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6篇〕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
学校组织我们系统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1、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根底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开展,陶冶情感,进步学生的审美才能,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才能的开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与全面开展。
2、课程标准不具备强迫性,使教材编写或老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敏选择。
假如条件不允许,学生不需要,可以不采纳。
另外,一样的需要可用不同的对象来满足,同样的内容标准老师可以根据需要自己设计详细的教学活动。
这样,充分考虑了老师、学生的需要心理,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给予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标准与生活严密相连,满足了学生联络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课程标准没有为所有学生制定一个必须到达的硬性开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开展程度,而是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根底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开展。
既重视结果鼓励,更重视过程鼓励。
满足学生成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
5、课程标准为学生创设宽松、多样、活泼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多样化,丰富化,从而产生新颖感、增强兴趣感。
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时机,以增强学生兴趣,更好地满足其成就需要;让学习具有挑战性,使学生学习后能获得一种从事创造性劳动产生的满足感;扩大了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尊满足。
6、课程标准摆脱了长期受专业美术教育的影响,使美术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降低了知识、技能难度,使学习具挑战性的同时,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展和进步,都有成功的体验。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2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摆脱了单纯传授技能的教学形式,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强调写实性教学,表达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络,鼓励学生自由表
现,大胆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
然而在目前美术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的观察力不强,想象力被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束缚,缺乏创作素材。
〔2〕学生缺乏大胆创新的意识,画的东西“千人一面”,没有个性。
〔3〕师生缺少交流,老师难以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从而也影响对作品的评价,甚至有些老师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对没按要求画画的学生大加斥责,长此以往,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4〕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如绘画课、欣赏课、手工制作课单独上,而且是老师指定〕,学生感觉自主选择的空间小,是一种被动的知识承受,从而产生枯燥感,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
要在课堂教学上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老师本身除了不断进步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改良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观察、鼓励创造、倾听交流、自主学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在积极愉快的美术课堂上去欣赏、体验、创造美,感受绘画创作的成功和快乐,从而进步他们的艺术才能和美术素质。
以上是我对新课标的一些认识和理解,我将在教学工作中根据新课程标准努力工作,争取把美术教学搞得更好。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3
小学美术新课标带来很多新的理念,它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才能、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
在此,说说我对美术新课标的一些体会:
一、老师是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学,课堂是老师预设好的课堂,老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
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
学生根据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
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
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
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展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让学生“玩”得痛快,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
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擅长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开展的课堂。
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才能的培养。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开展为中心,以进步学生的全面开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的。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4
美术新课程标准表达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理论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络。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究;四大学习
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而欣赏、评述那么是倾向于文化品味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究那么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
从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方式。
美术课中的技能教育比拟好理解和把握,而如何参入人文意识,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呢?其实,人文性质就是美术课程的根本性质!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不能脱离文化情景,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课程改革是让我们从单纯的技术传授转向关注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等。
通过美术教育,我们可以有效的促进形成和开展学生的人文意识。
这首先我们就要努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开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假如我们老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展人文素养教育,其实,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去,再次要高度重视美术作品的鉴赏,理解开掘人文内涵。
这一活动一般在教学欣赏、导入上运用,在课堂中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感受最大限度的信息量,课堂中所学的任何东西,都应视
为浩瀚的人文海洋中的几个小岛,通过这些小岛,他们接触的应该是人文精神的海洋。
但在不同领域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及“设计应用”领域中不能放弃对学习技能的探究性学习及技能训练。
新课程的另一重大举措就是该以往的授之于鱼为授之于渔。
转换课堂角色,改变往昔以师为主生为辅的教学形式为以生为主,师为辅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培养学生的自主才能,和增强学生主体人格。
而美术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更合适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尊重和保护学生,要成认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差异无好坏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差异是一种资,不同是一种财富,这在课堂交流讨论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我们应该作为主导,起向导,参谋作用,指导学生安康快乐地成长。
每次学习课标,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体会,突然,有三个元素涌上心头,在这一空间,我,学生我将如何来引领他们?如何让他们喜欢上我的美术课,我并不希望他们各个都成为画家,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是他们因为爱上我的美
术课因为我的某一节美术课而让他们爱上了历史,爱上文字,爱上了科学,爱上了创造和创造!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5
20xx年11月15日到20xx年11月30日,我参加了20xx 年阳江市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年版〕网络培训,这次培训,我系统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
一、明确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展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施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的。
同时标准中增加美术课程四个特性的表述:“凸显视觉性”、“具有理论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美术课程的“视觉性”特征作为首要特征,是首次在课标中明确提出。
愉悦性的提法也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内容。
这些不仅凸显美术学科的价值,而且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二、美术课程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开展为中心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美术教学以老师讲解示范为中心,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老师转,老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老师叫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这是以教定学。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着眼于学生的将来开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艺术文化漫无边际。
学生要想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是不大可能的。
(二)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
所谓重学习结果就是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画画得怎么样,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表现以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
而让学生去模拟教材中的范画,或按照老师主观意志去作画。
所谓重过程,就是老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探究理论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经历,还要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才能同时也得到开展新课程倡导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根本的任务,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才能,营造轻松、愉快而宽容的教学气氛。
总之,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的开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强调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想和方法,将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开展为中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由于学习美术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操作性,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便于学习,课标中的创作活动又详细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拙,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要求学生大胆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
因此,以外化性行为为主,是创作活动中划分的两个学习领域的一样点。
主要区别那么是造型表现注重自由性,设计,应用注重功能性。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那么注重通过欣赏作品的感受、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构造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开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课程改革打破的一个难点。
为此,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探究”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其目的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引
导学生主动探究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教学中,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究”学习领域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究,要求学生灵敏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展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
但是,综合探究学习领域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保持美术自身的主要特色。
四、转变学习方式,探究美术教学改革
美术课是根底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去探究美术教学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树立新的理念”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必须付诸行动,详细一点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就是承受式,这种学习方式所学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的,学生是知识的承受者,这种学习方式延用了多年,肯定有其存在和使用的价值,但这种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承受和掌握,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容易造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
现代学习方式称为发现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理论,它强调
自主、探究、发现,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断生长张扬、开展、提升的过程。
学习方式并不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法,学习方式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前后两者类似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敏,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还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习的开展更具有战略意义。
学习方式本身也包含有“教与学”的关系,虽然这里谈到的多侧重在学生方面,但也涉及到老师的得法引导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战略性、方向性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而战术,即教法那么比拟灵敏,老师运用的空间是很广的。
美术新课程施行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对于对新课程的理解,我相信每一位老师的心里都有一把尺,对新课程都有自已不同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
而新课程本身就是有质疑、有争论、也就不可防止的有分歧。
我认为,美术课和其他课程一样,不是孤立的。
各门学科之间有横向的、纵深的联络!在施行教学活动中,应该将各类知识融会贯穿、灵敏运用,才能到达最正确的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全面的、完好而又独特的个体!新的课标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胜任新形式下的教育教学工作!
美术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6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形式,而是参加了更多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要到达这样的目的,需要美术老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
我一直在考虑: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组合作的融入课堂中?在考虑的同时,我重新学习课表,又把一次次的理论进展总结。
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究、理论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气氛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在一个轻松、活泼的情境中,让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味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同时,他们的个性化创意得到了表达和展示,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理想和创造性。
二、“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是重点,“合作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到达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根据课型“合作互动”,通过互助互动有利于解决问题。
第二、根据重难点,“合作互动”,抓住课中的难点展开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
第三、结合作业,“合作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才能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进步作品的质量。
“合作互动”的评价,同伴之间进展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根底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进步审美才能,到达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缺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进步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良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才能、思维才能、构图才能和区分、调色才能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
一个轻松愉快,有兴趣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