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极拳运动中的体育核心素养——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太极拳运动中的体育核心素养——
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例【摘要】
本文采用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等方法,对太极拳运动中的体育
核心素养进行探析。
得出结论:太极拳运动在提高学生灵敏素质、下肢力量素质、柔韧性等运动能力方面有明显作用;在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更好地掌握
和运用健康知识、调节情绪等健康行为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在强化“礼仪谦让”、“中庸之道”的中国体育文化精髓等体育品德方面有正面的陶染。
【关键词】
太极拳;体育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引言】
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学校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2019
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一书中,将体育的
核心素养分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
那么通过太极拳运动的
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哪些体育核心素养呢?如何根据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发展学
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将进行探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太极拳运动中的体育核心素养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体育与健康》、《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简化
太极拳教程》等书籍,翻阅太极拳相关论文十多篇,为本课题的科学研究提供理
论支撑。
1.2.2观察法
通过太极拳的课堂教学,观察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情况,通过太极拳学习可以
直接或间接提高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1.2.3逻辑分析法
采用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等逻辑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2.结果与分析
2.1太极拳运动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方面有明显作用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
体活动的基础[1]。
同时也是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没有运动能力的支撑,
体育核心素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2.1.1提高学生的灵敏素质,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与操化动作不同,太极拳的动作往往是双脚、双手、头(眼)分别向不同方
向运动。
如右揽雀尾接单鞭的动作:“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尖内扣,
左手经面前向左划弧至体侧,掌心向外,右手向下至腹前,掌心向内,眼看左手。
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掌心向内,至右侧方时变勾手,左手向
下经腹前至右肩前,掌心向内,左脚收于右脚内侧点地。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
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经面前向左翻转推出,掌心向前,指尖与眼同高” [3]。
这一个动作重心左移、右移,移至中间;左手先上后下再上翻转,右手先下后上
再成勾手;头(眼)先看左手再看右手,再看左。
重心的移动、上下肢的协调、
手眼的配合实属不易,而通过多次的学习,学习掌握太极拳动作的同时,也在一
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协调性,对体育动作的记忆力,增强了对本体的感觉。
2.1.2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
中国武术要求下盘要稳,所谓“未习拳,先蹲三年桩”,脚无劲则步不稳,
步不稳即取败之道,由此可见:武术对脚部锻炼的重视。
而太极拳的大部分动作
都是在屈膝状态下完成,这对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太极拳的
动作慢而不垮、延绵不断,白鹤亮翅、手挥琵琶、高探马、海底针等动作下肢虚
实分明,野马分鬃、左右搂膝拗步、倒卷肱等动作重心不断转换,对锻炼下肢,
延缓腿部衰老有着一定作用。
2.1.3提高学生的柔韧性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中:第十三式右蹬脚、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以及第十六
式左下式独立,第十七式右下式独立,都要求学生有着较好的柔韧性,以学习太
极拳为契机,增加下肢柔韧性的练习。
同时,通过太极拳中这些招式的的反复练习,也能够提高下肢的柔韧性。
2.2 学习太极拳所体现的健康行为核心素养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
同时,健康行为也是发展运
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保障。
2.2.1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任何体育运动都需要坚持才能有较显著的锻炼效果,而太极拳也是如此,太
极拳运动有着心静体松、呼吸自然,圆活连贯、柔缓均匀,上下相随、周身协调
等特点,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有着积极的
锻炼价值,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领会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受益于太极拳运动。
2.2.2科学地进行太极拳运动能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健康知识
在很多初学者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膝关节疼痛的情况。
主要原因有: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练习时动作错误,如:练习过程中,膝关节的垂
点超过脚尖,导致膝关节承受的压力过大,膝关节的方向没有正对脚尖,出现扭
膝的情况,磨损膝关节软骨;初学者在腿部力量较弱时就进行低拳架的练习;过
大的练习负荷。
而科学地进行太极拳的练习,充分的准备活动、正确的动作、适宜的架拳高度、适量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才能使练习太极拳有着事半功倍的练习效果。
而在此过程中,也直接地提高了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2.3调节情绪的作用
太极拳强调自然,要求“意到身随”、“内外相合”,以起式为例,要求练习者排除一切杂念,进入无忧无虑、无我无他的无极状态,抛开世事,把注意力放在自身,从而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除此以外,太极拳本身蕴含着“处下、不争:淡然本真的处世姿态”、“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调和持中的行为方式”以及“舍己从人,外圆内方:老成稳健的处世城府”等辩证思维及哲理[5],能促使勤思善用的学生用辩证、积极的方式体悟学习、生活,也能够有一定调节情绪的作用。
2.3 学习太极拳所体现的体育道德核心素养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有积极作用。
同时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健康行为的根本和最终归宿。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而体育学科除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还能间接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高尚的道德品格。
2.3.1强化了“礼仪谦让”的体育精神
“仁义谦让”是太极拳文化的重要内容[4],也是体育核心素养中体育精神的体现。
太极拳有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思想,同时也有着“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坚韧品格。
太极拳中很少的主动的攻击,更多的是先防守后反击的动作。
如:搂膝拗步,对方攻击我下肢,我一手搂开对方的攻击手,另一手推掌反击;再如云手,它所蕴含的攻防意识是,对方进攻,首先左手向上弧形格挡,同时右手反别对方肘关节,至对方反关节受伤,可以说太极拳的动作都蕴含着“后
人发而先人至”的宽厚、谦让品格;“借力打力”、“舍己从人”的攻防意识又隐藏着为人处事能屈能伸的高尚品格。
2.3.2体现了“中庸之道”的中国体育文化精髓
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形神一致,动作均匀缓慢,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动中求静,静中有动,虚实结合,刚柔刚柔相济[3],处处充满了处世的哲学。
以野马分鬃、左右搂膝拗步为例,每一次的“进”,必定先“退”(重心后移),这正和中国“以退为进”的哲学思想相一致;而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求练习者含胸拔背、松腰敛臀,上肢肘关节微屈下垂、下肢圆裆松胯,整体给人圆润之感,而这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所需要“圆润”之处以及“过犹不及”、“恰到好处”和“不偏不倚”的精妙之处。
3.结语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灵敏素质、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下肢力量,柔韧性等运动能力有明显作用;在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健康知识、调节情绪等健康行为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在强化“礼仪谦让”、“中庸之道”的中国体育文化精髓等体育品德上有正面的陶染。
参考文献:
[1] 李志刚骆秉全.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5
[2] 裴绍志.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21
[3] 玉翠兰.简化太极拳教程[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1-72,11
[4] 易鹏,李勇.太极拳的哲学阐释[J].体育文化导刊,2011(8):122-123
[5]程立,朱佳斌.论太极拳理与中国人的处世哲学[J].搏击·武术科学,201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