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
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
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
D.读之至流涕(眼泪)
(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念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童子何用知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C.既葬,而墓碑出/云归而岩穴瞑(《醉翁亭记》)
D.且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

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2处)
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③等:同样。

④大河:黄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小惠未遍________
②故克之________
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
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①_______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②泽挥众直前与________战,败之
(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

试分析他们二人能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5)有人根据甲文内容拟写出一则上联,请根据乙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曹刿三对庄公显远谋
下联: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
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庭坚少孤,窘于衣
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①白发,不得已而从仕。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

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②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注】①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

②日力:时光,岁月。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窘于衣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故人具鸡黍
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有亲以为之依归吾谁与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②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4)【甲】、【乙】两文都是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

依据选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②【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曾子衣敝衣以耕①,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③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卷四》)【注】①衣敝衣以耕: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

前一个“衣”,动词,穿衣;后一个“衣”,名词,衣服。

②致邑:给一块封地。

邑,封地。

③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
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

【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________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甲】、【乙】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

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

使者过赵,赵王系①之。

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

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

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

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

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

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

臣窃为王患之。

”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改动)【注】①系:拘囚。

②郄:同“隙”,嫌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秦、赵为一,天下服矣________
②赵王以为然而遣之________
③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________
④臣窃为王患之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臣之使秦年且九十
B.无妨于赵之伐燕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C.国小而地无所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D.臣窃为王患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4)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说服的方式,有何不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

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注】①滑稽:能言善辩。

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

③比:近来。

④惩艾:惩治,惩戒。

⑤曩:从前。

⑥寻绎:推求探索。

⑦省:记。

⑧孙搴(qiān):人名。

⑨勒:编纂。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做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4)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7.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①,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②而自牧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④,则思三驱⑤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⑥,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⑦,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⑧游之乐,可以养松乔⑨之寿,鸣琴垂拱⑩,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注】①作:兴作,建筑。

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一类事情。

②谦冲:谦虚。

③自牧:自我修养。

④盘游:打猎游乐。

⑤三驱:一年打猎三次。

⑥壅:堵塞,蒙蔽。

⑦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⑧豫:快乐。

⑨松乔:赤松子和王子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⑩垂拱:垂衣拱手。

比喻天下很轻易就实现大治了。

(1)解释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③宏兹九德
④仁者播其惠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

(3)用原文回答魏征的哪些建议与诸葛亮提出的建议一致?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隋文帝①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

”文帝曰:“法不可违。

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②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③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

②兆人:兆民,万民。

③亏:使……受损害。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
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陛下爱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 若如公意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C. 我安能亏法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 卒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4)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
9.阅读课外文言,回答问题。

勤学
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已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
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注释】①确:确实,踏实。

②侪(chái)辈:同辈。

③无能白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

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1)下列句中划线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弗鄙贱之者乎先帝不以臣卑鄙
B. 彼固将以欺人汝心之固
C. 苟有矗而为盈彼竭我盈
D. 有弗窃笑之者乎必为有窃疾矣
(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 而以勤确谦抑为上不以物喜
C. 凡学之不勤水陆草木之花
D. 必其志之尚未笃也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

B. 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

C. 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

D. 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②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三郡反应亮。

帝遣真①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

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

”遂自缚出,三郡皆平。

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

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

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

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

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

帝从其计。

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

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

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

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

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

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

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

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躬耕于南阳躬: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________
③帝遣真诸军军郿军:________
④迁大司马迁: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不以物喜
B.以伤先帝之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真以亮惩于祁山行者休于树
D.帝从其计其真无马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4)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动?请依据乙文作答。

(5)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以上文字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继孔子之后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用四个字概括),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3)对划线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故患有所不辟也(躲避)
B. 所欲有甚于生者(超过)
C. 乞人不屑也(不屑于接受)
D. 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呼尔而与之。

翻译:呼唤着给他吃。

B.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翻译: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翻译:以前宁愿死也不接受。

D. 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5)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 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C. 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惑而丧失本心。

D.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

(6)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阅读【甲】【乙】两文,完成文后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

庄公亦列阵相持。

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

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

曹刿止之曰:“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

”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

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

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

”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

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

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

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曰:“未可也,臣当察之。

”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
车轼远望,良久曰:“可追矣。

”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肉食者鄙
②小惠未遍
③再鼓之,必走
④势如疾雷不及掩耳
(2)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
(4)【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13.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冒死:“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旱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稷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
②长跪而谢之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轻寡人与陈太丘与友期行
B.仓鹰击于殿上请广于君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君为长者
D.长跪而谢之曰蹴尔而与之
(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