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二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
生物-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30道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60分)1.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葡萄糖B.激素C.氨基酸D.血红蛋白2.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3.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C.维持在7.35~7.45之间D.稳定在3~4之间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6.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7.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8.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③胰岛素含量减少④胰岛素含量增加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9.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10.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11.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内的病毒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12.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 )A.2,4—D B.乙烯C.吲哚乙酸D.吲哚丁酸13.如图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
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中试题大庆中学 2016— 2017 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题全卷满分90 分考试用时90 分钟考察内容:必修3(第 1~ 3 章)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 分本部分共 30 小题,每题 1 分,合计 3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表述正确的是2.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A .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①③3.某人脚底起了好多水泡,水泡破后,流出的浅黄色液体主假如A .血浆 B.组织液c.淋巴 D.细胞外液4 .人体在激烈运动后,血液的pH 值在正常范围内将会有所A .降落 B.上涨 c.不变 D.不可以确立5.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固是健康的保障。
因为人体内环境成散发生显然变化而惹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③尿毒症④组织水肿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健康人血液的 pH 老是保持在 7. 35~ 7.45 之间,这是因为A .人体内含有大批水分B.人体排出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部分溶解在血液中c .血液中 Nacl 含量保持恒定不变D.血浆中含有Hco3—和 HPo42—等离子7 .如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 点遇到刺激而喜悦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喜悦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喜悦传导方向),此中正确的是8.喜悦在神经元之间传达的构造基础是突触,突触的构造包含:A .突触前膜、突触空隙、突触后膜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c .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D.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9.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加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A .语言中枢B.躯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D.以上所有参加10.一个神经细胞遇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的传导是A .单向的,只好向前传导B.双向的,只向神经末梢传导c .双向的,传遍整个神经细胞D.双向的,在膜内外之间传导11.右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构造表示图,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敲击Ⅱ处,小腿忽然抬起,这类现象属于反射B.阻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可以抬起c.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D.Ⅳ处神经元的活动可能遇到大脑皮层的控制12.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构造图,甲、乙表示连结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16-17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种子萌发的需氧量与种子所贮藏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元素比例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消耗同质量的有机物,油料作物种子(如花生)萌发时需氧量比含淀粉多的种子(如水稻)萌发时的需氧量( ) A.少B.多C.相等D.无规律2.人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 )A 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B 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C 乳酸,进行有氧呼吸D 乳酸,进行无氧呼吸3.从成分、功能方面将细胞内的细胞器进行归类不合理的是()A.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B.可以产生[H]和A 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C.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D.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液泡等4.下列有关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B.核膜和内质网膜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C.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D.细胞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不是静止的5.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6.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 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质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 内吞、主动运输C. 主动运输、内吞D.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7.根瘤菌是一种固氮微生物,其生物学特征之一是( )A 在土壤中独立生活时能够固氮B 需氧的异养细菌C 所需能量由自身的线粒体提供D 单细胞真核生物8.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不含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9.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A.核仁被破坏B.染色体被破坏C.细胞膜被破坏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10.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形成B.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和中心体C.分泌蛋白合成后在内质网和细胞质基质中加工D.质粒和线粒体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的细胞结构11.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B.在小鼠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D.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类物质12.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肌肉细胞积累K+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D.液泡中能积累大量离子是由于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13.下列各项关于蓝藻、人的肌肉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含有C、H、O、N、P、S等基本元素B.由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水、无机盐等物质组成C.有两种类型的核酸,有核糖体,能够合成蛋白质D.细胞的主要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遗传物质在分裂间期复制加倍14.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黑龙江省伊春高二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伊春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解旋酶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的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3.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毛细淋巴管阻塞C.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4.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事()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7.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8.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9.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B.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10.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身体越健康11.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12.如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各种处理(图中锡箔套、锡箔帽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其中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13.对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B.在扦插时,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C.果实成熟时,施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成熟D.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14.植物茎尖的生长素可以向浓度比它高的侧芽部位运输,同时,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阻碍其运输,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于()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15.如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生长具有向重力性,茎生长具有负向重力性D.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16.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人类活动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沙丘、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17.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得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18.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D.根据“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N t=N0•λt,可推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乙图表示19.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来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20.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21.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正确叙述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可以是消费者.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⑤2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23.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24.如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25.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26.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B能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B.由B→C→D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C.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D.B、C、D被E食用而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27.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28.如图所示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共含有7.1×109kj的能量,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kj,从理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A.2.84×108kJ B.2.38×108kJ C.1.41×109kJ D.3.05×108kJ2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0.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种类 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B .生态系统的种类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C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传递D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40分)31.蛇毒是毒蛇分泌出来的一种含有多种酶类的毒性蛋白质、多肽类物质,也是毒蛇咬人后引起中毒反应的物质,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性毒液.如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的过程是 免疫,其中细胞①的名称是 ,物质A 是 ,物质B 是 .HIV 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图中的细胞 (填序号)(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 .(3)分析图乙,α银环蛇毒是一种 性毒液.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 ,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α银环蛇毒能与 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4)免疫活性物质除图示外,还有 等.32.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回答:(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即浓度促进生长,浓度抑制生长.(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填序号).(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点左右(用字母表示).(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33.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鲫鱼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3)我国生态工作者对某草原进行调查时,将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据图分析,最佳取样面积是.②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种群密度为.34.甲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2)蛇属于消费者,同时具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3)蛇和鹰的关系是.(4)商贩在某一时间大量收购蛇,导致蛇数量大量减少,则鹰的数量会.(5)给牧草施加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乙图,其中A为.若增加对鹰和蛇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高于、低于)前两者.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伊春二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解旋酶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环摬也就是细胞内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恒定不变的.【解答】解:A、解旋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血浆的成分,A错误;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C正确;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D正确.故选:A.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的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②是血浆,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①⑤共同组成体液,【解答】解:根据体液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故选:D.3.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 .毛细淋巴管阻塞C .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D .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解答】解:A 、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 正确;B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 正确;C 、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C 正确;D 、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D 错误. 故选:D .4.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B .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D .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的组成及内环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动脉端,②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③内的液体是淋巴管,④是组织液,⑤内的液体是血浆;内环境由③④⑤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A、体循环中,氧气浓度动脉端大于静脉端,若②为肝脏细胞,该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A正确;B、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即图中的②,B错误;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题图中的⑤④,C错误;D、③④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④,D错误.故选:A.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事()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个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个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液成分稳定时,内环境不一定处于稳态,因此可能会发生疾病,A错误;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的温度、PH相对稳定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正确;C、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A.6.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运动员运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低级反射活动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2、当人体大量失水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3、血糖浓度过高,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增加,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其中一部分葡萄糖转化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当血糖浓度过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肌糖原不能分解形成葡萄糖,可以直接被骨骼肌分解利用.【解答】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运动员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A正确;B、运动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C、起脚射门是神经与肌肉协调的结果,C正确;D、运动员的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D正确.故选:B.7.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分析示意图可知:a为突触小体,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能量.①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其释放至②突触间隙中是通过胞吐作用,依赖突触前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③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在没有传送到突触后膜之前就存在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解答】解:A、在突触小体a中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转变,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A正确;B、①中的内容物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B错误;C、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区会变成动作电位,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C正确;D、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D正确;故选:B.8.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A正确;B、图中②是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B正确;C、③处于传出神经上,①处于传入神经上,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C正确;D、③处于传出神经上,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D错误.故选:D.9.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B.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以后,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减少.因此可以确定,图中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④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的负反馈调节作用.【解答】解:A、分析图解可知,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A错误;B、图中④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的负反馈调节作用,B正确;C、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从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正确;D、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因此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D正确.故选:A.10.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考试时刻: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1.5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噬菌体在细菌细胞内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体的氨基酸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2、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
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另一病毒丙,并以丙感染寄主细胞,则寄主细胞中的病毒A、RNA甲蛋白质乙B、RNA甲蛋白质甲C、RNA乙蛋白质乙D、RNA乙蛋白质甲3、用32P和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然后进行测试,在子代噬菌体的化学成分中可测到A、只有15N B、只有32P C、有15N和32P D、没有15N和32P4、下列哪项与DNA分子的种类无关A、碱基的种类B、碱基对的排列顺序C、碱基的数目D、磷酸与脱氧核糖的排列方式5、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假如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这种原料多少个A、60个B、240个C、120个D、180个6、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觉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A、20%B、30%C、40%D、70%7、一个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GA,那个RNA运转的氨基酸是A、酪氨酸(UAC)B、谷氨酸(GAG)C、精氨酸(CGA)D、丙氨酸(GCU)8、研究基因操纵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最好选择下列哪一项为实验材料A、成熟的红细胞B、成熟的白细胞C、卵细胞D、受精卵9、下列有关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B、GTA确信不是密码子C、每种密码子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D、mRNA上的GCA在高等动、植物细胞内决定着同一种氨基酸10、把小鼠血红蛋白的mRNA加入到大肠杆菌提取液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合成出小鼠的血红蛋白,那个事实说明A、操纵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位于mRNA上B、小鼠的mRNA能使大肠杆菌向小鼠转化C、所有生物的遗传密码都相同D、小鼠的mRNA在大肠杆菌体内操纵合成了小鼠的DNA11、基因中遗传信息的表达发生在哪个过程A、减数分裂过程B、两性生殖细胞的受精过程C、个体发育过程D、DNA分子的复制过程12、在同一草场上,牛吃了草长成牛,羊吃了草长成羊,这是由于牛和羊的A、染色体数目不同B、相同的mRNA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结构不同C、消化能力不同D、不同的DNA操纵合成不同的蛋白质13、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由于A、两条主链的稳固性B、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只有两种C、DNA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D、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1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子二代显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1:1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5、金鱼草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在强光、低温条件下开红花,在阴暗、高温条件下却开白花,那个事实说明A、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B、表现型一定,基因型能够转化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要相同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6、已知Yy、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其自交后代中YyRr基因型的个体占总数的比值是A、100%B、1/2C、1/4D、9/1617、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动物所产生的1000个精子中,既含有两个隐性基因,又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约有A、1000个B、500个C、250个D、125个1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遗传病的女孩,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A、1/4B、1/8C、3/4D、3/819、做自由组合遗传实验时,不是必须考虑的一项是A、用于杂交的亲本必须差不多上纯合体B、每对相对性状都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C、显性亲本做父本,隐性亲本做母本D、每对基因都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20、右图为动物细胞示意图,它属于A、初级卵母细胞B、卵原细胞C、极体D、卵细胞21、性染色体A、只存在精子和卵细胞中B、只存在于体细胞中C、存在于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D、只存在于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中22、某人不色盲,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不色盲,但弟弟是色盲患者,那么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A、祖父→父亲→弟弟B、祖母→父亲→弟弟C、外祖父→母亲→弟弟D、外祖母→母亲→弟弟23、人类有某种遗传病,当父亲是该病患者时,不管母亲是否有病,子女中女孩全部患此病,这种遗传病可能是A、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B、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C、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D、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24、组成烟草遗传物质的核苷酸有A、8种B、5种C、4种D、2种25、杂合子(Aa)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A、1/8B、7/8C、7/16D、9/1626、对某生物进行测交实验得到4 种表现型,数目比为58:60:56:61,则此生物的基因型不可能是(三对基因自由组合)A . AaBbCCB . AABbCcC . aaBbCcD . AaBbCc27、在水稻的体细胞中,下列不属于遗传物质载体的是A、线粒体B、叶绿体C、核糖体D、染色体28、动物的卵细胞的形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一般的有丝分裂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③一个卵原细胞经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不通过变形时期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半A.②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④⑥29、果蝇的体细胞中有4对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A.2对B.4对C.1对D.0对30、某DNA含鸟嘌呤2000个,该DNA复制若干次后,消耗了周围环境中30000个含胞嘧啶的脱氧核苷酸,则该DNA分子已复制了A、3次B、4次C、5次D、6次3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是A、注入、吸附、开释、组装、合成B、合成、组装、开释、吸附、注入C、吸附、注入、合成、组装、开释D、吸附、注入、组装、合成、开释32、下图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的曲线和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图,其中错误有A.0处B.1处C.2处D.4处33、一雄蜂和一雌蜂交配后产生的F1中,雄蜂的基因型有AB、Ab、aB、ab四种;雌蜂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四种。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伊春二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伊春二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解旋酶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 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答案】A【解析】解:A、解旋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血浆的成分,A错误;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 H相对稳定,C正确;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D正确.故选:A.人体内环摬也就是细胞内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恒定不变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概念、成分以及稳态的调节机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的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答案】D【解析】解:根据体液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故选:D.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②是血浆,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①⑤共同组成体液,对于体液的组成成分及各种成分支架的动态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并建构各部分之间的动态模型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毛细淋巴管阻塞C.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答案】D【解析】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C、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C 正确;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D.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本题以组织水肿为题材,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特别是渗透压,能合理解释各种现象引起的组织水肿问题.4.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答案】A【解析】解:A、体循环中,氧气浓度动脉端大于静脉端,若②为肝脏细胞,该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A正确;B、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即图中的②,B错误;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题图中的⑤④,C错误;D、③④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④,D错误.故选:A.本题是内环境的组成及内环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动脉端,②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③内的液体是淋巴管,④是组织液,⑤内的液体是血浆;内环境由③④⑤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体循环的特点,分析题图明确各部分的名称是解题的突破口,对内环境的组成、作用和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事()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解:A、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个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液成分稳定时,内环境不一定处于稳态,因此可能会发生疾病,A错误;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的温度、PH相对稳定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C、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个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和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6.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答案】B【解析】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运动员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A正确;B、运动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C、起脚射门是神经与肌肉协调的结果,C正确;D、运动员的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D正确.故选:B.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运动员运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低级反射活动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2、当人体大量失水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3、血糖浓度过高,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增加,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其中一部分葡萄糖转化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当血糖浓度过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肌糖原不能分解形成葡萄糖,可以直接被骨骼肌分解利用.本题的知识点血糖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神经调节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7.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答案】B【解析】解:A、在突触小体a中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转变,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A正确;B、①中的内容物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B错误;C、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区会变成动作电位,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C 正确;D、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D正确;故选:B.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分析示意图可知:a为突触小体,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能量.①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其释放至②突触间隙中是通过胞吐作用,依赖突触前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③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在没有传送到突触后膜之前就存在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突触的结构,理解各结构在兴奋传递中的作用.8.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答案】D【解析】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A正确;B、图中②是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B正确;C、③处于传出神经上,①处于传入神经上,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C正确;D、③处于传出神经上,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D错误.故选: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 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B.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答案】A【解析】解:A、分析图解可知,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A错误;B、图中④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的负反馈调节作用,B正确;C、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从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正确;D、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因此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D正确.故选:A.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以后,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减少.因此可以确定,图中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④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分级调节的过程,并确定图中激素名称;明确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进行负反馈调节;识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靶器官、靶细胞.10.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身体越健康【答案】C【解析】解:A、过敏反应时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A错误;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B错误;C、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这两种疾病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C正确;D、人体免疫功能太强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D错误.故选:C.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的过程;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类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1.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答案】D【解析】解:A、激素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激素的分泌量可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A正确;B、动物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B正确;C、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C正确;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D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了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本题考查学生对体液调节相关知识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难度适中.12.如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各种处理(图中锡箔套、锡箔帽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其中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答案】B【解析】解:图甲:由于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所以用不透光的锡箔套套在甲的胚芽鞘尖端,甲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甲直立生长;图乙:用不透光的锡箔套套在乙的胚芽鞘基部,其尖端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乙弯向光源生长;图丙: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所以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丙的胚芽鞘基部,其尖端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能横向运输,因而丙弯向光源生长;图丁: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丁的胚芽鞘尖端,其尖端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不能横向运输,因而丁只能直立生长.所以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乙和丙.故选:B.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本题考查胚芽鞘向光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对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B.在扦插时,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C.果实成熟时,施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成熟D.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答案】D【解析】解:A、乙烯,能使植物生长减慢,促进叶落和果实成熟,不能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的是生长素,A错误;B、细胞分裂素,可以刺激细胞分裂,在扦插时,可用生长素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B错误;C、促进果实成熟的是乙烯.脱落酸是促进落花落果的,C错误;D、赤霉素可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的增高,D正确.故选:D.(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双重性.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4.植物茎尖的生长素可以向浓度比它高的侧芽部位运输,同时,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阻碍其运输,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于()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答案】C【解析】解:A、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运输,A错误;B、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错误;C、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的协助,并物质逆浓度跨膜运输,C正确;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密集区向稀少区的扩散,D错误.故选:C.植物茎尖的生长素可以向浓度比它高的侧芽部位运输,符合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的特点;在缺氧的条件,使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产生大量能量,会严重阻碍该物质的运输,说明该物质的运输需要能量,即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跨膜运输.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形成具有一定的能正确理解题意和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5.如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生长具有向重力性,茎生长具有负向重力性D.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答案】A【解析】解:A、根尖和茎尖确实可以产生生长素,但是题目的图中所示实验不能得出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这个结论,A错误;B、根的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C、根向下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茎向上生长具有负向重力性,C正确;D、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得多,背地侧分布的少,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所以根向下弯曲生长;对于茎,近地侧生长素多,促进作用强,长得快,背地侧生长素少,促进作用弱,长得慢,所以背地生长.本题结合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能合理解释图中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地性,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16.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人类活动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沙丘、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答案】A【解析】解:A、群落的物种组成即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B、稻田中水稻属于同一个种群,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这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人类活动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错误;D、沙丘上进行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A.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5、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如森林群落中,最上层是由高大的树种构成乔木层,之下有灌木层、草本层,以及由苔藓与地衣构成的地被层,影响群落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及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结构的特点及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17.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得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答案】。
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1
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题(选修)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5分)、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下列关于隐性性状的正确说法是A •后代中不显现出来的性状B •纯合状态时才显现出来的性状C.只有在F2中才表现出来的性状D.种群中较少的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2•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其中翻译发生在A .细胞核B .核糖体C.内质网D .细胞质基质3•人体内的基因从本质上讲,最准确的是A . DNA分子的片断B .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C.可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D . 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4,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在一条链中所用碱基模块A:C:T:G为1:2: 3: 4,则该模型中上述碱基模块的比应为A. 1:2:3:4 B . 3:4: 1: 2 C. 1: 1: 1: 1 D. 2: 3:2: 3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A .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 .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第二次分裂中着丝点的分裂 D .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平均分配6. 子女和父母性状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染色体数目变异 D .染色体结构变异7.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种群基因频率变化标志着形成新物种B .环境变化引起了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D .生物变异方向决定了生物进化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可以使染色体数目减半B .单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是高度不育的C.种间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不育的,原因是没有同源染色体D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是三倍体9.已知人眼中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生物试题答案 精品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级生物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题,共40分)
1.B
2.A
3.A
4.D
5.D
6.A
7.B
8.B
9.A 10.A 11.B 12.C 13.C 14.D 15.D 16.B 17.B 18.C 19.C 20.D
21.(9分)
(1)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2)丝氨酸需同时替换两个碱基对(2分)增添或缺失(2分)
(3)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22. (7分)(1)杂交育种基因重组(基因自由组合)
(2)单倍体染色体变异秋水仙素纺锤体的形成
(3)诱变育种
23. (8分)(1)种群基因库
(2)前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3)基因频率隔离共同进化
24. (10分)(1)①②④(2分)②④(2分)蛋白质(2分)
(2)组织水肿溶质微粒的数目
(3)在图2中划线(2分):
25. (15分)(1)感受器[③]神经中枢
(2)外负内正双
(3)⑥⑦⑨(2分)⑥⑦(2分)
(4)组织液
(5)内流协助扩散(2分)
(6)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低级的神经中枢(脊髓)(2分)
26. (11分)(1)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
(2)肾小管和集合管
(3)神经—体液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2分)
胰高血糖素神经递质葡萄糖
(4)体液运输广泛。
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试题2.doc
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生命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40分)1.高等动物主要靠()获取外界的物理信息。
①皮肤感受器②舌的味蕾③耳的声波感受器④眼的光感受器⑤鼻的嗅细胞A.①②④ B.①③⑤ C. ①③④ D.②③⑤2. 鲫鱼、鲤鱼等鱼类有逆水而游的习性,其感知水流方向的主要感受器应该是()。
A.侧线 B.吻部皮肤 C. 口须 D.内耳3.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A.神经组织 B. 神经元 C. 神经 D. 神经纤维4.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图中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5.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6. 在神经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枢 D. 感受器7.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A.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从突触后膜至间隙B.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传递至突触间隙C.突触小泡可感受神经递质的变化D.突触小泡在兴奋后释放神经递质8. 高等动物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反应运动C.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D. 既有感觉又有运动9.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可能在()。
A.细胞体 B. 轴突 C.树突 D.突触间隙10.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如右图所示,分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是()。
A.刺激甲,只有I、Ⅱ收缩B.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C.刺激甲,I—Ⅳ都不收缩D.刺激乙,I一Ⅳ都收缩11.正常人能有意识的控制排尿、排便的生理活动,这说明()。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历年期中考试真题(汇编)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历年期中考试真题(汇编)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生物第一学期历年期中考试真题(汇编)
》》》高二上学期生物历年期中试卷(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生物历年期中试题(文)
》》》高二生物上学期历年期中考试题(理)
》》》上学期高二历年期中考试生物卷(含答案)
》》》2016年秋高二生物第一学期历年期中考试真题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二生物第一学期历年期中考试真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官方公众平台--精品高中生正式上线啦,大家可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也可搜索微信号“gk51edu”或者直接输入“精品高中生”进行关注!!我们每天会为大家推送最新的内容哦~。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6年—2017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A. 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内分泌调节2、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退化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
下列关于分析失败的原因中,最可能的是()A.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C.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消化酶把胰岛素分解了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3、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①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②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则尿量增加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5.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A.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 D.感受器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B.酶C.pH值D.渗透压7.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8、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A.背地(心)生长 B.向水平方向生长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9、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10、如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卷含答案(2)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卷含答案(2)27、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
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选项是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C.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D.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相同28、如下列图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状况,该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A.2、4B.1、3或2、4C.1、3D.1、4或2、329、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AaBb,以下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示意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该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C.等位基因A与a的分别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该细胞减数分裂后产生了2种不同基因型的细胞30、甲至丁图是某动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丁是由乙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B.乙图所示时期,该细胞中有两个四分体C.甲、乙、丙、丁所示细胞可出如今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D.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不会发生在甲图所示的细胞分裂时期31、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I2不携带乙致病基因,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4与一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1/8C.Ⅱ1与Ⅱ2再生一个孩子,患有甲病的概率为1/4D.Ⅱ5与一携带甲致病基因的正常男性结婚,生一个两病兼患孩子概率为1/1632、商量觉察,秀丽隐杆线虫有两种性别: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是雌雄同体,XO(缺少Y染色体)为雄体。
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A.雌雄同体与雄体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雌雄同体B.雄体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C.XX个体只产生雌配子,但雌配子间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XO个体只产生雄配子,且雄配子间的染色体数目有差异33、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别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
黑龙江省伊春二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伊春二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内ATP的合成过程只能在生物膜上完成B.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C.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的多少决定其功能的复杂程度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的历程,说法正确的是()A.蓝细菌产生子代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B.造血干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C.细胞癌变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加快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与核酸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3.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①~④代表染色体,英文字母代表基因,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该细胞处于减Ⅰ间期,染色体已完成复制B.该细胞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AaDd和AaddC.该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有8个核DNA分子D.该细胞的下一时期发生①、②、③、④的随机组合4.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设为D、d)、乙(基因设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Ⅱ6的基因型为D d X E X e,Ⅱ8的基因型和Ⅱ6相同C.Ⅱ7和Ⅱ8再生育的男孩两病兼患的几率为D.Ⅲ13的乙病基因,最初分别来自Ⅰ1和Ⅰ35.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7.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 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 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另一种是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 型菌与R型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甲实验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均可恢复健康B.乙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只有一种菌落继续生长C.丙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8.有关科学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等D.克里克除了参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还提出了“中心法则”9.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D.若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10.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B.真核细胞的DNA都以染色体为载体C.遗传物质在亲代子代之间传递性状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11.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双链DNA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C.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DNA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D.DNA分子的两条链的反向平行12.一个DNA分子中,G和C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在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碱基数的28%和22%,则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碱基数的()A.28%、22% B.22%、28% C.23%、27% D.26%、24%13.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C.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D.在生物的繁衍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14.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B.环丙沙星可抑制细菌DNA的复制过程C.红霉素可导致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受阻D.利福平能够抑制RNA病毒逆转录过程16.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其DNA分子是一个有部分单链区的环状双链DNA.如图所示为乙肝病毒在肝脏细胞中的增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引起乙肝病毒的变异B.②过程在生物学上叫转录,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C.③过程在生物学上叫翻译,需要在核糖体上完成D.④过程与①过程相比,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17.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43% B.48% C.52% D.57%1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环境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B.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进化,不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9.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常常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禁止近亲结婚等措施达到优生目的B.多基因遗传病如青少年型糖尿病、21三体综合征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且生下来就有的疾病D.人类基因组计划是要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46条DNA中碱基对的序列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B.体细胞中含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必定是多倍体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D.八倍体小黑麦花药离体培育成的个体是含有4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21.如图是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B.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D.果蝇单倍体基因组可由1、2、3、6、7的DNA分子组成22.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经常以抗菌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B.细菌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C.通常用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用另一种处理运载体DNAD.为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2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4.关于低温诱导洋葱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描述是()A.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B.在显微镜视野内可以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C.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从二倍体变为四倍体的过程D.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方面,低温与秋水仙素诱导的原理相似25.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内细菌形成耐药性,如果真的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26.油菜物种甲(2n=20),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27.蝴蝶的性别决定为ZW型.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即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的嵌合体,其遗传解释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推断,Z和W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B.过程Ⅰ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Ⅱ、过程Ⅲ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C.阴阳蝶的出现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若阴阳蝶能产生配子,则雌配子全部正常,雄配子全部不正常28.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29.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鲷鱼的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无关30.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31.胡杨耐旱、抗风沙,在我国西北部大量种植,用于沙漠绿化.探索土壤水分对胡杨光合作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图1是“土壤含水量对胡杨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数据,图2是“土壤含水量对胡杨叶肉细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实验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胡杨捕获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内的上,CO2进入细胞后首先与化合物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光反应提供.(2)当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出现光午休(中午时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现象.据图1分析,土壤含水量81.2%与含水量26.5%相比较,“光午休”现象.(3)经分析,土壤含水量为81.2%时,出现“光午休”现象,是由于导致CO2吸收受阻引起的;而土壤含水量为26.5%时,出现“光午休”现象,则可能是由于逆境下光合结构受损导致的,判断理由是.(4)由图可知,胡杨比较适合在土壤含水量为的范围内生长,理由是.32.某种植物蔓生和矮生(0.5m)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蔓生植物和矮生植株杂交,F2代中蔓生:矮生为3:1.后发现蔓生植株的高度范围在1.0﹣3.0m之间,蔓生植株的高度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与D、d独立遗传.现有两种假设,假设一:A、B对a、b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即高度随显性基因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假设二:A、B对a、b完全显性,即只要有A或B基因就表现为高株.(1)以上性状的遗传符合定律.(2)现用纯合的株高3.0m的蔓生植株和隐性纯合矮生植株进行杂交得F1,F2自交的F2,若假设一成立,则F2中2.0m蔓生所占的比例为;若假设二成立,则F2的性状分离比为高株蔓生:矮株蔓生:矮生=.(3)用纯合的蔓生植株作母本与矮生品种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了一株矮生植株.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当雌配子形成时,(写出两种即可).33.1952年,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大肠杆菌、T2噬菌体为材料进行科学研究.他们首先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上述大肠杆菌来培养T2噬菌体,再用得到的T2噬菌体分别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如图一),并经过保温、搅拌器搅拌、离心等步骤进一步开展实验(如图二).其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请据图回答:(1)噬菌体的成分简单,只含有和,是证实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很好的实验材料.(2)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用实验步骤中的序号表示)(3)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4)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过离心,在离心管中放射性较高的部位应分布在试管的.(5)某个亲代噬菌体用32P标记后侵染只含31P细菌,产生子代噬菌体16个,其中还带有32P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带有31P的噬菌体占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6)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34.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麦的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所示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依据的变异原理是;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2)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四)过程常用的化学药剂是.(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如果让F1按(五)、(六)过程连续选择自交三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5)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伊春二中高三(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内ATP的合成过程只能在生物膜上完成B.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有关C.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的多少决定其功能的复杂程度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合成A 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2、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解答】解:A、细胞内A TP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不一定在生物膜上完成,A错误;B、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则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多少决定其功能的复杂程度,C正确;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A.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的历程,说法正确的是()A.蓝细菌产生子代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B.造血干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C.细胞癌变后,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加快D.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与核酸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改变【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分化;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4、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解答】解:A、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蓝细菌为原核生物,不进行无丝分裂,A错误;B、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存在于体细胞中,故造血干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正确;C、细胞癌变后,由于无限增殖,细胞内水分增加,代谢加快,C错误;D、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但遗传物质不改变,D错误.故选:B.3.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①~④代表染色体,英文字母代表基因,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该细胞处于减Ⅰ间期,染色体已完成复制B.该细胞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AaDd和AaddC.该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有8个核DNA分子D.该细胞的下一时期发生①、②、③、④的随机组合【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图解:图中染色体处于联会状态,表示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细胞图;并且图中①号染色体上出现D和d基因,而②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为d,因此可以确定①染色体上的d基因是由D基因突变而来.【解答】解:A、①和②、③和④是同源染色体,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该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B、该细胞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AD、Ad、ad和aD,B错误;C、该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C正确;D、该细胞的下一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D错误.故选:C.4.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设为D、d)、乙(基因设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甲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Ⅱ6的基因型为D d X E X e,Ⅱ8的基因型和Ⅱ6相同C.Ⅱ7和Ⅱ8再生育的男孩两病兼患的几率为D.Ⅲ13的乙病基因,最初分别来自Ⅰ1和Ⅰ3【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5、Ⅱ6正常,Ⅲ10患甲病女孩,可推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两种病中有一种为红绿色盲,所以乙病为红绿色盲.【解答】解:A、女儿(Ⅲ10)患病而父母(Ⅱ5、Ⅱ6)正常,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两种病中有一种为红绿色盲,所以乙病为红绿色盲,则其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Ⅲ10患甲病,基因型为dd,Ⅱ6基因型为Dd,又Ⅰ1患乙病,Ⅱ6不患乙病,所以Ⅱ6基因型为DdX E X e;Ⅲ13患甲乙两病为ddX e X e,Ⅱ7有乙病,所以其基因型为DdX e Y,Ⅱ8表现正常,基因型DdX E X e,B正确;C、由于Ⅲ13两病兼患,所以可知Ⅱ7和Ⅱ8的基因型为DdX e Y、DdX E X e,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男孩患乙病的概率为,Ⅱ7和Ⅱ8生育的男孩两病兼发的概率为×=,C正确;D、Ⅲ13的基因型为X e X e,她的色盲基因分别来自Ⅱ7、Ⅱ8,Ⅱ7的X e来自Ⅰ2,Ⅱ8的X e 来自Ⅰ3(Ⅰ4正常男人不含X e),故Ⅲ13所含有的色盲基因来自Ⅰ2和Ⅰ3,D错误.故选:D.5.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发现历程:萨顿通过类比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解答】解:①1866年孟德尔提出遗传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②1903年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③1910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故选:C.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解答】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正确;B、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只能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B错误;C、染色单体分开时,间期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正确.故选:B.7.细菌转化是指某一受体细菌通过直接吸收来自另一供体细菌的一些含有特定基因的DNA 片段,从而获得供体细菌的相应遗传性状的现象,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菌落光滑,致病,对青霉素敏感.在多代培养的S型菌中分离出了两种突变型:R 型,无荚膜,菌落粗糙,不致病;另一种是抗青霉素的S型(记为PenrS型).现用PenrS 型菌与R型菌进行下列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甲实验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均可恢复健康B.乙可观察到两种菌落,加青霉素后只有一种菌落继续生长C.丙培养基中含有青霉素,所以生长的菌落是PenrS型细菌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无菌落生长【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是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小鼠→存活;S型细菌→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解答】解:A、甲实验中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所以部分小鼠患败血症,注射青霉素治疗不能恢复健康,A错误;B、乙实验中能转化形成抗青霉素的S型细菌,加青霉素后只有一种菌落继续生长,因而只可观察到一种菌落,B正确;C、由于R型菌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所以不能转化出PenrS型细菌,C错误;D、丁组中因为DNA被水解而无转化因子,所以没有PenrS型细菌的生长,但R型菌的菌落能正常生长,D错误.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伊春二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解旋酶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的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3.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毛细淋巴管阻塞C.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4.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事()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7.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8.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9.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B.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10.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身体越健康11.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12.如图所示对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各种处理(图中锡箔套、锡箔帽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其中能产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丁13.对植物激素的应用正确的是()A.在果树挂果时,利用乙烯利促进果实细胞体积增大B.在扦插时,可用细胞分裂素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C.果实成熟时,施用脱落酸可促进果实成熟D.在园林栽培中,可用赤霉素来促进植物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14.植物茎尖的生长素可以向浓度比它高的侧芽部位运输,同时,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阻碍其运输,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属于()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15.如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生长具有向重力性,茎生长具有负向重力性D.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16.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稻田中水稻长势无高矮差异,因此稻田群落没有垂直结构C.人类活动决定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沙丘、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17.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得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18.如图甲、乙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速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速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D.根据“J”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N t=N0•λt,可推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乙图表示19.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来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A.种群数量和密度B.种群年龄结构C.种群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20.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B.竞争、寄生、捕食、共生C.寄生、共生、竞争、捕食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21.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正确叙述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可以是消费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⑤2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行为信息的是()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B.工蜂中侦察蜂所跳的“圆圈舞”C.某些鸟类的求偶炫耀D.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23.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24.如图是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图中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B.该图中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C.该图中的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图中所示四个营养级能量的关系为:A≥B+C+D25.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26.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B能实现光能→化学能的转化B.由B→C→D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C.B、E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的关键环节D.B、C、D被E食用而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27.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与细胞、个体与个体、种群与种群之间传递C.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捕害虫也属于信息传递28.如图所示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共含有7.1×109kj的能量,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2.3×108kj,从理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A.2.84×108kJ B.2.38×108kJ C.1.41×109kJ D.3.05×108kJ29.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均不断增加③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0.如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40分)31.蛇毒是毒蛇分泌出来的一种含有多种酶类的毒性蛋白质、多肽类物质,也是毒蛇咬人后引起中毒反应的物质,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性毒液.如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图甲所示的过程是免疫,其中细胞①的名称是,物质A是,物质B 是.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图中的细胞(填序号)(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3)分析图乙,α银环蛇毒是一种性毒液.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α银环蛇毒能与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4)免疫活性物质除图示外,还有等.32.在农业生产中,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常会生长一些双子叶杂草,它们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粮食减产.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生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请据图回答:(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即浓度促进生长,浓度抑制生长.(2)图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曲线是(填序号).(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图中点左右(用字母表示).(4)当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在B﹣C段时,其对曲线①所代表的植物的作用是.33.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1)植物﹣﹣样方法.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2)动物﹣﹣标志重捕法.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获鲫鱼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回;第二次捕获160尾,其中被标志的鲫鱼有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3)我国生态工作者对某草原进行调查时,将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据图分析,最佳取样面积是.②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种群密度为.34.甲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只表示了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2)蛇属于消费者,同时具有两个营养级的动物是.(3)蛇和鹰的关系是.(4)商贩在某一时间大量收购蛇,导致蛇数量大量减少,则鹰的数量会.(5)给牧草施加含32P标记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蚱蜢和青蛙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乙图,其中A为.若增加对鹰和蛇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高于、低于)前两者.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伊春二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解旋酶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环摬也就是细胞内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恒定不变的.【解答】解:A、解旋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血浆的成分,A错误;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C正确;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D正确.故选:A.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的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②是血浆,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①⑤共同组成体液,【解答】解:根据体液的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关系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淋巴,④是组织液,⑤是细胞内液.故选:D.3.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毛细淋巴管阻塞C.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解答】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C、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D.4.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的组成及内环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处血液流动的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①是动脉端,②内的液体是细胞内液,③内的液体是淋巴管,④是组织液,⑤内的液体是血浆;内环境由③④⑤组成,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A、体循环中,氧气浓度动脉端大于静脉端,若②为肝脏细胞,该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A正确;B、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即图中的②,B错误;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即题图中的⑤④,C错误;D、③④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③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淋巴循环进入④,D错误.故选:A.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事()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个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个项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血液成分稳定时,内环境不一定处于稳态,因此可能会发生疾病,A错误;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的温度、PH相对稳定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正确;C、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有可能导致疾病发生,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A.6.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运动员运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低级反射活动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2、当人体大量失水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3、血糖浓度过高,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增加,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其中一部分葡萄糖转化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当血糖浓度过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肌糖原不能分解形成葡萄糖,可以直接被骨骼肌分解利用.【解答】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运动员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A正确;B、运动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C、起脚射门是神经与肌肉协调的结果,C正确;D、运动员的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D正确.故选:B.7.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分析示意图可知:a为突触小体,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能量.①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其释放至②突触间隙中是通过胞吐作用,依赖突触前膜的流动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③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在没有传送到突触后膜之前就存在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解答】解:A、在突触小体a中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转变,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A正确;B、①中的内容物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释放是胞吐,B错误;C、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区会变成动作电位,为膜外负电位膜内正电位,C正确;D、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组织液,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D正确;故选:B.8.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E是效应器.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A正确;B、图中②是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B正确;C、③处于传出神经上,①处于传入神经上,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C正确;D、③处于传出神经上,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D错误.故选:D.9.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B.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以后,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减少.因此可以确定,图中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状腺激素,④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的负反馈调节作用.【解答】解:A、分析图解可知,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A错误;B、图中④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的负反馈调节作用,B正确;C、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从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正确;D、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因此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D正确.故选:A.10.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是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人体的免疫功能越强身体越健康【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