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肝胆病辨证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肝胆病辨证续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肝胆病辨证续
六、肝风内动证
肝风内动证是对内生之风的病机、病状的概括。

“内风”所以冠以“肝”,这是由于内风之生成与内脏阴阳失调有关,特别与肝的关系更为密切。

《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风内动证则是泛指患者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为主的一类证候。

根据病因病性的不同,临床常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等不同证候。

有动风表现(震颤、抽搐、麻木、眩晕)。

目属于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为何出现风?不是因为感受外邪。

不是破伤风杆菌,不是风邪引起口眼喎斜,不是过敏引起瘙痒,而是内部病变所致。

风动是一类症状,不是一个症状。

眩、麻、晕、痒、抽搐、震颤(病人可能有全部)。

此为症状、是现象、是后果。

动风的原因:(胃气上逆、肺气上逆是现象后果,可能是寒、热等造成。

可能是风阳、火热、阴血亏虚导致。

动风与肝/目有关。

A 肝阳化风
即肝阳上亢,出现动摇特点。

如头摇,走不稳。

头晕目眩,上实下虚。

即在阳亢基础上譟,易怒,疼目胀痛,面红目赤,手指发麻,讲话不清楚。

【概念】肝阳化风证是指由于肝阳升发,亢逆无制所导致的一类动风证候。

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伤阴,或素有肝肾阴亏,阴不制阳,阳亢日久,亢极化风,从而形成本虚标实、上实下虚的动风之证。

本证以平素即有头晕目眩等肝阳上亢之状,而又突见动风之象,甚或
卒然昏倒,半身不遂为辨证依据。

【临床表现】眩晕欲仆,头摇,或见头痛,或见肢体震颤,项强,或见语言謇涩,手足麻木,或见步履不正,或见舌红,苔白或腻,脉弦细有力,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

古人有一说法,大姆指发麻,三年之内必有大风。

甚至风阳暴动。

即严重时突然刮颱风龙捲风似的昏仆,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謇。

(原来有阳亢症状,突然昏倒了)
机理:肝阳素亢,阴液不足,阴不潜阳,因而上实下虚,气血逆乱于上,上冲巅顶,把巅顶血管冲破即现大风。

辨证依据:常见眩晕,麻木,震颤、头目刺痛,面红目赤,急譟易怒。

风阳暴动也是原有头目胀痛,头重脚轻,烦譟易怒基础上,突然出现昏仆、歪斜不遂。

B 热极生风
【概念】热极生风证是指由于邪热炽盛,伤津耗液,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归属血分证。

多见于外感温热病中,因邪热亢盛,燔灼心肝二经所致。

本证以高热兼见动风之象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高热,或见烦躁,躁扰如狂,神志昏迷,或见手足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或见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高热情况下出现抽搐 (影响了神明)。

(1) 热极 (2) 神昏 (3) 抽搐 (此不是震颤或蠕动或麻木或晕眩,而是手足强直性的抽搐。

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

机理:热盛伤及神明。

机制(较难解释),热盛耗伤津液,肝主筋(抽搐是筋的问题),筋脉失养,但此须长时间(不甚合理)。

可能是”神志昏迷,不能正常主管肢体的活动,且筋若因缺津液失养,应不是强直性的。

应是蠕动、震颤较合理。

因有强大的力量,应属实证。

C 阴虚动风
【概念】阴虚动风证是指由于阴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多因外感热性病后期,阴液耗损,或内伤久病,阴液亏虚,致使筋脉失养而成。

本证以手足蠕动、眩晕等动风症状兼有阴虚之表现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手足蠕动,眩晕耳鸣,潮热颧红,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数。

阴液不足之后所出现的动风。

阴虚则阳亢,虚热内生。

表现:(1) 动风:震颤、蠕动、麻木(痒)为主。

和热极生风,肝阳化风(尤其是风阳暴动)不太一样。

此为手足震颤、蠕动。

手指张合没有力量。

或有肢体抽筋(少见)。

眩晕。

(2) 一定有阴虚证。

(阴虚在先,为基础)
机理:筋脉失养,筋脉挛急,多半病久体弱,有阴虚内热。

D 血虚生风
【概念】血虚生风证是指由于血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多见于内伤杂病,因久病血虚,或因急性、慢性失血,而致营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

本证以肢麻振颤、眩晕等动风症状,兼见血虚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肢体麻木,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爪甲不荣,舌质淡白,脉细弱。

筋脉失养,血液不能濡养筋脉而成。

表现:(1) 动风,和阴虚的动风较类似。

眩晕、肢体震颤、麻木。

有时可感觉到肌肉在那裡颤动(所谓肌肉瞤动)或皮肤瘙痒。

(2) 血虚的表现。

辨证依据:
(1) A, B 属实证,C, D 属虚证。

(2) 肝胆化风─以眩晕、头目胀痛、头重脚轻,譟怒为主;此基础
上出现的动风(麻木、晕倒)
(3) 热极生风─湿热证为基础,出现抽搐生风。

(4) 阴/血虚生风─皆可出现震颤,麻木,蠕动,头晕眼花(虚性动风)阴虚色红,血虚色白。

前三者皆色红。

动风─除了肝病可生风(肝风内动),脾虚也可以生风。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俗称之慢惊风,慢脾风,显然脾也可以动风,病情慢,病位在脾。

(脾阳气虚,土崩木摇)
经常见小孩子缺钙(轻微)容易抽搐。

缺钙既不是血虚,也不是阴虚,更不是肝阳肝火,缺钙是吸收不良。

久病病人脾胃功能差。

小孩极端亏虚时,全身现疳积。

(皮包骨,很瘦,气血很虚,有动风表现。

古医书称之为“马脾风”。

肝风四证鉴别
七、肝胆湿热证
【概念】肝胆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

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湿热内生,或由脾胃纳运失常,湿浊内生,土壅侮木,致使湿热蕴阻肝胆所致。

由于肝胆位居中焦,故在三焦辨证中属中焦病证范畴。

本证以胁肋胀痛,厌食腹胀,身目发黄,阴部瘙痒及湿热内蕴征象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胁肋灼热胀痛,或见口苦,或见厌食腹胀,泛呕,大便不调,或见小便短赤,或见寒热往来,身目发黄,鲜如桔色,或带下色黄秽臭,阴部瘙痒或阴囊湿疹或睾丸肿胀热痛,或见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八、寒滞肝脉证
【概念】寒滞肝脉证是指由于寒邪侵袭,凝滞肝经,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症的证候,又称寒凝肝经证,简称肝寒证。

本证以少腹、阴部、巅顶冷痛,脉弦紧或沉紧等为审证要点。

【临床表现】少腹冷痛,阴部坠胀作痛,或阴囊收缩引痛,或见巅顶冷痛,或见得温则减,遇寒加甚,或见形寒肢冷,或见舌淡苔白润,脉象沉紧或弦紧。

九、胆郁痰扰证
胸胁闷胀,善太息,或头晕目眩,口苦,呕恶,或见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
肝病小結
肝風內動包含四個。

另還有肝膽濕熱,很常見,放入合病中講。

肝病範圍複雜。

五方面的疏泄,藏血,筋,目,肝經所行部位。

症狀也複雜。

(1)情志譟怒,抑鬱,(2)肝經部位,(3)動風,(4)眼睛,(5)血經,常與肝有關。

特點:肝病最雜,範圍廣,肝氣鬱結變化症很多。

(犯脾、犯胃、肝氣上逆,上亢,肝鬱化火,氣滯血瘀,肝風。

原因至少有四,寒滯的部位多:少腹、陰器、乳房、巔頂。

Note: 歷來公認最擅長治肝病者;王旭高。

歷來公認最擅長治脾病者;李東桓。

歷來公認最擅長治腎病者;張景岳。

王旭高:“肝氣、肝風、肝火,三者同出異名。

肝氣易鬱、肝陽易亢、肝風易動,...,可以乘脾侮脾,乘胃沖心犯肺。

挾寒挾痰,本虛標實,種種不同。

疏肝,理肝,調肝,柔肝,瀉肝,清肝,伐肝,滋肝,...好像有19 種之多。

疏肝,清肝,用龍膽瀉肝湯。

滋陰即柔肝。

《柳州醫話》’肝病猶龍,變化莫測。


魏玉璜:肝為萬病之賊。

*肝病實證多,肝氣鬱結,肝火熾盛,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寒滯肝脈,肝經濕熱,肝血瘀阻。

(氣火風陽寒濕瘀)
*虛證相對少:肝陰虛,肝血虛。

(臨床病人也是實證多)
* 有無肝陽虛,或肝氣虛,有爭議。

古書提到肝氣,肝陽虛,目前習慣上不用肝氣虛,肝陽虛的詞。

* 熱證多見,寒證少見。

只有寒滯肝脈屬寒證。

沒有虛寒。

特點:肝氣易鬱,肝陽易亢,肝陰/血易虛,肝風易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