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学测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检测
高二生物(必修)试卷
1.组成淀粉和淀粉酶基因的基本单位分别是
A. 葡萄糖和氨基酸
B. 葡萄糖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C. 麦芽糖和氨基酸
D. 麦芽糖和核糖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淀粉是由单糖聚合而成的多糖,所以其组成单位是单糖(葡糖糖);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所以淀粉酶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详解】淀粉属于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淀粉酶基因为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主要内容的是
A. 细胞中都有核糖体
B.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
C. 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D. 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学说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详解】细胞学说中未提到细胞器的相关内容,A错误;细胞学说指出动植物都由细胞构成,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B正确;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通过细胞分裂产生,C正确;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A。
3.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与细胞的渗透吸水与失水有关
B. 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3和4
C. 7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D. 8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示1表示为细胞壁和细胞膜间的间隙,2为液泡,3为线粒体,4为叶绿体,5为内质网,6为核糖体,7为高尔基体,8为细胞壁,9为细胞核。
【详解】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与失水主要是与2液泡有关,A正确;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3线粒体、4叶绿体、9细胞核,B错误;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一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一细胞膜,囊泡与细胞膜融合,使细胞膜面积增大,但植物细胞高尔基体只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故不会增大细胞膜面积,故C错误;8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无选择透过性,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4.下图表示某些物质或概念的从属关系,a、b、c可分别对应
A. 单糖、麦芽糖、核糖
B. 蛋白质、酶、载体
C. 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D. 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
【答案】C
【解析】
麦芽糖属于二糖,因此单糖(a)不包含二糖(b),A错误;少部分酶属于RNA,因此a不全部包含b,B 错误;自然界的生物可分为细胞生物与非细胞生物两大类,根据是否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因此生物包含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C正确;被动运输包含协助扩散与自由扩散,而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是并列关系,D错误。
5.如图是某多肽分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化合物是在高尔基体上合成的
B. ③⑤⑦的形成方式及结构不同是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C. 该多肽链完全水解后产生4种氨基酸
D. 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5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
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4、分析题图:题图是某多肽分子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氨基;②、④、⑥、⑧表示R基;③、⑤、⑦是肽键;⑨是羧基。
【详解】图示为某多肽分子结构示意图,多肽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中经脱水缩合形成的,A错误;③、⑤、⑦
为肽键,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羧基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的形成方式及结构不是蛋白质多样性的重要原因,B错误;构成该多肽的4个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②④⑥⑧,其中④⑧相同,R 基有3种,所以该多肽链完全水解后产生3种氨基酸,C错误;该多肽链在形成过程中的脱水数=肽键数=3个,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3=54,D正确。
6.下列化合物与其功能不符的是
A. 脂肪—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
B. ATP—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
C. 自由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
D. 脱氧核糖核酸—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脂质分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葡萄糖是细胞内重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详解】葡萄糖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A错误;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B 正确;自由水的生理作用是:细胞中的良好溶剂,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C正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D正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
7.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 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C. 生物膜把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D.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及其功能,要求考生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点,知道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细胞膜是系统的边界,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A正确;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生物膜功
能的复杂程度,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B正确;生物膜把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C正确;生物膜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与核膜,D错误。
8.某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运输时发现,某物质的运输速率符合下图1、图2所示特征,其最可能的运输方式是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胞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图1中在起始端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呈正相关,达到饱和点后不再上升,这可能是受到载体蛋白或能量的限制,因此该图可以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图2中物质的运输与氧气浓度无关,说明该物质运输与能量无关,因此可以表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详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消耗能量,A错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能量,C错误;胞吞胞吐为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
9.下图1为ATP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TP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含量很丰富
B. 由图1可知ATP中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C. 图2中的酶1和酶2为同一类酶
D. 图2中反应向左进行可以发生在叶绿体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1为ATP,其中的A代表腺嘌呤,其中的五碳糖为核糖,P表示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之间的2个~为高能
磷酸键。
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表示ATP水解成ADP和Pi,并释放能量;反应向左进行时,ADP转化为ATP,能量可来自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或呼吸作用释放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详解】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A错误;由图1可知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图2酶1催化表示ATP水解,酶1为ATP水解酶,酶2催化ATP合成,为ATP合成酶,故C 错误;图2中ADP转化为ATP 的能量可来自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故可发生在叶绿体中,D错误。
1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更新空气
B. 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C. 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了C02中的碳最终转化为有机物中的碳
D. 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H20
【答案】C
【解析】
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可更新空气,A正确;萨克斯的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B正确;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氧气由叶绿体释放出来,并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错误;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来自H20,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B. 催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C. 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药剂后会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
D. 酶的催化效率高,是因为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答案】A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可能是蛋白质,也可能的RNA,A项错误;酶是生物催化剂,
与无机催化剂一样,在催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B项正确;高温会使淀粉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C项正确;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D项正确。
12.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 实验①
B. 实验②
C. 实验③
D. 实验④
【答案】B
【解析】
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能过氧化氢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①错误;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淀粉作为底物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②错误;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为还原性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分解,实验③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可以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也能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蔗糖水解产物是还原糖),③正确;利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该用碘液来检测,④错误,故选C。
13.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水
B. 葡萄糖→丙酮酸→氧
C. 葡萄糖→氧→水
D.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
第一阶段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能量(2ATP)
第二阶段2丙酮酸+6H2O酶→线粒体基质6CO2+20[H]+能量(2ATP)
第三阶段24[H]+6O2酶→线粒体内膜12H2O+能量(34ATP)
可知答案为D。
14.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合成ATP的能量来源不同于丙
B. 乙过程能在黑暗环境中长期进行
C. 丙过程产生的ATP可用于乙过程
D. 丙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答案】A
【解析】
甲过程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光能,丙过程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A正确;暗反应要进行,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H]和ATP。
长时间黑暗,当用完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时,暗反应会停止,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也会停止,B错误;暗反应需要的ATP只能来源于光反应,C错误;丙是有氧呼吸过程,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与线粒体内膜,D错误。
【点睛】本题以绿色植物体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及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1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稻的生产中应适时的露田和晒田,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
B. 合理密植有利于植物对CO2的吸收
C. 水和营养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光合速率
D. 荔枝在一定湿度、零下低温和无氧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答案】D
【解析】
水稻生产中的适时露田和晒田是为了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以增强根系的细胞呼吸,A项正确;合理密植有利于空气流通,进而有利于植物对CO2的吸收,B项正确;水和营养元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光合速率,例如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直接影响植物光合速率。
氮素可以促进叶片面积的增大和叶片数目的增多,从而增加光合面积,间接地影响植物光合速率,C项正确;荔枝在低氧、一定湿度和零上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一定湿度、零下低温和无氧环境不利于荔枝的保鲜,故D项错误。
16.下图表示某高等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段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B. BC段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 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
D. DE段细胞中出现细胞板
【答案】D
【解析】
AB段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完成DNA的复制,A正确;BC段细胞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说明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CD段表示分裂期的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被纺锤丝牵引着移向细胞两极,C正确;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出现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D错误。
【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学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
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B. 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
C. 草履虫细胞无丝分裂中不进行DNA的复制
D.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以及遗传的基础。
其方式:真核生物的分裂根据过程不同有三种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其中有丝分裂是人、动物、植物、真菌等一切真核生物中的一种最为普遍的分裂方式,是真核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时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A项正确;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等结构的出现,B项正确;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能进行横二分裂的无性生殖,该过程中小核先进行有丝分裂,大核再进行无丝分裂,然后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虫体从中部横断,成为2个新个体,在进行无丝分裂前遗传物质也要复制,以便进行平均分配,C项错误;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生殖和遗传的基础,D项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C。
18.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高等动物个体的生长发育只有①②过程
B. ②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类型,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 ③过程所有酶的活性都降低
D. 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衰老等过程对个体发育都是有利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以及遗传的基础;细胞分化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结构上发生稳定性变化的过程,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衰老表现为大多数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性的死亡。
与细胞的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种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
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采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详解】高等动植物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同时有①细胞增殖、②细胞分化、③细胞衰老、④细胞凋亡过程,A 正确;②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类型,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③衰老过程大多数酶活性降低,C错误;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衰老等过程对个体发育有重要意义,保证个体正常发育,细胞更新,维持生物体内部稳定等,D正确。
19.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将0.1g/mL的NaOH和0.05g/mL的CuSO4等量均匀混合,可用于检测
A. 豆浆中的蛋白质
B. 花生种子中的脂肪
C. 梨汁中的还原糖
D. 小麦种子中的淀粉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法: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淀粉遇碘液变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蛋白质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双缩脲试剂由的NaOH和的配置的,A
错误;脂肪需要苏丹Ⅲ或Ⅳ鉴定,B错误;的溶液和的NaOH溶液必须混合作为斐林试剂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可形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淀粉用碘鉴定,D错误。
20.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要判断异物是否在①或②上,可以通过转动转换器,看异物是否消失
B. 要观察单个细胞最大最清晰,应选用的镜头组合为①③⑤
C. 由乙视野变成丙视野的操作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D. 临时装片的视野中发现一只小虫正向右上方游动,为追踪观察虫体,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判断目镜和物镜的方法是:物镜带螺纹,目镜不带螺纹,则可以看出图中的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
物镜倍数越大,镜头越长,则图中的③放大倍数大;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则图中的②放大倍数最大,高倍物镜距离载玻片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大。
判断异物是否在目镜上,转动目镜异物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同理,转动转换器可确定异物是否在物镜上。
【详解】判断异物是否在目镜上,转动目镜,转动转换器能确定异物是否在物镜上,A错误;要观察单个细胞最大最清晰,放大倍数大,根据分析可知应选用的镜头组合为②③⑤,B错误;从图中的乙转为丙,即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一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倒立得到像,因此临时装片的视野中发现一只小虫正向右上方游动,它实际上正向玻片标本的左下方移动,所以要追踪观察虫体,应该将其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构造和操作的知识。
意在考查理解实验目的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台运用的能力。
特别是解答D选项时,要注意,換上高倍镜后,不能再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21.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细胞外液发生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
B. ①代表血液,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
C.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D. 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组织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①代表血浆,②代表组织液,③代表淋巴,①②③组成细胞外液,也叫作内环境。
【详解】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A项正确;①代表血浆,B项错误;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C项正确;组织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多数是组织液,D项正确。
22.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体液调节的信号是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就是神经冲动
B. 神经调节快速、准确,作用时间较长,作用范围广泛
C.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D. 体液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详解】体液调节的信号是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A错误;神经调节快速、准确,作用时间较短,作用范围局限,B错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正确;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D错误。
23.下列有关甲状腺激素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 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甲状腺易肿大
B. 甲状腺激素和大脑的正常发育有关
C. 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没有影响
D.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遍布全身器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因此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会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而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详解】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缺碘会引起大脖子病,A正确;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因此甲状腺激素和大脑的正常发育有关,B正确;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起负反馈调节作用,C错误;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因此其可以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处的细胞,D正确。
24.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a、b、c表示相关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从结构a到结构c构成一个完整反射弧
B. 兴奋在结构b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C. 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剌激,可在结构a上测到电位变化
D. 结构a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兴奋在结构c上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D
【解析】
A.图中结构a为传入神经,b为突触,c为传出神经,不能构成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