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注重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l通用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科学探究 ,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究
内容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主要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以主体的姿态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 ,以发现问题、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体验等形式探索知识 ,开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积累了科学知识 ,训练了能力 ,尤其是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积累了感性知识 ,受到了锻炼。
科学素养就是在周围样不断探究中逐步形成和提高的。
本文结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 ,就探究性学习的研究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探究
正文:
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 ,从儿童诞生的那一刻起 ,他们就没有过停止过探究。
而我们教育者所要做的 ,不过是促使儿童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 ,促使儿童从自发的不成熟的探究 ,走向科学的探究.。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
〞它改变了学生以往传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第斯多惠就曾说过 ,要给予儿童真知 ,更要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真知。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包含着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活动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需要摸索的问题还有很多。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 ,对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中参与竞争的学生 ,培养其探究的能力 ,严密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十分必要和十分紧迫的。
笔者通过平时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和实践 ,认为以下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一、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探究兴趣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可见 ,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
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 ,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
兴趣是人们心理活动共有的特征。
在教学中
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 ,诱导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一旦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之后 ,就能以积极的热情轻松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 ,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疑〞乃是思之路 ,学之端。
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水平、年龄特征等 ,在学生处于良好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 ,造成一种恰当的心理紧张 ,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
比方我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课时 ,上课开始 ,我先击鼓 ,引起学生的惊疑 ,学生以为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接着我问学生:“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马上提出了“鼓声是怎样产生的?鼓声为什么能够传出来?鼓声的大小除了与用力大小有关外 ,还与哪些条件有关?〞等等一系列极有价值的问题。
然后我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 ,选出大家都想研究的共同问题 ,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 ,思维的闸门被翻开了 ,纷纷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
可见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 ,在激起学生思考 ,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展上起着重要作用。
二、提供有结构材料 ,激发探究欲望
根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精心选择、细心设计 ,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典型的教学材料 ,这样包含有科学概念的材料组合 ,便称为“有结构的材料〞。
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 ,我为学生提供了泡沫、螺丝刀、海绵、铁钉、回形针、香烟铝箔纸、玻璃杯、钥匙、一角硬币、橡皮筋、木条、信封、石块、陶瓷片、铅笔芯、碳棒、毛线等一些有结构的材料。
在预测过程中 ,有的学生猜想:回形针、钥匙、一角硬币、铁钉一定会使小灯泡发光 ,而剩下的一些材料都不能使小灯泡发光。
但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们却看到香烟铝箔纸、碳棒、铅笔芯也能使小灯泡发光 ,这就形成了认知上的矛盾和冲突。
从心理学角度上讲 ,这种认知冲突的产生会迫使学生形成解决这一冲突的需要 ,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而此时学生产生的一个个问题也随之提了出来:香烟铝箔纸、碳棒、铅笔芯为什么能使小灯泡发光?为什么香烟铝箔纸一面能发光 ,一面不能发光呢?
正是因为有了对有结构材料的认知冲突 ,所以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个问题 ,并促使他们运用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想方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如果没有这些有认知冲突的有结构材料 ,学生看到材料马上就能正确猜到最后的结果 ,学习就失去了探究的目标和方向 ,探究活动和学生思维都将失去根本和契机。
三、提供充足时间 ,保证探究进行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尽量控制自己的讲解 ,减少无谓的演示 ,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
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提出假设的思考时间 ,设计研讨方案的时间和验证自己想法的时间。
如在学习?磁铁的磁性?一课时 ,对于本课的重点“磁铁的性质〞一局部内容的教学 ,我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进而解决问题。
当时我用鼓励的语言对学生说:“现在我给大家充足的时间研究磁铁 ,大家要尽情的玩 ,看谁玩出的把戏最多?谁的发现也最多。
可以自己一个人玩 ,也可以同桌玩 ,还可以前后四人小组玩。
〞听老师这么一说 ,学生们马上动了起来 ,教室里热闹一片。
有的用磁铁去吸老师发下去的各种物品 ,有的把磁铁放到桌板下面 ,玩起了铁钉跳舞的游戏 ,有的在桌面上玩起了磁铁追磁铁的游戏 ,有的把磁铁放进玩具小车里 ,自制了两辆磁铁小车……看着学生们兴趣这么高 ,我不忍心打断他们 ,索性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学生们一有了新的发现 ,忍不住跑来告诉我:
老师 ,我把磁铁挂起来 ,静止后磁铁的两极始终指着南北方向;
老师 ,你看我的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呢?
老师 ,我把条形磁铁放到回形针盒里 ,取出来时发现两边的回形针特别多 ,中间几乎没有……
我惊讶 ,他们的发现不正是科学家经历的发现过程吗?孩子们发现了这么多 ,并且他们发现的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 ,如果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学生还能发现这么多吗?能玩出这么多把戏吗?
在探究的过程中 ,教师不要把上、下课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二节课所能完成的。
教学中 ,要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 ,在通过学习来生成新的问题 ,打破时空界限 ,积极开展课后的后续性研究活动。
如在观察了周围的小动物后 ,学生们观察动物的兴趣特别高 ,有的对蚂蚁发生了
浓厚的兴趣 ,我就鼓励他 ,课后你去观察一下蚂蚁 ,它的家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它是怎样找食物的?并做好记录。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 ,生成了许多新的问题 ,蚂蚁为什么搬家?冬天蚂蚁为什么要躲起来?蚂蚁会迷路吗?蚂蚁是怎么传递信息的?等等。
四、指导探究方法 ,体验探究过程
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 ,探索得到的知识最深刻、最难忘。
〞自主地经历探究过程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展。
然而 ,小学生他们的认识和技能还很稚嫩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比拟薄弱。
因此 ,加强探究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学会以下几种探究方法:
1、观察中探究
科学研究始于细致的观察。
通过观察 ,才可能认识了解事物 ,才可能反映事物。
在科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大量的事例 ,探究规律 ,归纳规律 ,从中获取知识。
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花?一课时 ,我让学生到校园里去观察各种各样的花 ,并要求有专人进行记录 ,并通过“花的观察〞报告会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花的各局部名称 ,有些花不但有萼片、花瓣 ,还有雄蕊和雌蕊 ,掌握什么叫完全花?什么样的花叫不完全花?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培养了学习兴趣 ,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观察能力。
2、操作中探究
在“动手做〞的过程中 ,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一些前人的知识遗产 ,更多的是掌握了动手做的方法 ,提高了做的能力 ,同时获得了做的情感体验 ,这是最珍贵的 ,是学生内心的需要 ,是终身受益的法宝。
正如我国的教育先驱者陶行知先生说过:手脑合用 ,学做为一。
因此 ,科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 ,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研究问题 ,在探索中发现规律 ,得出结论。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开展。
例如在教学?空气在哪里?时 ,学生根据设计出的各种实验方法来证明我们的周围存在着空气。
有的学生用扇子扇空气 ,发现有一股风 ,证明教室中有空气在流动;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抓空气 ,把抓到的空气放在水槽中 ,发现水槽中有气
泡冒出来 ,证明塑料袋中有空气;有的学生把空杯子倾斜在水槽里 ,发现杯子中有气泡出来 ,证明空杯子中有空
气;有的学生把砖块、粉笔、泥块放在水槽中 ,发现这些物体中有气泡冒出 ,证明这些物体的缝隙中有空气……我们看到学生的思维活动十分活泼 ,神情也是十分专注。
经过这一阶段的探究 ,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认识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3、合作中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是现代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既可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提高学生课堂活动密度 ,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精神。
因此 ,在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如教学?蚯蚓?一课时 ,每组都选择了感兴趣的问题来观察蚯蚓 ,其中一组的选题是:蚯蚓是怎么运动的?在小组长的安排下 ,组员们个个都忙开了:有的拿放大镜 ,有的拿玻璃 ,有的忙于记录……学生在组内畅所欲言 ,交流各自的发现:蚯蚓爬行后会留下痕迹;蚯蚓爬行时身体是伸缩的等等。
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探究中 ,获取了有关蚯蚓的很多知识 ,充分表达了探究的快乐。
五、给予赏识评价 ,培养探究志向
小学生的探究活动重要的是过程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 ,培养他们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只要学生能够真正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即使探究结果没有得到预期的结论 ,但学生经历了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 ,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即使他们得到的结论是错误的 ,但失败的教训同样是一种收益。
要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给予积极的评价。
我们应该用一种全新的、赏识的眼光来积极评价孩子们的探究活动。
要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要把他们遭遇的挫折和失败转化成再学习的动力。
这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热情的关键。
有时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出现了错误 ,教师总是急于纠正或批评 ,这样是不可取的 ,教师应该正确引导 ,教育学生在探究中只有方法得当 ,才能少走弯路使实验成功。
只有善于引导,“失败〞同样是学生获得锻炼和开展的挈机。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性学习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又是科学学习
的方式。
〞因此 ,它必须贯穿于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始终。
引导学生自主质疑 ,激发探究欲望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去 ,在探究中与同学、教师和家长充分合作和分享。
注重课程开放 ,积极实施与探究性学习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 ,不断充实学生的科学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