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传记阅读讲解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传记阅读讲解含答案
第五章传记阅读
高考对人物传记的考查,旨在落实以德树人的宗旨。

传记中的人物都是一些有思想、有品德、有成就的行业楷模、时代精神,他们值得考生学习,能够引导考生积极向上。

这就是近几年全国卷一直考传记的主要原因所在。

但高考又要照顾考查的全面性,所考内容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2017年《考试大纲》将新闻移到了传记前面,并且2017年3套全国卷没有考查传记,这给广大考生释放了一个较强的备考信号——高考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由原来“传记”的“一马当先”变为“新闻”和“传记”的“并驾齐驱”。

第一节 明确文体特征 探知阅读规律
(对应学生用书P 74)
一、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
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本人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2.从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实性传记和传记文学。

前者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
用语比较平实;后者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
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3.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记叙与评论各占一半,即评
传。

4.从篇幅的长短看,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二、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
1.真实性
真实是传记的生命。

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
特点、活动范围等。

2.文学性
传记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
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几种传记文学的特点
1.自传
自传是记述自己生平事迹的文章。

自传可繁可简,长篇自传可以包容当时当地的时代背
景、社会环境以及自己当时的思想状态、所作所为等。

短的自传则可将重点放在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上,甚至可以只选自己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来写。

自传的内容大多根据自己工作的性质来确定。

如革命家的自传,主要记述自己的革命经历;作家的自传,主要记述自己创作的过程和经验。

2.评传
评传是高考命题选文的重点,它是全面介绍和评论人物思想、生活和贡献的文章,所写的对象大多是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其他著名人物。

评传一般写得比较详细。

“传”,记述传主的思想轨迹、人生历程;“评”,评论传主的人品高下、成败得失。

“评”的原则是不溢美,不隐恶,客观公正。

3.小传
小传是粗线条、简要地记述人物生平的传记,篇幅较短。

它只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甚至只选写人物的几件典型事情。

小传的突出特点是“小”,要求短小精悍。

一般以时间为线索,用顺叙手法写。

在表达上以记叙为主,有时也可以适当地插入议论。

4.回忆录
回忆录是追忆亲身经历或亲身见闻的一种文体,在写法上采用自我回忆的形式,常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从内容方面看,追忆的是很久以前的真人真事,不能虚构和篡改。

回忆录可以以人物为中心,也可以以事件为中心;可以写生活琐事,也可以写重大事件。

快速读懂传记文本“3步骤”
传记的文体特点决定了传记文本的高考考点,我们在阅读传记文本时也要遵循文体特点,也就是解决“写什么人”“怎样写人”“为什么写人”的问题。

因此,可以运用“3步5字法”来阅读文本:
第一步,写什么人。

在阅读时,把握写了什么人,写了这个人的哪些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运用三个字“标”“筛”“寻”。

就是标记出与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相关的语句。

就是筛选出“事”,传主有哪些“事迹”“成就”“贡献”“行为”“经验”等。

就是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寻出写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并体会其意图。

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第二步,怎样写人。

就是在阅读时思考作者运用什么手法来写人的。

传记的各种手法,我们在开始阅读时不可能全部想明白(也不要全部明白),因此,就需要“品”关键。

就是找出刻画传主的细节并品味其作用。

因为传记文本一般都注重通过典型细节的刻
画来展现传主性格或形象。

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犹如人体之血肉,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在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理想的同时,关注这些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之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第三步,为什么这样写。

就是作者写这篇传记的意图(目的)是什么。

这需要“思”。

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思考作者传达了传主怎样的思想、性格、观点等,这需要结合
传主的事迹思考;二是思考传记中的评论性语句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三是思考除了传主之外的人物作用及相关链接内容的作用。

【答案】 剥离 寻找 赵树理 柳青 《白鹿原》
高度评价《白鹿原》的地位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陈忠实高中毕业后,未能如愿上大学读中文系,但是这并没有扼杀他的文学梦,他仍然坚持着对文学的热爱,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B .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因为在这一年,他认识到要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

也是在这一年,他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当代文坛的位置。

C .陈忠实认为,作家写作之前,需要的不是先别出心裁弄出一个新颖骇俗的结构来,而是要先对人物有深刻的体验。

只要寻找到恰当的途径,结构方式自然就出现了。

D .陈忠实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的中国是无可取代的,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经典。

[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
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二步:读懂选项内容
选项概括的内容是传主的行为、观点及对传主的评价。

第三步:锁定信息区域,比对分析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赵树理《三里湾》和柳青《创业史》是陈忠实最初的文学营养,使他萌发了文学梦,后来则成为他创作上必须突破的对象。

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

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

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

D.陈忠实善于学习前人并感知时代,不仅拼生活、拼艺术,而且拼人格,不断地提升思想境界,获得对人和生命的独特理解。

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
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

[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
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要求选出“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主要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考查范围较大。

第二步:读懂选项内容
选项概括的内容是传主的行为、观点及对传主的评价。

第三步:锁定信息区域,比对分析
3.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
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
题干要求分析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的关系,并说明其表现。

第二步:明确分析重点
重点是“关系”,而且需要用文本内容进行论证。

第三步:明确分析方法
回答时,应注重分析“剥离”和“寻找”在文中的意思和具体表现。

(1)梳理陈忠实的“剥离”。

文章中讲了陈忠实的三个“剥离”:①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②从封建残余桎梏中剥离出来,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获得精神解放;③从信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在文学上确立自己。

(2)梳理陈忠实的“寻找”。

第⑤段讲了他在寻找新的创作结构、寻找“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并寻找到了“文化心理结构”学说,最后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写出确立自己文学地位的作品。

(3)分析“剥离”和“寻找”的关系。

“剥离”和“寻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剥离”促成“寻找”,“寻找”要求必须先“剥离”。

答题时首先要依据文本内容确定两者的关系,然后再用文本内容论证观点。

【答案】“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

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

表现:①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
文学营养;②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③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④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

(观点2分;表现每条1分,答出两条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