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
库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30题)
1、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是()。
A.化学与技术
B.实验化学
C.化学反应原理
D.化学与生活
【答案】 C
2、下列哪项是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A.演示法
B.实验法
C.陶冶法
D.启发法
【答案】 C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CO2
C.地壳中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D.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
【答案】 B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铁桶中
C.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会使溶液浓度偏低
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答案】 A
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H=6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c(H+)水电离产生=c(OH-)水电离产生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使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强酸和强碱等物质的量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答案】 C
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
A.物质的化学变化
B.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C.身边的化学物质
D.化学与社会发展
【答案】 B
7、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工业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设计了问题“使用塑料制品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由学生分别代表化工产品生产者、消费者、环保工作者就此问题发表观点。
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A.科学探究教学
B.小组讨论教学
C.角色扮演教学
D.社会调查教学
【答案】 C
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质的导电性和金属晶体的导电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等,这里的碘、钙、氟、硒指的是分子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
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时,通常加入氯化钠等强电解质
【答案】 C
9、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n3-与p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n、q一定均是非金属元素
B.离子半径的大小:q>n>p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n>m
D.m、n、q分别与P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含有共价键
【答案】 D
10、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这一知识点教学时,适宜的教学原则是()。
A.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
B.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
C.形式训练与情境思维
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答案】 A
11、课堂上,老师在学生学完一个新的化学知识后会给出配套的习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 A
12、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
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
A.ΔH-TΔS>0,ΔS<0
B.ΔH-TΔS0
C.ΔH-TΔS>0,ΔS>0
D.ΔH-TΔS<0,ΔS<0
【答案】 D
13、酸具有共同的性质,是因为()。
A.都能电离出氢离子
B.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C.都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都含有氧元素
【答案】 A
14、探究活动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
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探究活动形式
B.探究教学中.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
C.探究教学要讲求实效.一节课尽可能多地设计出各种探究活动内容
D.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利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及资源共享
【答案】 C
15、下列词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
A.应用
B.学会
C.掌握
D.讨论
【答案】 A
16、科学探究既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理解正确的是()。
A.科学探究中各要素的呈现顺序是固定不变的
B.科学探究必须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取事实和证据
C.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果
D.科学探究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过程
【答案】 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中制备溴苯用苯和溴水
B.异戊二烯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C.淀粉与纤维素是同分异构体
D.用FeCl3溶液可以鉴别甲苯和苯酚
【答案】 D
18、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 A
19、下列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B.加强课程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C.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D.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答案】 B
20、()测验是在一个大的教学单元或一门课程学习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经过一定阶段学习后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是对阶段教学效果的总评价。
A.诊断性
B.形成性
C.终结性
D.过程性
【答案】 C
21、教学评价的依据是( )。
A.成绩测验
B.量化指标
C.教学目标
D.常模参照
【答案】 C
22、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手段,收集有关资料,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这种研究方法可以称为()。
A.观察法
B.文献法
C.调查法
D.讨论法
【答案】 C
23、学校中教师间的听评课是最常见的教学研讨活动,其目的是()。
A.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C.促进教师的教研能力的发展
D.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答案】 A
24、“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以及()等活动。
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A.调查访问
B.实验探究
C.参观讨论
D.以上都对
【答案】 D
25、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的是()。
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
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C.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答案】 C
26、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
A.情境素材要真实
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
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能力
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答案】 B
27、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策略是()。
A.从认识发展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
B.从认知特点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
C.从已知知识基础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
D.从学习习惯的视角进行学生分析
【答案】 A
2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答案】 A
29、用来表示试题作为测试工具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 )。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 A
30、学生在对第三周期金属元素钠、镁、铝等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这种逻辑思维方法是()。
A.类比
B.演绎
C.归纳
D.分类
【答案】 C
大题(共10题)
一、学生的起点能力就是指学习新知识必须具备的原有知识、技能的准备水平,研究表明,起点能力与智力相比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更大的作用。
(1)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说明需要学生具备的起点能力?(6
分)(2)说明了解和确保学生具备起点能力对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有何重要意义?(7分)
【答案】(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学生具备的起点能力:①溶液配制的原理:②所需要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③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及计算;④操作要领。
(2)重要意义:①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②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③设计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④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意义的学习,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有这样的表述: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化学实验有哪些主要教学功能(2)化学教学中,如何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教学
【答案】(1)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育最基本的特征。
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①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②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③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④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2)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化学实验开展教学。
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
②重视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③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④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某化学教师上了一堂研究课“盐类的水解”,多数听课教师认为他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问题:(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有哪些?(6分)(2)请简述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若干教学策略(至少3种)。
(6分)
【答案】(1)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意义如下: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师生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才可能找到最佳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他们可以利用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
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⑥提高学生参与度不是针对部分学生,而是针对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能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策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①多元互动策略多元互动策略是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资源进行个性需求的多种弄整合互动,形成多元智能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综合建构的能力,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能够全面和谐发展。
②问题情景策略问题情景策略是把若干个新知识渗透到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中,在新知识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以情景中的问题解决为需求,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
③信息运用策略信息运用策略是一种教会学生如何收集选择信息、加工信息,如何检索提取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基本规则与方法。
它能够培养学生快速检索、加工处理、正确评判、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古希腊的学者普罗塔戈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
结合上述材料。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化学课堂有效提问,化学课堂提问的功能有哪些?(2)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注意什么?
【答案】
五、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填字母序号);(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填“元素”或“分子”),老年人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填字母序号);(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的功能;(5)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填“食醋”或“食盐水”)。
【答案】(1)A(2)元素骨质疏松(3)C(4)乳化(5)食醋。
六、某教师在进行“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第一课时教学时,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设计成PPT课件(约50页)。
在课堂上他根据每一张PPT进行讲解,整节课共有2次提问,几乎没有板书,遇到需要演示的实验时,播放实验视频,供学生观看。
问题:(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优点和缺点有哪些?(6分)(2)演示实验的教学功能是什么?(6分)
【答案】(1)该教学过程的主要优点:①该教师运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通过多媒体将抽象的、难以直接观察和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
有关氯气性质的探究实验全部通过实验视频来演示,避免了氯气对空气的污染,保证了学生安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③该教师通过PPT呈现教学内容,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该教学过程的主要缺点:①该教师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单一。
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共有两次提问,师生互动少,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②实验视频并不能代替真实实验。
该教师将所涉及的实验全部以视频的方式呈现,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③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过于依赖PPT。
整节课教师只是按照PPT进行讲解,几乎替代了板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2)①认识论功能。
演示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了化学实验事实。
②方法论功能。
演示实验是落实科学素养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
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经历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明确实验的方法。
③教学论功能。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
演示实验是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位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一化学1(必
修)“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①: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用小刀切去表层,再将绿豆粒大小的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开展教学。
接着,教师做了实验②:在空气中点燃一小块钠,实验③: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少量水。
问题:(1)写出该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
(2分)(2)实验②、③的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4分)(3)利用实验①、②、③,教师将分别开展哪些知识的教学?(3分)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是什么?(4分)
【答案】(1)该教学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两种:实验法、演示法。
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一定的实验药品进行分组实验,该教学方法为实验法。
材料中的实验①为实验法。
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演示化学实验而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材料中的实验②和③为演示法。
(2)实验②的实验现象金属钠先熔化,燃烧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粉末状物质。
实验③的实验现象:脱脂棉燃烧起来,火焰呈黄色。
(3)实验①—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开展有关金属钠的物理性质,金属钠与空气的反应、与水反应的知识教学.同时说明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②—金属钠的燃烧:对比金属钠与氧气在加热和不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反应的现象、产物的不同,对比氧化钠、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键种类的不同。
实验③—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探究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结合氧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反应过程中的电子转移情况。
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①通过实验探究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②通过知识的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
③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能更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
④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素养。
八、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酚的物理性质”的教学片段。
【学生实验1】
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
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
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同学讨论。
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
苯酚应该如何保存呢?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学生实验2】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
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晶体不溶解。
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
(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
)
【学生实验3】
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
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
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生:用高于65℃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65℃的热水互溶。
【学生实验4】
将苯酚晶体分别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与实验2作比较。
问题:(1)上述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2)该教学片段在选材上有什么意义?
【答案】
九、《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化学课程体系应适应不同发展需要和不同志趣的学生的需要,教科书编写时要充分体现这一课程改革的理念。
必修课程模块要为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后续化学课程模块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选修模块的编写要从不同的角度组织内容,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基础。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设计《化学与生活》模块可使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6分)(2)试根据《化学与生活》模块特点,选择合适的化学教学策略。
(6分)
【答案】(1)通过《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因此,学生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①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②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作出判断和解释:③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化学与生活》模块的教学策:①教学内容问题化,学生活动与教师讲授并重:②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③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④明确必修化学的基础,确认在该模块的提高及提高的程度:⑤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梳理,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一十、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有两位化学老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分别以问题驱动的方式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
老师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教学设计成一系列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了教学中的问题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逐一解决一个个问题.老师2: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了教学中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后,选出几个重点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从一个比较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开始然后在教学中教师不断捕捉学生学习中生成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逐一解决。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1)请分析与评价上述两位老师的教学特点。
(6分)(2)简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讨论的注意事项。
(6分)
【答案】(1)老师1是在用知识线索贯穿素材,这位教师使用素材的动机是单纯为了讲授知识,素材出现的时机完全由知识点决定。
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看,只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涉及很少.老师2是在用认识性问题线索贯穿素材.这位教师更加深入地挖掘了素材的内在联系,把素材纳入到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思维序列中.素材出现的时机和顺序由学生的认识逻辑决定.老师使用素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用知识解决问题,很好地体现了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融合式的教学。
(2)化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与讨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②问题的内容要集中,表达要简明准确。
③要有启发性,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问题重点时,教师应从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依照教学的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⑤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的可能回答及处理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给予分析和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