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市汉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江中学2017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人:雷兆萍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与“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B. 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C. 西周的分封制
D. 秦汉的郡县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度,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该思想是指姓氏相同德性就会相同,德性相同心就相同,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权力分封给大量同姓诸侯,这些诸侯为王室驻守疆土,巩固其政权,可谓同心同德,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 项不符合题意。

2.《礼记。

坊记》记载:“夫礼者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

”所以,周公制定礼乐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打击地方诸侯势力
B. 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C. 重建社会伦理道德
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表明礼的作用主要是区分贵贱,维护社会等级,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打击诸侯的内容,排除A项;社会伦理道德是儒学的内容,周公时期还没有儒学,排除C项;材料中的内容与教育事业无关,排除D项。

3.嬴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以上
材料说明
A. 嬴政功绩极大
B. 皇权至高无上
C. 嬴政决心效法先王
D. 实行礼制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叙述,秦朝确立后,皇帝的自称、专用物品等显示出的是皇权独尊的意图,所以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4.“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判断秦始皇的那些措施属于首创
①确立皇帝制度
②推行郡县制
③修筑长城
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A. ①②④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所学可知,秦国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认为,王已不能显示其权势和地位,因此自称始皇帝,创立了皇帝制度,①符合题意;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排除②;战国时期,赵、燕等已修筑长城,排除③;秦统一后,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④符合题意。

综上,排除含有②或者③的ACD三项;①④符合题意,即B项正确。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系列概况
5.“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材料意在揭示
A. 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 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
C. 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 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内阁制度的理解。

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表明君主拥有实权,即内阁并没有削弱皇帝的权力,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相反成为君主专制强化的工具。

故答案为A。

B项错误,材料是从内阁与君主的权力关系角度,分析内阁的缺陷;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内阁
6.下列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 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秦授爵制是依据的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汉代察举制是依据的品德,如孝道等授予官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是依据的门第的高低授予官职;隋唐科举制是依据的考试成绩来授予官职。

故选D。

考点:古代的选官制度
点评:古代的选官制度体现了由重视血缘关系和门第的高低逐渐转向考试成绩,体现了向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

另一个方面,科举制的推行,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稳定社会秩序,因此科举制从隋唐确立就一直延续到清末。

7.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相同点
①打击了氏族贵族势力的残余
②否定或打破了血缘关系
③建立了十将军委员会
④以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梭伦改革废除债务奴隶制,实行财产等级制,克里斯提尼改革按地域划分行政选区等,都打击了氏族贵族势力的残余,否定或打破了血缘关系。

①②正确;梭伦改革并没有建立十将军委员会,而克里斯提尼有,③错误。

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故④正确,故D项正确,排除ABC项。

8.“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哪项措施为之提供了保障
A.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B. 颁布解负令
C. 设立陪审法庭
D. 向担任公职和参政的公民发放工资
【答案】D
【解析】
【详解】“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指的是伯利克里时期向担任公职和参政的公民发放工资,使他们不会因为贫穷而不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梭伦改革时期的内容,与材料主旨所判断出的伯利克里时期不符,故排除ABC项。

9.《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该条款体现了
A. 审判程序保障了所有人的权益
B. 制定法律的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
C. 所有人都得到了成文法的保障
D. 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不得为了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体现的是法律的平等性,表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项正确;“所有人”的表述有误,奴隶并不受法律保护,AC项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制定法律的是谁,且当时也没有议会,排除B项。

10.《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于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
A. 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B. 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
C. 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D. 议会的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材料中的“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为非法权力”,表明此题论述的是议会和国王的关系,即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C正确。

材料未涉及法律和国王权威孰高孰低的问题,A不符合题意,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排除B。

《权利法案》颁布之初,国王仍保留行政权力,并非出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权利法案》。

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阅读材料,从材料中寻找有用信息,即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另外,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开始于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11.到1832年,英国人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型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
A. 工业革命的发展
B. 国王权力受限
C.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832 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城市得到 65 个席位。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壮大,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

BCD项都是从政治上进行的分析,因而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所以答案选A。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
【名师点睛】1832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这次改革是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工业资产阶级大量的进入到议会,从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进入到稳定运行的阶段。

12.根据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通过实行哪一个制度来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A. 君主立宪制
B. 民主共和制
C. 邦联制
D. 联邦制
【答案】D
【解析】
通过1787年宪法,美国建立联邦制,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选D。

A是英国的政治制度;B是美国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C是1787年宪法颁布前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体,排除。

13.根据1875年宪法的规定,对法国共和政体运行基本原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议会有制定法律之权
B. 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C. 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并对其负责
D. 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
【答案】C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法国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法国政体的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

法国议会拥有立法权,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的命令须经内阁各部部长副署,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14.《南京条约》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
A. 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人领事裁判
B. 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C. 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
D. 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与租地的特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即商品输出,故C正确。

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属于领事裁判权,不能体现商品输出,故A错误。

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的前提条件是关税问题,故B排除。

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也不能体现商品输出,故D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
15.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A. 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
C. 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 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与所学知识联系的能力。

题干考察的是实质,实质要结合根本目的去考虑。

从材料中可看出《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平均分配土地,实质是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所以A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天朝田亩制度》
16.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创立政党组织起义
B. 颁布宪法保障民权
C. 废除帝制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关注民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辛亥革命的主要历史功绩之一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故C项正确;创立政党组织起义是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内容之一,并不能成为“里程碑”的主要依据,排除A项;颁布宪法保障民权是也有利于推动近代化进程,但是其保障的民权是有限的,因此也不是主要依据,排除B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但在辛亥革命后并没有真正实现过,故D项也不能成为其主要依据,排除D项。

17.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

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 工农武装割据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抗击外来侵略
D. 推翻国民政府
【答案】B
【解析】
分析材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农武装割据;“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 ------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同时符合的历史发展主题应是B项“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可以分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共产党的政策及这些政策所产生的影响。

18.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的是
A. “一边倒”
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另起炉灶”
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边倒”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针对的是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另起炉灶”针对国民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就使中国改变了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和改变半殖民地地位无关。

由此可知,C项正确,ABD错误。

19.欧共体宣称“要建立欧洲人的欧洲”对外“用一个声音讲话”
A. 准备统一欧洲的语言
B. 谋求欧洲的安全、独立和发展
C. 严重损害了各成员国的主权
D. 各成员国团结一致,亲密无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欧共体的建立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对外政策日益表现为独立自主,不愿一味地唯美国马首是瞻,A项理解错误;相互合作是欧共体成员达成的共识,但是各国在国际事务中仍然有一定的差异,CD项错误。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共体。

20.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A. 各国综合实力的强弱
B. 整个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C. 科技与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D.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导致了世界出现多方的政治实体或力量,从而出现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D项正确;各国综合实力的强弱是各国经济发展的表现,不是根源,故A 项错误;世界局势的稳定是多极化趋势的外部环境而不是根源,排除B项;科技与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源于经济的发展,故排除C项。

二、材料题(共两题,每小题20分,共计40分)
21.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近现代中国人努力追求建立民主与法制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近代前期,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实现民主政治分别有何重大实践?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为了建设法治化国家颁布了哪一重要文献?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法制和政党制度建设取得哪些成就?“文革时期”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给我们哪些深刻教训?
③新时期,我国加快了法制建设步伐。

指出这一时期在立法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并指出其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④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答案】①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成就:通过《共同纲领》或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训: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普法教育等
③成就: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意义: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④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与法制建设不可能一帆风顺;民主与法制必须有机结合
【解析】
【详解】①根据所学可知,维新派发动维新变法运动,而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这些都是为实现政治民主化所做的努力。

根据所学,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②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和政党制度建设”,可根据所学回答。

从《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颁布以及我国的政党制度等方面概括。

“文革时期”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所吸取的教训可以从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宣传等方面概括。

③新时期是指改革开放之后,立法方面的成就主要是1982年修订的宪法。

意义,从法治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概括即可。

④对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可以从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历程、总体趋势、二者的关系等方面概括。

22.“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近代以来民主政治努力追求的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

因为人们担心君主或议会可能会制定一些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

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

司法权如果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就将由专断的权力处置,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用民主的方式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

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2004年7月4日美国总统布什的演讲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
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

该学说的提出有何意义?
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在立法实践中是如何体现孟德斯鸠思想的?
③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布什作为总统为什么说“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④根据材料三,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笼子”的?【答案】①三权分立,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依据三权分立原则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赋予总统,立法权赋予国会,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

③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总统权力受到国会、最高法院的制约。

④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

”“司法权如果与行政权合并,法官就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等信息,再结合孟德斯鸠的主张,可得出其主张三权分立。

意义根据所学概括即可。

(2)根据所学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依据材料“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用民主的方式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

”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对中央权力的分配等相关知识点回答。

(3)根据材料“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明确了主权在民。

“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得出确立三权分立,以及根据所学得出实行责任内阁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