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七章)

合集下载

7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7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以词为中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

思维发生的指标(概括性、间接性、解决问题)2、思维的分类(1)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指向性的不同:聚合式思维;发散式思维(3)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常规思维;创造思维3、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度(2)思维的灵活性(3)思维的深刻性(4)思维的独立性(5)思维的敏捷性(6)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人类各种认识过程。

(2)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经不只是单纯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理解了的知觉。

思维的产生使儿童的机械记忆发展成为意义记忆,即理解了的记忆。

(3)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①思维使儿童的情绪活动越来越复杂化。

②思维发生和发展使儿童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

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

(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应的可能,从而出现了意识特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①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性阶段(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

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

前概念阶段,儿童思维中的物体已经减少个别性,带有某些一般性,概括性。

前概念思维的特点,还表现在认为个别成分并不是在整体中。

前概念思维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自我中心思维”。

②直觉思维阶段(4-7岁)直觉思维阶段是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的中间阶段。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动机的概念
1、动机☞内部心理过程 or 内在动力 2、激发、维持、调节 → 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考点:领 会)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考点(识记)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 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 力源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点(识记)
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第三节 动机理论
考点
一、识记: 1、本能理论 2、匮乏动机 3、成长动机 二、应用: 1、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2、认知与期待理论
一、本能理论 主要观点(识记):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 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 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 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理解要点:
1、本能是人特定的天生倾向 2、行为受本能驱动
理论简述 1、动机的认知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 而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2、动机的期待理论。动机的力量是目标价值与目标期待的 乘积。即,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对校长成功之处的分析与评价 1、校长运用了动机的认知理论原理,用解释和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教职工对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的认识,从而激发 了动机。 2、校长巧妙地运用了动机的期待理论,通过加深教职工对 总目标价值的理解,提高了对总目标的效价。通过对目标实 现的可能性的讨论,坚定了教职工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教 职工的期待水平。 3、促使教职工根据总目标制定个人行动目标,从而把组织 目标转化成为教职工的个人目标,把学校的事情变成大家个 人的事情,有助于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变为具体的行动。有助 于使每个教职工的行为始终与学校的总目标保持一致,使动 机水平始终保持最高。

心理学教材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教材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概述●一般概念●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适合或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与认识活动的自我体验。

●特征:明显的生理变化;明显的外部行为和认识活动;自我体验(自我意识经验)●和其它心理活动的区别:情绪和情感反映了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而感知觉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身。

●情绪和情感●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适合或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与认识活动的自我体验。

●特征:明显的生理变化;明显的外部行为和认识活动;自我体验(自我意识经验)●和其它心理活动的区别:情绪和情感反映了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而感知觉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身。

●种类●Wundt分类法情绪分类维度–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驰●R. Plutchik的立体图●基本的情绪类别●四种基本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指的是在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某种情绪。

●心境:是一种非暴发式的,强度小而持续时间长、影响整个生活活动、使整个生活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激情: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然而是暴发式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可以使意志监控失调。

●挫折:是指个人的目的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挫折常引起的反应:攻击、倒退、冷漠、幻想。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根据一定的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爱情:是对他人的肯定的情感,有母爱、恋人之爱等等。

●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基础●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情绪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呼吸率,脑电,皮肤电阻,血压●声带振动●情绪的脑机制的研究:情绪与下丘脑,快乐中枢,情绪与网状结构,情绪与边缘系统,情绪与大脑皮层,情绪与大脑两半球●情绪和情感的作用⏹适应功能:是人适应生存和生活的精神支柱。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的功能,并通过表情来实现。 作为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语调不同 可能表达的信息不同。 在一些场合,只能用表情来传递信息。 如婴儿只能用表情来表达需要,获得成人 关注。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情绪情感 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事物是否 符合个人的需要有赖于认知的评估作用。由 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同一事物 与人的需要的关系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果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就引起肯定 的情绪情感体验,如高兴、愉快、喜欢、爱 等;如果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引起 的是否定的情绪情感,如悲伤、恐惧、愤怒、 憎恶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 外部表现: 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 形式。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 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 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 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 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 沉、语速慢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但是需要的满足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体验,而 需要的不满足,也可能产生积极的体验,这 是由人的观点、信仰、世界观决定的; 人的情绪、情感极其复杂,有时甚至会同时 拥有相反的或相对立的情绪、情感体验。 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啼笑皆 非”,这就说明了人在满意中有不满意,不 快中有快感的矛盾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时间 内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

心理学七

心理学七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与有机体生物需要满足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形式是(A )A、情绪B、情感C、应激D、心境2、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即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C)A、动机B、兴趣C、需要D、表情3、(C )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

A、自我实现需要B、安全需要C、生理需要D、尊重需要4、爱与归属需要基本满足后的高一层次的需要是(D)A、自我实现需要B、安全需要C、审美需要D、尊重需要5、到了少年、青年初期,日益强烈的需要是(C )A、安全需要B、爱与归属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6、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的最高层次是(C)A、安全B、爱与归属C、自我实现D、尊重7、(D)需要得不到满足,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

A、生理B、尊重C、自我实现D、爱与归属8、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A)A、激情B、应激C、理智感D、心境9、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称作(A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10、绝望属于( C )A、心境B、应激C、激情D、理智感11、悲痛时木然不动属于(B )A、应激B、激情C、心境D、理智感12、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C )A、心境B、理智感C、应激D、激情13、新教师上讲台慌乱属于( C )A、激情B、心境C、应激D、理智感14、与人的认识成就的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的高级情感是(C )A、心境B、道德感C、理智感D、美感15、友谊感属于(B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心境16、好奇心属于(D )A、美感B、道德感C、理智感D、心境17、对偏见、迷信、谬误的憎恨属于(A)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责任感18、感动属于(D)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心境19、怀疑感属于(C)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心境20、眷恋心属于(A)A、道德感B、美感C、心境D、理智感21、自尊心属于(A )A、道德感B、心境C、理智感D、美感22、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称为(C )A、感情B、情感C、表情D、态度体验23、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的情绪理论是()A、机体知觉理论B、丘脑情绪理论C、认识一评估说D、动机—分化理论24、丘脑情绪理论是由美国生理学家()提出的A、詹姆士B、阿诺德C、凯农D、汤姆金斯25、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凯农B、詹姆士C、阿诺德D、汤姆金斯26、詹姆士—朗格认为情绪的引起是由于()A、刺激B、刺激情境C、身体反应D、情绪经验27、詹姆士—朗格的情绪理论是()A、机体知觉理论B、丘脑情绪理论C、认识-评估说D、动机-分化理论28、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说明了当作业愈复杂时,动机的激奋水平应()A、偏低B、偏高C、适中D、无关二、填空题1、情绪产生的根源在于本身。

心理学第七章注意

心理学第七章注意

心理学第七章注意注意力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对某一特定对象或活动进行集中反应的心理过程。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注意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章主要介绍注意力的定义、注意力的类型以及注意力的影响因素等内容。

一、注意力的定义及概念注意力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一种基本心理过程,它是一种选择性的意识状态和一种资源分配的过程。

注意力的选择性意味着个体在面对众多的信息刺激时,通过选择、集中和维持对某一特定刺激的心理反应,抑制与该刺激无关的其他刺激。

资源分配则是指个体在面对多个任务时,将有限的认知资源在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注意力可以分为外向性注意力和内向性注意力。

外向性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和反应,它主要涉及感知、注意和意识等心理过程。

而内向性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内部心理活动的关注和反应,它主要涉及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过程。

二、注意力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注意力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注意力的对象可以分为外部注意力和内部注意力。

外部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外部刺激的关注和集中,如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对他人的行为的注意;内部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内部心理活动(如思考、想象、回忆等)的关注和集中。

按照注意力的分配方式可以分为广泛注意力和集中注意力。

广泛注意力是指个体将注意力分散地分配给多个刺激,以获得更广泛的信息;集中注意力则是指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地分配给某一特定刺激,以获得更明确的信息。

三、注意力的影响因素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1. 刺激特性: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受到刺激的特性的影响。

与刺激的强度、复杂性、运动性等相关的刺激更能引起个体的注意。

2.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在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上存在差异。

一些人天生就具有较好的注意力控制能力,而另一些人则容易分心。

3. 目标的意义:与个体目标相关的刺激更能引起其注意。

个体对于自己关注的目标更容易产生集中的注意力。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情绪、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

A.热情 B.表情 C.激情 D.心情3.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无端遭到攻击会感到愤怒。

这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或()为中介的。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需要4.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5.“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对情感的影响。

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6.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焦虑 C.悲哀 D.愤怒7.“易感情用事”一般发生在()情绪状态下。

A.心境 B.紧张 C.激情 D.应激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10.()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乐 C.喜悅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11.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1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一)思维的间接性
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理 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 知到的事物。
例子:透过铅笔、圆珠笔、蜡笔、毛笔… … 等许多种具体的笔,抽取共同本质特征:能 书写的专门工具,形成概括认识。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思维的概括性
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 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 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的结论(发现规律)。
第七章 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第三节 表象与想象 第四节 概念 第五节 问题解决 第六节 创造性思维
一个不想思考的人是顽固者, 一个不能思考的人是傻瓜, 一个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
----杜伦孟德
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人类的不足:跑不快,感官不灵敏,力气 不大,身体不够灵活???? 人的头脑----理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 深刻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
3. 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 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 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 活动叫做经验思维。由于知识经验的不 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 错误的结论。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 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 题。
(四)表象在多种感觉道上发生。 (五)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思维(形象思维); 2、表象为概念形成提供感性基础,有 利于对事物进行感性认识; 3、表象是词的思维操作的支柱,可以 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 象
(一)含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2.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肯定的情绪——是积极的、增力的,能提
高个体的活动能力。 否定的情绪——是消极的、减力的,能降
低个体活动的能力。 但某些情况下,同一种情绪既可具有增力
性质,也可具有减力性质,如恐惧。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3.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激动的情绪是强烈、短暂和爆发式的态度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在我们充满了喜怒哀乐的生活中,情绪的多 样性说明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有独特 的心理过程,也有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 现。因此,情绪最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 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计。
情绪和情感作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先天 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整合性的心理 组织,在个体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方面均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情绪与情感的性质(实质)
1.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介因素)
情绪与情感与认知的另一重要区别是反映对 象不同:认知反映事物的本身;情绪与情感虽由 客观事物所引起,但客观事物并不直直接决定个 体的情绪情感,它对情绪情感的决定作用以需要 为中介。因此,情绪情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要 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关系的晴 雨表。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 能,情绪的社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 生时不具备独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 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
从成人角度而言,个体可借助各种情绪和情 感来了解其自身和他人的处境或状态,以求得良 好的适应。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情绪的两极性 1.情绪的性质有肯定和否定两极 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干预方法与策略
药物治疗
针对情绪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心境稳定剂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物理治疗
如电休克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 用于治疗严重的情绪情感障碍。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情绪情感障碍的重要干预手段,包括 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旨 在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 习惯。
动机产生条件
需要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就 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
象,从而产生动机。
刺激
外在环境刺激可以激发人们的动机, 如奖励、惩罚等。
兴趣与价值观
个人的兴趣与价值观也会影响动机 的产生,对某事物感兴趣或认为有 价值,就会产生相应的动机。
动机功能与作用
• 激活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使有机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 指向功能:动机使有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和对象,使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 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能够维持有机体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保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目 录
• 动机概述 • 情绪情感基本概念 • 动机理论 • 情绪情感理论 • 动机与情绪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情绪情感障碍及其干预
01 动机概述
动机定义与分类
动机定义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 ,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 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动机分类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在动 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 ,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 机。
相应的情绪体验。
生理状态的作用
生理状态也会影响情绪的产生, 但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 而是与认知过程相互作用,共同

心理学概论77

心理学概论77
道德观念(个人方面);侵害性榜样、社会媒体中 暴力宣传与当时情景(客观外在条件)。
第六节 社会影响与群体心理
一、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是指由于社会压力的存在,而使个 人的行为方式与态度朝社会占优势的方向变 化的过程。 (一)从众与服从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的或臆想的 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 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 现象。 服从是指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 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种性别刻板印象。这种印象常常造成在工作上对于性别的歧视,例 如男护士或是女司机。

地区或种族刻板印象
例如“日本人都爱吃生鱼片”或是“住在布鲁克林区的人都是穷人”
即为地区刻板印象。

外表刻板印象
例如漫画中的人物造型,常有以尖嘴猴腮的有钱人为坏人的形象。
性倾向刻板印象
例如“同性恋的人容易得爱滋病”即是一种性倾向刻板印象。这种
身体距离与心理距离
四种交往距离: a、亲密区(intimate): b、个人区(personal): c、社交区(social): d、公共区(public): 30厘米以内 30— 120厘米 1、2米— 3、7米 3、7米— 7、6米
人际关系的类型 1、根据形成基础不同: 血缘人际关系 地缘人际关系 业缘人际关系 2、根据性质和心理距离不同: 竞争:共同性的目标 难得性 对抗性
五、社会认知的归因 (一)归因的定义和概念 归因是指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 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 推测的过程。 (二)归因的理论(P246) 1、海德的朴素心理学 两种归因:情境归因(外在)和个人倾向归 因(内在) 2、维纳的两维度成败归因理论 稳定/不稳定 内在/外在 3、凯利的归因理论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对动机的影响
情绪情感激发动机的产生
积极的情绪情感如快乐、兴奋等可以激发个 体的探索和参与动机,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 恐惧、焦虑等可以激发个体的逃避和防御动 机。
情绪情感影响动机的强度 和持久性
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以提高动机的强度和持久 性,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则可能降低动机的强
度和持久性。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相互作用
05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动机对情绪情感的影响
动机驱动情绪情感的产生
动机是引发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当个体有某种需求或目标时, 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
动机影响情绪情感的强度和性质
不同的动机强度和性质会导致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如追求成就动机强的人在 成功时会感到自豪和满足,而追求权力动机强的人在失败时会感到愤怒和挫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目 录
• 动机概述 • 情绪情感概述 • 动机理论 • 情绪理论 •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01 动机概述
动机的定义
动机: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它推动个体采取行动,并使行动指向特定的目标。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心理力量,是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原因。
社会交往
情绪情感在人际交往中起到重要 的作用,通过共情和情绪共鸣来
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03 动机理论
驱力理论
总结词
驱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由内在需求驱动的,这些需求产生驱力,驱力进而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实现满足。
详细描述
驱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动力源自于内在需求。这些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如饥饿、口渴、睡眠等,以及心理需 求,如归属感、成就感等。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内在力量,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 消除不满足的状态,从而满足需求。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

---------------------------------------------------------------最新资料推荐------------------------------------------------------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txt 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 B 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烽茬袁骑茹智仟铅桔痈脓御绰店祁贞换掸绩昧坯送洒烟靠炎挣含蝇烧诅魂喜唇忠透翟僳壳讲胚慷卓移阿烦流借甚巳杏酿琴僚份臀咸崩骏猩姐基居械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 txt 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 B 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 . tx t 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 B 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烽茬袁骑茹智仟铅桔痈脓御绰店祁贞换掸绩昧坯送洒烟靠炎挣含蝇烧诅魂喜唇忠透翟僳壳讲胚慷卓移阿烦流借甚巳杏酿琴僚份臀咸崩骏猩姐基居械 1、动机:1 / 17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txt 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 B 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烽茬袁骑茹智仟铅桔痈脓御绰店祁贞换掸绩昧坯送洒烟靠炎挣含蝇烧诅魂喜唇忠透翟僳壳讲胚慷卓移阿烦流借甚巳杏酿琴僚份臀咸崩骏猩姐基居械 2、动机的功能:(1) 激活功能 (2) 指向功能 (3) 调节和维持功能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tx t 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 B 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烽茬袁骑茹智仟铅桔痈脓御绰店祁贞换掸绩昧坯送洒烟靠炎挣含蝇烧诅魂喜唇忠透翟僳壳讲胚慷卓移阿烦流借甚巳杏酿琴僚份臀咸崩骏猩姐基居械 3、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最新资料推荐------------------------------------------------------ 和源泉。

程正方《心理学》第7章-情绪与情感

程正方《心理学》第7章-情绪与情感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A
适应功能
B
动机功能
C
组织功能
D
信号功能 (社会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工具)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能,情绪的社 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生时不具备独 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 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 从成人角度而言,个体可借助各种情绪和情感来了解其自 身和他人的处境或状态,以求得良好的适应。
➢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把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这三 种非言语交往方式,统称为体语。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类别
一、情绪的基本形式
➢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能的。
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当愿望得以实 现、紧张状态 消除时所产生 的情绪体验。
当愿望不能实现 或达到目的的行 动受到挫折时引 起的一种紧张而 不愉快的情绪。
(三)组织功能
➢ 情绪的组织作用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
–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研究表 明,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 表现: – 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 – 情绪能影响记忆 – 情绪常常支配人的行为
(四)信号功能
➢ 情绪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 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 6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 • 宣泄法
– 大哭一场 – 进行剧烈的活动 – 找人倾诉
• 语言调节法 对自己说话,自我鼓励 • 目标转换法 把不顺心的事情放下,去做喜欢的事,
如打球、游泳、听音乐等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心象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心象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心象心象是指个体心理中形成的对外界事物或内部经验的心理图像或心理表征。

它是心理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人类认知和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心象进行详细的论述,包括定义、形成过程、功能以及心象的研究方法等方面。

一、心象的定义心象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或内部经验进行再现、感知和理解的心理过程和结果。

心象是个体对于自己的心理或外界现象进行内在代表的心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对物象的内在表征。

心象包括感觉心象、知觉心象、表象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

二、心象的形成过程心象的形成过程包括感觉输入、信息加工和认知整合等环节。

首先,感觉输入是心象形成的基础,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形成感觉心象。

其次,信息加工是指对感觉信息进行选择、组织、编码和解码等认知加工过程,个体将感觉心象转化为知觉心象。

最后,认知整合是指个体将不同的心象进行整合和融合,形成更加复杂和完整的心象,如情绪心象、记忆心象等。

三、心象的功能1. 认知功能:心象是个体对世界进行认知的基础。

通过心象,个体能够对外界事物进行辨识、分类和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世界的变化。

心象的认知功能对于学习、记忆、思考和问题解决等认知活动至关重要。

2. 情感功能:心象不仅包含客观事物的形象,还包括对这些事物的情感评价和反应。

个体通过心象中的情感色彩,能够在面对外界刺激时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

情感功能的发挥使得个体能够对外界事物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和情感。

3. 行为功能:心象对个体的行为产生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个体在行动之前,通常会通过心象对行为进行预期和规划。

心象的行为功能可以帮助个体预测行为结果,制定合理的行动策略,并促使个体采取相应的行动来达到预期目标。

四、心象的研究方法心象是我们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学界一直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心象的形成、变化和作用等问题。

为了研究心象,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方法。

1. 行为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反应,来推测心象的产生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散思维
砖头的用途
造房子、砌围墙、修路等 用作锤子 代替尺划线 用来刹住斜坡上的车辆 砸人、打狗等 碾碎作红色颜料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1.直觉思维
是一种非逻辑思维,人脑对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 新现象能够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0.4+5/6)×0.75×[(0.875-7/8)÷2/3]
2.主体的认识水平、知识经验; 3.主体活动的积极性
发现问题的途径
1.社会需要、社会实践 2.同范例比较,找到差距 3.注意事件进程中的异常现象
第四节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动机强度 2. 问题情境
第四节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3.定势 是对活动的一种预先的内部准备状态。
3.抽象思维:
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1.聚合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 的思维方式
狮子比猎豹重 狐狸比猎狗轻 狮子比熊轻 猎豹比猎狗重 熊比大象轻
狐狸最轻
聚合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2.发散思维
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 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 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方式。
通过系统化,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明 确、清晰和完整;通过具体化,则可以使我们 对事物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
第三节 概念及其形成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 特征的反映。
二、概念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分: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关系概念 3.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4.单独概念;普遍概念;集合概念 5.实物概念和抽象概念 6.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四、 系统化和具体化
系统化是在人脑中把一类事物按一定的 顺序和层次组成统一系统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编 写提纲、列图表等,都是系统化的工作。
具体化
具体化则是在人脑中把抽象和概括出来的 一般知识应用到具体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或实际工作中,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具体问题, 就是具体化的表现。
第六节 思维的品质
一、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 三、思维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四、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1.动作思维
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的思维方式。
2.形象思维:
以具体形象为内容进行的思维方式。
骆宾王七岁时的《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抽象与概括是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活动。
例如,人们对各种钟、表的抽象就是,将“能计时” 这个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大小、形状等非本 质的属性。
概括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将抽取 出来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 物中去。
例如,我们把“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 叫做三角形,意思是无论一个图形的大小、 形状、位置如何,只要它具有“由三条线段 组成”和“封闭图形”这两个特征,就是三 角形。
2.鼓励畅所欲言,自由发言,主意越新越怪越好;
3.鼓励多种想法,主意越多越好,以量出质;
4.欢迎提出改进的办法,或把几个人的建议合起来; 产生一个新的设想;
5.训练气氛要轻松愉快;
幻灯片 22
功能变通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组别
功能变通
成功率(%)
A
钩子与卷桶
89
B
钩子或卷桶
42
C

19
第四节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5.尝试性动作 6.人际关系 7.个性特点
勤奋、乐观、自信、坚定、勇于探索懒惰、 怕难、无信心、遇事动摇。智力水平高低
8.心境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是运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新的思维产
并用语言材料巩固思维成果
1.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与被 1.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和被

反映的关系,其间有必然直接的联系 标志的关系,其间无直接的必然联
2.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系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别 3.观念的东西
2.物质的东西
4.基本单位是概念
3.基本单位是词
5.思维规律的全人类性
4.语法结构的全民族性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现象分解成各个组 成部分、方面或个别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
把神经系统区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将中枢神经 分为脑和脊髓,将脑分为大脑、小脑、脑干、间 脑……;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又分别担负不同的功 能……。通过这种分析,人们就很清楚地了解了神经 系统的结构。
第三节 概念及其形成
三、概念的功能
1.减少情境的复杂性 2.认清事物 3.增加经验的意义 4.增加事物间关系的了解 5.使知识经验系统化
第三节 概念及其形成
四、概念的形成
1.概念形成的过程
抽象化 类化 辨别
第三节 概念及其形成
2.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1)学生过去的经验;
(2)学生的认知能力; (3)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 (4)变式; (5)下定义; (6)概念体系;




限 的



第七章 思 维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反映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特点: 概括性 间接性(上溯远古,下兆未来)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二、思维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二)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 (四)常规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陆钦斯实验: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材料
第四节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的实验结果
第四节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4.功能固着
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某一物体有特定功能,而 看不到它的其它方面的功能,这叫功能固着。当一个 人能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来选择和应用一个物体的功能 时,就叫功能变通。
心理学家索斯泰特实验:离黑线六英尺远处右方放有 一个带盘的茶杯,杯内盛有一些玻璃球,左方放有一 个罐头桶;黑线这边放有一堆旧报纸,一把钳子,一 团线绳,一盒橡皮筋,一盒小铁钉,共5件物品。要求 站在黑线这边,不许超过黑线,但是可以利用旁边放 置的5样材料将茶杯内玻璃球全部运到罐头桶去。
品的思维活动。 特点:新颖性和独创性
二、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成分
(一)聚合思维 (二)发散思维
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
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准备期 2.酝酿期 3.豁朗期 4.验证期
阿基米德解决测定王冠含金重量问题
据记载,国王购置了一顶设计复杂、装饰华丽的 王冠,他想知道王冠是否是纯金。阿基米德接受了 这项艰巨的任务,他反复思考,但一直不得其解。 一天,他在洗澡时发现,他的腿所排出的水量等于 排出水的体积,他立即联想到,如果把王冠浸入水 中,它将会置换出同样体积的水,由此即可以确定 王冠是不是纯金。阿基米德就是在灵感突然闪现的 一瞬间解决了这个问题。
分类
分类是一种通过比较,依据事物的一般特 性,把事物分门别类的思维操作手段。
分类的实质,是为了认识事物之间的种与 属(或属以上等级)的关系和联系。 例如生物学的分类,就是以“种”为单位, 由低到高的类别层次为“种”、“属”、 “科”、“目”、“纲”、“门”。
三 、抽象与概括
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 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第四节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什么是问题的解决
指一系列有目的的指向性认知操作过程。 问题解决过程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介状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实际动作和理论思维)
发现问题者的心理成分
1.主体的强烈的需要、动机、旺盛的求知 欲望;
综合
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现象的各个组成 部分、方面或个别属性、特征结合成为一 个整体的思维过程。
通过综合可以认识事物的各结构要素 或各个属性之间的关系,以把握事物的整 体结构和规律。
二 、比较和分类
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各 个部分、属性或特征)进行对比,以确 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的关系。 比 较也离不开综合。
2.分析思维
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 辑的正确答案。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四)常规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1.常规思维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进行问题 解决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
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大脑风暴法
5条原则:
1.禁止批评以防止阻碍创造性设想的出现;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发展发散思维 大脑风暴法
2.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利用原型启发 4.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和顽强的毅力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
托兰斯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向教师提出五点建议: 1.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 2.欣赏学生表示出的具有想象与创造性的观念; 3.多夸奖学生提出的意见; 4.避免对学生所做的事情给以肯定的价值判断; 5.对学生的意见有所批评时应该解释理由;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三、思维和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载体), 人凭借语言进行思维,也是凭借语言表达思维结 果的。
另一方面,语言的存在也依赖于思维,无论 是说话还是听话都离不开思维。
思维和语言
思维


1.从起源讲,思维和语言同时产生 联 2.从个体发展讲,儿童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系 3.从脑反映过程讲,思维活动凭借语言材料进行,
例如
到商店买电视机,总要先了解一下各种品 牌的电视机的性能、结构、价格等特点, 这就是分析。通过对不同品牌的电视机的 特点的一一对比后,还要结合在一起比较, 这就是综合。通过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比 较活动,才能最后决定买什么品牌的电视 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