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经济史学问点
中学历史经济史学问点:近代中国经济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表现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1、封建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也称小农经济,表现为农耕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己自足,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根本的生存条件。
带有保守性和滞缓性,少有活力,排斥社会分工,反抗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是在外国经济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等新的经济成分的冲击下逐步瓦解的。
鸦片斗争后,自然经济起先在沿海地区逐步接替。
其开展趋势是慢慢走向衰落接替,但整体而言这是个长期过程,始终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变更。
封建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封建统治的经济根底,反过来封建上层建筑对它又有稳固和爱惜作用。
封建自然经济的特性确定了它对国内外资本主义经济有固执的反抗作用,但反过来又被它们慢慢瓦解。
随着中外反动势力在政治上的勾结,也出现了封建自然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靠的一面。
而在此根底上,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冲突,使农夫具有猛烈的革命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但农夫阶级的局限性又确定了它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阶级。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自由、开放、充溢
活力。
为了抢占市场和掠夺廉价原料,其扩张过程与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休戚相关。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机器大生产,使其产品物美价廉,市场竞争实力强。
①鸦片斗争前后主要是鸦片贸易。
②鸦片斗争后到甲午斗争前主要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为主,也有局部早期资本输出,但数量不大,为商品输出效劳,同时又为后来的大规模资本输出奠定了根底。
③甲午斗争后到一战前,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列强的经济侵略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④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斗争对经济侵略放松,使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局面。
⑤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⑥国民政府前期,列强一方面接着扩大经济侵略,另一方面在20世纪30年头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进一步限制中国的金融和财政。
⑦抗战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目的下对沦陷区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美国经济扩张增加。
⑧抗战成功后,美国独占中国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
⑨新中国建立后,肃清了其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和掠夺,压制和排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中国贫困和落后的根源,并使近代中国经济呈现半殖民地化的特征。
同时也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进程。
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具有“破坏性”和“建立性”的双重作用。
但破坏性是主要方面。
近代前期列强纷争,英法为先;近代后期,日美争雄。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自然经济既相互冲突,又相互勾结和依靠。
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根底之上,首先诞生了中国无产阶级。
3、洋务企业
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根本目的和官僚式的管理运营,使其具有封建性;由政治而经济的开展模式和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性,使其具有官僚买办性;接受机器生产,民用企业又面对市场,又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色调,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表现;一起先即以垄断面貌出现,又呈现出有别于资本主义开展规律的特殊性。
洋务企业是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9世纪60年头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根本是封建性近代企业。
70年头起先,创办也一批民用工业,根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根底的资本主义企业,但受清政府限制。
甲午斗争后,为开拓税源和反抗列强资本输出,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事实上标记着洋务企业垄断地位的丢失,宣告了洋务运动在经济上的破产。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早期官僚资本主义接着开展,但未形成全国性的破产。
洋务企业是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结合的产物,其垄断性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开展,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洋务运动失败是势必的,但也有必需历史进步性,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它是四大家族对外依靠英美帝国主义,对内利用国家政权进展掠夺和限制而产生开展的,是中国封建的、买办的国家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特点。
其特点与洋务企业有相像之处。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蒋介石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经济根底。
它不是一种反动的经济,不代表民族的开展方向。
它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经济相互冲突又相互依靠,紧要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开展,根本不行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6、新民主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也是中共领导下的依据地、解放区经济。
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主要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三局部组成。
①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在革命依据地进展土地革命和经济建立,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兴办工厂,不仅为反围剿奠定经济根底,也为以后的经济工作积累了经验。
②抗战时期,中共在依据地实行“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和政治根底。
③抗战成功后,中共在解放区开展土改,有步骤、有分别地歼灭封建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同时踊跃开展生产。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壮大为解放斗争的成功供应了坚毅后盾,也为建国后的全国性土改和国民经济的复原开展准备了条件。
④从建国到1952年,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和开展。
⑤通过三大改造,新民主主义经济最终终结,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根本建立。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根底,代表了当时中国各革命阶级的利益。
党的政策是在歼灭封建土地全部制、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特权、反对私人资本对国民经济实行垄断的前提下,尽可能地
开展国营经济,大力开展合作社经济,并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鼓舞私人经济的开展。
斗争年头主要分布在农村,并把开展农业放在第一位。
其开展趋势是逐步增加,直至战胜官僚资本和封建经占据统治地位,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方向。
中学历史经济史学问点:中国现代经济
新国成立后,中共领导人民复原开展经济,并成功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历经“全面建立”、“__”、“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在曲折中开展、腾飞。
1、过渡时期
1949mdash;1952年,党在军事和政治上稳固政权同时,接受多种手段和措施,以复原和开展国民经济。
1953mdash;1956年,依据过渡时期总路途的精神,制订一五准备,进展一化三改造。
1956年底,三大改造根本完成,以全民全部制和集体全部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立起来。
1957年,一五准备大局部经济建立指标提前超额完成。
这一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在全国取得成功,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时期,是近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经阶段。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根底,其主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个体私有制经济、集体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构造。
其中留意:
⑴从缘由、政策、性质、影响等方面,严格区分1949mdash;1952年和1953mdash;1956年两个时期内中共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及个体私有制经济所接受的不同措施。
⑴从缘由、政策等方面区分中共对官僚资本、民族资本两种经济成分的不同看法。
从而理解和相识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缔造和特色。
2、全面建立和__时期(1956mdash;1976年)
全面建立的十年中,八大形成了正确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建立方针,一五准备超额完成。
但由于政治上对阶级斗争问题的错误估计,社会主义经济建立违反了稳步前进的方针,急躁冒进,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劳动踊跃性受挫。
政治上“左倾”进一步泛滥,中断了纠左工作,加上自然灾难和中苏关系恶化等缘由导致三年紧要困难局面。
1960年,党起先在农村纠左,并提出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得以调整复原。
__十年,左倾错误干脆涉及到经济领域,使经济建立遭受到空前的挫折和损失。
由于周恩来和邓小平的调整工作和广袤人民的反抗,经济上也取得必需成果。
社会主义经济建立在曲折中前进,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总的趋势是向前开展的。
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建立的速度和规模问题是改革开放以前围绕经济建立的两大根本因素。
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我国一度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平均支配等,无视商品价值规律。
这一体制虽然在经济复原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踊跃作用,但在建立时期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3、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__完毕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新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能正确总结建国历来社会主义建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殊是吸取了__训,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轨道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11017年十三大提出初级阶段理论
和“一个中心、两个根本点”的方针以及“三步走”战略。
11012年十四大又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目标。
生产关系的调整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我国经济建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证明:经济建立必需从中国具体国情启程,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改革调整必需遵循有利于解放和开展生产力的原那么;政治稳定是经济开展的前提,四项根本原那么是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