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文远楼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案例分析之同济大学校史馆

案例分析之同济大学校史馆

设计构思
• 建筑材质、色彩和立面细部 刻画延续同一理念。竖向凸 体和条窗具有韵律感和节奏 感,屋顶1.5米挑檐端庄典雅 ;竖明横隐的玻璃体竖向构 件错落有致,与之呼应。 12mm和18mm两种厚度的定 制毛面砖勾勒墙体横向线条 ,光影交错,时隐时现。竖 向条窗窗槛墙石材拼贴,以 校史馆屋顶平面投影为原型 ,简化为主题装饰图案,赋 矛建筑深厚的内涵。
• 外形仿20世纪30年代吴淞校园女生宿舍 设计。
• 建筑面积 1395平 方米(综合楼 36986平方米)
• 容积率 2.46 • 建筑密度 21.86% • 建筑高度 13.76米 • 建筑层数 地上3层
总体布局
• 同济大学校史馆坐落于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同济 大学本部校区东北部,是校区建筑沿四平路城市 界面的节点之一。其与百米高层综合楼、设计院 办公楼、教学北楼、行政楼共同围合近4000平方 米的绿化景观广场。广场下地下车库与综合楼地 下室连为一体,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校史馆位 于广场北侧,作为校区北大道视觉对景,与由北 大道串联起的三好坞(校内公园)、文远楼及其 南草坪、教学北楼及其北侧绿带等,构成空间有 序、生机盎然的生态型校园环境。
设计构思
• 同济大学校史馆设计秉承”承前启 后,继往开来“的原则,充分融合 区位环境、建筑功能、交通流线等 要素。根据建设规模和广场视线分 析,建筑主体呈长方形,层顶为黑 色陶瓦四坡顶,坡度30°。外墙实体 墙面以青砖包裹,以传统的建筑语 汇营造庄重、朴实的历史氛围。
设计构思
• 校史馆主要参观人流,在主体中 部嵌入呈60°夹角斜交玻璃体和横 贯中部的带状采光廊,界定主入 口方向和内部交通节点。简单的 形体处理使晶莹通透的玻璃体成 为视觉焦点,强调主入口的识别 性,增添建筑主体的飘逸感与时 代感。传统与现代建筑语汇对立 统一,和谐共处,体现稳健而不 失灵动、庄重而不乏个性的建筑 性格。

上海艺术考察报告(5篇)

上海艺术考察报告(5篇)

上海艺术考察报告(5篇)第一篇:上海艺术考察报告艺术考察报告为期一周的艺术考察,在我的不舍中落下了帷幕。

在本次考察中,得到实质的收获但对我来说,意义深刻,受益匪浅。

从古到今,每一件事物随着时间的洗礼,不断地快速发展,但原汁原味的旧上海,却早已成为过去。

只能凭着外界的传播,获得信息,来加深对它的印象。

我们该用审美的眼光,去分析它,解剥它。

美也能形容得这么具体。

原始在于它的本质,那颗纯朴的心是永远不会老,不会变。

依然这么美。

美得脱俗,美得可贵。

自豪之心,禁不住诱惑,情不自禁地在作怪。

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在心里默许着设计师可歌可泣的创作。

繁华的南京路,高雅的博物馆,每一处不让人记忆犹新,留连忘返。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中国馆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的演绎,层层叠加,向上展开的倒金字塔型有一种展翅飞翔,御风而上的动感。

使这个建筑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和不同凡响的外观,并予人超时空的想象。

它通体披一层鲜亮的红色,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外墙参照了故宫外墙的颜色。

官内的每个展区的设计都不同,陈列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使我们感叹真是人才辈出,不得不佩服,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也了解不许多国家的设计理念。

我们来到了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新馆外圆内方和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够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

作为一所一流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多年来,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

其中,又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

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

三十年代以后发现的精粹之品也不在少数,如浑源彝器中的精华牺尊等。

建国前出土的保卣、召卣,也都是著称于史学界和金文学界的重器。

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

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

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

同济大学图书馆调研报告一.同济大学图书馆简介同济大学图书馆于1934年建立,现在的图书馆由总馆、沪东分馆、沪西分馆、沪北读者服务部、嘉定校区图书馆组成,总面积71400平方米,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量。

印刷型资源有图书317万多册、电子图书100万多册。

电子资源包括数据库54种,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办馆宗旨,开展文献流通阅览、电子阅览、国内外馆际互借、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情报教学等,全方位服务全校师生,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为兄弟院校和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二.同济大学图书馆建造背景60年代中期:图书馆老楼始建,属于二层内框架结构,内院式布局,建筑立面以清水壁柱构成竖向序列。

80年代中期:扩建。

在老倌内院凌空架起两座11层塔楼,筒核悬挑预应力梁达8米之多。

同时拆去老目录厅,环绕筒核新建八角形回廊式大厅,以及地下两层五级人防。

90年代初期:加建西端的三层开架书库,外框架内钢构层积式。

2004年:改建。

80年代加建的目录大厅拆除重建,90年代加减的藏书楼只保留结构外壳,原有的三层钢结构书库重建为四个层面的阅览空间。

三.同济大学图书馆服务功能1.文献借阅服务(1)图书借阅规定(2)图书遗失赔偿(3)逾期图书处理(4)校外读者入馆规定(5)异地委托借书(6)图书续借服务(7)馆际互借服务(8)自主借还书服务2.咨询服务3.信息资源共享(1)院系资源整合:将学院资料室、图书分馆的资源与校图书馆资源整合,都可在汇文系统查询,并可借阅在学院图书馆阅读。

(2)CADAL:我馆参加了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项目,目前CADAL项目已对各高校提供资源共享开放,其中古籍和英文图书有全文。

(3)CALIS共建项目:e读,文献传递,联合目录等。

4.信息素养教育(1)新生入馆教育(2)本科生/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3)根据不同读者类型开设信息资源利用讲座(4)嵌入专业课的检索方法讲座(5)讲座预约服务(6)新闻中心5.人文素养(1)立体阅读(2)报告厅不定期放映科教片或电影(3)展览(现场展览及网上展厅)6.e读~CALIS学才搜索引擎7.自助服务(1)四平路校区:自助借书、自助复印、打印、扫描。

同济大学文远楼改造工程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节能更新

同济大学文远楼改造工程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节能更新
基于保护建筑的改造与生态节能技术相结合的案 例在我国至今尚未有先例.文远楼的生态节能更新将 开创此领域的先河。与德国生态节能建筑技术专家合 作.同济大学组建了从建筑.结构、机电,水暖到智 控等一全套强大的专业技术梯队协同工作,运用国际 最先进节能建筑设计方法探索创新.为最新的生态节 能技术和产品提供展示的平台.为专业技术人员建立 讨论和发展的空间.也为同济大学一百周年校庆呈现 精心打造的一块建筑品牌。
S‘时代建筑Time+觚h吒ectu陀2008,2
钱锋 魏崴 曲翠松 QIAN Feng,WEl w苟,QU Cui-song
同济大学文远楼改造工程
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节能更新
PreserVed B u.Iding RenoVation with New Ene喑y Efflcient
J_
乙onCept
中图分类号:TU-86(25 J):TUl8 文献标识码:A
China}t waS used aLs teaChing bu¨ding.Du—ng 文章编号:1 005·684x(2∞8)02.∞56—06
I文远楼项目的背景情况 座落于同济大学校园东北角的文远楼(建筑
师:哈雄文,黄毓麟)建于195来自年,总建筑面积 5050m2。这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属于国际包豪 斯风格,其平面布局自由,功能流线合理.立面简洁 平整,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第一栋”,也是同 济建筑规划设计的一座精神财富的殿堂。1993年获得
2历史保护建筑更新的方法探索 若将一幢著名的历史保护建筑进行绿色和节能技
术改建,无疑提出了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这要求 以更严谨的科学态度.更慎重的技术遴选,更严整的 技术整合,更多方面的专家组合,但其结果将具有重 大突破性意义。这为下一步探索大规模现存的高能耗 建筑的节能化和生态化改建.走出一条针对中国各地 大批历史建筑的绿色节能技术运用的途径和方法,作 出试验和实践。

假期里参观同济大学

假期里参观同济大学

假期里参观上海的大学5号决定去上海玩一趟,于是开车去高铁站买了往返的高铁票。

呵呵,很多年没有坐火车了,所以也不会网上购票,更不知道还可以在一般的火车站买票即可。

到北京南站,人山人海,还有30分钟就该开车了,我们还在琢磨怎样吃饭呢。

跑到肯德基麦当劳都是人,最后去德克士吃的,还行,吃完就差12分钟开车啦。

第一次坐高铁,很舒服的座位。

第二排,一家人坐着,还斗地主1个小时。

就是没有办法吃桃子,因为洗的话只能去厕所里面洗,想想太恶心了。

所以,干脆不吃。

买个哈根达斯一小碗,挺好吃。

可惜,一不留神,没有看见黄河和长江。

到了上海虹桥火车站已经是晚上7点啦。

买地铁票,嘿嘿,不会买,看旁边的人操作,买了3张到邮电新村的,于是,站了一大半的路,最后才坐下来了。

出了地铁站,都晚上8点多了。

东南西北都搞不清,问了一位小青年,这马路啥方向啊?结果他也不知道。

我盯着手机里的地图看半天,后来往前走了几步,突然看见前方100多米对面高空的广告牌“如家”。

呵呵,离地铁站倒是真的近啊。

进如家厅里一问,竟然没有我们定的房间了。

郁闷,改标间,倒是省钱了,答应第二天再换。

于是拿钥匙到屋里休息。

房间看着很干净,电视可以收看30多个频道节目,够看的了。

桌子上有热水器,自己烧水喝,还有3个电源插座板,理论上可以同时接插6个电器。

一会,到楼下千百碗精工面坊吃了2碗面一份炒面,嗯,炒面很好吃,面吃着还行就是整个屋子里有股子臭味道,也许是乌冬拉面的味道???吃完饭,就10点啦。

步行去同济大学。

走了2.5公里。

先看见了她们的同济出版大楼,呵呵,一楼部分正装修。

马路斜对面是同济设计几个字夜幕下闪闪发光,看着令人羡慕,应该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很快就到了大学东门。

同济大学东门应该是她的正门,大门修的很不起眼。

进校园后,一路向西,首先就看见了毛主席站在那里,夜色朦胧下好像在丹田运气右手推掌。

其后面是图书馆,黑咕隆咚啥也看不见就从傍边的南楼向南走,过测量馆、中法中心、篮球馆,医学大楼转弯向南,到中德学院门口坐了一会,折向西,在土木工程学院眺望,呵呵,知道土木相对好考一些,但建筑的诱惑又很大。

建筑设计—同济文远楼详细解析1

建筑设计—同济文远楼详细解析1

文远楼浅析1关键词:文远楼平面立面功能结构节点节能文远楼简介:静静地横卧在同济大学东北部葱茏草木间的文远楼,可以说是同济最具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的建筑之一。

虽然外表朴实无华,但这座建筑已经近花甲年岁,却又是中国现代建筑上的一座丰碑。

文远楼总建筑面积5050平方米,属于混凝土框架结构,这在50年代的中国可谓稀有。

建筑属包豪斯风格,平面布局自由流畅、功能分布于流线安排合理、立面设计简洁有力,可以说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第一栋”,是“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的一座精神财富”。

走进文远楼,无论是进厅、房间、楼梯还是细部设计,都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它不仅娴熟而恰当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

尽管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当初,文远楼在设计时很注重结构和材料的节省,巧妙运用了工程学和力学原理。

”有位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虽然用料节省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建筑的质量。

反而,经过岁月的考验,事实证明它更具牢固性和耐久性。

”作为09级的一名建筑学学生,文远楼对我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初入高等学府,文远楼便成为我学习专业课的基地,每天在这里听课、做模型、赶图,可以说对这座声名在外而又久经风雨的建筑有了亲身的体会。

虽然已经离开文远楼,但这里仍旧是我在同济最为熟悉的建筑,对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与归属感,因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远楼作为分析对象。

建筑结构文远楼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

框架结构的承重部分是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作的梁、板、柱形成的骨架结构承担,墙体只是起围护和分割作用。

由于墙体无需承重,这种结构防震性能好,比砖混结构更坚固,保温隔热隔音,使用寿命长,且可以灵活布置房间,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随意分割内部空间。

因此文远楼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联系。

朱慈勉语录完整版同济史上最受争议

朱慈勉语录完整版同济史上最受争议

朱慈勉语录完整版同济史上最受争议的老师(转)朱慈勉,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学位,博士研究生导师,结构力学研究室主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固体力学专业,此后几年在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1978年进入同济大学。

长期从事结构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结构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曾多次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发表论文数十篇。

提出了“概念结构力学”与“计算结构力学”并进发展的结构力学学科发展思想,并付诸于教学实践。

1997 年和2003年曾先后获得上海市育才奖和高校名师奖。

曾先后主持和参加数十项大型结构工程的设计和技术咨询,具有深厚的学科造诣,并善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研究方向:概念结构力学,结构非线性分析,结构与地基的共同工作工号:1981128 姓名:朱慈勉性别:男籍贯:上海民族:汉出生日期:保密政治面貌:中XXXXX员参加时间:保密系/所:建筑工程系部门:结构力学教学管理室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务:结构力学研究室主任传真:65986345 办公电话:65982927最高学历:博士研究生最高学位:博士第一外语:英语家庭电话:保密博导任职时间:1999年08月享受津贴时间:电子由E件:zcm@抽烟,骂人,捧自己,瞧不起女生…朗诵俄文,抨击时政……上课时幽默到极点,下课时古怪到极点1。

全世界的结构力学书上就我编的有这个内容,不信你去看2。

你平时也算是好学生,怎么每次都出这些低级错误?3。

我上周去中南地区开会,那些人都说是我的"粉丝",叫我出个题目讲解一下, 我看下面全是五六十岁的老教授,都教了一辈子结构力学了,不想为难他们,但是他们就是要我讲,没办法,我就讲了一个,就是我刚才问你们的这个,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唉,概念都没掌握,教了一辈子结构力学,连最基本的都做不来,还搞出什么抛物线形4o ――(朱)实际上振型是由第一,第二…第n个振型合成的,就像你的基因里有你爸爸的,你妈妈的。

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节能更新——同济大学文远楼改造工程

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节能更新——同济大学文远楼改造工程

3文远楼中央采用地源热泵加辐射 吊顶系统部分的控制
典) 。在文远楼改建方案制定 的初期 专家梯队经反 复 比较推敲决定 借鉴法古斯工厂更新 的经验 , 已 将
经破 旧无法使用的钢窗更换为新的保温节能窗。
2 改善外 维护结构的保温 隔热 性能
新风温 度,根 据送风温度 和回风 温度的 比较 ,串级
个 1 O 阶梯教室—— 太 阳能 ( 6 人 燃气补燃 )吸收式 温构造进行展示 便 于参 观者了解保温层 的做 法。
热 泵。其 中值得一提 的是 3 0人报告厅的能源利用 0 3 智能灯光控制及设计
减 少送风量 也减少风 机的耗能 。当房 间的窗被非
法打开 时,系统将 自动关闭相关的设备 ( 3 。 图 )
源 。该系统的优点是运行费用低 , 比传统空调系统
在 节能 2 % ~ 5 %: 噪声 ,运行安静;不受室外温 要和 有效 手段 , 此领域 内具有丰 富经验的德国西 5 0 低 设计 并 度波动影响 高效、运行稳定 ; 对环境 影响小 ,绿 门子公司给予文远 楼改建项 目极大 的支援 ,
土壤 中的热量供 室内采 暖,此 时土壤 作为 “ 源 热 夏季则将 室内热量释放到土壤 中, 时土壤作 为 此 冷
应控制使得建筑更加节 电、视觉更加舒适。 4 楼 宇设备 控制系统 系统先进的楼 宇设备 控制系统是建筑 节能的必
参 考 文 献
l Eas b i t St dv W e i ii y u nYuan Bui di g — — l n R ef urbl hn ent unde Sust nabl and s l r al e Pr S V i na A pe t of he e er at o l s cs t W 1N Y UA N c =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调研报告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调研报告

建筑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技术调研报告——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调研一零建筑二班钱家文100336【摘要】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的设计充分考虑了高校教育交流、融合、开放的特点,塑造了建筑简约的外形和丰富的内部空间,将该建筑营造为促进学术交流、拓展教育资源的战略平台及应用创新工程结构技术的展示平台。

【关键词】L形块体螺旋上升钢框架外围耗能支撑玻璃幕墙创新技术建筑消防建筑概况建筑名称: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建筑地点:上海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建筑功能:教学、科研、办公、会议用地面积:15615m²总建筑面积:46240m²地上建筑面积:38381 m²地下建筑面积:7859m²容积率:2.96建筑密度:21.8%绿化率:30.7%建筑高度:98m建筑层数:地上21层,地下1层,每三层有2m高的设备层设计/建成时间:2003/2007建筑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周边环境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东侧临上海市主干道四平路,北侧临城市道路国康路,西、南两侧为校园内的多层建筑——分别是建筑设计研究院及行政楼。

总体布局中在建筑南部与行政楼之间设置南北进深逾70m的高绿化率阳光景观广场,使得高度近百米的建筑体量生态有机地融入校园空间,对校园区域环境的协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合楼与行政楼之间的绿地广场2、建筑功能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是一幢集教学、科研、办公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建造这样一座同济大学百年历史上高度第一规模最大的单体综合性教育建筑除了学校发展形成的强烈功能需求外,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个各学科与国内国际间学术交流、拓展教育资源的战略平台。

3、平面布局L形块体单螺旋上升布置形结构平面以16.2mx 16.2m为基本模数单元,以5.4m轴网均匀分隔,长边等同9倍于5. 4m模数正方形的边长,短边由三个5. 4m模数复合,将教学、科研、接待、办公、会议等多项使用功能整合为模数化的7个三层高的L形单元。

同济校园建筑调研报告

同济校园建筑调研报告

同济校园建筑调研报告------建筑基本构造作业(一)同济大学大礼堂076029 图木扬专业建筑学同济大学大礼堂四平路校区大礼堂改造工程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计划投资5000万元。

工程于2005年11月开工,2006年9月完成加固工程和结构工程,2006年10月开始进行装修工程和空调、幕墙、安装等工程。

工程于2006年12月底基本竣工。

2007年1月5日晚,百年校庆系列活动揭幕典礼暨新年音乐会在新建的大礼堂拉开序幕。

大礼堂建成于1962年,原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为装配式现浇钢筋混凝土联方网架结构。

期间,学校曾多次对大礼堂进行大修改造和扩建。

大礼堂此次保护性改造工程建筑,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建筑设。

结构工程由上海百世建设有限公司承建,建筑装饰工程由上海新国光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承建,音响及建筑声学工程由上海义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改建调试。

主要功能-结构形式大礼堂改造工程除了对大礼堂进行外立面改造、室内环境装修和放映、音响设备更新外,设计更是将建筑节能理念充分融入到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改造过程中。

其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首先采用屋面外保温和室内主立面内保温的室内外相结合的保温方式;在改建层面上,将老门窗改成断桥铝并在表面贴木皮的方式,既保持建筑物原有的样式又起到保温节能的效果,同时在采光窗上安装机械联动装置,能在开会和放电影时自动开启和调节通风和采光,还利用庭院式的采光和通风方式达到自然节能的目的;在新建层面上,采用“地源新风”、座椅柱脚送风方式等多种建筑节能技术。

所谓“地源新风”,就是利用热传递原理,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如在大礼堂旁地下5米处,人工挖出一道数十米长的用以采风的地下道,地下道的一端与空调系统相连,地下5米以下温度为13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外界空气通过地下道经热传递后,再送入空调进行适度降(升)温,大大节省了空调运行费,比传统空调系统节能2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礼堂的音响系统改建,具有关专家评说,改建后大礼堂的音响效果与上海大剧院及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相比不逊色。

文远楼中上课学生行为之调查分析

文远楼中上课学生行为之调查分析

文远楼中上课学生行为之调查分析1 背景及意义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环境行为学作为建筑环境设计理论之一,主要通过研究人们在一定的环境中所具备的行为和心理,用以指导建筑设计以及景观规划设计。

选取同济大学校园东北部的文远楼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上课的学生在其中的行为活动方式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环境行为学理论进行分析。

环境行为学涉及到的理论比较广,本文只选择就环境中人的移动行为、路径选择与探索以及环境的易识别性理论进行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c912.6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 对象介绍(1)被调查的建筑环境特点文远楼建于1954年,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里面的交通流线十分简洁通顺,外部体量组合灵活,体量的纵横虚实处理精当。

(2)被调查人群的特点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学院2010届研究生作为调查的人群,具体的上课行为是在调查研究所关注的行为是发生在每周五的下午1点到3点半之间。

这个时候是该学院建筑前沿课程时间,教室位于二楼的阶梯教室,学生人数大概200人左右。

3行为现象调查明确了调查的建筑环境特点以及被调查人群的特点后,结合文远楼的建筑平面布局图,进行人的移动行为以及路径选择调查,并且绘制出相应的分析图。

分析图分为两个部分。

按照时间按顺序分为上课前和下课后的这两个不同时间段的人流移动和路径选择的特点。

3.1 路径选择的特点(1)上课前(1点至1点半)人群所选择的路径建筑一层平面中人群的路径示意图建筑二层平面中人群的路径示意图(2)下课后(3点至3点半)人群所选择的路径建筑一层平面中人群的路径图3 筑二层平面中人群的路径示意图从上图可知,学生下课时所选择的路径一般是从右侧的阶梯教室出来后,下几步台阶后,多数的学生一般继续左拐,直接沿着楼梯下到一楼,而只有少量的学生会选择继续沿着这个过道向前,到前面一个楼梯口再下楼。

这个和开始来上课的时候的路径有鲜明的对比。

3.2 人群分布的特点(1)上课前(1点至1点半)人群分布的密度特点一层平面中人群分布密度图1 二层平面中人群分布密度图2从上面的分析图可知,学生上课时人群分布的密度主要特点是:第一.由于上课的时候学生选择进入教室的时间段相对比较宽,所以上课前的人群密度相对不是很大,单位时间内的人流量也适中。

同济大学文远楼考察报告

同济大学文远楼考察报告

建筑简介今年的夏季学期我们来到了同济大学,进行参观考察。

同济大学北大道的绿树浓荫中,掩映着一座淡灰色的老建筑,简洁典雅,平整无奇,其风格跟周围的建筑有明显的区别.这就是有名的文远楼,而在建筑界内,同济大学文远楼更是被奉为经典之作!入选《世界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的经典建筑。

走在文远楼,我们发觉不论从进厅、房间、楼梯还是细部的设计,都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它不仅娴熟而恰当地运用了这种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

尽管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听一些老教授说,文远楼好就好在里面没有多余的空间,每个空间都有他自身存在的必要,可见设计者的苦心和周到.文远楼建造于1954年,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其建筑面积达5050平方米。

主要建筑师是黄毓麟、哈雄文,主要结构师是俞载道.据了解,文远楼当时是为建筑系教学使用而设计建造的,后在作为土木学院办公楼,现在又归还为建筑学院办公以及藏书用,比邻同济建筑设计院。

这幢建筑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手法,它的形象很自然地令人想到“包豪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中国,五十年代初诞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本土现代建筑,文远楼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典型的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是包豪斯飘到远东中国的第一粒种子.但由于后来全国上下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潮影响,包豪斯现代建筑思想受到冷遇和批判,现代主义建筑没能在中国得到发展,直至改革开放后建筑界才开始重新认识到文远楼所隐含的重要历史价值。

文远楼是国内第一栋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50年上海经典建筑’,2006年又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德国达姆斯达特工业大学建筑学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曲翠松女士向记者介绍说,“该建筑于上世纪50年代由著名设计大师黄毓麟、哈雄文主持设计建造,融现代主义理性精神与中国传统精神于一体,极具历史保护和鉴赏价值。

同济大学文远楼周边风环境研究

同济大学文远楼周边风环境研究

同济大学文远楼周边风环境研究杨丽【摘要】通过计算机对规划方案进行风环境模拟分析尚处在探索阶段.该文通过对同济大学文远楼周边建筑风情况模拟,以上海市多年平均气象要素作为初始条件,计算过程中选用Fluent Airpak软件进行流场模拟分析.通过模拟结果分析旋涡、风影区……在建筑周围分布的情况,并分析产生的影响.实验表明,运用Fluent Airpak 对建筑物周边的微观气候环境进行模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对建筑群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0(028)005【总页数】2页(P29-30)【关键词】文远楼;建筑群;布局;风环境【作者】杨丽【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19+.21文远楼坐落在同济大学东北角,它于1953年建成,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错层式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

整座建筑布局合理、体型丰富、外形简洁,是受近代中国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的优秀本土现代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最早的包豪斯风格的代表建筑。

2007年5月同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文远楼正式改造完成,文远楼改造过程中利用了十项先进的生态节能方式。

有效利用自然通风降温节能就是其中一项,本文将利用Air-Pak流体力学软件对文远楼周边自然通风环境进行分析。

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即在计算机上离散求解空气流动遵循的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并将结果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这样的数值模拟技术就是所谓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

自1974年以来,人们进行了将大量的CFD技术应用于建筑环境的模拟研究工作。

如今,CFD技术已经在建筑环境和设备模拟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FD以其廉价、便利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次模拟采用Fluent软件,Fluent软件是CFD商业软件的一种,用来模拟从不可压缩到高度可压缩范围内的复杂流动。

同济大学文远楼防灾浅谈

同济大学文远楼防灾浅谈

防患于未然——文远楼防火隐患调查研究2006级建筑学一班杨旻杲2010年1月2日防患于未然——文远楼防火隐患调查研究文远楼建造于1954年,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建筑面积达5050平方米。

这幢建筑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手法,它的形象很自然地令人想到“包豪斯”。

作为同济大学知名度最高的一幢建筑,其本身的历史意义远大于其现实的使用价值。

而在2007年百年校庆后,经过翻修的文远楼重新投入教学使用。

其一、二层现作为1、2年级的专业课教室所在。

三层则是亚太遗产文化研究中心。

在不更改主题结构布局的情况下,只是对保温防水、外墙表面做了部分的翻新。

因此在防灾防火上,文远楼应该和其本身的设计出发时的设想情况相一致。

文远楼东西向长约97米,东向南北向长约42米,是典型的L字型平面布局,其功能、人流分布、消防通道就是随着L字的走向而一路展来的。

下面是一张文远楼一层的平面图。

左侧南北向是文远楼的前后主入口,北侧通往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明成楼(红楼),南侧是教学北楼及图书馆。

平面图右侧南北也有两个个较大的入口,尽管身为整个文远楼的次入口,但是其功能上起到的意义联通了里侧的教室、两个阶梯大教室与外界的联系。

从平面图上可以看出,整个文远楼有三部垂直交通系统,左侧的一步楼梯及右侧南北的两部楼梯。

对于四个阶梯教室,教室后方均设有逃生出口和独立的逃生楼梯。

左侧的大阶梯教室设有两个逃生出口,出门后通过阶梯连接到北侧的室外。

对于中部的教室而言,两侧的门厅内的楼梯成了他们从二、三层逃生的选择。

下到一层后,再分别由两侧的四个出口逃生。

二、三层中部的教室通往两侧的楼梯距离大约16米,而一层中间教室通往两侧入口的距离大约18米。

甚至符合现在的相关规范要求。

对于文远楼的成L形的这个长走道面言,东西向的走道是暗走道,虽然直接联系了两个大的公共空间能从公共形成回路来通风采光的,但在改造后在一楼的走道两个尽端都安装上了一道玻璃大门便于日常的管理,这样一来便使原来能直接从大空间通风的暗走道又被人为的隔断了。

2018年同济大学,推荐信-word范文模板 (5页)

2018年同济大学,推荐信-word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同济大学,推荐信篇一:同济大学自主招生推荐信尊敬的同济大学招办领导,老师们:您好,我是个(个可以去掉,因为只有一个张雨纯。

)来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高三同学张雨纯,我希望通过贵校的自主招生来实现我在同济大学学习的梦想。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审阅(改成阅读更亲切)我的个人申请材料。

年少时期,第一次走入(踏进更有历史回顾感)同济的校园(时),(便)被里面(改成“其中”,比较正式)红砖绿瓦的古朴建筑(所)吸引,为参天(的)梧桐(所)陶醉。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对贵校“舟行泗水,济盈沧海”的悠久历史的了解,对“百余载承积厚蕴,千万里筑道而行”的丰富底蕴的获悉,对那“知识、能力、人格”多元的培养模式的知晓。

(,)让我更加渴望成为贵校的学生,并带着“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在同济那有着强烈现代气息,与学术氛围的舞台上开启(改成“开始”,开启一般是指事物,时代,物件)我新的成长之路。

人生海中百舸争流鲁迅曾说过:“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如此。

”我在高中三年不断地践行着这句话,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着学习中的“零碎事”,以随和,有点大条(“有点大条”比较口语化,改成“包容”较好)的心态待人接物,这不仅让我获得了不断超越自己的优异成绩,还让我在收获了一个个性格各异的珍贵朋友,让我在朋友般的师生关系中不断地进步。

这种和睦共荣的同学师生关系为大学那种团结合作式学习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外闲暇之余,兴趣广泛的我,喜欢在绚丽的街景用相机记录下一个个瞬间(不太通顺,改成“喜欢用照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一个个绚烂瞬间”),喜欢在操场上奔跑的酣畅淋漓,喜欢在挥毫泼墨中感受着中国汉字的迷人与伟大,喜欢在TI图形计算机的函数图象的交织中穿行,喜欢在疲倦时临摹一些简笔手工画,还会(“会”删掉)喜欢PPT制作方面体会创造与严谨的碰撞,但最快乐的时刻(还,改成“却”)还是在阳光之家看着一个个学员心满意足的笑脸。

2012建筑学上海参观实习认识实习报告

2012建筑学上海参观实习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学参观实习认识实习报告——20113967 吴维芳实习时间: 2012年7月10日至7月14日实习地点:中国上海参观过程安排:7月10日同济大学7月11日新天地、田子坊、琉璃工坊7月12日莫干山路50号、上海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外滩7月13日八号桥、上海壹号美术馆、复旦大学、陆家嘴7月14日返程实习目的: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更好的了解建筑,理解建筑,了解建筑设计的表现手法,学习新的建筑设计技术。

实习感受:一.对上海的最初认识在去上海之前就了解过上海。

上海,中国大陆第一大城市,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

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上海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

有超过2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其中大部分属汉族江浙民系,通行吴语上海话。

上海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今日的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并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上海是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城市。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去了上海。

这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建筑的好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更好的领略建筑艺术的魅力。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艺术不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实用事物之附属品的时代,我们日益懂得欣赏音乐、绘画、雕塑及文学,他们都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欢悦。

我们把艺术的享受掺和于日常生活之中,并在所有的用品、衣着乃至食品中引入了美工设计,然而,仍然有一种艺术欢悦的渊源很少为人所察觉,一种凡是有人居住的场所均能遇到,一种我们芸芸众生每天路过却茫然无知的作品,这就是我们周围的建筑,建筑的艺术。

所以了解建筑并发扬是我们必须做的。

二.参观上海1.学校类建筑同济大学我们参观了同济大学四平校区,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建筑,游泳馆、中法中心、旭日楼、建筑系馆,工业设计楼等等,作为一名建筑学学生,向往一个优秀建筑人才辈出的名校,就如同半枯渴的草苗希望见识湖边芦苇的优秀与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简介
今年的夏季学期我们来到了同济大学,进行参观考察。

同济大学北大道的绿树浓荫中,掩映着一座淡灰色的老建筑,简洁典雅,平整无奇,其风格跟周围的建筑有明显的区别。

这就是有名的文远楼,而在建筑界内,同济大学文远楼更是被奉为经典之作!入选《世界建筑史》和《中国建筑史》的经典建筑。

走在文远楼,我们发觉不论从进厅、房间、楼梯还是细部的设计,都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它不仅娴熟而恰当地运用了这种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

尽管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它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听一些老教授说,文远楼好就好在里面没有多余的空间,每个空间都有他自身存在的必要,可见设计者的苦心和周到。

文远楼建造于1954年,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其建筑面积达5050平方米。

主要建筑师是黄毓麟、哈雄文,主要结构师是俞载道。

据了解,文远楼当时是为建筑系教学使用而设计建造的,后在作为土木学院办公楼,现在又归还为建筑学院办公以及藏书用,比邻同济建筑设计院。

这幢建筑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都大胆而成功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观念和手法,它的形象很自然地令人想到“包豪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现代主义风格深入影响中国,五十年代初诞生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本土现代建筑,文远楼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典型的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是包豪斯飘到远东中国的第一粒种子。

但由于后来全国上下的复古主义
建筑思潮影响,包豪斯现代建筑思想受到冷遇和批判,现代主义建筑没能在中国得到发展,直至改革开放后建筑界才开始重新认识到文远楼所隐含的重要历史价值。

文远楼是国内第一栋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50年上海经典建筑’,2006年又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德国达姆斯达特工业大学建筑学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曲翠松女士向记者介绍说,“该建筑于上世纪50年代由著名设计大师黄毓麟、哈雄文主持设计建造,融现代主义理性精神与中国传统精神于一体,极具历史保护和鉴赏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包豪斯现代建筑思想深入影响中国,文远楼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

从平面布局到立面处理,从空间组织到结构形式,文远楼都运用了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是包豪斯风格在中国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

而“文远”二字又源于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和工程学家祖冲之的字号,寓意“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使这栋老楼在当时堪称“校园一景”。

然而,此后受复古主义建筑思潮影响,包豪斯现代建筑思想遭到冷落和批判,现代主义建筑没能在中国继续得到弘扬和发展,直至改革开放后,建筑界才开始重新认识到文远楼所蕴含的重要历史价值。

走进文远楼,无论是进厅、房间、楼梯还是细部设计,都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它不仅娴熟而恰当地运用了现代建筑的手法,更主要的是它真正从建筑理念到空间、功能的布局、处理,以至构件、细部的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

“当初,文远楼在设计时很注重结构和材料的节省,巧妙运用了工程学和力学原理。

”曲教授说,“虽然用料节省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建筑的质量。

反而,经过岁月的考验,事实证明它更具牢固性和耐久性。


历史建筑保护和节能改造并重
原先,文远楼使用的是单层墙体以及大面积的单层钢窗玻璃,热量很容易流失。

为了达到节能目的,必须在外立面、屋顶层以及地坪层都增加保温隔热层,但同时又不能破坏历史建筑的外立面样式和风格,改造中,设计者们碰到了诸如此类的棘手问题。

谈到改造中的困难,曲翠松教授仍然是沉稳平静。

“不过,这并没有难倒我们的设计团队,在最大
限度维持立面式样与风格的前提下,施工人员进行建筑整体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处理,墙身、屋面和地坪选用具有很好保温性能的PUR材料,更换双层隔热真空玻璃、断热型材外窗和可调节智能内遮阳系统,改造后的文远楼可节省70%左右的能耗。


太阳能的利用、土壤中热量的传输也是此次节能改造的重点。

技术专家团队提出将不同的降温和供热系统应用于不同的功能区,设计将整栋楼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部分,左右两翼为大型阶梯教室,中间部分为普通教室,三部分都由进厅和楼梯间以及走廊连接。

中间展厅和教室部分采用地源热泵和辐射吊顶;三百人报告厅采用燃气驱动发动机热泵和余热除湿;四个160人的阶梯教室采用太阳能(燃气补燃)吸引式热泵。

“不同功能区域,运用不同的节能技术和手段,可以有效节约成本。

”曲翠松教授用一连串的专业数据向记者介绍说。

灯光照明方面,紧凑型节能荧光灯、高光效荧光灯、高强度气流放电灯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同时,利用数码控制技术,可以根据不同时段自然光环境,自动调节灯光强弱。

在文远楼的顶部,还采用了无土种植草皮技术以及中水设置屋顶喷淋系统,这个绿色屋顶能有效吸收热量,为老建筑带来一丝凉意。

“文远楼开创了历史建筑保护和生态节能改造并重的先河。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的一个生态示范项目,文远楼的改造,其意义在于探索出了一条“借鉴国外经验和技术,自主研发和摸索”的新路,它为“生态世博”建设树立了典范,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 最后,曲教授用上述概括简炼的语言,总结了文远楼改造项目的重大意义。

建筑结构
文远楼是典型的三层不对称的错层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

框架结构是指由钢筋混凝土浇筑成承重梁柱,组成骨架。

而墙主要是起维护和隔离的作用。

由于墙体不承重,可以用各种轻质材料制成。

框架结构的优点是防震性能好,比砖混结构更坚固,保温隔热隔音,使用寿命长。

最重要的是房间布置灵活,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可以随意分割内部空间。

平面和空间布局自由,空间相互穿插,内外彼此贯通。

文远楼在立面的处理上采用了理性的长窗,
然而却被结构柱“打断”,被转角墙体“收尾”。

通过观察发现,立面上一条条水平向分缝线似乎更将立面纳入了一套严谨的几何尺寸中。

然而在不同层高体量相连的地方,这些分缝线却未能交接上。

可以看出,分缝线的划分是以等分各自面上的窗扇为原则,而此处由于层高的差异带来的窗扇高度不同自然使得分缝线未能延续。

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中部小教室和办公室立面中间的那条分缝线贯穿了全部立面,这条线将不同高度的窗扇串连在一起,这应当是设计师控制立面的基准。

曾经的文远楼已经在结构、风格等各方面在中国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而如今修葺一新的它,也将会因其新技术运用,人性化以及节能的设计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无论智能表层是复杂还是简单,建筑物的外墙体是外部结构的外包装部分,并构成一个防水、抗严寒、通风、透光、不受天气影响的外围护结构。

它是室内外的分界点,提供安全、隐私、出入口和视域,并调整光、声、空气等各种形式能量的流量。

从建筑节能和技术方面来看,这次的改建外墙面用采用新型墙体保温
隔热材料。

同时,原来的大面积钢框外窗的保温性能极低,如果不加以改善,就谈不上节能。

最后将已经破旧无法使用的钢窗更换为新的保温节能窗。

文远楼只有单层墙体以及大面积的单层钢窗玻璃,热量极易流失。

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必须在外立面、屋顶层以及地坪层都增加保温隔热热层。

但由于文远楼是保护建筑,所以改善外墙保温状况的措施是在改建的同时进行内墙保温,以最大限度维持立面式样与风格。

因此将窗体更换成双层隔热真空玻璃,这样可真正做到冬暖夏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