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劳山分水岭地带红层中抗旱救灾地下找水工程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白劳山分水岭地带红层中抗旱救灾地下找水工程实例
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云南属重灾区,在国土资源系统组织的抗旱救灾地下找水突击行动中,我公司在滇西地区承担了240口探采井的打井任务,其中,最值一提的是在大理州巍山县白劳山分水岭地带滇西红层中深61.80m处打出日涌水量57m3/d的优质地下水供水井,从根本上解决了巍山县巍宝山乡翁家丫口村民世世代代缺水的困难和问题,本文即探讨这一典型工程实例。
标签:抗旱找水地下供水水井
1抗旱找水基本情况
1.1目的任务
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旱情尤为严重的云南省在国土资源部的援助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为响应“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号召,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组织实施了抗旱救灾地下找水突击行动,实现了“打出千口井、救助百万人”的具体目标任务。
作为抗旱找水的主力军,南方公司承担了滇西地区大理州、保山市、丽江市共240口抗旱水井的实施任务,其中大理州有148口井,在旱情较重的巍山县有40口井。
1.2旱灾情况
持续半年无降雨的干旱导致大理州辖区内数千个村庄民井干枯,库塘蓄水耗尽,人畜饮用十分困难,全州受灾人口达69万多人。
2010年3月20日国土资源部旱情调研组对旱情严重的巍山县各乡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组织省、州、县有关领导和专家及地勘单位召开了抗旱救灾现场办公会,强调了抗旱打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巍山县确定为首批重点抗旱找水地区,从此,拉开了滇西抗旱救灾地下找水突击行动的序幕。
2抗旱水井的实施过程
2010年3月22日清晨,本人率公司抗旱找水井位布设专家组一行5人早早地赶到了巍山县,在县国土局和乡镇领导的引导下,仅用了半天时间便顺利完成了巍山盆地边缘6口抗旱水井的井位布设任务,没感到布井工作的艰辛和繁重。
午饭后,在巍宝山乡乡长的引导下,驱车走了近1小时的盘山公路将布井组带到了其翁家丫口村,据村长介绍:本村世世代代缺水,今年尤为严重,自“元旦”节以来的居民饮用水都要到5公里外的山脚下、河沟里靠人背马驮来解决,村民苦不堪言。
云南俗称的“丫口”,即为山脊分水岭地带的鞍部,补给水源缺乏,不利于汇水。
面对百姓缺水的痛苦和不利找水的自然条件这一对矛盾,给抗旱找水布井专家组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在乡政府和村民的强烈要求下,专家组经再三考虑决定背水一战,在该村布设一口探采井。
2.1科学严谨的布设井位
翁家丫口村地处巍山南部巍山河西侧近东西向展布的白劳山山脉分水岭地带,沿文笔山—白劳山山脉自东向西渐增高,白劳山山顶海拔标高2457m,山高坡陡,沟谷深切,地形汇水条件极差;村子周围分布地层为第四系(Q4)粘性土隔水层,三叠系上统麦初箐组(T3m)紫红、灰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属裂隙弱含水层,富水性较差,在地学界通称为滇西红层,区域上属典型的贫水地层。
针对不利的水文地质条件,专家组经过近3个小时的现场踏勘,结合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综合分析和反复论证,最终根据地形相对低洼、微地貌上略显沟谷(小型断裂)交汇处、地表植被长势相对较好地段等三个条件的对比优化,将抗旱救灾探采井的井位确定在村子东端的便道旁,也兼顾了交通运输和供电的便利,直至傍晚时分,终于完成了全天的布井工作。
2.2快速高效地打井
经过紧张的准备,抗旱水井于2010年3月24日开孔,因施工用水需到5公里外的山脚下去运输,施工条件较艰难,机场工人经过日夜奋战,以日进尺15米左右的速度在钻进。
3月27日钻进深度到达50米时突然出现冲洗夜消耗量增大直至漏失的异常现象,取芯观察编录后发现竞出乎意料地打到了岩溶发育的角砾状灰岩,凭借水文地质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灰岩的揭露和孔内漏水出现,已为找水成功预示了八成的胜算。
3月29日钻进至61.80米深度后,底部岩芯完整岩溶不发育,并夹有砂、泥岩成分,判定灰岩基本揭穿,便停止了钻进。
经分析判断,厚度为14.80米的角砾状灰岩的成因有两种,其一,属于麦初箐组(T3m)碎屑岩中所夹的透镜体;其二,有可能经断层错动后的下覆三叠系上统三合洞组(T3s)灰岩。
但无论如何,岩溶发育的灰岩将是抗旱打井的主要富水地层,是关系到抗旱井成败的关键含水层。
2.3认真成井和抽水试验
2010年3月30日钻工们将早已准备就绪、规格齐全的井管逐一连接并下置到位,并租了一辆消防车从山下运水洗井,为下一步的抽水试验作好充分的准备。
2010年3月30日—4月2日间按《云南省抗旱救灾地下找水技术要求》做了二次降深连续3天的抽水试验,水源不断,水位稳定。
试验结果,水位降深4.40m,单位涌水量12.95m3/d.m,单井涌水量57.0m3/d,完全能满足全村49户,213口人的生活用水,经分析测试,地下水水质良好,基本适宜生活饮用。
3抗旱找水见奇效
2010年4月3日州、县、乡各级政府、国土部门、新闻媒体和施工单位数百人聚集在翁家丫口村抗旱水井周围举行了异常隆重的庆典和验收仪式。
验收结果:井深61.80m,水量57.0m3/d,水质良好,适宜饮用,评定等级为优秀。
各
级政府部门为我公司颁发了印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抗旱找水,造福百姓”等字样的多面锦旗。
庆典结束后,全村的男女少老上百人仍再次自发地买来大量鞭炮持续燃放,热烈欢庆翁家丫口村民从此告别了世世代代缺水的历史。
我公司水文地质专家和钻井工人们经过10天的日夜奋战,打响了抗旱找水的首场攻坚战,坚定了抗旱必胜的信心。
所取得的抗旱水井成果详见综合成果表:
4抗旱救灾地下找水总结
通过巍山县巍宝山乡翁家丫口村抗旱水井这一典型工程案例亲自组织实施和剖析,将笔者对抗旱救灾地下找水的意义、认识和体会总结于下:
(1)仅用了10天时间,在严重缺水的白劳山分水岭地带红层中找到了质优量大的地下水,使翁家丫口村49户,213口人告别了世世代代缺水的历史,解决了民生问题,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将省委省政府“抗大旱、保民生”的济民政策落到实处,坚定了云南人民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2)翁家丫口抗旱井工程证明了深100米以内的浅井投入低、见效快,就云南山区分散式抗旱找(供)水而言,具有较好的针对性、适宜性和可实施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3)典型的抗旱水井工程实例,不仅充分验证了“山水相连、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规律,更坚定了地勘队伍在缺水贫困山区抗旱找水救助居民的信念。
(4)云南白劳山分水岭地带的红层中打井找水的成功案例,是笔者三十年水文地质勘探生涯中首次见证的奇迹,并受到了极大的启示:作为一名水文地质工作者,不要墨守成规,完全被以往的勘查成果和前人的观点所束缚,更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才有可能发现地下水赋存和运动的特殊规律,并创造出地下找水的奇迹。
(5)水文地质勘探技术需要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相结合,才能解决复杂的水文地质问题,严重缺水的贫困山区抗旱找水是对水文地质工作者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6)保护地球、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减少大旱大灾的上策;依靠科学技术,探索地球奥秘,揭示和掌握地下水的运动规律,着力做好易干旱受灾地区备用水源地(抗旱水井)建设,乃是抗旱救灾保民生长期有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