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生活雨水,读书修业知规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气生活雨水,读书修业知规度
绘图:周勇制作:蔡嵩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这首《春夜喜雨》把节气雨水前后的物候特征刻画的真是细致入微。雨水为正月中气,“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这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精准的解释了节气雨水的来历。
陈希夷所传《廿四节气导引法》雨水坐功如配图所示,自雨水始,至惊蛰前止,每日23点到凌晨3点之间,盘腿而坐,两手相迭按于髀骨之上,如上一节气立春相同做反向转身拗颈,但动作为左右肩部做相反姿势的拉伸,即左肩耸拉右肩放松,右肩耸拉左肩放松,各三五次。这里特别说明下,三五次是三个五次的意思,并不是三至五次。做完导引后,叩齿、吐纳、漱咽三次收功入睡。这组导引动作主要是针对的三焦经络,对留滞邪毒,咽干及肿、哕、喉痹、耳聋、汗出、目锐眦痛、颊痛等症状有缓解和辅疗作用。
《遵生八笺》所载雨水坐功图
雨水润物于无声处,正是读书修业好晨光,所以雨水前后恰值校园开学之际。《淮南子》曰:“春为规,规者,所以圜万物也。规度不失,万物乃理。”规为规律,度为法度。像节气的观察、测定是历经数代学人以数百年为纪,严谨观察测算自然变化的规律,审慎勘定分寸而形成。如惊蛰和雨水节气的顺序,在东汉以前是惊蛰在前雨水在后。当时的学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立春后雨水渐增但蛰虫尚未复苏,需雷震惊醒而后生发,所以才将雨水与惊蛰调整为现在我们所用的顺序。读书学习正是为了传承规度,对时风巨变的今时来说,规度知行尤显重要。中华文明能够传续上下五千年,其根本在于规度的承继与适时而变。
同理言,节与气是天时,是规度,古人所编订的节气七十二候,是节气在自然界的现象表征。从物候层面来说,千年以前的古人所记载物候征象,相对于今天的自然生态,应需以科学的精神进行严谨的
修正,而非沿袭。但更多的人文规度,如宗族伦常、人际规约、诗词格律、行文规范等等,则应沿袭旧制,这就是中华文明传承千载的文脉之根。
被误读为“杜甫能动”的匾额“勤能补拙”
被误读为“荡妇”的“坦荡”
被误读为“妇女之宝”的“宾至如归”
被误读为“好狗边上飘”的“风景这边独好”
在网络霸屏的笑料中,有许多是因不识规度的无知被当成笑话。如“勤能补拙”被读成了“杜甫能动”;“宾至如归”被读成“妇女之宝”;“坦荡”被读成“荡妇”……其实,这既有书写者不规范的问题,也是识读者不了解行文规范所造成的笑话。像匾额的行文规范是依据下款印章来确定阅读方向的,如果横匾的下款在左,即是按旧制书写的匾额,应从右向左识读;如果横匾的下款在右,则按现代行文习惯,从左往右阅读。现在,制作匾额时,必须留名款或者至少留一枚印章来标示行文走向。
莫言所题写的匾额被港媒提醒:应遵旧制
康熙题匾
由于教育的原因和制度的变革,现代人已经对旧规度非常陌生。当网络改变了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之后,当人们已经没有耐心阅读纸媒长文之时,当思考仅局限于利益得失,当决策只顾及到现实功利,旧规度如何承古继今?新规度又当依据什么来校正?这在当下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中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今天这种时风巨变中,我们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重建规度传承规度知行规度,让历经千载淘沙淬炼的东方思想去照亮我们茫然的未来。
民国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