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香醉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哎,这棵枣树也老了!”这句话表达了奶奶 怎样的情感?(3分)
答题区域:17段 联系上下文
①奶奶对枣树老去的怜悯(不舍、惋惜) ②对岁月流逝(自己的衰老)的感慨(无奈、伤 感)。
(答对一条2分,两条3分)
3.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
答题区域:18段
一年又一年,奶奶和爷爷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 开花、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
高考答案: “枣香”是线索,结构全文,渲染氛围;运用比喻写爷爷
奶奶对我的影响。 “根”运用比喻,点明主题——对爷爷奶奶为儿女日夜操劳、
耗尽自身的赞颂。 (认为哪一个好均可。要言之有理)
调整答案一: ①“枣香醉人”好。 ②“枣香”是线索,(1分)文章以“醉枣”起,以 “醉枣”结,贯穿全文脉络,首尾呼应。(1分) ③ “枣”是情感寄托物(情感载体),(1分)“枣香” 喻指爷奶对我的爱,“枣香醉人”一语双关,实际写亲 情“醉”人,有助于表现主题。(1分)
③ “鹤”是线索,贯穿全文,使故事情节出人意料, 既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又能引起读者对人的行为进行 反思。 (2分)
走向海洋
1:开始关注海洋 2——8:曾经海洋意识缺 乏9——10:坚定走向海洋 行文线索:人们对海洋认知
的变化。
1.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感到脚下坚实的土地开始起伏,开始晃荡。
答案二:
①“根”好。
②“根”更能直指文章主旨(点明主题)(1分): “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老房、老树、老 人构成“我”的生命之根和精神寄托。(2分)对 爷爷奶奶为儿女日夜操劳、耗尽自身的赞颂。(1 分)
标题的作用/妙处/为什么以“”为题 1、点明写作对象或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线索作用: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公的一生
我从未见过鹤,鹤与白鹭长得相似。(1分) 养鹤满足我的虚荣心。 (0分) 可以证明我的“清高”“风雅”。(0分) 我没有见过鹤,白鹭耿介不屈的样子,我认为是鹤的特点
(2分)
17.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体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 上下文分析。(6分)
①啊!我的鹤!
答:心理描写,体现了“我”的惊讶、失望和懊恼之情。(1 分)当“我”还沉溺在自己养鹤的“风雅”想象中时,突 然得知这竟是“白鹭”,感觉“我”的虚荣心受了欺骗( 自以为清高、风雅的虚荣心也消失了),(1分)内心由失 望、懊丧转为恼怒。 (1分)
• 表达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议论、 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 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大致可分为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说理散文(议论散文)三类。
• 二、散文的阅读技巧
• 读懂散文的根本是要从散文行文的固有规 律去把握。具体为:
• 1、审标题,明对象
• 标题有的明示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或者内容 ,有的提供阅读的线索,有的甚至明示或 者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分析散文标题,把 握标题的特征,能帮助我们更快阅读文本 。可以说,散文的标题往往就是解读散文 的一把钥匙。
【答案】
①母亲的话含意丰富:美好的东西要珍惜, 但未必要占有;即使失去,也要以平常心 对待。
②母亲的话是深谙世事的感喟,这句很轻很 轻的话,引发我思考,影响了“我”的一 生。
• 2.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5分)
•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 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 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 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 ,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 影鲜活闪袅,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 什么不来。
答案:
①海洋是民族安身立命的坚实国土,体现着不可 侵犯的神圣主权。(D3 D8)
②能够在战争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御敌于海上 。 ( D4 )
③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强大,就必须要重视海洋 ,走向海洋。 (D3 )
④控制了海洋就能获得走向全球的通道。
• 一、散文的基本特征 ——“形散神不散” • “形散”就是散文的材料零碎、大跨度; • “神不散”就是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童年随之而去
• 2、找线索,理思路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 或为时间、地点、物品,或为人物,或为事件, 或为情感,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的理清 文章的思路,明确文章的主旨。
• 1.文章以 盌(碗) 为叙事线索; • 第3自然段在文章的记叙顺序上属于 插
叙。
• 得盌——忘盌——等盌——等到盌——失盌
(2分) 关注区域:第1段 答案:(1)“我”已经意识到国土不再仅限于陆地
上的“坚实土地”,(1分)也包括着广阔无边的 海洋。(1分)
(2)海图上的航线虽然有些曲折,但终归是指向 遥远海疆。(2分) 关注区域:第9段
答案: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和对海洋的维权过程 是曲折而漫长的,(1分)但我们今天已明确了目 标,并将坚定地维护海洋主权。(1分)
2.本文哪些内容说明了历史上中国海洋意识的缺乏?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4分)
答案:
①认为海洋是大地的“边缘与尽头” (D3)
②认为海洋是遥远的传说,或者是外敌入侵的风 险 (D4)
③虽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却只能御敌于陆上(D4 )
④面对来自海上的危险,封建帝王“实行海禁”
(D7)
⑤只把海洋当作水上牧场和求生的通道。 (D8) (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
①全文由”鹤”写起,由”鹤”结束,“鹤”是线索 ,贯穿全文。点明故事,突出故事中的误会。(2 分)
② 我因爱鹤而养鹭鸶,也因爱鹤 而弃鹭鸶,最后把 被 打死的鹭鸶称为我的鹤, “鹤”是我感情和精神 的寄托。 ( 2分)
③深化主题(突出主题)。通过自己养“鹤”的回忆 以及“鹤”的遭遇,委婉地流露出作者对人性的召 唤和对世间生命的爱恋,也深化了对人因崇尚高贵 品质而伪善(附庸风雅的虚荣心)的批判。 (2分 )
③丰富文章内容。(插叙常态的作用)(1分)
1.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
①内容上,用比喻(类比),将孩子迷路比喻 游子离开母语,将回归比喻母语的庇护,强 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
②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对母 语给人以家的归宿的议论。
补充插入段的作用:
1、概括写出插入段的内容; 2、一般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议论 或抒情 3、插入段一般在写法上有交代背景或起因、 对比、衬托或铺垫的作用 4、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 涵,具有深化和启迪作用。
• 3.找关键句,抓主旨
•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 路组织,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关键语句 主要有:
• (1)各段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
• (2)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和 段落;
• (3)画龙点睛的抒情议论句;
• (4)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句子。
或串起主要事件。
3、象征作用:借用某一特定而具体的形象以表现或者暗 示与人相似或者相近的思想感情或者相近事理。
4、一语双关,突出主题或者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 用。
5、烘托/突出人物形象。 6、推动情节发展或者情节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 7、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鹤 (2014 广东卷 )
18.文章为什么不以“白鹭”为标题,而以“鹤”为标 题?(6分)
答:
①点明故事(突出故事中的误会)。故事的主角虽是 “白鹭”,但它一直被“我”以“鹤”的身份来豢养。 (2分)
②深化主题(突出主题)。通过自己养“鹤”的回忆 以及“鹤”的遭遇,委婉地流露出作者对人性的召唤和 对世间生命的爱恋,也深化了对人因崇尚高贵品质而伪 善(附庸风雅的虚荣心)的批判。 (2分)
• 找出这些关键语句,再将它们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 章思路,同时还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 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 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 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回想起来,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
是这种事,比越窑的夗,珍贵百倍千倍万 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 至是碎了的。
《鹤》线索
• 我的情感变化: 同情
兴高采烈(高兴) 失望、懊丧(虚荣心受骗)
恼怒 愤怒难受自责
16.“我”为什么会以白鹭为“鹤”?(3分) 答: ①因为“我”从未见过鹤,看到这只“长脚尖喙
”“羽毛洁白”的鸟在外形上和书本上及商标上 的图画相似; ②特别是它那“耿介不屈”的样子与我们明了的 鹤的“清高”“正直”“淡泊”等品性相对应, 所以“我”才会以白鹭为“鹤”。
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
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①运用排比(反复),(手法 1分)将时光飞逝改变的物 与人融入三句话中,表现出作者对枣树及爷爷奶奶日益 衰老的感伤(感叹),(分析作用1分)句式整齐,增 强气势(语意层进,情感浓烈) 。(效果 1分)
•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
4.综观全文,从情节的发展分析“我”的心理变化。(6分)
• ①兴奋地回家,登船时发觉忘带心爱的夗,失落 着急的“我”执意要取回,不肯妥协。
• ②等盌时,心生懊悔,得夗后,心怀感激,“我” 有了自省。
• ③失夗后,“我”觉得难以面对母亲与船夫,既惋 惜又自责;母亲的劝慰与教诲,引发了“我”更多 的思考。
②“不要,我要活的。”
答:这句语言描写,既体现了“我”对猎人行为的怨恨,更体 现了“我”的歉疚与自责之情。 (2分)“白鹭”因与“我 ”的亲近而误读了猎人的凶残,又因“我”的驱赶而遭猎 人残杀,“我”因而自责与愧疚。 ( (1分)分)
18.文章为什么不以“白鹭”为标题,而以“鹤”为标题? (6分)
• 如2016年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2016年天津卷《在母语的屋檐下》,标题中都 直接明确了写作对象。如果在文章中写到了看似 与标题无关的内容,那就要考虑它与写作对象的 关系,就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
• 再如2016年上海卷《湖殇》,2015年四川卷
《太湖碎锦》、2014年北京卷《废墟之美》、 2014年天津卷《枣香醉人》、2013年四川卷《 负重的河流》《走向海洋》等,标题不仅明确了 写作的对象,更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以及或明 确或隐含的主旨。
②运用了衬托(类比),(手法1分)用树的奉献、衰老 来衬托爷爷奶奶的一生,(分析 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 了二位老人的奉献,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作用 1 分)
赏析题: 手法+分析+作用(效果情感) 含义题:
解释句子含义(字面意、语境义、言外 意)
4.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 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4分)
行文思路:
• 1——4:“我”要回老家。(234 插叙段) • 5——11:“我”在村口见到奶奶。 • 12——26:“我”在老家的情形。
(13 14 插叙段) (12——19园中谈枣树 20——26 家中吃饺子) • 27——31:奶奶送“我”离开。
1.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4分)
4.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 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4分)
①“枣香醉人”好。 ②“枣香”是线索,(1分)文章以“醉枣”起,以 “醉枣”结,贯穿全文脉络,首尾呼应。(1分) ③ “枣”是情感寄托物(情感载体),(1分)“枣香” 喻指爷奶对我的爱,“枣香醉人”一语双关,实际写亲 情“醉”人,有助于表现主题。(1分)
答题区域:13 14段,注意联系上下文。
①内容上:回忆童年打枣的快乐,(写了什么) 表现浓浓亲情;(表达情感)(1分)
②形式上:用枣子的累累果实和现在的“也老了” 的枣树,枣子很少的情形形成对比,(点手法) 暗喻爷爷奶奶为这一家子的巨大付出后,渐渐衰 老。(分析)表达作者对爷爷奶奶的的感恩之情。 (效果) (2分)
3.在第⑦段中,作者写二战时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4分)
答案:
内容上:①写英国人对于海洋的重视,反衬我 们在对海洋认识上的落后和保守(答“对比”亦 可)。 (2分)
结构上:②引起下文关于海洋重要性和走向海 洋必要性的议论。 (2分)
常规作用:③丰富文章的写作内容。
4. “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办法不走向海洋!”你 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