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工程基础讲稿21

合集下载

《材料工程基础》课件

《材料工程基础》课件

03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
硬度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硬度通常较高,具有较好的耐 磨性和耐久性。
电绝缘性
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能,常 用于电子、电气等领域。
ABCD
化学稳定性
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化学稳定 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保持稳定。
热稳定性
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隔热性能 ,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性能稳定。
展。
04
复合化与多功能化
通过材料复合和多功能化设计, 实现材料的多重性能和功能,满
足复杂的应用需求。
材料工程的未来展望
新材料的不断涌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新 型材料不断涌现,为各领域的发展提 供更多选择和可能性。
绿色环保成为主流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 ,未来的材料工程将更加注重绿色环 保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环境的 负面影响。
包括反应釜、搅拌器、管 道等。
01 03
缩聚反应
包括酯化缩聚、醚化缩聚 、缩聚反应等。
02
高分子合成方法
包括乳液聚合、悬浮聚合 、本体聚合等。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加工
加工工艺
包括压延、挤出、注射、吹塑等。
加工设备
包括混炼机、压延机、注塑机等。
加工条件
包括温度、压力、时间等。
加工助剂
包括增塑剂、润滑剂、抗氧剂等。
02
金属材料工程
金属材料的性质
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质
包括密度、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金属材料在不同环境 下的性能表现。
包括硬度、强度、韧性、疲劳强度等 ,这些性质决定了金属材料在不同受 力条件下的行为。

材料工程基础讲稿21

材料工程基础讲稿21

§8-1 脱溶沉淀过程的热力学 通过形核-长大进行的,驱动力是自由焓差。 设A、B两组元可以形成α 及β 固溶体(或化合物 AmBn)。由物理化学知,温度一定时,α 及β 固溶 体的自由焓与成分之间的关系均呈一上凹曲线。 设有一成分为C0的合金,如该合金以α 状态存 在,则其自由焓为:
GC ;如分解为成分为 C 的相及成分为C 的相, 0
非平衡偏聚理论
这个理论起源于最早的关于Fe3C在晶界沉淀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起回火脆性的设想。由于这一设想不能解释杂质元素的作用,因而 又提出,在Fe3C析出后,杂质元素会在其周围富集,从而引起脆 化。偏聚在渗碳体-铁素体界面上的杂质元素是由渗碳体片中“排 挤”出来的,因为它们在渗碳体中溶解度非常小,基于这个模型, 对镍和锑偏聚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对镍而言,与实际符合得很 好;但对锑而言,则较实测值小。对这个结果研究者的解释是偏聚 的锑还有一部分是在镍的吸附下由基体扩散而来。由于这样引起的 偏聚是一种过渡状态,在高温 加热后,杂质向铁素体内部扩散, 以及碳化物部分溶解而使渗碳体 -铁素体界面净化,从而使脆性消 失,这种理论又称为非平衡偏聚 理论。
过饱和固溶体α 相与析出稳定相θ 之间的自由焓存差最 大——相变驱动力最大。但由 于析出θ 相需要克服的位垒较 大,形核时的临界形核功大, 故转变速度较慢。而先析出中 间亚稳相虽然相对自由焓差小, 亦即驱动力小,但由于中间亚 稳相与原α 相从成分及点阵结 构来看都比较接近,故析出时 所需克服的位垒小,因此转变易于进行。 与M分解时碳化物的转化一样,过饱和固溶体脱溶沉淀 时由中间亚稳相向稳定相的转化可以是原位转变,或是独 立形核长大。
除Al-Cu外,Al-Zn、Al-Ag、Cu-Co、Cu-Be、Al-MgSi、Ni-Al、Ni-Ti、Fe-Mo、Fe-Au等在脱溶开始时也都形 成GP区。GP区除形成薄片外,也有呈球状的,如Al-Zn、 Al-Ag,也有呈针状的,如Al-Mg-Si。GP区的形状取 决于原子半径差。半径差大时,畸变能大,易呈片状或针 状。

材料工程基础讲

材料工程基础讲

3
可持续材料
在制造、应用和废弃过程中对能源、环境和资源的影响较小。
非晶材料
大多是无序的固体,如玻璃、陶瓷等。
材料测试方法和标准
力学性能测试 热学性能测试 电性能测试 化学性能测试
承受外力的能力和变形程度 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热传导、热膨胀等性能 材料的导电性和介电性等性能 对材料进行化学性质和化学行为的测试
材料工程的应用领域
1 航空航天
2 汽车工业
超级材料用于航空器和航天器零部件的制造。
材料工程基础讲
您好!欢迎来到材料工程基础讲。 我是XXX。本次讲座将深度挖掘材料工程 的各个方面,希望您能够收获满满。
材料工程的定义
材料工程是从事材料的研究、设计、制备和应用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目标 是研究、开发、应用新材料,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品质。
材料工程的发展历程
古代材料应用
古代兵器、陶器、石器、织物等材料应用丰富多彩。
现代材料工程的兴起
20世纪初,先后在欧美开设材料科学专业并得到了迅猛发展。
现代材料工程的发展
材料工程的范围逐渐扩大,从单一材料的设计制备,到材料组合的纳米级封装和加工。
材料的分类和特性
天然材料
由天然生物或矿物形成的材料。
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材料
通过人为手段制造的材料,如塑料、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
主要由金属元素制成,如铁、铝、铜等。
高性能和轻量化材料的应用,提高汽车性能 和经济性。
3 电子工业
4 环保清洁能源
半导体、集成电路、电池等高新材料的应用。
新型纳米材料在太阳光电池、燃料电池、光 传感器等应用。
材料工程的前景展望
1
智能材料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讲稿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讲稿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讲稿第一篇: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讲稿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讲稿机械制造工艺过程铸锻焊机械加工装配金属材料→ 毛坯→ 零件→ 机器热处理热处理本课程分为两部分:1、工程材料(40学时)2、热加工工艺基础(铸造、锻压和焊接——30学时)工程材料绪论材料是一切事物的物质基础,一种新技术的实现,往往需要新材料的支持。

材料、能源、信息、生物工程是现代文明的四大支柱一、工程材料的分类按组成特点分: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按使用性能分: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按使用领域分:信息材料,能源材料,建筑材料,机械工程材料,生物材料。

二、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一,从均质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

第二,由结构材料为方往向功能材料、多功能材料并重的方向发展。

第三,材料结构的尺度向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

第四,由被动性材料向具有主动性的智能材料方向发展。

第五,通过仿生途径来发展新材料。

三、金属材料在近代工业中的地位金属材料在工农业生产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90%以上)。

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原因: 1.来源广泛;2.优良的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3.通过热处理可使金属的性能显著提高。

四、本课程的任务1、熟悉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基本规律;2、合理选用常用工程材料;3、确定热处理方法及其工序位置;4、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五、材料应用举例(螺纹钢、标准件、刀具、摩托车发动机零件、冷冲压件等)第一章金属的力学性能工程材料的性能可分为:1.使用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材料应具备的性能)2.工艺性能——铸造性,锻造性,焊接性,切削加工性,热处理性(材料在加工制造中表现出的制造难易程度)常用的力学性能有: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度,疲劳极限,弹性,刚度第一节强度与塑性一、静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ζ-ε曲线)ζ= F/A0(MPa)ε=△L/ L0(%)A0——试样原始截面积(mm2)L0——试样标距长度从ζ-ε曲线中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强度,塑性。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性能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强度、刚度、弹性、塑性、硬度、冲击韧性、断裂韧度及疲劳强度〕;了解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为以后各章中研究结构与性能关系打下良好的根底。

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知识点:重点: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强度、刚度、弹性、塑性、硬度、冲击韧性、断裂韧度及疲劳强度〕难点:各力学性能的含义及试验的方法。

方法及手段以启发式讲授为主教学根本内容〔教学过程〕改良设想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能。

常用的指标有:刚度、强度、硬度、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一、强度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材料的强度用拉伸试验测定。

(拉伸加载速率较低,俗称静拉伸试验,sMPadtd/10~1/=σ)〔a〕原始试样〔b〕拉伸后试样图1-1 圆柱形拉伸试样➢ 拉伸试验机带有自动记录或绘图装置,记录或绘制试件所受的载荷P 和伸长量Δl 之间的关系曲线。

图1-2 低碳钢的拉伸曲线应力――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应力σ,0/A p =σ应变――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即得应变ε,0/l l ∆=ε金属材料的强度指标根据其变形特点分以下几个:1.弹性模量〔E 〕弹性模量是指金属材料在弹性状态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即 εσ=E 〔工程上将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 2. 弹性极限〔σe 〕表示材料保持弹性变形,不产生永久变形的最大应力,是弹性零件的设计依据。

即 0A P e e =σ 〔MPa 〕 e P --弹性极限载荷(N),0A --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 2)3. 屈服点〔屈服强度σs 〕表示金属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最低应力值。

即0A P s s =σ 〔MPa 〕2. 断面收缩率〔ψ〕断面收缩率是指试样拉断后, 缩颈处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断面积的百分比,即 %10000⨯-=A A A K ψ K A —试样断裂处的最小横断面积,0A —试样原始横断面积。

材料工程基础第一章精品PPT课件

材料工程基础第一章精品PPT课件

红色 黑色 黄褐色 淡黄色
赤铁矿
菱 铁 矿
磁铁矿
褐 铁 矿
一、生铁冶炼
对铁矿石的要求:
1、炼铁的原料
含铁量愈高愈好;30~70%,贫矿:Fe%<45%
富矿:Fe%>45%
还原性好;
粒度适中;通常为10~25mm
脉石成分中碱性氧化物含量高;
杂质含量少;S% <0.15%,P% <0.4%,As% <0.1%
要求:
含碳量高; 有害杂质硫、磷及水分、灰分、挥发分的含量低; 在常温及高温下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气孔率要大,粒度要均匀
常用的燃料:
焦炭 喷吹用燃料:10~30%,有的达40~50%,包括气体燃料(天然气、焦炉 煤气等)、液体燃料(重油、柴油、焦油)、固体燃料(无烟煤粉)
2、高炉设备及工艺过程
金属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金属材料的制备-冶金 铸造 金属的压力加工 金属的焊接 金属材料热处理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制备-冶金
第一节 冶金工艺概述 第二节 钢铁冶炼 第三节 有色金属冶炼
第一节 冶金工艺概述
冶金是基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金属材料生产加 工过程的工程技术。
➢ 工艺过程:
浸取
固液 分离
溶液 净化
金属或化 合物提取
第一节 冶金工艺概述
电冶金
➢ 定义:利用电能从矿石或其它原料中提取、回收、精
炼金属的冶金过程。
➢ 工艺分类:
电热冶金 :直接用电加热生产金属的一种冶金方法。包
括电弧熔炼、电阻熔炼、等离子熔炼和感应熔炼等。
电化学冶金:利用电化学反应,使金属从含金属盐类的水 溶液或熔体中析出的冶金方法。包括水溶液电解和熔盐电 解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工程材料课程讲稿
图2-3 面心立方晶格
图2-4 密排六方晶格
图2-6 立方晶胞中的主要晶面, 晶面指数的标定过程如下:
由于相同晶格中,不同晶面和不同晶向上原子排列方
图2-10 多晶体示意图
图2-11 点缺陷示意图
——二维尺度很小而第三维尺度很大的缺陷。

间隙原子 晶格空位
置换原子
图2-14晶界图2-15 亚晶界
三、金属晶体缺陷对性能的影响
.点缺陷造成局部晶格畸变,使金属的电阻率、屈服强度增加,密度发生变化。

.线缺陷形成位错对金属的机械性能影响很大,位错极少时,金属。

材料工程基础讲稿

材料工程基础讲稿

2.4 喷水带(spray zone) 喷水带由结晶器后支撑引导铸坯的辊道和冷却喷嘴组 成,目的是冷却。出结晶器后的铸坯表面层是凝固着的, 但中心部还处于熔融状态,因此,钢水的静压产生向外的 膨胀力。使用多组辊子在下压的同时,向下方拉铸坯,从 辊子的中间喷射高速水,急冷铸坯使其凝固。辊子所给出 的压下力和送坯速度以及合适的冷却,对铸坯的内部组织 和质量具有重大的影响。 2.5 夹送辊(pinch roll) 夹送辊是给出引拉铸坯驱动力的辊子。在夹送辊的出 口,铸坯必须完全凝固。这一段自动地控制着引拉速度和 喷水带的冷却水量。 2.6 矫正辊(reformation roll) 在立弯型连铸机上把铸坯完全矫直。
B
铁水中碳和氧的关系
吹炼末期铁水中碳和氧的关系: 与搅拌少的平炉法比较,有激烈搅拌的LD转炉更接近于 平衡值。因此,可以减少Mn-Fe等脱氧剂的使用量。

LD转炉的脱碳速度
铁水中碳和脱碳速度 -d[C]/dt可以认为分成3部分, 呈台形。 第1部分:由于铁水温度低, 硅和锰被优先氧化,脱碳 速度慢,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大, 可用下式表示: -d[C]/dt=klt
2.3 结晶器(mould)
用铜或者铜合金制造,外侧用水冷。为了防止钢水和结 晶器内面的熔合,要上下微微地振动,并且添加连铸保护 渣作为润滑剂。 连铸保护渣:CaO-SiO2-Al2O3合成渣为基本系,为控制 熔点和粘度添加了碱性物质和CaF2,并且为调整熔化速度 添加了炭粉,熔点是1270~1470K,粘度为0.52.OPa·s(1673K),CaO/SiO2≈0.6~1.2。添加保护渣的目 的是: (1)结晶器和铸坯间的润滑; (2)防止结晶器内钢水表面的氧化; (3)捕捉浮起的夹杂物; (4)结晶器内钢水表面的保温等等。

材料工程基础讲稿-2011-新技术

材料工程基础讲稿-2011-新技术

(6)可形成稳态相,也可制备出一系 列的纳米晶材料和过饱和固溶体等亚稳 态材料。 (7)能实现弥散、固溶和细晶三位一 体的强化机制。 (8)可诱发在常温或低温下难以进行 的固-固(S-S),固-液(S-L)和固-气(S-G)多 相化学反应。
15
2.2 机械合金化原理
1.基本原理
在磨球的碰撞冲击和摩搓的作用下,粉末发生强 烈的塑性变形并破碎,形成洁净的原子化表面,在压 力作用下相互冷焊在一起,形成复合颗粒。(复合颗 粒的产生) 复合颗粒变形、破碎,反复的焊合与破碎就形成 了具有多层结构的复合颗粒,且平均尺寸不断细化, 形成了无数的扩散-反应偶。(层细化、扩散-反应偶) 应力应变和大量点阵缺陷(空位、位错、晶界等) 的产生,使系统储能很高,每摩尔达十几千焦,粉末 活性被大幅度提高;同时,磨球及颗粒相互之间的碰 撞瞬间会造成界面温升,这些变化不仅可以促进界面 处的扩散,而且可以诱发某些系统的多相化反应,最 终导致均匀合金的形成。 (能量升高促进扩散和化学 反应) 16
4
2.1 机械合金化工艺过程及特点
机械合金化是利用机械作用(如球磨及冷轧) 使原料发生强烈的变形及粉碎。并在不断的变 形、粉碎及焊合的循环中发生合金化,形成均 匀成分的合金。 在普通球磨条件下,原料会产生变形及破 碎,并在较大尺度上实现均匀化,要发生机械 合金化,必须在高能球磨条件下才能实现。由 于是在机械作用下实现合金化,因而其产物与 普通熔配的合金不同,其工艺过程也与粉末冶 金方法有所差异。
23
纳米晶材料的形成机制: 在高应变速率下,由位错密集网络组成的 切变带的形成是主要的形变机制。这些变形集 中的切变带宽约0.1~1µ m,球磨初期位错密度 增大,原子级应变亦随之增大。当达到某一位 错密度时,晶粒解体为由小角度晶界分隔的亚 晶粒并导致原子级水平应变下降。继续球磨, 切变带中的亚晶粒进一步细化到最终晶粒尺寸, 晶粒间的相对取向演变为大角度晶界的无规则 取向。由于纳米晶粒本身位错密度极低,当粉 末达到完全纳米晶结构时,开动纳米晶粒内的 位错需要克服极大的阻力,因此以后的变形主 要通过晶界的滑动来实现,最终形成无规则取 向的纳米晶材料。

材料工程基础讲稿21-精选文档

材料工程基础讲稿21-精选文档

根据不含杂质的钢中合金元素偏聚的现象提出,合金元 素是在A化温度下由晶内偏聚到A晶界上,随后在脆化温度 下,杂质元素因合金元素的吸引而偏聚到合金元素含量更 高的晶界区。 合金元素与杂质的化学亲和力按钼、铬、锰、镍的顺序 递减,这与铬、锰、镍等促进回火脆性的作用一致,但却 不能解释钼减缓脆化的作用。 根据钼可增加杂质元素扩散激活能的事实来说明钼的作 用是提高M的回火抗力→在脆化温度下保存较多的位错, 提高了杂质元素在晶内的溶解度。这一理论又称为二次偏 聚理论。
工艺参数因素 在回火脆性区回火,引起的回火脆性的 脆化程度及脆化速度均于回火温度与回火时间密切相关。 温度一定时,随等温时间延长,FATT升高。在550℃以 下,脆化温度愈低,脆化速度愈慢,但能达到的脆化程度 愈大。550℃以上,随等温温度升高,脆化速度变慢,能 达到的脆化程度进一步下降。 钢的脆化也可以用钢的等温 脆化动力学图表示。其形状 与过冷A等温转变图相似, 也呈C型,有一个鼻温。由 等温脆化动力学图可以推 出脆化是一个扩散过程。 但等温脆化过程较A等温 转变过程复杂。在有些钢中,随等温时间进一步延长, 脆化程度有可能减弱,出现所谓过时效现象。
①致脆元素如锰、铬、镍、硅等合金元素,当单独加入时,其致 脆作用大小按锰、铬、镍、硅的顺序递减。但这类元素的致脆作 用必须有磷、锡、锑、砷等杂质存在才能表现出来。不含上述杂 质的高纯镍铬钢就不显示回火脆性。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这类元素 同时加入时,其致脆往往大于单独加入时两者之和。 ②促进脆性的元素,如磷、锡、锑、砷、硫、硼等。这类元素引 起回火脆性,但必须以存在致脆元素为前提。例如碳钢中虽含有 这类元素,却不存在回火脆性。从试验数据看,锑、锡、磷是影 响最大的杂质元素,其余的影响较小。一般来说,如果杂质含量 在10-5数量级,影响较小,但含量在10-4数量级以上,往往会产 生明显的回火脆性。 ③去脆元素如钨、钼、钒、钛等。这类元素对回火脆性有抑制作 用,其中又以钼的作用最为显著,钨次之。大量研究表明,钼含 量有一个最佳值,高于或低于这个值都不能很好地抑制回火脆性。 据统计,最佳钼含量约为0.5%,随钢中的化学成分不同,可能在 0.2~0.7%之间变化。当加入的钨含量为钼的2倍时,能起到钼 的相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实:八十年代后期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小于1nm数量级的微细析出物后才彻底弄清。 A与B二组元能形成有限固溶体;固溶度曲线随温度 的降低而下降可获得时效硬化。将此合金加热到低于固 相线的温度保温足够时间, 溶质原子充分溶入固溶 体中后取出淬火(快冷), 溶质原子来不及从固溶 体中平衡析出,保留 在母相中形成过饱和的 固溶体—固溶处理。
§8-1 脱溶沉淀过程的热力学 通过形核-长大进行的,驱动力是自由焓差。 设A、B两组元可以形成α及β固溶体(或化合物 AmBn)。由物理化学知,温度一定时,α及β固溶 体的自由焓与成分之间的关系均呈一上凹曲线。 设有一成分为C0的合金,如该合金以α状态存 在,则其自由焓为: α GC ;如分解为成分为Cα 的α相及成分为Cβ 的β相,
工艺参数因素 在回火脆性区回火,引起的回火脆性的 脆化程度及脆化速度均于回火温度与回火时间密切相关。 温度一定时,随等温时间延长,FATT升高。在550℃以 下,脆化温度愈低,脆化速度愈慢,但能达到的脆化程度 愈大。550℃以上,随等温温度升高,脆化速度变慢,能 达到的脆化程度进一步下降。 钢的脆化也可以用钢的等温 脆化动力学图表示。其形状 与过冷A等温转变图相似, 也呈C型,有一个鼻温。由 等温脆化动力学图可以推 出脆化是一个扩散过程。 但等温脆化过程较A等温 转变过程复杂。在有些钢中,随等温时间进一步延长, 脆化程度有可能减弱,出现所谓过时效现象。
缓冷脆化不仅与回火温度及时间有关,还与回 火后的冷速有关。高于回火脆化的温度回火后缓冷 通过回火脆性区,使钢产 生回火脆化。冷速愈慢, 脆性愈严重;磷含量愈 高,脆化愈严重。冷速 的影响同样也反映出脆 化是一个扩散过程。即 可以把缓冷脆化看成是 各个温度下的短时等温 脆化的综合结果。
组织因素的影响 与M回火脆性不同,不论钢具有何种原 始组织均具有回火脆性,但以M的回火脆性最严重,B次 之,P最轻。这表明回火脆性主要不是由于M的分解及残 余A的在转变引起的。回火脆性还与A的晶粒度有关,A晶 粒愈细,回火脆性愈轻。 3)回火脆性的形成机理 回火脆性现象,从1917年发表的第一篇有关回火脆性的 文章到现在——探寻回火脆性的机理,两大学术流派是平 衡偏聚理论和非平衡偏聚理论。
2.回火脆性 某些成分的中碳合金结构钢在450~650℃回火较长时间或回火后 慢冷通过这个温度区间时会变脆,这种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1)特点 ①断口通常是沿原A晶界的沿晶断裂。②在回火脆性区回火时脆化 程度对时间有显著的依赖性。③具有可逆性,即如果钢先在较高温 度回火并快冷,没有产生脆性,如果再将其在脆化温度范围加热或 慢冷通过此温度区间,则会产生脆性;如果将上述脆化了的钢再进 行高温回火并快冷,脆性又会消失,称为脱脆。产生回火脆性后使 钢的韧性ak、K1c降低,FATT温度升高。 2)影响回火脆性TE的因素 钢的化学成分 成分是影响回火脆性的最根本因素。例如,不含 合金元素的碳钢,没有回火脆性。根据钢中成分对回火脆性的影 响,大体上可以把不同元素分为三类:
过饱和固溶体α相与析出稳定相θ之间的自由焓存差最 大——相变驱动力最大。但由 于析出θ相需要克服的位垒较 大,形核时的临界形核功大, 故转变速度较慢。而先析出中 间亚稳相虽然相对自由焓差小, 亦即驱动力小,但由于中间亚 稳相与原α相从成分及点阵结 构来看都比较接近,故析出时 所需克服的位垒小,因此转变易于进行。 与M分解时碳化物的转化一样,过饱和固溶体脱溶沉淀 时由中间亚稳相向稳定相的转化可以是原位转变,或是独 立形核长大。
除Al-Cu外,Al-Zn、Al-Ag、Cu-Co、Cu-Be、Al-MgSi、Ni-Al、Ni-Ti、Fe-Mo、Fe-Au等在脱溶开始时也都形 成GP区。GP区除形成薄片外,也有呈球状的,如Al-Zn、 Al-Ag,也有呈针状的,如Al-Mg-Si。GP区的形状取 决于原子半径差。半径差大时,畸变能大,易呈片状或针 状。
非平衡偏聚理论 这个理论起源于最早的关于Fe3C在晶界沉淀引 起回火脆性的设想。由于这一设想不能解释杂质元素的作用,因而 又提出,在Fe3C析出后,杂质元素会在其周围富集,从而引起脆 化。偏聚在渗碳体-铁素体界面上的杂质元素是由渗碳体片中“排 挤”出来的,因为它们在渗碳体中溶解度非常小,基于这个模型, 对镍和锑偏聚进行了计算,所得结果对镍而言,与实际符合得很 好;但对锑而言,则较实测值小。对这个结果研究者的解释是偏聚 的锑还有一部分是在镍的吸附下由基体扩散而来。由于这样引起的 偏聚是一种过渡状态,在高温 加热后,杂质向铁素体内部扩散, 以及碳化物部分溶解而使渗碳体 -铁素体界面净化,从而使脆性消 失,这种理论又称为非平衡偏聚 理论。
由于铜原子比铝原子小,故富铜的薄层两侧的铝原子将蹋向富铜 薄层而形成弹性畸变导致硬度升高。 铝铜合金在190℃以下时效所形成的GP区在 200℃以上将瓦解。由于GP区的形成而升高的 硬度也将随之消失。这样现象——回归,但随 时间的延长,由于又有其它相的析出而使硬度 重新升高。 如在发生回归后立即快冷至室温,则在低温 下可以重新析出GP区。即GP区的形成与瓦解 是可逆的。温度分界点是190~200℃。但当铝 铜合金中铜含量降低时,形成GP区的温度上限将下降。 不同成分铝铜合金在不同温度时效时最先析出的析出物不同。
0
则根据公切线法则其自由焓Gα+β 为:
G
α+β
nβ nα α G Cα + Gβ β = C n α + nβ n α + nβ
பைடு நூலகம்
nα-α相摩尔数, nβ-β相摩尔数。
α 因Gα+β< G C0,为了
降低自由焓,成分为C0的 α相将分解为成分为Cα的α相及成分为Cβ的β 相——自成分为C0的α固溶体析出β固溶体,并 使α的成分由C0降至Cα。Cα即该温度下B在A中的 固溶度。
值得注意的是,非平衡偏聚理论认为回火脆性和马氏体回火脆性 是一个系列中的两个现象,是一个事物在两个温度区的不同反应, 因此可以用同一机理解释这两种脆性,这个想法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 4)抑制回火脆性的措施 根据上述可知,采用以下措施可以抑制回火脆性:①在钢中加入 适量的钼、钨等元素;②减少钢中的杂质,特别是锑、磷、锡 等;③以铝脱氧或加入钒、钛等元素,以获得细小的A晶粒度;④ 高温回火后快冷;⑤采用亚温淬火。其中前三相属于改变钢的成分 和提高冶金质量,这些是最根本的措施,因为对于大截面零件,回 火后快冷是很难做到的;对于那些要在脆化温度范围长期工作的零 件,如汽轮机轴等,则只有使用对回火脆性不敏感的材料,才能保 证长期工作的可靠性。
根据不含杂质的钢中合金元素偏聚的现象提出,合金元 素是在A化温度下由晶内偏聚到A晶界上,随后在脆化温度 下,杂质元素因合金元素的吸引而偏聚到合金元素含量更 高的晶界区。 合金元素与杂质的化学亲和力按钼、铬、锰、镍的顺序 递减,这与铬、锰、镍等促进回火脆性的作用一致,但却 不能解释钼减缓脆化的作用。 根据钼可增加杂质元素扩散激活能的事实来说明钼的作 用是提高M的回火抗力→在脆化温度下保存较多的位错, 提高了杂质元素在晶内的溶解度。这一理论又称为二次偏 聚理论。
固溶处理的合金在室温放置或在低于固溶度曲线下的 某一温度保温,溶质原子将会发生偏聚或析出高度弥散的 微细第二相→合金的硬度、强度↑。 沉淀硬化—弥散强化。 在室温放置产生的时效——自然时效 自然时效,加热到室温以上 自然时效 的某一温度进行的时效——人工时效 人工时效。 人工时效 时效一词目前在工程中也泛指材料在经过一定时间室温 放置或加热后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发生变化,以及外 形、尺寸等发生变化的含义。
第八章 合金的时效
研究一种Al-Cu-Mn-Mg合金时偶然发现该合金淬火后 在室温放置,硬度随时间的延长 不断升高——但在光镜下未观察 到显微组织变化。 当时无法推测硬度升高的 原因?——时效(aging)硬 化。 该合金在1909年进行工 业生产。后来的研究证实, 时效硬化是由于在固溶度曲 线以下自过饱和固溶体中析 出微细产物引起的。
3.θ’的形成 时效温度进一步提高将形成θ’。θ’也是通过形核与长大形成 的。与θ”不同,θ”为均匀形核,而θ’则为不均匀形核,通常 是在螺位错及胞壁处形成。θ’也呈薄片状,惯习面也是{100}α。 与α的位向关系为{100}θ’∥ {100}α,[100]θ’∥ [100]α,在 (001)面上与α保持部分共格。θ’的尺寸大到能在光镜下观察 到。θ’也具有正 方点阵,单位晶胞 尺寸为a=b=0.404nm, c=0.580nm,成分与 CuAl2相当。
2. θ”的形成 随时效温度的升高,较为稳定的θ”将形成。如在较高温度时 效,则一开始就有可能形成θ”。θ”呈薄片 状,厚0.8~2nm,直径约15~40nm,惯习面为 {100}α。θ”具有正方结构。a=b=0.404nm, 与铝相同。C=0.788nm,较铝的点阵常数c的 两倍略小。θ”的(100)面可以与铝保持 完全共格,但在z方向则要依靠正应变才能 与铝保持共格联系。故在θ”薄片周围将产 生一弹性畸变区。因此,θ”的形成也将使 硬度升高。θ”的单位晶胞有五层(001) 面组成。顶层与底层全部为铝原子,第三 层全部为铜原子,第二层与第四层由铝和 铜原子混合组成。成分接近CuAl2。
平衡偏聚理论 回火脆性是由于碳原子在晶界的偏 聚使晶界成为过饱和固溶体→变脆。 后来的工作证明脆性主要是锑、磷、锡、砷等元 素的偏聚弱化晶界,晶界的断裂强度降低。杂质原 子在晶界的偏聚是能够降 低畸变能(与杂质元素在 晶内比较),即杂质元素 在晶界的偏聚是一个向平 衡状态过渡的自发过程。
平衡偏聚理论可以解释回火脆性的下列特征: ①脆化发生在一定温度范围; ②脆化程度随脆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③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有巨大影响; ④脆化过程具有可逆性; ⑤脆化主要是一种晶界现象,脆化断口是沿晶 断裂。 但是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钢中要同时存在 某些合金元素和杂质才会发生这种脆性。为此提出 了以下两点修正:
三元固溶体的平衡偏聚理论 在一个含有杂质元素和合金元素的三元固溶体内,杂质元素与 合金元素存在化学交互作用。合金元素是在回火时向晶界偏聚的, 根据合金元素与杂质元素之间化学亲和力的不同,可以出现三种情 况: 当亲和力很强时,就会在晶粒内沉淀出稳定的化合物,从而抑 制回火脆性的发生,钼就属于这种情况; 当亲和力适中,就会同时在晶界偏聚并引起脆化; 当亲和力很弱时,杂质元素不会向晶界偏聚,因此也不会引起脆 化。 凡是对回火脆性敏感的钢中,杂质和合金元素的作用都属于第二 种情况,根据这一理论计算出的晶界偏聚的平衡浓度和实验结果符 合的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