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二)文论类文言文阅读:材论(王安石)(普陀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二)文论类文言文阅读:材论(王安石)(普陀区)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2分)
材论
(宋)王安石
①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

何也?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又或以吾之爵禄贵富足以诱天下之士,荣辱忧戚在我,吾可以坐骄天下之士,而其将无不趋我者;又或不求所以养育取用之道,而諰諰然①以为天下实无材。

此三蔽者,用心非不善而犹可以论其失者,独以天下为无材者耳。

□其心非不欲用天下之材,特未知其故也。

②世之蔽者方曰:“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

”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

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蔑②矣。

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然后知骐骥与驽骀③别矣。

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

③呜呼!后之在位者,盖未尝求其说而试之以实也,而坐曰天下果无材,亦未之思而已矣。

或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而子独言其求而用之者,何也?”曰:天下法度未立之先,必先索天下之材而用之;如能用天下之材,则能复先王之法度;能复先王之法度,则天下之小事无不如先王时矣,况教育成就人材之大者乎?此吾所以独言求而用之之道也。

④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

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划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

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

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

[注]①諰諰然:担心害怕貌。

②蔑:不明。

③驽骀:劣马。

21.可填入文中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
A.则
B.而
C.盖
D.然
解析:C
22.对第④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上本无人才,只要出现特定的历史契机,人才就会出现。

B.世上本无人才,只有出现特定的历史契机,人才才会出现。

C.人才本来就有,只要提供发挥才能的条件,就会发现人才。

D.人才本来就有,只有提供发挥才能的条件,才会发现人才。

解析:D
23.分析第②段画线处比喻论证的作用。

(3分)
解析:“分析”题,“作用”题,“四方面”答题,以文章具体内容为基础思考、答题,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语段全面、准确、规范答题,还是考查逐字逐字准确翻译,参考答案如下:
作者用骐骥与驽骀在进食嘶鸣时无有不同,而在负重行路时高下立见的比喻(1分),论证了人的才能必须经由用事才能为人所知的道理(1分)。

这一比喻不仅能够引发读者的直观想象(1分),并且以喻驳喻,起到了针锋相对的效果。

(1分)
答题要点:喻体本体1分+论证观点1分+效果1分(生动形象/但有力不行)
24.议论性文章经常通过引入虚拟论敌来加强议论的针对性,请从这一角度对本文进行评析。

(5分)
解析:“评析”题,分析+评价,严格按照题干要求,以文章具体内容为基础思考、答题,用文章的关键词关键语段全面、准确、规范答题,还是考查逐字逐字准确翻译,参考答案如下:
本文提出选拔人才应“尽其道以求而试之”的观点(1分),是专门针对“用心非不善”的“无才观”而言的(1分)。

引入“世之蔽者”认为“人之异能犹锥之在囊”的看法,为的是从根本上纠正这种对于人才可从表面外在进行辨别的错误看法(1分)。

然后再次引入“不言教育独言求用”的质疑,借以申明“求而试之”是“法度未立”背景下的选择。

(1分)先后两个虚拟论敌的引入,既破除了异见观点的认知误区(1分)or又为自己立论的潜在缺陷增加了必要的前提限定,使文章的观点更站得住脚。

(1分)or推进(1分)
答题要点:引入了两个论敌及内容明确(共2分)+目的(共2分)【必答共4点,共3分】
【选答共5点,2分】文章的主旨(总观点1分+针对的现象1分)+效果(三选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