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昆虫表皮形成的农药的研究开发概况
昆虫的天敌与害虫防治生态学机制研究
害虫是危害农作物、森林、草原等生 态系统的主要生物因子,造成巨大的 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
研究昆虫天敌与害虫防治生态学机制 ,对于提高害虫防治效果、保护生态 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昆虫不育技术的运用
通过辐射或化学手段使害虫不育,降低其繁殖能力,达到防治目的。
天敌昆虫的引种和驯化
天敌昆虫的筛选
根据害虫的种类和发生情况,筛选具有捕食或寄生能力的天敌昆 虫。
天敌昆虫的引种
从国内外引进优良的天敌昆虫品种,增加天敌昆虫的多样性。
天敌昆虫的驯化
对引进的天敌昆虫进行驯化饲养,提高其适应性和繁殖能力。
食物链原理
通过人为干预食物链,如引入天敌、调整作物布局等,切断害虫的 食物来源,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害虫防治的生态学方法
01
天敌利用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如寄生蜂 、捕食螨等,有效控制害虫数量 。
生物防治
02
03
农业措施
利用生物制剂,如昆虫病原线虫 、昆虫病毒等,对害虫进行防治 。
通过合理轮作、间作套种、调整 播种期等农业措施,改变农田生 态环境,降低害虫发生程度。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调运用
根据害虫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程度,综合运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手段 ,实现害虫的持续控制。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昆虫天敌种类丰富,包括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等,对害虫种群数量具有显著的调控 作用。
害虫防治策略应综合考虑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生物防治方法如天敌的引入和繁殖,可以增加天敌的数量,提高天敌对害 虫的控制能力。
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昆虫制剂
针对这些技术难题,科研人员通过改进制剂配方、优化生产工艺以及加强制剂的储存和 运输管理等措施,提高制剂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加强安全性评估和效果验证,确保
制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
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生物防治昆虫制剂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政策支持与建议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生物防治昆虫制剂产业的 政策支持力度,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 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等方面的政策扶 持。
VS
建议
同时,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生物防 治昆虫制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环节, 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防治昆虫 制剂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促进产业的健康 发展。
成功案例四: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害虫
总结词
植物源农药是指利用植物的提取物或分泌物 制成的农药,具有环保、低毒、可持续等优 点。
详细描述
植物源农药可以通过喷雾、熏蒸等方式使用 ,对多种害虫具有驱避、抑制或杀灭作用。 常见的植物源农药包括苦参碱、藜芦碱、烟 碱等。利用植物源农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市场发展趋势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生物防治 昆虫制剂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首先,针对特定病虫 害的专一性制剂将逐渐成为主流,提高防治效果和降 低对非靶标生物的负面影响。其次,随着人们对环境 保护意识的提高,环境友好型的生物防治昆虫制剂将 更受欢迎。最后,生物防治昆虫制剂将不断拓展应用 领域,从农作物向园林、森林和草原等领域延伸。
作用机制
通过释放天敌昆虫,增加自然环境中 的天敌昆虫数量,从而降低害虫种群 密度,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昆虫全基因组学了解昆虫基因组研究的现状和应用
昆虫全基因组学了解昆虫基因组研究的现状和应用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类群之一,其基因组研究对于了解生命演化、揭示遗传机制及发展新型农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全基因组学即是研究昆虫基因组的一门学科,通过解码昆虫基因组中的所有基因和其他DNA序列,揭示了昆虫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
本文将介绍昆虫全基因组学的现状和应用。
一、昆虫全基因组学的发展与技术前沿随着DNA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昆虫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进展迅速。
2000年人类全基因组测序计划的成功,奠定了昆虫全基因组学的研究基础。
现在已有数百种昆虫基因组被测序并公开发布,其中包括蚜虫、果蝇、蚊子、蜜蜂等多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和害虫。
昆虫全基因组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全基因组快速测序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等。
其中,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昆虫基因组测序更加迅速和经济高效。
此外,结合比较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以及表观遗传学等研究方法,深入解析昆虫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
二、昆虫全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与突破昆虫全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揭示了昆虫基因组的众多特征和进化机制。
例如,通过对昆虫基因组的比较研究,发现昆虫个体大小与基因组大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且存在基因得失的进化现象。
同时,还发现一些昆虫基因与特定环境适应性息息相关,如对抗抗生素的能力和抗草药作用的机制等。
此外,昆虫全基因组学的研究对于昆虫和人类疾病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对蚊子基因组的解读有助于我们了解蚊媒传播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的传播机制,为疾病的防控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三、昆虫全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昆虫全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方面,通过研究昆虫基因组及其功能基因,可以揭示害虫对于化学农药的抗性演化机制,开发新型农药,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并减少农药的使用。
此外,昆虫基因组研究还能够为生物防治害虫提供有力的依据,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摘要:昆虫生长调节剂是通过干扰昆虫正常生长发育,致使昆虫个体活动能力下降或死亡,从而导致种群灭绝的一类特异性杀虫剂。
本文综合介绍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发展概况,详述保幼激素类似物、蜕皮激素类似物、几丁质合成抑制种类及其开发应用研究情况,并对其毒理作用机制进行了论述,目前研究表明该类药剂对害虫具高效,对环境污染小,保护害虫天敌,具有明显的选择活性。
昆虫生长调节剂虽然发展缓慢,但是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昆虫生长调节剂;毒理机制;研究应用1.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发展概况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s)是通过抑制昆虫生理发育,如抑制蜕皮、抑制新表皮形成、抑制取食等导致害虫死亡的一类药剂。
1967年威廉姆斯提出以保幼激素(JH)及蜕皮激素(MH)为主的昆虫生长调节剂作为第三代杀虫剂。
1985年赵善欢认为昆虫生长调节剂应包括保幼激素(JH)、蜕皮激素(MH)及其类似物、抗保幼激素(JH)、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植物源次生物的拒食剂、昆虫源信息素、引诱剂等干扰害虫行为及抑制生长发育特异性作用的缓效型“软农药”,从而拓宽了昆虫生长调节剂的范畴。
由于应用此类药剂有利于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符合人们保护生态要求,曾一度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进行开发研究。
后因第二代有机合成杀虫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能高效、经济地防治害虫,致使昆虫生长调节剂步入低谷。
但随着“农药万能论”思潮的蔓延,“3R”不断加剧,人们对农药的概念又从“杀生物剂”转向寻找“生物合理农药”或“环保和谐农药”的新型杀虫剂,昆虫生长调节剂重新得到重视。
由于其作用机理不同于以往作用于神经系统的传统杀虫剂,毒性低、污染少、对天敌和有益生物影响小,有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有益于人类健康,因此被誉为“第三代农药”、“二十一世纪的农药”、“非杀生性杀虫剂”、“生物调节剂” ,“特异性昆虫控制剂”,由于它们符合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总目标,迎合各国政府和各阶层人民所关注的农药污染的解决途径这一热点,成为全球农药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点领域。
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应用进展
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应用进展李金文1 周 晶2(1湖北省农业远程教育网,武汉 430040;2湖北大地丰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武汉 430070) 昆虫生长调节剂是指能干扰昆虫的正常生理功能,阻止正常的变态、抑制取食、发育受阻,使幼虫不能变蛹或蛹(若虫)不能变为成虫,形成没有生命力或不能繁殖的畸型个体的一类药剂,又叫特异性杀虫剂。
一、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按照最新的研究进展,昆虫生长调节剂主要有三大类:拟蜕皮激素、拟保幼激素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其中: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主要作用机理是阻碍昆虫蜕皮,使发育受阻引起死亡,速效性较差。
品种大多以苯甲酰脲类和噻二嗪类为主,也是目前应用最多的,如氟铃脲、灭幼脲、虱螨脲、噻嗪酮等。
以胃毒和触杀为主,无内吸活性,持效期短;拟蜕皮激素主要作用机理是引起昆虫加速蜕皮、提早变态而死亡,具有速效性好和持效期长的优点。
但这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比较缓慢,开发并工业化的品种不多,从目前开发的进展来看,主要为双酰肼类化合物如虫酰肼、抑食肼等。
二、双酰肼类调节剂的开发昆虫蜕皮激素最早由Kurls mn 和Butenandt 在1954年首次从家蚕蛹中分离得到蜕皮素,Karls on 等人于1965年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确定为α-蜕皮素,后来又从蚕蛹和烟草天蛾中分离鉴定出β-蜕皮素。
迄今从昆虫体内分离并鉴定结构的蜕皮激素物质已有15种以上,与昆虫有相同蜕皮变态的甲壳类动物体内也存在着许多蜕皮激素。
另外据张一宾(1993)统计,已从1000多种植物中分离提取出了植物蜕皮激素。
尽管人们曾考虑过把蜕皮素作为杀虫剂,但这方面的进展不大,主要是因为蜕皮激素分离提取困难,不易合成,化学结构复杂,极性基团多,难以通过表皮进入昆虫体内,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1988年,美国Rhom&Haas 公司在对大量天然和人工合成化合物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第一个与天然蜕皮激素结构不同、但却同样具有蜕皮激素活性的双酰肼类昆虫生长调节剂RH -5849(抑食肼)。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一、概述作为一种源于自然界、具有环境友好和生物相容性的农药类型,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其相较于传统化学农药,在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的降低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因此被视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几大类。
微生物农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植物源农药则提取自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天然、高效、低毒的特点;动物源农药则主要利用昆虫、动物等产生的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的物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农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
越来越多的生物农药产品被开发出来,并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生物活性、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生物农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尽管生物农药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复杂,制备工艺难度较大;其生物活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稳定性相对较差。
未来生物农药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提高生物农药的稳定性、优化制备工艺、增强生物活性等方面,以推动生物农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生物农药作为绿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进展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生物农药有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
1. 生物农药的定义与分类顾名思义,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害虫、病菌、杂草、线虫、鼠类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一类农药制剂,或者说是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具有选择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微生物源农药:这类农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病虫害。
苏云金杆菌(Bt)是一种广谱性的细菌生物农药,对多种害虫具有胃毒作用;井冈霉素则是一种真菌生物农药,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概述
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机制概述摘要: 昆虫抗性机制的研究对于抗性监测、治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综述了昆虫对几种杀虫剂的抗性机制。
关键词: 杀虫剂; 抗药性; 苏云金杆菌; 阿维菌素随着杀虫剂长期、大量、广泛地使用, 昆虫对杀虫剂产生的抗性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尽管在杀虫剂的更新、混合、交替使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延缓了杀虫剂抗性的产生, 但昆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上升趋势仍不可遏制。
综述了昆虫对化学农药、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的抗性机制。
1 昆虫对化学农药的抗性机制1. 1 表皮穿透性的降低昆虫表皮对药剂穿透性降低, 可延缓杀虫剂到达靶标部位的时间, 使昆虫有更多的机会来降解杀虫剂。
虽然表皮穿透下降只表现低水平抗性, 但作为其它抗性因子的修饰者则很重要, 如与解毒作用相结合, 就可大大影响死亡率而增加抗性。
表皮穿透性降低机制在家蝇、埃及伊蚊、致倦库蚊、淡色库蚊等均有发现[ 1] 。
不同的杀虫剂或不同的昆虫表现出的穿透性降低在程度上存在差别, 但穿透性降低是所有昆虫抗性普遍存在的一个因素, 杀虫剂穿透性的降低是受Pen 基因所控制的[ 2] 。
1. 2 解毒酶活力的增强与杀虫剂代谢相关的解毒酶的解毒作用增强是抗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解毒酶主要包括细胞色素P450 介导的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转移( GST ) 、水解酯酶等。
多功能氧化酶是昆虫体内参与各类杀虫剂以及其它外源和内源化合物代谢的主要解毒酶系,可使杀虫剂降低或失去杀虫活性, 从而使昆虫产生抗药性。
P450 酶系的解毒代谢能力增强是因为抗性昆虫体内P450 过表达。
与抗性相关的P450 基因主要有6 个: CYP6A1、CYP6A2、CYP6A8、CYP6A9、CYP6B2 和CYP6D1[ 3] 。
多功能氧化酶是多种昆虫对拟除虫菊酯、辛硫磷、吡虫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以及生长调节剂定虫隆等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导因素。
杀虫剂中许多有机磷化合物是被虫体的GST 所解毒。
植物天然杀虫剂的研究与开发
植物天然杀虫剂的研究与开发一、引言植物天然杀虫剂因其具有无毒性、环保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植物天然杀虫剂的研究与开发是当前的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从植物源、杀虫机理、应用领域三个方面,对植物天然杀虫剂的研究与开发进行综述。
二、植物源植物天然杀虫剂的主要来源是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指植物在其正常代谢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苯丙素类、生物碱类、皂甙类和挥发油类等。
(一)苯丙素类苯丙素族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发挥杀虫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如香根草素、赤桉素和柑橘素等。
苯丙素类化合物主要通过抑制昆虫神经系统的酯酶、酯酶和ATP辅酶等关键酶来产生杀虫作用。
(二)生物碱类生物碱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另一类具有杀虫作用的化合物。
生物碱的杀虫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神经传递。
代表性的生物碱类天然杀虫剂为菊酯类农药。
(三)皂甙类皂甙是一类具有表面活性的植物代谢产物,具有杀虫效果。
皂甙类天然杀虫剂主要通过干扰昆虫的酯酶和酰基转移酶的活性来发挥作用。
代表性的皂甙类化合物是吡虫脒。
(四)挥发油类挥发油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中具有强烈气味的物质,具有昆虫驱避和杀伤作用。
挥发油的杀虫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昆虫对挥发油的嗅觉的嗅感神经反应,抑制或破坏其正常生长发育。
代表性的挥发油是茶树油。
三、杀虫机理植物天然杀虫剂的作用机理多种多样,主要通过对昆虫的酶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运动系统等产生影响,使昆虫产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植物天然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可以分为昆虫驱避、杀伤、毒死、晕厥、肌肉痉挛等。
四、应用领域植物天然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家庭和食品等领域。
(一)农业领域农业领域是植物天然杀虫剂最广泛的应用领域之一。
植物天然杀虫剂可以替代传统的化学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同时也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二)林业领域植物天然杀虫剂在森林防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基于RNA干扰的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基于RNA干扰的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一、本文概述RNA干扰(RNAi)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自然过程,通过调节基因表达来影响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RNA干扰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特别是在生物农药的研发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基于RNA干扰的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将从RNA干扰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入探讨其在生物农药中的应用策略,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视角,以了解基于RNA干扰的生物农药在农业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二、RNA干扰技术在生物农药中的应用现状RNA干扰(RNAi)技术自被发现以来,已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其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生物农药领域,RNAi技术的应用也日渐成熟,为农业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农业害虫防治方面,RNAi技术的主要应用是通过干扰害虫的特定基因表达,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例如,针对某些害虫的关键生长基因或代谢基因,设计并合成相应的RNAi试剂,通过喷洒或喂食等方式引入害虫体内,使其在细胞内发生RNAi反应,导致目标基因的表达被抑制,从而达到抑制害虫生长或繁殖的效果。
针对害虫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干扰。
通过识别害虫的关键生长基因,设计RNAi试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害虫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针对害虫的代谢过程进行干扰。
害虫的代谢过程是其生存和繁殖的基础,通过RNAi技术干扰害虫的代谢基因,可以破坏其正常的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针对害虫的解毒机制进行干扰。
害虫对农药的解毒机制是其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通过RNAi技术干扰害虫的解毒基因,可以增强农药对害虫的毒性,提高农药的防治效果。
尽管RNAi技术在生物农药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RNAi试剂的稳定性、靶向性、环境安全性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RNA干扰技术对昆虫害虫防治的应用
RNA干扰技术对昆虫害虫防治的应用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昆虫害虫给农业、森林、园林和城市环境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
传统的化学农药已经不能满足防治需求,而且由于其毒性和残留问题也在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
因此需要一种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新型防治技术。
RNA干扰技术正是一个备受瞩目的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昆虫害虫防治领域。
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基因沉默和基因调控的方法,通过RNA分子与特定靶向mRNA序列发生互补反应,使mRNA分解为短片断,从而抑制目标基因表达。
使用RNA干扰技术可以选择性地靶向昆虫害虫某些基因,达到准确调控其生理、生化和行为等方面的目的,从而实现针对性防治。
一、RNA干扰技术的应用原理RNA干扰技术是以RNA为介质,通过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和基因调控实现生物学功能的一种重要技术。
RNA干扰过程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引入、加工和作用。
1、引入RNA干扰技术需要将外源RNA引入到昆虫害虫体内,通常使用转基因技术或药剂法克服细胞膜屏障。
通过转基因技术将RNA干扰元件整合进虫体染色体内,实现在后代中沉默靶向基因的效应。
而药剂法则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RNA干扰分子送达细胞内,对细胞进行RNA干扰。
利用RNA病毒载体介导RNA干扰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引入RNA干扰分子。
2、加工RNA分子需要通过RISC(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的介导发挥RNA干扰效应。
RISC是由RNase III类酶Dicer裁剪制作的短RNA和Argonaute蛋白组成的复合体。
在RNA干扰过程中,的核酸酶则会将前体小RNA裁剪为长度为约21-23bp的小分子RNA,即小干扰RNA(siRNA)。
siRNA与RISC中的 Argonaute蛋白O2O结合,形成RNA识别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 RISC)。
Risc复合物中Argonaute蛋白可通过类似鸟嘴的N末端与小干扰RNA专一配对,限制了它与非特异mRNA的不特异作用,保证只对靶向mRNA进行作用。
噁二嗪类杀虫剂——茚虫威的开发进展研发生产文章中心农药资讯网
噁二嗪类杀虫剂——茚虫威的开发进展研发生产文章中心农药资讯网茚虫威(indoxacarb)分子是含有2个N原子、1个O原子的六元环结构,即噁二嗪结构。
茚虫威是美国杜邦公司于1992年开发,1998年上市的富含手性分子的新型钠通道阻断剂,是一种广谱杀虫剂。
茚虫威上市之初即为市场上防控鳞翅目害虫的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杀虫剂,经过多年的商品化应用,由于高效、低毒且不易产生交互抗性,此产品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茚虫威具有结构新颖,作用机理独特,用量低,对几乎所有鳞翅目害虫(如棉铃虫、小菜蛾、烟青虫、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葡萄卷叶蛾、苹果蠹蛾、棉花棉大卷叶螟、李小食心虫、马铃薯块茎蛾等)都有效,且对半翅目及蜱类害虫也十分有效,可以有效防治粮、棉、果、蔬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而具有对人类、环境、作物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的特点。
此外,茚虫威在作物收获前的安全间隔期短,适合有害生物综合管理体系,是替代有机磷杀虫剂的较好品种。
茚虫威一直是位列杜邦公司(现科迪华)销售额第2位的农药杀虫剂品种(第1位是氯虫苯甲酰胺,现已剥离给富美实)。
最早的茚虫威化合物专利为纳幕尔杜邦公司拥有,理论到期日为2011年12月16日,在中国的农业化学物质产品行政保护有效期至2009年6月30日,也早已过期。
目前,茚虫威的化合物专利在欧盟(登记资料保护权也于2016年3月31日到期)失效,这给予国内原药和制剂的开发带来机会。
1 茚虫威进展和市场1998年茚虫威首先在西班牙获得登记,主要用于葡萄、果树和园艺作物(商品名Steward®)和棉花(商品名Avaunt®)。
2000年在非洲上市,在南非用于蔬菜作物;在马里、贝宁、多哥和布基纳法索用于棉花。
2000年茚虫威产品(商品名Steward®)在澳大利亚登记,用于防治棉花棉铃虫和卷叶螟,苹果、梨、甘蓝、卷心菜上鳞翅目害虫,葡萄上浅褐卷叶蛾。
2000—2001年在美国首次登记,用于棉花、水果和蔬菜,获得10年期的资料专用权;同时在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荷兰上市,用于葡萄、番茄和芸苔等。
昆虫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
OCCUPATION1262010 8自1993年,瑞典发现DDT对家蝇具有明显滞留杀虫作用以来,各类农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卫生害虫的防治,对除害灭病确保人体健康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也曾经挽救过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但是许多用巨额开发出的新型杀虫剂由于使用不当,几年中就导致药效减退或是失效现象,这不仅直接影响了杀虫剂的工业发展前途,而且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在过去的几年中,Rathman等人做了四种品系鸟蝇科拟寄生虫的生测实验,发现杀线威和灭多威对抗性品系及敏感品系的最大抗性比分别达20和21;高希武等人发现,北京地区马连洼种群对抗蚜威和未曾使用过的灭多威、呋喃丹均产生了高抗性,抗性倍数为39~245倍。
可见昆虫对部分杀虫剂的抗性已很强,研究昆虫的抗药性机理及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成为当务之急。
一、抗药性的产生机理关于昆虫抗药性的产生机理分为选择学说和诱变学说。
选择学说认为昆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发展是昆虫在杀虫剂的选择下,带有抗性基因的个体存活下来衍繁后代的结果;诱变学说认为是昆虫种群中某些个体的抗性基因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由于杀虫剂的直接作用,使得种群中的某些个体发生了突变,因而产生了抗性基因。
所以他们认为昆虫的抗药性是一种后适应现象,杀虫剂不是选择剂而是诱变剂。
但是,无论是选择学说还是诱变学说,在抗药性的形成是由于杀虫剂作用的结果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昆虫的抗药性机理大致可分为行为抗药性和生理生化抗药性。
行为抗性国内外研究均较少,而对生理生化抗性研究相对较多。
关于昆虫的生理生化抗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表皮穿透作用的降低,代谢解毒作用的加强,靶标敏感性降低。
1.表皮穿透作用的降低降低穿透速率的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Saito认为抗三氯杀螨醇的螨对该药穿透速率较慢是由于几丁质较厚引起的,Vinson则认为抗DDT的烟芽夜蛾幼虫,DDT穿透较慢是由于凡丁质内蛋白质与脂类物质较多而骨化程度较高而引起的。
微生物杀虫剂的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
鳞翅目幼虫 (Lepidopterous larvae)
鳞翅目幼虫 (Lepidopterous larvae)
马铃薯叶甲 (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土栖甲虫 (Soil-inhabiting beetles)
蚊、蚋幼虫 (Mosquito & blackfly larvae)
农药论坛 CHINA AGROCHEMICALS
微生物杀虫剂的 开发现状和发展前景
邓金保 (湖南化工研究院)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以及它们 在农药中的应用,生物农药的兴起已成为历史发展的 趋势,而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微生物防治和生物农 药已成为农业生物工程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近十多年来,由于各国的重视,生物农药研究和生产 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化学农药每年以2%的速度递 减,而生物农药却以5%的速度递增。已有研究表明, 由于生物防治(包括微生物防治)的特殊优势,温室 作物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不再需要使用传统的化学农 药了。下面对微生物防治及生物农药的现状及其发展 前景作一阐述。
鳞翅目和鞘翅目 (Lepidoptera & Coleoptera)
蚱蜢和蝗虫 (Grasshoppers & locusts)
Bactospeline, DiPel, Condor, Delfin Thuricide, Foray, Cutlass M/C, XenTari, Florbac, Agree
全球
全球
美国
美国
美国,德国,加拿 大,意大利 美国 新西兰
日本,法国,美国, 印度
日本,瑞士,法国, 澳大利亚 美国 美国,印度
法国,澳大利亚
Metarhizium anisopliae var. anisopliae
昆虫的抗药性与农药研究
昆虫的抗药性与农药研究随着农业的发展,农药的使用成为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侵害的一种重要手段。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昆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昆虫的抗药性形成机制以及农药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昆虫抗药性的形成机制1. 遗传因素昆虫抗药性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某些昆虫天生具有对特定农药的抗性基因,这些基因往往通过昆虫的遗传方式遗传给后代。
此外,突变也是昆虫获得抗药性的一种途径。
2. 生理因素昆虫在长期的农药使用中,会出现生理上的反应,以适应农药的作用。
一些昆虫表现出有效地将农药快速代谢或排出体外的能力,从而减少对农药的损伤。
此外,昆虫抗药性还与神经系统有关,昆虫可以通过改变神经受体的构成或功能来减少农药对其产生的影响。
3. 行为因素昆虫抗药性还与其行为习性有关。
有些昆虫会主动避开感染农药的地区或采取其他方式来避免农药的接触,从而减少抗药性昆虫的数量。
二、农药研究的最新进展1. 开发新型农药为了应对昆虫的抗药性问题,科学家们致力于开发新型农药。
目前,很多研究集中在发现新的杀虫机制或开发对昆虫新颖的靶点。
同时,一些研究还鼓励使用复合农药,即多个杀虫剂的混合使用,以增加抗药性的效果。
2. 优化农药使用策略除了开发新型农药,优化农药使用策略也是防治昆虫抗药性的重要手段。
科学家们建议农民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避免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减少昆虫对特定农药的抗药性形成。
此外,科学合理的农药施用方法和剂量也是重要的优化策略。
3.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使得科学家们能够精确地修改昆虫的基因,从而提高其对农药的敏感性。
这些技术包括CRISPR/Cas9等,通过针对特定基因的编辑和修改,可以有效地削弱昆虫对农药的抗药性。
三、总结昆虫抗药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了解昆虫抗药性的形成机制,以及积极开展农药研究,对于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农药对昆虫生物学的影响
农药对昆虫生物学的影响农业是人类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而农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从而提高农业产量,保证粮食安全。
不过,随着农药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农药对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
其中,农药对昆虫的影响尤为明显,因为昆虫是农作物主要的病虫害之一,而农药可以被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昆虫的生理、行为、种群结构和演化等方面。
影响昆虫生理昆虫的生理过程受到农药影响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抑制酶的产生、破坏细胞膜结构、影响神经传导等等。
其中,破坏细胞膜结构是最常见的影响方式之一。
农药会通过细胞膜进入昆虫体内,然后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功能失调,从而影响昆虫的呼吸、营养、免疫等生理过程。
另外,农药还会抑制昆虫体内的某些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代谢过程的正常进行。
例如,抗菌素类农药可以抑制杆菌素酶的产生,从而影响昆虫的消化和营养吸收。
影响昆虫行为农药对昆虫行为的影响是农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昆虫的行为反应是其对外界刺激的行为反应,包括飞行、觅食、交配等。
而农药的使用会影响这些行为,从而影响昆虫种群的数量和分布。
例如,有的杀虫剂可以影响昆虫的飞行能力和飞行方向,导致昆虫难以找到食物或交配对象。
此外,有些农药还能影响昆虫对外部刺激的感知能力,导致昆虫难以感知到潜在的危险,从而增加了其被捕食或死亡的风险。
影响昆虫种群结构和演化农药是一种强有力的选择压力,能够影响昆虫种群结构和演化。
在昆虫种群中,存在着大量的遗传多样性,而一旦农药使用过多,会导致许多种群的遗传结构发生变化,甚至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影响昆虫的繁殖力和适应性,增加种群灭绝的风险。
此外,农药会选择性地杀死一些昆虫,而这些昆虫中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多样性。
一旦这些种群被消灭,将会造成基因流失,从而破坏昆虫种群的多样性,进一步影响生态平衡。
结语随着当前农业生产的步伐加快,农药的使用量还在不断增加。
昆虫对农药抗性的研究进展
昆虫对农药抗性的研究进展黄艳君;浦冠勤【摘要】随着化学农药在农林业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害虫对农药的抗性不断增强.因此,昆虫对农药的抗性机制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使有关抗性机制的研究呈现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特点.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昆虫抗药性几种机制的研究进展,如代谢抗性机制、靶标抗性机制等,以期为昆虫的抗性研究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3页(P7-9)【关键词】昆虫;农药;抗性机制【作者】黄艳君;浦冠勤【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园艺系,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园艺系,江苏苏州,215123【正文语种】中文长期使用杀虫剂易使昆虫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甚至产生交互抗性,从而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
因此,昆虫的抗性机制研究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人们不断从各个方面对昆虫的抗性机制进行研究,以了解其产生抗性的机理,从而为抗性监测和新农药研制提供依据。
昆虫抗性研究从最初的行为、生理到代谢再到作用靶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昆虫抗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抗性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大多数研究认为,昆虫的抗药性机制主要包括药剂穿透率下降、昆虫体内解毒酶活力增强即代谢抗性与靶标敏感性降低等。
其中解毒酶主要包括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水解酯酶等;3个主要作用靶标分别为乙酰胆碱酯酶(AChE)、神经轴突钠离子通道(SC)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氯离子通道复合体。
而随着昆虫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序完成以及基因组研究技术的开发运用,大大地促进了抗性基因的鉴别,使昆虫的抗性机制研究在代谢机制和作用靶标这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1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研究目前,从分子水平上探索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作用机制已经十分普遍,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昆虫抗性机理的研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昆虫体壁与农药作用关系
熏蒸剂 气门、体壁的孔道 气门、 上表皮 原表皮 药物透过 填充剂的惰性粉 蜡层 虫体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失水 特异性杀虫剂: 特异性杀虫剂:灭幼脲类 抑制几丁质合成 (水溶性物质) 水溶性物质) 触杀粉剂: 触杀粉剂: 触杀液剂(强脂溶性物质) 触杀液剂(强脂溶性物质)
谢谢观赏!!!
体壁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 汇报人:祁建平(2009123481) 汇报人:祁建平(2009123481) • 组员:李进(2009123480) 组员:李进(2009123480)
李朔(2009123482) 李朔(2009123482) 刘敏(2009123483) 刘敏(2009123483) 田芳(2009123484) 田芳(2009123484) 孟庆博(2009123485) 孟庆博(2009123485)
刚毛
皮细胞腺孔
上表皮 外表皮 内表皮 皮细胞层
表皮质层通常又由角质 精层和多元酚层组成。 精层和多元酚层组成。
膜原细胞 毛原细胞 底膜
蜕皮腺 腺细胞
体壁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如下: 体壁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如下: 体表的结构:体表的微毛、小刺、鳞片等不易黏附药剂;体壁的蜡层药剂不易通过。 体表的结构:体表的微毛、小刺、鳞片等不易黏附药剂;体壁的蜡层药剂不易通过。 环节。 环节。
种类和龄期:体壁坚硬和蜡层厚的昆虫,药剂不易穿透;幼龄比老龄体壁 种类和龄期:体壁坚硬和蜡层厚的昆虫,药剂不易穿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 与产 品
蔑 事 n讽 化 掳十. hn l 日 O c
分 为 3 :①保幼 激 素结 构类 似 物 , 类 此类 是 以保 幼 激 虹相 继 申请 了十几项 印楝 素与其它 农药复配 的发明专利 , 素 结 构 为 先 导 模 拟 合 成 的具 有 一 定 活 性 的样 品 ,如 印楝 素与其它农 药复配 比较成功 的例子 当属 印楝 素与除虫 Meh p ee Kio rn Z 2 7 )、 y irx fn等; t o rr、 n p e e( R 7 7 P r o y e p
活动 减缓 ,取食减少 ,直至死亡 。能够 影响几丁质生物 上发生 畸变 ,对 害虫具 触杀 、胃毒及 内吸渗透作 用可用于
合成 的化 合物很多 ,但 比较重要和有 经济意义的主要有 防治蔬 菜及卫生上 的双翅 目害虫 。灭蝇 胺被认为 是直接 或
苯 甲酰基 脲类 、噻二嗪类和三嗪 胺类这 三类商 品化杀虫 间接影 响 昆虫蜕 皮酶的代谢 作用 ,干扰 昆虫 的蜕 皮而导 致
降解速度快 , 环境友好 等传统农 业无法 比拟的优点 , 持续处于幼虫状态 。 对 被 列为特 异性的 昆虫生 长调节剂 ,已成为新农药创制 的
目前具 有 保幼 激 素 活性 的杀 虫 剂 按其 结 构和 来 源 可
0 农 市 十 况 — 化彳 的 佳 体 2 6 化 场 l — 农 最 媒 12 a 业 /3
做 一综述 。 12噻二嗪类 .
此类药剂 中开 发最为成功 的是 噻嗪酮 (u rfz ), b p oei n
又名 灭幼酮 、优 乐得 ,是 由 日本农 药株 式会社开 发,其 结
1 .几丁质合成抑制剂
构 不 同于苯 甲酰基脲 类 ,但作用 机理类似 ,也是抑 制几丁
几丁质是组成 昆虫表皮 的主要成分 ,在 昆虫的外骨 质合 成。其症状 出现在 蜕皮和羽 化期 ,使 中毒 昆虫不得 蜕
此类药剂 中商 品化 的有瑞 士汽 巴嘉 基公司开 发的灭蝇
剂 ,能够抑制 昆虫几 丁质合成酶 的活性 ,阻碍 几丁质合 胺 (y o zn ),它 是一 种新 型 的 1 35 c rma ie , ,一三 嗪 类 昆虫
成 ,即阻碍 新表 皮的形成 ,使 昆虫 的蜕 皮 、化蛹受阻 ,
生长调节 剂 ,对蝇 类幼 虫有特效 ,可诱使幼 虫和蛹在 形态
此寻找新 型、高效和安全 的杀虫剂 正是 目前农药研制开 抑制剂 中发展最 早 、成 熟品种最多 的一类药剂 ,已商 品化
发的热点 。在开 发高效 、高选择性杀 虫剂的过程 中,干 生产实 际应用 的主要种 类有 :除虫脲 (i u e z rn 、 df b n u o ) l 扰 昆虫表 皮形成的杀虫剂 的研究开 发是一个重大突破 。 灭 幼 脲 ( lr e z rn 、 氟 虫 脲 ( ue o uo ) c ob n uo ) h l f fn x rn
也会给人类带来 “R” 3 的负作用 , 即农药残 留 (eiu ) 期施 用 , 害虫新表皮形成受 阻,延缓发育 , rsd e 、 使 或缺乏硬度 ,
害虫抗药 性 (ei a c )及再猖撅 (eu g n e rs tn e s rs re c )。因 不能正 常蜕皮而导 致死亡 或成畸形蛹死 亡 。它们 是几丁质
化 甥十讯 科 与 品 事 n. 技 产 Fra bibliotekc l 日n O
千扰 昆虫表皮肜成的农药的研究开发概况
崔新倩 ( 山东农业大学 )
国内外几十年的经验证 明,化学 防治在 害虫 的综合
一
个 热 门研究 领域 。该 类化合物具有 抗蜕皮激 素的生 物活
能抑制昆虫表 皮几丁质合成酶和尿核昔辅酶的活化率 , 治理 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在害虫综合治理 ( M ) 性 , I P 中,
化学防治不断地改进 缺点 ,因此它的作用将 不是减少 ,
抑 制 N一乙酰基 氨基葡萄 糖在几 丁质 中结 合 ,能影 响卵的
而是与其它措施协调起来 , 向着符合人类 的要 求而发展 。 呼吸代谢 及胚 胎发 育过程 中的 D NA和 蛋 白质 代谢 ,使卵 但 化学杀虫剂 的使 用与其它许多科学技术 的应用一 样 , 内幼虫缺 乏几丁质而 不能孵化 或孵化后 随 即死亡 ;在 幼虫
因而具有 很高的选择性 ,对人 畜十分安全 ,如果使用得 上述 商 品化 品种 外 ,正在开 发研 究 的品种有 rfn rn和 ee u o 当 ,对害 虫的天敌影响较小 ,具有 明显的选择毒性 ,因 n v lrn等。 a au o 此适合于 害虫的综合治理策略 ,前景客观 。 下面就 干 扰 昆虫表 皮 形成 的农 药 的有 关研究 开 发
这类农药 作用于 昆虫生长发育 的关键阶段 ,阻碍 昆虫 的 氟 啶 脲 (ho f au o )、 氟 铃 脲 ( e a u rn c ir u z rn l h x f mu o ) l
发育进程 , 作用于 昆虫所 特有的蜕皮 、 其 变态发育过程 , 氟苯脲 ( f b n u o )。苯 甲酰 基脲类 几丁质 抑制剂 除 tl e z rn eu
剂。
死亡。
11苯 甲酰基脲类 .
苯 甲酰基 脲类 几丁 质合 成 抑制剂 以其 独 特 的作用
2 .保幼激素类似物杀虫剂
保幼 激 素 类杀 虫 剂对 昆虫 的主 要 作用 是 阻止 昆虫 发
机 制 , 非靶标 生物具有 较高的选择 性 , 对 使用浓 度低 , 育 、抑 制变态发 生。施用此 类药剂后 昆虫不能蜕 皮变态 ,
骼 中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昆虫表皮的若干重要 物理 性 皮 而死亡 。它对 同翅 目的飞 虱、蚜虫 、粉 虱以及介壳虫 防
质 如弹性 、坚韧 等 ,多半是 由于几丁质 的存在 而表 现 出 治效果好 ,具 内渗作 用。
来的 。因此 ,发展几 丁质合成抑制剂成为 发展 新颖杀虫 i3三 嗪胺类 . 剂的一个重要方 面。几丁质合成抑 制剂简称 几丁质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