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数学四年下册《一亿有多大》说课稿及反思(共四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亿有多大》说课稿及反思(一)
一、说教材
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因此教材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多位数和用计算器计算等相关知识,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感受一亿有多大。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数一数、量一量、称一称等实验活动中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培养数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猜想、讨论、计算等过程,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
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发展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多大。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亿的意义、建立数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难点: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一亿有多大。

五、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你能说说1亿有多大吗?
生1: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生2:1万个一万是一亿。

生3:1亿枚1元硬币大约重600吨。

师:我们再来看看一些以亿作单位的数。

(课件出示:有关1亿的小资料)
·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如果每秒钟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1亿个点,要画3年零2个月。

·正常人的心脏一年要跳4200万次,那么,跳1亿次要多久?
100000000÷42000000≈2.4(年)
2.4年就是2年零5个月。

因此,正常人的心脏跳1亿次要2年零5个月。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较大的数,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信息,就有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大数。

你能想象、描述一下“1万”有多大?“1亿”有多大吗?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切实存在,激起学生探究一亿到底有多大的兴趣】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数一数。

师:(出示一摞练习本,教师示范一本一本地数)照这样的速度数1亿本,猜猜看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学生猜测。

师:猜得对不对,我们可以怎样验证?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验证方法,制定策略:拿100本练习本数一数,看要用多少秒,再根据数100本练习本所用的时间进行推算数1亿本练习本所用的时间。

每组准备10~20本,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地从1数到100。

小组内1人用秒表计时,其余人协助数练习本和计时。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数100本练习本所用的大致时间,教师一一记录。

最后用计算器算出全班各组数100本练习本所用时间的平均数(为计算方便,得到的秒数保留整十数),写在黑板上。

师: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1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将结果填入表格。

(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表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师:x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秒怎样换算成年?
引导学生将推算出的秒数先转换成多少分(秒数÷60=分数),再转换成多少时(分数÷60=时数),然后转换成多少天(时数÷24=天数),最后转换成多少年(天数÷365=年数)。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师:看了这个结果,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让学生通过“照这样的速度数1亿本练习本”大约要用3年的事实,在时间上来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师:刚才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数1亿本练习本需要多长时间的?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刚才采用的是以少推多策略解决数1亿本练习本需要的时间。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通过“数一数”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猜想、推算和验证的过程,掌握逐步推算一亿有多大的方法,为后面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2.量一量、称一称。

师:30层楼的高度大约有100米,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会比30层楼还高吗?你想怎样来验证你的猜测?
生:我们可以先量出10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然后采用以少推多的策略,推算出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就能验证我们
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先测量出10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然后进行推算并填写课本第47页表格。

师:算一算,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的高度大约是30层楼高度的多少倍?
学生进行计算后进行汇报交流。

师: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测算出1亿粒大米到底有多重?小组讨论确定方案,完成教材第47页表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师:1亿粒米大约重2吨,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约13亿粒米,约26吨,用载重量为4吨的货车运送,要运7次!因而,我们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积少成多、利国利民。

学生在小组内推算,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大约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米克数÷400=可吃天数),是多少年(可吃天数÷365=年数)。

师:看了这个结果你想说什么呢?
生:1亿是一个很大的数,我要节约粮食。

【设计意图:将教材中安排的“量一量”“称一称”两个活动设计成并列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积极参与,通过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说一说,既巩固了对大数的认识,让学生从心灵上受到震撼,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高度关注,又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较好地了解了节约源于生活,加深了学生对一亿的感性认识】
板块三、小结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对1亿这个数又有哪些认识?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
·数1本练习本时间很短,数1亿本练习本要用几年;1粒大米很轻很轻,可是1亿粒大米却有2吨重……
·要知道1亿有多大,可以根据数的大小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推算。

·要珍惜每1粒粮食,每1秒时间,因为积少成多,其实这都很宝贵。

……
师:现在我们感受到了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

无论它多大,也是由不起眼的1汇集而成的。

学习中,如果我们每天都努力一点,长期坚持效果会让你惊讶的!其他事情也是一样的道理。

从小到大,从有限到无限,惊人的大总是来源于细微的小。

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课后我们还可以借助身边的事物,进一步感受一亿有多大,把探究的过程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取探究的对象,进而提高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板书设计】
一亿有多大
数一数……时间长
量一量……长度大
称一称……质量重
一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从时间(数1亿本练习本需要多长时间),高度(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多维度(1亿粒米的重量以及可供一个人吃多长时间)设计了三个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的对象都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但即便如此,学生们还是对数1亿本练习本大约需要3年时间,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是30层楼高度的几倍,1亿粒米大约重2吨等概念难以获得深刻的理解,学生依然是从一个陌生进入另一个陌生,为了化解这种“山外青山楼外楼,模糊概念几时休”的境地。

我课前从多种渠道搜集了大量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学生建立生活中的实体模型,让学生获悉:1亿张纸比珠穆朗玛峰还高,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心跳1亿次要2年多的时间……这样,就使概念由抽象到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其间,思品教育(人口危机意识、节约爱惜粮食、多读书、勤学习),网络学习行为(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亦潜移默化于课堂中。

《一亿有多大》说课稿及反思(二)
一、说教材
数学新课程标准将一亿有多大安排在第二学段数(苏教版四年级上)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且安排在认数和计算器教学之后,其目的是相当的明显的。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

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

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在“认数”和“用计算器计算”这二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根据这一目标,苏教版新课程数学教材出现了这崭新的一课《一亿有多大》。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

新课程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我设计这节课时,主要
以“猜一猜”、“找一找”、“推一推”等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努力营造一个学生乐学,课堂气氛轻松愉悦的立体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中经历“猜想、试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经过探究1亿有多大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难点:在探索中经历“猜想、试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学法
1、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应用于生活。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熟悉的纸张由少到多的感性体验引入新课,让
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本课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的情境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无疑,这将是学生理想的数学学习起点。

2、学习方式多样化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标准》也极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故本课设计时极力凸显这一教学理念。

3、学习过程体验化
新的数学课程理念认为:过程是一个课程目标。

“学生要想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学习数学。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又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和交流,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通过互动体验认识数和数学思想,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着创造与激情的过程。

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

活动一、复习提问,激发求知欲
一名教育家对提问的作用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在课的一开始,我问学生“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多高呢”?
说实在话,本人压根就没想让学生把它回答出来,目的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活。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自然而然地进入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活动二、研究方法,初步感知
1亿这个数确实太大了,如果与学生空对空的说教,学生肯定难以理解和掌握,必须从具体的实例入手,而即使有了具体的实例,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也等于白咋呼。

所有本人先引导学生探究研究的方法,从100张纸的高度入手,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1亿张纸的高度,感受到1亿这个数的大小,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到研究大数的方法,无意间向学生灌输了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给学生的今后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

活动三、合作探究,再次体会
学习数学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

因为有了上一个环节的基础,所以,在这个环节里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各种有关1亿的问题。

并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在各自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探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安排了数一数和排一排这两个环节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
2、阅读资料,用学生感到非常高的物体与1亿张纸的高度进行比较,充分感知1亿的大小;
3、小结归纳探究的方法。

活动四联系实际,深入认识
联系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学生可能提出:
(1)数一亿张纸需要多少时间?
(2)把一亿本数学书铺开,封面的面积有多大?
(3)走一亿步有多长?
(4)一亿滴水有多重?
(5)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排,大约有多少米长?
(6)数一亿个硬币需要多长时间?
这些具体的事让学生分小组研究,探究后各小组汇报,让学生充分感知1亿的大小。

五、说预设实施效果
本课的立意始终围绕着生活展开教学活动,让数学的知识紧密地贴近生活的原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习之初,学生通过多媒体感受米粒由少到多的变换,建立了对一亿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伙伴的实践,交流、合作、学生逐步地完善了对一亿的理解,形成了比较准确的理性认识;最后,学生带着这些理性的思维去发掘生活,对一亿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联想。

整个学习的过程,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从生活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把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亿有多大》说课稿及反思(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借助推算和计算器的计算,从不同的角度
感受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动手操作,经历“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和“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过程,具体感受一亿有多大。

3、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参与、合作意识,获得成功体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借助计算器推算的实践活动方法,经历“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和“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过程,从不同角度感知一亿的大小。

2.难点:确定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并能正确操作完成。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展示台、课件。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计算器1个,每组准备10枚1元硬币。

【活动过程】
一、交流展示预习单,学习推算方法
预习单
数1亿本练习本,估计需要多久?你想怎样设计方案?完成下表,并组织好语言准备展示
数1亿本练习本大约需要多少年?用计算器算一算。

预习单中要求我们猜想数一亿粒大豆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再通过设计方案操作验证得出实际的大约时间,它们各是多少呢?(实物展示台上交流)
由于数的速度有快有慢,可以让不同结果的学生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将推算出的秒数先转换成多少分,再转换成多少时,然后转换成多少天,最后转换成多少年。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提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让学生通过“照这样的速度数一亿本练习簿”大约要用3年的事实,在时间上来实际感受“一亿有多大”。

总结反思
我们刚才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数一亿本练习本需要多长时间的?
总结回顾:我们刚才采用的是以少推多策略解决数一亿本练习本需要的时间。

二、运用推算方法自主探究,深入感受一亿
(一)量一量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有多大,你还想从哪个方面来探讨一亿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将从长度方面来探讨一亿有多大。

出示PPT(苏宁广场主塔楼)请看,这是哪?知道它的主塔楼有多高吗?出示一元硬币,这一元硬币的厚度与苏宁266米的主塔楼想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是,如果我给你一亿枚一元硬币,并把
他们摞在一起,你估计会是苏宁主塔楼的几倍呢?
想想怎样得到一亿枚硬币的厚度呢?
先交流设计方案,再测量出10枚硬币的厚度,定一个标准。

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中的活动二。

学习单:量一量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大约高多少米?
1、估一估: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大约是苏宁主塔楼的几倍?
2、量一量:小组讨论方案
3、算一算:
算一算,1亿枚1元硬币摞在一起大约高多少米?大约是苏宁主塔楼高度的多少倍?(苏宁广场主塔楼高266米)
师巡视,生汇报交流。

总结,现在你对一亿又有什么认识呢?
(二)称一称
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可以用来研究一亿有多大,比如一亿粒大米,我们知道一粒大米是非常轻的,那一亿粒大米有多重呢?想想怎样得到一亿粒大米的重量呢?
活动三:称一称
质量/克
1、据最新统计,我国大约有14亿人。

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大米,全国一天大约能节省多少克粮食?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大约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是多少年?
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两个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名学生到实物展示台上汇报活动结果。

质疑:看了这两个计算结果,你想说什么呢?(在这里不仅让学生说说一亿的大小,同时要让学生说说应该节约粮食)
总结反思:我们刚才采用了什么策略计算有关“一亿”的大小?你对一亿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阅读资料发展数感,提高对“一亿”的认识
大家收集了很多有关“亿”的数据,老师也收集了一些。

多媒体课件播放文字显示:
1亿个本子数完大约是3年(不分白天黑夜,不停地数)
1亿枚一元硬币摞起来的高度约19万米,约是苏宁主塔楼的714倍
14亿颗米约重28吨,够一个人吃大约192年
1亿张纸摞起来的厚度约1万米,比珠穆郎玛峰还高
每制作3000张白纸,就有一颗大树被砍掉,每年全球用纸高达3.2亿吨
我国每年使用一次性筷子约450亿双,需砍伐2500万棵大树..........
质疑:看到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五、全课总结真切体验增强对一亿的认识
现在我们感受到了1亿是一个非常大的数目。

无论它多大,也是由不起眼的1汇集而成的。

学习中,如果我们每天都努力一点,长期坚持效果会让你惊讶的!其它事情也一样的道理。

从小到大,从有限到无限,惊人的大总是来源于细微的小。

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思考
思考:每制作3000张白纸,就有一颗大树被砍掉。

而每年全球用纸高达3.2亿吨,请你利用今天学习的推算方法设计一个方案计算3.2亿吨纸需要大树多少棵。

《一亿有多大》说课稿及反思(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实验、推算等活动过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的实际意义,了解一亿的数量大小。

2.使学生通过实验、推算等活动体验猜想、实验、推算和比照等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积累数学活动的基本经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日常生活里大数的存在,培养主动、自觉理解和运用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难点:了解一亿的实际意义,感悟一亿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组成,揭示课题
1.提问:10个一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百万是(),10个千万是(),谁能说说,“一亿”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大)
2.师:今天,我们就联系具体事物,通过实践活动来了解一亿到底有多大?
【设计意图】
通过回顾数的组成,唤起学生已有的对1亿的认识和感受,初
步感受1亿是个很大的数。

二.实践操作
(一)称一称
1.设计活动方案。

交流:在我们的生活里,你能想到那些1亿的数据?(学生自由说)引导:生活中有许多1亿的事物,比如1亿粒大米。

1亿粒大米到底有多重?猜猜看。

(学生猜测)
交流:刚才都是大家猜测的重量,那么1亿大米到底有多重?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学生小组讨论)
引导出称重方案:
(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或用倍比关系算)(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2.学生操作推算
3.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3.计算感受
引导: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重,而我国大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粒米,那么全国一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