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复习题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长与《山海经》
1、写阿长买《山海经》的笔墨并不多,为什么不写她是怎么买到的?为什么
此前此后反倒写了不少?
2、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
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3、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
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不妨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本题引导学生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一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
后一种眼光是含蓄的,要引导学生深入领会。
)
4、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1)她常常对“我”讲长毛的故事。
()
(2)长妈妈生的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3)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
(4)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5、对叔祖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方法,突出了他几个方面的特点,略
写了性格,他爱,爱,详写了。
6、写叔祖的“疏懒”,别人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
7、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8、对阿长的描写采用了的手法。
9、“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为什么这么说?
10、文中曾先后两次写到《山海经》有关的内容,想想他们有何差异?这样反
复去写有无必要?
11、(1)最后一段,从表达方式上看,这句属于,表达了
“我”。
(2)“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说明了什么?
山行
1、诗中用“寒”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么?
2、诗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景所吸引。
若改
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么?(提示:想像一下,“枫林晚”是一幅
怎样的画面?)
天净沙秋思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
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出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5、“天净沙”是,“秋思”是,《天净沙秋思》被誉为。
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7、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
“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8、请写举出一两首表现思乡的诗。
9.《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天净沙是,秋思是散曲的。
10.《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家。
他与、、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1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与“夕阳”相呼应的是:“”,与“天涯”相呼应的是:“”,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12.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1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阅读白朴的《天净沙》,完成1~2题。
天净沙·春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对这两支曲子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和风”,这里指春天和煦的微风。
此句形象地描绘了温馨可人的春日景象。
B.“飞红”,指飞花,与词人秦观“飞红万点愁如海”中的“飞红”意思相同。
C.“飞鸿”句,写一只鸿雁掠过天空,此一笔使整个画面连贯起来,并产生动感。
D.“白草”句中的“白”是白色的意思,与青山绿水直接组合,具有视觉美感。
2.对这两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曲的构思明显受到唐宋诗词的影响,并多处化用唐诗宋词的意境,组成一幅春天的绚丽图画。
B.《春》曲中啼莺舞燕、流水飞红具有动态美,和风、杨柳、帘栊、秋千能引读者产生美妙丰富的联想。
C.《秋》曲完全突破传统诗词悲秋的格局,撷取最富北国秋野特征的景物,展现
了秋日璀璨斑斓的色调。
D.《秋》曲善于搭配色调,艳丽的色彩与清淡的色彩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秋日图景。
阅读下面两首散曲,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回答下列题。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分别说出“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的妙处。
2.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的不同之处。
《秋词》测试题
1.默写《秋词》这首诗。
(16分)
,。
,。
2.历代文人为了抒发“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4分)
3.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6分)
4.你认为这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8分)
5.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诗中的“鹤”的?(8分)
6.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8分)
7.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8分)
8.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
(8分)
9、“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8分)
“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8
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
登高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重.阳分.外胜.似劲.
、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晴空一鹤牌云上。
②寥阔江天万里霜。
.
、《秋词》中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
7、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的诗句或词句。
【课内同步阅读】
下列问题。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毛泽东
岁岁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不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解说,选出错误的一项()
A、“人生易老天难老”,是说人生有尽,宇宙无穷。
“岁岁重阳”就是天难老的证明。
B、“今又重阳”,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即1929年的重阳,“黄花”即菊花。
C、“不似春光”,是说秋风与春光之别,是客观现实。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D、“寥廓”,指天地广阔,江天,江水与天空相接。
“万里霜”,指一片茫茫霜雪。
2、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赏析,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为什么说“战地黄花分外香”因为战地洒遍了烈士的鲜血,因而看到在炮火连天中挺立开放、绽黄吐芳的菊花,觉得格外美丽。
B、秋风比春光更美,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
C、“江天”句预示着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坚定的信心。
作者将秋天写得这样阔大,表明了诗人胸怀的博大无私。
D、作者在本词中写深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鲜明爽朗,对自然人生的看法,豪迈乐观。
整首词气度恢宏,毫无肃杀之气。
3、词的第一句有何哲理?
4、诗人为什么会觉得“战地黄花”分外香?
5、词的下阕应如何理解?
6、末句为什么用“万里霜”而不用“万里秋”?
登高
杜甫
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的小洲(陆地)
B、无边落木萧萧
..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
..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
..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2、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3、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上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4、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
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
5、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7、杜甫在《登高》中用传神之笔写出落叶的苍凉与江水的气势的句子是:
8、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
9、应如何理解颔联写的“木”“
10、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等同于现代汉语的意思吗?
11、杜甫为何“新停浊酒杯”?
12、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联系全诗,谈谈你对诗歌抒发的沉痛而又复杂的
思想感情的理解。
13、请结合意象,分析前两联的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蕴含其
中的思想感情。
【课外拓展阅读】
19-24题。
刘禹锡
我言秋日胜春朝。
便引诗情到碧霄。
数树深红出浅黄。
岂如春色嗾人狂。
14
15、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诗中的“鹤”的?
16、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写作的侧重点不同,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17、填空:
(1)整个中国诗歌可以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而古代诗歌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其中古体诗有以下一些形式:;而近体诗主要有两种形式:。
(2)律诗又分为;绝句又分为。
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即:;其中要对偶。
刘禹锡
我言秋日胜春朝。
便引诗情到碧霄。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毛泽东
岁岁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不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8、这两首诗词有什么共同之处?
19、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背影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朱自清,字,我国著名、、学者、民主战士。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ítuí唐琐屑
..栅.
..蹒跚
..踌躇
..晶莹.簌簌
栏举zhù不能自已.
3、解释下列词语:
蹒跚:触目伤怀:不能自已:情郁于中:举箸:
4、读了“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你认为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5、“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感情也有所不同。
把感情写在横线上:
(1)开篇点题“背影”,是一种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2)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出现“背影”是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感情。
(3)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是表达的感情。
(4)在泪光中再次出现“背影”是表达的感情。
6、作者几次流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答。
(1)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2)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在晶莹的泪光中:
7、本文开关借点题点出背影,中间叙事描写背影,收笔处错回忆照应背影,因此可以说背影是全文的,在结构上起了的作用。
(1)看到后,心里感到悲伤。
()
(2)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
(3)感情聚积在心里得不到发泄。
()
(4)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
10、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混入”这个词用得好,因为
(2)“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往日”在文中是指
(3)“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大去“的意思是,请再写出五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近几年,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在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12、解释句中的词。
(1)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怀:已:
(2)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
中:
(3)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
惟:
13、写出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光景: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这个小姑娘大约八九岁光景:
颓唐:哪知老境如此颓唐:
经过一场大病,他看起来非常颓唐:
14、根据父亲感情的变化,本段可以分为两层,用“‖”在文段中划出。
父亲信中的话,照应了文段中“”这一句。
(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在你的记忆宝库中,是否也留存着上文一样精彩瞬间?是否也有平凡而伟大的形象(母亲、父亲或其他)定格?请用你的笔告诉我们吧,那一定是很感动人心的。
『提示:描写一个小镜头,表现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
11、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描写。
12、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B、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
C、着力刻画父亲生活古板,表明我要继承这种家风。
D、黑色色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
13、画波浪线的句子(1)的正确含义是()
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C、“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
D、“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
14、画波浪线的句子(2)正确的含义是()
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
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C、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
D、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
15、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
16、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
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那边月台”时艰难、笨拙、费劲的情景,它们是、、。
这三个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出父亲为儿子买橘子不辞劳苦的至爱深情,具有强烈感染力。
17、仔细品味选文两次流泪的内容,回答问题。
(1)读第一自然段“我”流下眼泪的原因是,父亲劝“我”“不必难过”的理由是,父亲的话表现出。
(2)最后一段“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这一句中所写的是作者第四次流泪,这是因为;这一句所写的背影是()(实写虚写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既不是实写又不是虚写)。
18、这一段对背影的描写的作用是
19、第五段文字对人物进行了、、描写,从而充分地表现了主题。
20、划线句子“我赶紧拭干了眼泪”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21、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我”带的是父亲为我所定做的“皮大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2、分析文中“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三个描写父亲行动和对话的句子,请说说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23、“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中的“蹒跚”能否换成“慢慢”?为什么?
24、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刻画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
25、选文中没有写父亲挑选橘子、摊主称橘子、父亲付款的情形,是不是作者的疏漏?说说你的理解。
26、分别说说下边两句话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和感受。
(1)我赶紧拭干了泪。
(2)我赶紧去搀他。
27、“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8、父亲在送别的时候只有两句简短的语言,请你简析一下这话语背后表达的感情。
29、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无声的,你可曾真正理解父母对你的爱。
你有过误会父母的时候吗?说说你的经历和感受。
30、看见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31、文段中两次提到“背影”,请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文本知识回顾]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背影”作文章的标题?
2、“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这
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如果把“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改为“我忘不了他的背影”好吗?为
什么?
4、文章开头说“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提到“背影”有什么作用?
5、文章开头第一段提到“祸不单行”指哪些事?“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句中
“惨淡”指什么情况?为什么要交代“惨淡家境”?
6、文中的我回家的时候为什么哭了?这里的流泪包含了几层意思?
7、为什么写第一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
影”?
8、文中写父亲给我送行时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9、揣摩“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真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
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这句话,体会当时作者的心理。
10、后文写到当父亲为我买橘子时,为什么作者哭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11、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
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12、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13、“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
力的样子。
”怎样理解“努力”?为什么不能把“显出努力的样子”改为“十分努力”?
14、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
见的,这是什么原因?文章最后写到“我”的“晶莹的泪光”,这有什么作用?
15、文章最后一节写到“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
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哎!我不知何时才能再能与他相见!”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6、课文最后又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17、“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词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18、体会句中加点字“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
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
19、理解句子“进去吧,里边没人。
”
20、文章第五小节为什么要描写父亲的穿戴?
21、“我赶紧拭干泪”“我赶紧去搀他”两句的“赶紧”表现出作者怎样的
心理活动?
22、“最近两年”父亲为什么又“只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23、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2)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
24、文章主题思想是什么?
25、联系上下文体会父亲说的“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这句话。
26、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
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27、“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一句中把“熟识”“再三”删去,好吗?
28、为何作者多年之后回忆那天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真是太聪明了”?
29、“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些话表达了“我”
怎样的思想感情?
30、“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这几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1、本文中有不少父亲细心关照儿子的事例。
请你一一列举出来。
慈母情深
一、读拼音写汉字
xiàn rù zhâng qián máng lù yī dōu pí bâi ()()()()()shòu ruò zào yīn dān wù
()()()
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眼睛()的毛票
失魂()魄()的母亲
()的脊梁震()欲聋
三、指出下列句子省略号的作用
A、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B、表示省略;
C、表示列举的省略;
D、表示话未说完
1、“我……要钱……”()
2、母亲又陷入了忙碌……()
3、我国的生肖属相有:鼠、牛、虎、兔、龙、蛇……()
四、将文中有关的句子摘录下来:
1、“我”的家境十分贫寒,有关句子是:
2、对“母亲”的外貌描写主要:
3、“我”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体现在:
五、文中“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是一个特写镜头。
通过母亲的“脊背”、“头”和环境描写,突出了什么?
六、“妈——”“妈——”,破折号起到什么作用?
“我……”“我……要钱……”中的省略号和“买书……”“一元五角……”中的省略号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如果不一样,那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七、“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句中的几个“立刻”又突出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工作?
八、“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参考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
1、明确:不写阿长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就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想像她怎样到处打听,想像她怎样跑书店、书摊,想像她操了多少心,在想像中更觉得那真是一种“伟大的神力”。
2、明确:“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描写中却流露着同情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