技能为主,要把重点引导到信息的判

断力上,引发思维活动,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应用软件可以高效地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三、“视听转换”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即通过评估并选

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形成了丰

富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思想,如TRIZ、STEM等,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可以参

考这些经验,当然有一些STEM项目本来就依靠信息技术来开展,只是项目学习

的目标侧重点不同。而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实验项目就应凸显学科本质,如“视听转换”实验就是从学科本质——信息的采集、传输、表达等角度来开展。

举例:“视听转换”实验。

实验目标:了解常见生活信息的采集、处理方式,用掌控板麦克风和光线传感器

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体验创造性地表达信息的乐趣。

实验准备:计算机、掌控板。

实验过程:

1.把掌控板连接计算机,确认显示连接状态,找到掌控板麦克风、光线图标。

2.在mPython中找到输入板块的音量值、光线值命令块,了解声音、光亮数据的

采集方法。

实验小结:利用掌控板自带声音、光线传感器,获取生活中的自然信息,能体会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掌控两种(视觉、听觉)信息直观表达方式,有能力

的学生能尝试更丰富、更细致、更有创意的表达方式。

教学建议与拓展:本实验体现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除关注输入、处理、输出

等基本知识外,更需要为学生建构信息系统模型。从目前各类创新创客竞赛情况

来看,几乎所有实物作品都是一个基本的信息系统,因此在教学中要渗透模型、

原型相关概念。另外,对信息的创新表达,可以演示或拓展更多形式,如在视觉

表达中可利用图表、色彩、形状甚至其他辅助硬件来配合表达。

四、“密码”实验落实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部分地方教材对信息社会责任的教学内容体现不够充分,对信息社会责任解读不

深刻,信息社会素养至少应体现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这三个方面,落

实到具体内容涉及公共安全和个人安全、网络权益、负责任的网络生活等。如果

用案例或安全软件的演示等开展教学,仅处于应用技能提升层面,而“密码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