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入门(打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书入门(打印版)
篆书入门
小篆的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1
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
(一)小篆的基本笔法:
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
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
(1)逆入藏锋至首端
(2)转成圆锋向右行
(3)行至末端转锋
(4)向左回锋
2.竖
(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
(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
2
(3)行至底点勿顿
(4)XXX,顺势提收
3.横弯
(1)逆锋落笔向左
(2)转锋向右行笔
(3)XXX向下行笔
(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
4.直弯
(1)逆锋落笔向上
(2)转锋向下行笔
3
(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
(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
5.上弧
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
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
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
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持圆劲的
接,衔接
4
7.摆布外弧
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XXX
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9.弯曲弧
小篆的曲画变化多,难度大,要视其圆转程度顺势而写。

最好是一笔完成,一笔完不成,就用两笔或三笔搭接笔办法加以完成。

迁移转变处注意调整袄笔锋或略捻动笔管并与手脘的内转举措相共同,使笔锋顺势转过。

5
(二)搭接笔的技法
篆书的许多笔画看似一笔完成,实则靠若干搭接笔而写成的,要使接笔处不留痕迹,首如果前一笔的尽处无须回锋,后一笔势插入,两笔重合正好将搭接处掩藏于笔画当中。

搭接笔是篆书笔法本领中很重要的一环,掌握了这一环节,便可以使字舒畅婉转,遒劲自然。

(三)笔顺特点
笔顺是写好篆书的关键之一,合理的笔顺有助于字的结构安排,有助于誊写速度的提高。

因此,掌握篆书的笔顺,对初学者来说,也是入门的一把钥匙。

篆书的笔顺和汉字笔顺规则基本相仿,如先横后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不成问题的。

重要的是和汉字不同的笔顺,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篆书笔顺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就能把握好篆书的结体,做到匀称匀衡。

1.先中间后左右
对称均衡是篆字的特点。

对于有中心竖线的篆字,应先写中间竖笔或中间部位的笔画,中间定位后,再写摆布对称的其他笔画。

6
对于有中心长弧(一般为撇、捺笔)的篆字,应先从中间长弧写起,再写左右对称的笔画。

2.先外包后里头
对于有字框的笔画,一般应写出外框的笔画,随后再写框内的部分。

这样可以控制篆字形体的大小,制止整体纷歧致。

3.先主笔后副笔
对于篆字中有主笔曲画的字,宜先写主笔后写副笔。

7
4.先副笔后主笔
篆字当中,个别有主笔曲画并起支撑的作用的字,应先写副笔后写主笔,以便更好的掌握重心。

5.灵活运用
对于笔画较为庞大的篆字,笔画要求并不过火强求一致,只要随手,可以灵活运用,做到漫衍匀称便可。

掌握篆书的结构是写好篆书的重要环节。

XXX在《说文解字》中有9353字,现在常用的的也有3至4千字。

每个字都各自构造,各有形态。

要想在一幅作品中协调一致,达到统一,就要对字的结构进行分析。

根据前人关于书法结体布白的论述,结合篆字构造以及自己的亲身体会,可将篆书分为几种结构类型来阐述。

供初学者参酌,在联系中准确把握。

(一)独体结构
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

独体结构的字没有偏旁,独立而自成体势。

篆字的独体结构一般分直势和曲势两种。

直势8
形正,而骨涵其中,要不偏不倚,严整端稳;曲势和婉而字形美观,要掌握好重心,稳而失势。

直势
曲势
(二)向背接构
篆字中有内抱和外抱之分。

弓之背向外,弦向内者,指内抱,谓之“相向”;背向内,弦向外,指外抱,谓之“相背”。

两者各有体势,不可等而视同。

相向者虽向内抱,但两部分皆有独存之势;相背者虽向外分,但两部分皆存联络之形。

相向
9
相背
(三)相让结构
有的篆字由于自身的特点,两部分的字都朝向一个方向,安排不好,极易歪斜。

这就要求对字作出相对的提升左侧或提升右侧的安排,彼此相让,以达到和谐统一。

相左
相右
(四)附丽结构
有的篆字存在有主有次的情况,也就是说字的一部分附于另一部分,两者不可偏离。

这类字一般是以曲附正,字
10
的正势要写得端庄凝练,而旁附的另一部分要写得多姿多态,这样才会静中有动,风神飘逸。

(五)天覆结构
这类字属上重下轻者,状如顶戴,欲得其势,应注意上下对准,不可偏倚,更不可头重尾轻。

(六)地载结构
这类字多半是上轻下重者,状如生长之草木。

承上部分要耸起,地载之笔要托住。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幅作品中,地载结构的字最下面一画要略高于有垂脚篆字的底线。

(七)排叠结构
字的摆布为排,上下为叠。

称排的字,誊写时要有收有放,宽狭得所,自成体势;称叠的字要消纳停匀,蹙缩得
11
当,连接紧密。



(八)包裹结构
包裹结构都有围包着的体势。

上包下、右包左的字宜阔,要围中有缺,有舒展秀劲之气;下包上、左包右和四包围的字宜收,使外围而不死,有静穆之感;使内布置爽然,内外有呼应之势。

上包下
右包左
12
下包上
左包右
四包围
13
“字之间架,如人之骨相,务使长短相当,骨肉调匀,摆布整齐,前后舒泰”(XXX《书法述要》)。

篆字结构千变万化,必须善于随形布置。

随体赋形,丝毫草率不得,布置得当,才能使字字生动风趣,整篇血脉领悟。

根据一本字帖去阐释篆书的技法、所列字例因其字数的有限,不一定很有针对性,难免存在附会之弊。

初学者叫可择其技法要领,通临原帖,做到精熟后,再从XXX的其他作品中去体会运用。

汲取真髓。

在此基础上,博研众家之长.自然会登其堂奥。

水到渠成。

识篆的途径与办法
“写篆容易识篆难”,篆者大多数有这样的休会,初学者更是见篆生畏。

实际上篆书虽属于古文字,但它和现代汉字—脉相承、是现代汉字的源头,并不是孤立而存在,是有规律可循
的。

全赖用心研求,知难而进。

当然,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途径。

下面试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以《说文解宇》(以下简称《说文》)为根本。

《说文》是东汉XXX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

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篆,因此,它是我们研究和掌握篆字的首选工具书,也是通解甲骨文、金文绝不可少的阶梯。

查检《说文》,大多数人感到难以释读,这主要是不明其体例所致。

《说文》首创汉字部首,按“分别部居”、“据形系联”的原则排列汉字,同此,部首是打开《说文》的钥匙。

熟悉《说文》部首,利用部首记忆篆书的结构,有益于我们查检篆书的归属。

从部首入手,再了解其说解。

《说文》的说解,是给小篆所作的注释,言其“某也某也”是诠释字义;言其“象某形”、“从某从某”、“从某某声”是分析字形;这两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言其“某声”、“读若”、“某某切”是字的标音,这是全书的基本体例。

XXX遂著的《许慎与说文解字》(XXX出版)详尽介绍了《说文》的有关内容、体例和部首等,初学者可与《说文》对照参阅,对于理解和掌握《说文》一书的内容会有所帮助的。

《说文》的版本要以XXX1964年、1977年新印本即以清XXX据XXX衍本为底
14
本改刻的缩印本最为恰当。

对初学者还须指出,查篆字切忌仅仅翻看《说文》,单纯地对号入座,只取形体不顾音义,这样很难说出准确程度。

清代素有“说文四大家”之称,XXX裁的《说文解字注》,XXX 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XXX的《说文义证》,XXX的《说文通训定声》,都是研究《说文》的总结,各有所侧重。

最好的注本是XXX的《说文解字注》,形音义三者并重,是《说文》相佐的工具书。

对XXX《说文》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初学者要深入得法,尚须参阅上述专著,才能真正弄通、弄懂篆字。

(二)以“六书”理论为指导。

“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它的意义主要依从《说文》所举字例的说法。

从《说文》中了解篆字的形、音、义,首先必须了解“六书”的原理,通过“六书”的提示,可以提纲挈领,从根本上达到识篆的目的。

研究篆书要掌握“六书”,重要的不是这个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而是要了解篆字的结构以及组成部分,弄清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的汉字篆法就自然获得解决。

有关“六书”的基本原理
可参看XXX著的《中国文字学》(XXX)及XXX著的《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三)强记特殊的篆法。

篆书中有许多字的篆法独特,和楷字形体相距甚远,是识篆的最大障碍。

为辨别XXX的正误,防止杜撰臆造,前人针对篆楷字形的差异和用字等情况,编过不少口诀,如元应在编撰的《篆法点画辨诀》、清XXX的《篆书偏旁歌诀》,XXX 的《篆法百韵歌诀》(收入《说文大字典》)等都是极为适应XXX入门的参考书。

读之上口,易于记诵。

初入门者不妨在诵读之余加以理解,逐渐掌握篆字形体,排除障碍。

(四)以严谨认真的立场来对待XXX。

古文字学是一门比较艰深的学问,往往开始容易深入难。

关键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比如从《说文》中查出某个字的形体,知道了这个字的音义,还要了解这个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以及这个字和同时代其它字的横向关系(这里只指特殊情况下的字),重要的是把它放到所写内容中看看是否XXX贯通。

这样似乎不易,但是日积月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XXX 先生曾为占文字研究设了六条戒律,基本要略是:
1.戒硬充内行;2.戒废弃根本;3.戒任意猜测;4.戒苟且浮躁;5.戒偏守固执;6.戒驳杂纠缠,很值得我们遵循
和借鉴,详细内容可见XXX著的《古文字学初阶》(XXX出版)。

15
识篆是一门学问,绝不可草率从事,只要坚持正确的办法,掌握篆字并非难事。

为了匡助初学者准确无误地识篆和誊写,开列书目以下:
工具书目:
《说文解字》[汉]XXX撰XXX
《说文解字注》[清]XXX裁注XXX
《清代书家篆隶字集》[日]XXX
《小篆疑难字字典》XXX愈著XXX
《作篆通假校补》XXX著XXX
其它工具书及有关文字学书目可视其文中介绍以及入门程度逐步增
置。

临摹碑、帖书目:
《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XXX《篆书白氏草堂记六屏》
XXX篆书四条屏《粱吴均与朱元思书》
XXX篆书《品德经》、《金人铭》
《赵之谦书汉铙歌真迹》
XXX《和铭真迹》(见上海《书法》2001年第7期)
第三讲XXX如篆书技法
XXX(公元1743-1805年)原名琰,字顽伯、XXX,别号完白山人,后以字行。

安徽怀宁人。

XXX如是清代中叶一位富有创造性的书法家。

真、草、隶、篆无一不工,尤精篆隶,别具一格,开一代碑学之宗。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称:“完白山人篆法以二李(XXX、XXX)为宗,而纵横阖辟之妙,则得之史籀,稍参隶意。

杀锋以取劲折,故字体微方,与秦汉瓦当额文为尤近。

”XXX如因其杰出的艺术贡献,被后世称为“篆书的第三个里程碑”。

一、篆书的基本点画和用笔方法甲骨文、大篆、小篆都属于篆书。

有关殷商甲骨文至秦小篆这一阶段的书法资料,仅仅范围于铸凿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与由毛笔挺接誊写这一方式存在着很大差距。

这里并没有对金文先秦时代利用毛笔与否作出讨论,只是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保存下来的、当时由毛笔挺接誊写的篆书资料。

16
由于篆书是早期的文字,其根本笔画和用笔办法,还没有达到当前呈现的隶书、楷书那末丰富庞大。

就大篆小篆而言,
只要点、直、弧三种笔法。

有关篆书的根本笔画及XXX如篆书的笔法,引见以下:
1、点
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同,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

单独的点较少,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圆后收笔。

但XXX的点极富变化,统一件作品中不异字的点处理各不不异。

见(图一)中三个“太”字中点的不同写法。

(图一)三个“太”字点的不同写法
2、直
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

其根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中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

也有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

如(图一)“太”字。

XXX如篆书的横和竖并不全是一条笔挺的线,除位于中心的竖用直线外,其横往往呈微微的弧形。

很有动感。

其笔法,可以从(图二)中的“上”字的横画以及“十”字中的横画上看出。

(图二)上十
3、弧
篆书中的弧可分为角弧、半圆弧、圆弧、方弧以及不规则弧。

除部分不规则弧外,弧都是由两笔写成的,以圆弧为例;落笔同横或竖的用笔方法基本相同,从要写的圆的上方中部落笔,先向左写半圆,再从上方笔画的头部落笔向右写半圆,在圆的下方会合,会合的搭接处不留痕迹。

(图三)中“大”字上部的两弧及“XXX”下部的两弧均是分两笔写成。

(图四)“月”字上方的弧二笔写成,“月”字的下部不规则弧,以及“多”字弧为一笔写成。

(图五)的“围”和“四”字外框,可以分成二笔,也可三笔。

虽然是外框,也是呈弧线。

17
(图三)大朱(图四)月多(图五)围四
二、XXX如篆书的起笔和收笔的办法:
逆起驻收,讲究内敛含蓄;或逆入平出,轻松流畅。

逆起驻收,画的两端浑圆,如(图六)“公”字上部两画。

逆入平出,起笔圆厚,而收笔微尖,如(图六)“太”。

不过篆书收笔仍是以藏为主,偶尔露锋,以显精神。

三、运笔的方法:
在行笔中,曲折之处,或用提转之法,而见圆畅:或用先停后转之法,而见外圆内方;或用顿折之法,而见方劲。

(图七)“背”字上部曲折之画,是用先停后转之法;下部曲画,则
是用提转之法。

(图七)“己”字的曲画,则多用顿折之法。

不过一字当中往往多种办法并用。

(图六)XXX(图七)背己
18
四、线条关系的处理方法:
1、平行关系:篆书中直线条的处理通常是用平行的方法,如(图八)“义”字的各个横画,这些横画也不是真正的直横,也是呈弧形的横。

篆书中曲线条的处理有时也多采用平行的方法,如(图八)“道”字的左上部和右上部的曲线。

2、相抱和相背关系:篆书中的曲线多用相抱和相背来处理。

如(图九)“来”字,中直线左右的曲线都是用相抱关系来处理的;而(图九)“空”字左右的曲线,则是用相背来安排的,一字当中往往相抱相背同时使用,以起到相辅相承的效果。

如(图十)“而”字的外两条曲线相抱,内两条曲线相背,而左两条曲线和右两条曲线又分别构成相抱的关系。

(图十)“篆”字下部的诸曲线又分别构成相背和相抱之妙。

(图八)义道(图九)来空
3、参差关系:篆书下垂的线条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时候,应当讲究垂脚的参差变化。

如(图十一)“白”字,虽只两条垂
脚,但也有高低的不同。

再如(图十一)“雁”字四条垂脚的参差变化。

(图十)而篆(图十一)白雁
4、对称关系:线条的对称处理,是篆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图十二)“不”字、“去”字;(图三)“大”字、“XXX”字。

虽然是对称,并不是两侧绝对一样的。

我们仍能从中可以看出变化而又动态的对称。

五、布白的方法
19
1、均匀:均匀是篆书布白之中着力追求的。

线条之中平行、对称之法,与此是紧密相关的。

如(图十三)“量”字诸横之间的空白,及中直线左右的空白几乎都是差不多的。

而(图十三)“乃”字上部横画之间,下部上下左右的空白几乎是相同的。

(图十二)不去(图十三)量乃
2、上密下疏:篆书除讲究线条之间留白的均匀外,还很讲究疏密的变化。

小篆多数情况下采用上密下疏的安排方法。

如(图十四)“心”、“荒”等字,都是上密下疏。

3、上疏下密:篆书中有一些字的笔画是向上伸展的,这种情况下,除了向上伸展之画要讲究参差变化外,而布白的处理,则都是用上疏下密的方法。

如(图十五)“之”字、“世”字。

(图十四)心荒(图十五)之世
六、结构的办法;1、让就:(图十六)“恶”和“愚”为上下结构,处理不好,简单有上下星散的感觉。

处理结构时,上部向外扩大,让下部进入,如此上下便可浑然一体。

2、左高右低:左部只有可向上伸展之画,右部下伸展之笔画,如(图十七)“蝉”字;或左部有向上下伸展之画,但左部只有可向下伸展之画,如“好”字。

在这种情况,左右位置通常都处理为左高而右低。

20
(图十六)恶愚(图十七)蝉好
3、左低右高:左部只要可向下舒展之线条,右部只要可向上舒展之线条,如(图十八)“照”字,或左部有可向上下舒展之线条,而右部只可向上舒展之线条,如(图十八)“物”字。

通常可以将摆布位置安排为左低而右高。

4、左居中:左部无上下舒展之画,右部有上下舒展之画,如(图十九)“醉”字;或摆布都上下舒展之画,但左部稍小于右部,如(图十九)“精”字。

这种情况通常将摆布位置处理为左居中部。

(图十八)照物(图十九)醉精
5、XXX:左部小而下无垂脚,右部大且下有垂脚,则多采用左与上齐的位置,如(图二十)“谓”、“明”字。

如果碰到左中右结构的字,则要灵活运用位置的安排办法。

如(图二十一)“倾”字,左部和中部,采取左居的办法,中部和右部则采取上平办法。

而(图二十一)“避”字,左部与中右部,则采取左高右低的位置,中部和右部采取上平的位置。

(图二十)谓明(图二十一)倾避
21
6、四角形全包围:(图五)中的“围”字,繁多的横画对空间作了整齐的分割,使空白舒畅明快起来,这在篆书结构上也是极为重要的。

(图五)中“四”字内的两竖,向外弯曲呈背势,与外侧竖画形成对照,由下部的横画加以收拢,笔致优美而又生动活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