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带给我们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灾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股市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一路高歌猛进,上证指数自去年底两千多点接连攀升至6月15日5178点的高位,许多人甚至预言中国股市将创造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牛市”。

然而好景不长,在其后三周,A股市场上演了由配资清理所引发的暴跌血案,出现了急速暴跌的惊魂时刻。

在13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中小板指、创业板的最大跌幅分别达到了26.7%、32%、36.6%,下跌幅度与暴跌周期均已超出2007年的“5.30”。

此次股灾暴跌严重程度,对比历史上海外牛市的中期调整也不遑多让。

本轮A股创业板和中小板最大跌幅已与1987年美国股灾相当,但耗时更短,单个交易日平均跌幅更大。

在连续大跌中,沪深两市市值蒸发了21万亿元之多,户均损失超过42万元,市值蒸发总量相当于一个深交所的全部股票市值。

虽然股灾之后,“国家队”大规模入市,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救市,股市危机已初步得到缓解,但由股市暴跌所引发的社会恐慌还在延续,对于股灾所引发的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担忧亦在引发诸多人的担忧。

对于当前由股灾蔓延成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能不加以警惕与预防。

分析历史上的金融危机,其根源是资本市场表现长期与基本面背离且得不到收敛,若存在高杠杆融资维持泡沫,则泡沫破灭后危机的深度和长度将急剧加深。

通过比较历史上主要金融危机及其救市途径的比较,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股票市场有自身涨跌规律。

所有的股灾均发生在股票价格偏高时期,而且泡沫化程度越高,跌幅越深。

(2)杠杆工具会放大股市的波动。

比如美国1929年股灾、1987年股灾、中国台湾1990年股灾。

(3)新兴经济体在推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容易出现股灾,在资本账户开放、金融创新工具增加的过程中,政府监管体系不完善,投资者对新环境不熟悉。

比如1989年日本股灾、1990年中国台湾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4)如果股灾发生在经济周期上升期或降息周期,股市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且调整较浅较快,有基本面或政策面资金面的支撑。

比如美国1987年股灾、2011年受主权债务危机冲击,美国经济处在经济周期上升期和低利率时代;但是如果股灾发生在经济周期下降期或加息周期,股市恢复力较弱且调整较深,比如美国1929年大萧条、2008年次贷危机、日本1989年股灾。

(5)政府救市是正常的逆周期调节,该出手时就出手。

面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时,政府果断出手是政府惯例。

回想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香港,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当时香港政府的果断出手干预,已经沦为超级提款机的香港将会面临何等灾难,以及其对内地造成连锁反应。

更为深刻的案例是欧央行行长德拉吉曾在2012年欧债危机最为严峻的时候,曾抛出“whatever it takes to save the euro”(不惜一切代价维持保卫欧元)。

此举让欧央行在市场恐慌之际,力挽狂澜,重拾市场信心,避免欧元危机爆发。

(6)股灾发生时政府救市要及时有效,防止股灾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过大伤害。

虽然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具体的救市策略各有差别,但成功的救市政策涵盖四大方面:补充流动性、政府表态提振信心、修改规则限制做空、经济刺激政府救助等。

中国股市还没有经历过“真正像样的金融危机”的洗礼,严重缺乏“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经验和制度准备,且此次股灾来得快、造成的损害极大,影响极大。

古语讲“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吸取和总结此次股灾的经验教训,避免下一次类似事件的发生是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包括所有投资者所认真思考的。

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依然还很年轻,甚至可以说此次股灾的来袭,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幸运”,是成长路上所必须交付的“学费”,
(作者/秦逸飞,SCC所罗门资本大中华区CEO)但这昂贵的学费也必须换回未来更好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