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计算管理平台技术⽅案云计算管理平台技术⽅案
⽬录
⼀、背景介绍 (4)
⼆、云计算管理平台整体架构 (4)
2.1物理层总体设计 (6)
2.1.1云平台的互联⽹出⼝介绍 (8)
2.1.2业务应⽤区 (8)
2.1.3管理和服务区 (9)
2.1.4云数据库区 (10)
2.1.5备份存储区 (10)
2.1.6核⼼交换区 (12)
2.1.7云安全访问控制区 (13)
2.1.8物理设备选型原则 (14)
2.2资源抽象和控制层 (15)
2.2.1计算资源池设计 (15)
2.2.2存储资源池构建 (21)
2.2.3⽹络资源池构建 (24)
2.2.4虚拟化管理平台 (27)
2.3云服务层 (31)
2.3.1 IaaS服务 (31)
2.3.2多租户组织架构 (33)
2.3.3虚拟数据中⼼ (33)
2.3.4云服务使⽤流程 (39)
2.3.5云服务的申请与审批 (40)
2.3.6云服务交付 (42)
2.3.7云安全服务交付 (54)
2.3.8云负载均衡服务交付 (55)
2.3.9云数据库服务交付 (57)
2.4云运维层 (62)
2.4.1云运维平台整体架构 (62)
2.4.2云平台分级管理 (64)
2.4.3设备管理 (65)
2.4.4资源管理 (81)
2.4.5资源编排 (93)
2.4.6资源监控 (99)
2.4.7⽤户管理 (106)
2.4.8流程管理 (109)
2.4.9⽇志管理 (113)
2.4.10报表管理 (113)
2.4.11计费策略管理 (117)
2.5云安全层 (118)
2.5.1云安全需求及边界划分 (118)
2.5.2云边界安全防护需求 (119)
2.5.3云内部安全防护需求 (119)
2.5.4云安全体系架构 (120)
2.6云备份⽅案 (123)
2.6.1备份架构设计 (123)
2.6.2存储备份 (124)
2.6.3云数据备份 (127)
2.6.4云主机备份 (132)
2.6.5云数据库备份 (136)
2.6.6备份策略 (142)
⼀、背景介绍
云计算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技术进⼀步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段。
云计算在教育领域应⽤前景⼴阔,未来将在促进教育公平、降低教育成本、变⾰教学活动⽅式、提⾼管理效率和助推终⾝教育等五个⽅⾯对教育产⽣深远影响。
云计算本质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微软把云计算定义在云+端、软件+服务上;⾕歌(Googe)认为,云计算就是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为中⼼,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络计算服务;IBM则认为云计算是⼀个虚拟化的计算机资源池,⼀种新的IT资源提供模式。
虽然他们对云计算的定义不同,但认识较⼀致的地⽅是:云计算即“按需服务”,将数据存储和计算能⼒作为可以通过互联⽹来获取的“服务”向客户提供。
⼆、云计算管理平台整体架构
云计算管理平台整体架构图如下图所⽰:
图1.云管理平台整体架构图
整体分为六⼤部分:
1、物理层
物理层包括运⾏云管理平台运⾏所需的云数据中⼼机房运⾏环境,以及计算、存储、⽹络、安全等设备。
云中⼼机房的部署按照分区设计,主要分为数据库区、业务应⽤区、存储区、系统管理区、⽹络出⼝区和安全缓冲区等区域。
2、资源抽象与控制层
资源抽象与控制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负责对底层硬件资源进⾏抽象,对底层硬件故障进⾏屏蔽,统⼀调度计算、存储、⽹络、安全资源池。
其核⼼是虚拟化内核,该内核提供主机CPU、内存、IO的虚拟化,通过共享⽂件系统保证云主机的迁移、HA集群和动态资源调度。
同时通过分布式交换机实现多租户的虚拟化层的⽹络隔离。
在存储资源池的构建上,采⽤分布式存储技术,实现对服务硬盘的虚拟化整合,并通过多副本(3-5份)技术保证存储数据的⾼可靠。
3、云服务层
云服务层提供IaaS层云服务:
IaaS服务:包括云主机、云存储(云数据盘、对象存储)、云数据库服务、云防⽕墙、云负载均衡和云⽹络(租户⼦⽹/IP/域名等)。
IaaS层服务向PaaS层、SaaS层提供开放API接⼝调⽤。
云服务通过⾃助服务门户,向租户提供⾃助的线上全流程⾃动化交付。
⽤户可以在⾃助服务门户上进⾏服务的申请,完成审批后相应的云资源将会交付给⽤户远程控制使⽤。
4、云安全防护
云安全防护为物理层、资源抽象与控制层、云服务层提供全⽅位的安全防护,包括防DDoS攻击、漏洞扫描、主机防御、⽹站防御、租户隔离、认证与审计、数据安全等模块。
5、云运维层
此模块为云平台运维管理员提供设备管理、配置管理、镜像管理、备份管理、⽇志管理、监控与报表等,满⾜云平台的⽇常运营维护需求。
6、云服务管理
此模块主要⾯向云管理员,对云平台提供给租户的云服务进⾏配置与管理,包括服务⽬录的发布,组织架构的定义,租户管理、云业务流程定制设计以及资源的配额与计费策略定义等。
2.1物理层总体设计
基础设施层拓扑如下:
图云计算数据中⼼拓扑图
物理资源层应包括运⾏云平台所需的机房运⾏环境,以及计算、存储和⽹络等设备。
主要分为业务应⽤区、云数据库区、备份存储区、管理和服务区、核⼼交换区和云安全访问控制区。
物理组⽹⽰意图,如下图所⽰:
图表物理组⽹⽰意图实际组⽹拓扑如下图所⽰:
图表实际组⽹拓扑
2.1.1云平台的互联⽹出⼝介绍
2.1.2业务应⽤区
主要⽤于部署承载业务应⽤的物理服务器,通过提供⼤内存性物理服务器,配置为2
路INTEL XeonE5-2620 CPU(6核,主频2.0GHz),内存96GB,硬盘2*300G SAS+6*900G SAS,2G⾼速缓存,作为计算单元,同时,利⽤服务器本地硬盘,结合H3C vStor零存储解决⽅案来满⾜业务应⽤的存储需求,物理组⽹⽰意图如下图所⽰:
图表业务应⽤区
如图所⽰组⽹,单台物理服务器分别连接四个不同的⽹络:
1、业务⽹络:服务器⽹卡上联H3C S5820v2接⼊交换机,提供业务数据访问⽹络;
2、管理⽹络:服务器⽹卡上联H3C S5120HI接⼊交换机,通过系统管理区相应管理软件实现虚拟化平台管理、⽹络管理、H3C CSM管理等;
3、存储⽹络:通过连接H3C S6300万兆电⼝接⼊交换机,实现不同区域不同物理主机之间存储⽹络的互通;
4、服务器带外管理⽹络:通过服务器带外管理iLO⼝上联H3C S5120HI交换机,形成跨交换机带外管理⽹络集群,⽅便运维⼈员以服务器集群为单位对硬件进⾏统⼀管理配置。
2.1.3管理和服务区
部署云管理平台、⽹络管理平台、虚拟化管理平台等管理服务器,硬件同样采⽤⼤内存性2路物理服务器,通过对云管理平台、⽹络管理平台、虚拟化管理平台等软件的部署,实现对底层资源的合理管控,保障业务运⾏的可靠性、可⽤性,合理的分配资源,通过⾃动化的运维管理,提升客户IT⼈员的运维管理效率,物理组⽹如下图所⽰:
图表物理组⽹图
从业务管理可靠性来分析,系统管理区各管理平台部署分为两⼤类,硬件⽀撑系统和虚拟⽀撑系统。
硬件⽀撑系统主要是考虑到业务管理平台的重要性和可靠性,故直接采⽤物理服务器作为⽀撑平台,包括:
1、H3C CVM双机集群:通过CVM主机实现对虚机的管理运维,采⽤双机热备的形式,保证CVM管理平台的可靠性
2、H3C CSM双机集群:通过CSM主机实现对⼤云平台的管理运维,采⽤双机热备的形式,保证CSM管理平台的可靠性
虚机⽀撑系统是指在虚拟化环境下,直接将管理平台部署在虚机上,建⽴统⼀的云服务管理集群,通过虚拟化软件来保证各管理平台的可靠性,在这个集群内主要运⾏以下⼏个系统:
数据库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建⽴、调整、重构、安全控制、完整性控制和对⽤户提供技术⽀持。
H3C云管理平台:实现⽹络拓扑、故障、性能、配置、安全等管理功能。
OpenStack计算管理节点:对下层虚拟化计算资源进⾏管理调度。
对象存储管理:静态数据的存储、检索、预览,数据的持久性和可扩展性管理。
2.1.4云数据库区
部署承载数据库服务的物理服务器,对于部分⾼性能数据库可直接部署在物理主机上,通过配置4路INTEL Xeon E5-4620 CPU(核数8核,主频2.2GHz),64G内存,2*300GB
硬盘的⾼性能物理服务器,来满⾜客户对于数据库系统的承载需求。
对于性能要求不⾼的数据库服务,以虚拟机⽅式部署交付。
数据库服务区通过部署⾼性能的FC存储,来满⾜客户关键业务的数据存储以及对数据,物理组⽹如下图所⽰:
图表云数据库区
2.1.5备份存储区
通过部署⾼性能存储设备以及专业的备份管理软件,实现对云主机&云存储区以及云数据库区的数据的备份,保障业务数据的⾼可靠性,物理组⽹如下图所⽰:
图表备份存储区组⽹拓扑
采⽤1台物理服务器作为备份管理服务器,利⽤H3C FlexStorage P5730存储作为数据备份介质。
H3C FlexStorage P5730存储是⼀款横向扩展存储平台,专为满⾜虚拟化环境不断变化的需求⽽设计。
它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案:可满⾜⾼可⽤性、数据移动性、灾难恢复、可管理性及升级等⽅⾯的需求。
借助本⾝的企业级存储软件功能和领先的虚拟化软件集成,FlexStorage可为各个阶段的虚拟化增长提供⽀持。
直观、普遍的管理⽅式简化了存储管理。
此外,FlexStorage还⽀持数据跨不同层、位置以及在物理和虚拟存储之间移动,为⽤户的虚拟化环境提供了完美的应⽤。
H3C FlexStorage P5730是⼀款专门为客户设计的机架式IP存储产品,通过全⾯的企业特性组合帮助物理和虚拟环境降低SAN 成本,
通过建⽴存储集群和⽹络RAID,通过⽹络RAID可在存储系统内的RAID磁盘组出现故障、整个存储系统出现故障或者出现⽹络或电源等⽅⾯的外部故障时提供保
护
可扩展的性能,⽆中断式升级
集中的管理控制台
快照、远程拷贝可降低灾难恢复的成本
2.1.6核⼼交换区
通过物理⽹络设备N:1虚拟化技术,简化⽣成树协议的部署,实现云数据中⼼内的⼤⼆层⽹络互通,为云主机的⾃动化迁移与调度提供环境⽀撑。
同时在核⼼层旁挂LB,对各分区进⾏安全访问控制,物理组⽹如下图所⽰,
图表核⼼交换区
核⼼交换区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各服务器功能分区、⼴域⽹、互联⽹之间数据流量的⾼速交换,是⼴域/局域纵向流量与服务功能分区间横向流量的交汇点。
核⼼交换区必须具备⾼速转发的能⼒,同时还需要有很强的扩展能⼒,以便应对未来业务的快速增长。
如图所⽰,核⼼区由H3C S12510-X组成。
使⽤链路聚合技术合并多个10GE端⼝,提供两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
核⼼区交换机连接到所有其他区的边缘设备,既可以是⼀对HA⽅式的交换机,也可以是⼀对HA⽅式的防⽕墙。
有两类连接到核⼼,⼀类是来⾃交换机(⽐如业务系统服务器区)的连接,另⼀类是⽤防⽕墙连接(互联⽹接⼊区)。
每个区边缘交换机都上⾏连接到Core-SW1和Core-SW2。
每个区交换机将使⽤单独的VLAN,VLAN跨越两个交换机,上⾏连接到核⼼。
成对且以⾼可⽤性⽅式部署的防⽕墙将有⼀个VLAN,这个VLAN 跨越两个核⼼交换机上⾏连接,并每个都连接到⼀个核⼼。
每个上⾏连接VLAN都在两个交换机中配置。
同时,在核⼼接⼊交换机旁挂LB负载均衡设备,⽀持全⾯的四⾄七层负载均衡和链路负载均衡功能,⽀持IPv6 基础特性及IPv6的负载均衡,并配合云数据中⼼实现虚拟化环境下针对关键业务的动态资源扩展,动态应对突发业务访问量所带来的资源瓶颈,提⾼业务运维的效率。
2.1.7云安全访问控制区
此区域是逻辑区域,⽤于部署与互联⽹公有云、⼴域⽹接⼊区进⾏数据交互的安全隔离设备,确保数据访问安全,包括设置⽹络隔离、防DDoS攻击设备、防⽕墙、IPS、端⼝安全检测等。
保证物理⽹络安全性的同时,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在虚拟化环境下数据访问的安全控制,物理组⽹如下图所⽰:
图表云安全访问控制区
此区域实现的功能:
1、DDOS流量清洗:对进⼊云数据中⼼的数据流量进⾏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包括DOS攻击在内的异常流量。
在不影响正常业务的前提下,清洗掉异常流量。
有效满⾜⽤户对云数据中⼼运作连续性的要求。
同时通过时间通告、分析报表等服务内容提升⽤户⽹络流量的可见性和安全状况的清晰性。
2、访问控制:利⽤防⽕墙实现云数据中⼼的整体安全防护;同时为每个申请安全服务的租户提供独⽴的vFW服务,实现租户业务的隔离需求。
3、⼊侵防御:通过SecBlade IPS插卡,可为数据中⼼内部提供了更坚固的安全保护机制。
通过IPS的深度检测功能可以有效保护内部服务器避免受到病毒、蠕⾍、程序漏洞等来⾃应⽤层的安全威胁。
2.1.8物理设备选型原则
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上述配置原则,物理设备选型遵循以下要求:
物理服务器的选型:
1)常规⼤内存型应⽤,主要⽤于承载业务系统的云主机服务,采⽤2路CPU服务器,
CPU核数≥6核,配置E5-2620及以上的CPU;内存≥96G;
2)⾼计算型应⽤,主要⽤于数据库服务等,采⽤4路CPU服务器,CPU核数≥8核,
配置E5-4620及以上的CPU;内存≥64G;
数据库区FC存储选型:
1)存储设备⽀持:FC光纤通道存储设备
2)⽀持数据分层存储,可以在SSD、15K、10K、7.2K硬盘之间动态迁移数据;
3)单台阵列要求配置≥2个SAN存储节点或控制器;
4)实际配置前端⼝≥4个;后端⼝速率≥6Gb SAS接⼝;配置10k rpm 900 SAS硬盘,
容量≥60TB
备份IP存储选型:
1)配置≥90T总容量;存储阵列⽀持⽆限个Lun,每卷⽀持⽆限个快照;
2)本次配置≥4个控制器,所配磁盘阵列可在线扩展⾄≥32个控制器,不会导致业
务中断;
3)⽀持跨存储设备的RAID0/1/5/6/10;
分布式存储选型:
1)⽀持2-5个数据副本,存储最⼤容量可扩展⾄1PB以上;
2)⽀持最⼤256个节点,⽀持存储节点容错,任意⼀个存储节点发⽣故障,都不会
导致数据丢失;
3)扩容新增存储节点时,原有数据⾃动重新分布,按负载均衡原则分布到新增存储
空间中。
4)配置≥400T 容量
⽹络设备选型:
1)核⼼交换机:交换容量≥17.5Tbps,包转发率≥5000Mpps;采⽤主控引擎、交换
引擎、接⼝单元硬件槽位分离的全分布式架构;⽀持1:N、N:1、纵向虚拟化;⽀
持云中⼼⼤⼆层互联技术。
2)服务器千兆接⼊交换机,交换容量≥300Gbps,转发性能≥160Mpps。
3)服务器万兆接⼊交换机,交换容量≥1200Gbps,转发性能≥700Mpps;⽀持802.1Qbg
标准协议;⽀持全万兆线速转发,40GE上连。
4)负载均衡,⽀持全⾯的四⾄七层负载均衡和链路负载均衡功能,⽀持IPv6 基础特
性及IPv6的负载均衡。
5)防⽕墙,采⽤核⼼交换机相同的架构,⽀持N:1安全集群来统⼀配置管理;⽀持
虚拟防⽕墙功能,⽀持IPv6基础特性。
6)⼊侵防御,通过国际权威安全组织(通⽤漏洞披露组织)兼容性认证,⽀持深⼊
七层的分析检测技术,并能主动防御。
2.2资源抽象和控制层
2.2.1计算资源池设计
服务器是云计算平台的核⼼,其承担着云计算平台的“计算”功能。
对于云计算平台上的服务器,通常都是将相同或者相似类型的服务器组合在⼀起,作为资源分配的母体,即所谓的服务器资源池。
在这个服务器资源池上,再通过安装虚拟化软件,使得其计算资源能以⼀种云主机的⽅式被不同的应⽤和不同⽤户使⽤。
在x86系列的服务器上,其主要是以
H3Cloud云主机的形式存在。
后续的⽅案描述中,都以云主机进⾏描述,如下为H3C虚拟化软件的构成。
CVK:Cloud Virtualization Kernel,虚拟化内核平台
运⾏在基础设施层和上层操作系统之间的“元”操作系统,⽤于协调上层操作系统对底层硬件资源的访问,减轻软件对硬件设备以及驱动的依赖性,同时对虚拟化运⾏环境中的硬件兼容性、⾼可靠性、⾼可⽤性、可扩展性、性能优化等问题进⾏加固处理。
CVM:Cloud Virtualization Manager,虚拟化管理系统
主要实现对数据中⼼内的计算、⽹络和存储等硬件资源的软件虚拟化,形成虚拟资源池,对上层应⽤提供⾃动化服务。
其业务范围包括:虚拟计算、虚拟⽹络、虚拟存储、⾼可靠性(HA)、动态资源调度(DRS)、云主机容灾与备份、云主机模板管理、集群⽂件系统、虚拟交换机策略等。
采⽤H3C的CAS虚拟化平台对多台服务器虚拟化后,连接到共享存储,构建成计算资源池,通过⽹络按需为⽤户提供计算资源服务。
同⼀个资源池内的云主机可在资源池内的物理服务器上动态漂移,实现资源的动态调配。
CAS产品逻辑架构图如下所⽰:
图表 CAS产品逻辑架构
计算资源池的构建可以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计算资源池分类设计、主机池设计、集群设计、云主机设计四个部分完成。
1)计算资源池分类设计
在搭建服务器资源池之前,⾸先应该确定资源池的数量和种类,并对服务器进⾏归类。
归类的标准通常是根据服务器的CPU类型、型号、配置、物理位置和⽤途来决定。
对云计算平台⽽⾔,属于同⼀个资源池的服务器,通常就会将其视为⼀组可互相替代的资源。
所以,⼀般都是将相同处理器、相近型号系列并且配置与物理位置接近的服务器——⽐如相近型号、物理距离不远的机架式服务器。
在做资源池规划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其规模和功⽤。
如果单个资源池的规模越⼤,可以给云计算平台提供更⼤的灵活性和容错性:更多的应⽤可以部署在上⾯,并且单个物理服务器的宕机对整个资源池的影响会更⼩些。
但是同时,太⼤的规模也会给出⼝⽹络吞吐带来更⼤的压⼒,各个不同应⽤之间的⼲扰也会更⼤。
初期的资源池规划应该涵盖所有可能被纳管到云计算平台的所有服务器资源,包括那些为搭建云计算平台新购置的服务器、⽤户内部那些⽬前闲置着的服务器以及那些现有的并正在运⾏着业务应⽤的服务器。
在云计算平台搭建的初期,那些⽬前正在为业务系统服务的服
务器并不会直接被纳⼊云计算平台的管辖。
但是随着云计算平台的上线和业务系统的逐渐迁移,这些服务器也将逐渐地被并⼊云计算平台的资源池中。
针对⽤户的需要,我们按照⽤途将云计算资源池划分为云主机&云存储区资源池、管理和服务区资源池,以便云计算平台项⽬实施过程以及平台上线以后运维过程中使⽤。
在云计算平台搭建完毕以后,服务器资源池可以如下图所⽰:
图表云计算资源池
H3C CVM虚拟化管理平台体系将云计算资源池的物理服务器资源以树形结构进⾏组织管理,云资源中的被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下图描述:
图表云资源对象关系
2)主机池设计
完成在云计算软件体系架构中,主机池是⼀系列主机和集群的集合体,主机可纳⼊群集中,也可单独存在。
没有加⼊集群的主机全部在主机池中进⾏管理。
3)集群设计
集群⽬的是使⽤户可以像管理单个实体⼀样轻松地管理多个主机和云主机,从⽽降低管理的复杂度,同时,通过定时对集群内的主机和云主机状态进⾏监测,如果⼀台服务器主机出现故障,运⾏于这台主机上的所有云主机都可以在集群中的其它主机上重新启动,保证了数据中⼼业务的连续性。
4)云主机设计
每台云主机都是⼀个完整的系统,它具有CPU、内存、⽹络设备、存储设备和 BIOS,
因此操作系统和应⽤程序在云主机中的运⾏⽅式与它们在物理服务器上的运⾏⽅式没有任
何区别。
与物理服务器相⽐,云主机具有如下优势:
在标准的 x86 物理服务器上运⾏。
可访问物理服务器的所有资源(如 CPU、内存、磁盘、⽹络设备和外围设备),任何应⽤程序都可以在云主机中运⾏。
默认情况,云主机之间完全隔离,从⽽实现安全的数据处理、⽹络连接和数据存储。
可与其它云主机共存于同⼀台物理服务器,从⽽达到充分利⽤硬件资源的⽬的。
云主机镜像⽂件与应⽤程序都可以封装于⽂件之中,通过简单的⽂件复制便可实现云主机的部署、备份以及还原。
具有可移动的灵巧特点,可以便捷地将整个云主机系统(包括虚拟硬件、操作系统和配置好的应⽤程序)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之间进⾏迁移,甚⾄还可以在云主
机正在运⾏的情况下进⾏迁移。
可将分布式资源管理与⾼可⽤性结合到⼀起,从⽽为应⽤程序提供⽐静态物理基础架构更⾼的服务优先级别。
可作为即插即⽤的虚拟⼯具(包含整套虚拟硬件、操作系统和配置好的应⽤程序)进⾏构建和分发,从⽽实现快速部署。
在计算资源池中,⼀般物理服务器与云主机的整合⽐平均不超过1:8、单台物理服务器上所有云主机vCPU之和不超过物理机总内核的1.5倍、单台物理服务器上所有云主机内存之和不超过物理内存的120%。
在构建完计算资源池后,软件本⾝还需要保证整个计算资源池及应⽤的易⽤性和可靠性,H3CCAS虚拟化软件通过以下技术实现可⽤性和可靠性的要求:
5)云主机模板设计
云主机模板包括云主机的vCPU、内存等参数,主机根据主要应⽤系统负载量的不同提
供不同的规格。
在采⽤云计算来向⽤户交付服务时,⽤户通过云门户⾃助申请的IT服务资源就是业务应⽤模板,因此需要提前设计好相应的IT 服务模板向云门户发布,当⽤户申请该服务时,云平台根据模板进⾏资源编排,快速⽣成云主机相关资源交付给⽤户使⽤。
6)⾼可⽤性设计
⾼可⽤性包括两个⽅⾯:
1.云主机之间的隔离:每个云主机之间可以做到隔离保护,其中⼀个云主机发⽣故障不会影响同⼀个物理机上的其他云主机;
2.物理机发⽣故障不会影响应⽤:故障物理机上运⾏的云主机可被⾃动迁移接管,即云主机可以在同⼀集群内的多台服务器之间进⾏迁移,从⽽实现多台物理服务器的之间的相互热备,实现当其中⼀个物理服务器发⽣故障时,⾃动将其上⾯的云主机切换到其他的服务器,应⽤在物理机宕机情况下保证零停机。
H3C CAS虚拟化平台 HA功能会监控该集群下所有的主机和物理主机内运⾏的虚拟主机。
当物理主机发⽣故障,出现宕机时,HA功能组件会⽴即响应并在集群内另⼀台主机上重启该物理主机内运⾏的云主机。
当某⼀发⽣故障时,HA功能也会⾃动的将该云主机重新启动来恢复中断的业务。
7)动态资源调度
动态资源调度功能可以持续不断地监控计算资源池的各物理主机的利⽤率,并能够根据⽤户业务的实际需要,智能地在计算资源池各物理主机间给虚拟机分配所需的计算资源。
通过⾃动的动态分配和平衡计算资源,动态资源调整特性能够:整合服务器,降低IT成本,增强灵活性;减少停机时间,保持业务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减少需要运⾏服务器的数量,提⾼能源的利⽤率。
动态资源调度功能组件可以⾃动并持续地平衡计算资源池中的容量,可以动态的将云主机迁移到有更多可⽤计算资源的主机上,以满⾜虚拟机对计算资源的需求。
即便⼤量运⾏SQL Server的虚拟机,只要开启了动态资源调整功能,就不必再对CPU 和内存的瓶颈进⾏⼀⼀监测。
全⾃动化的资源分配和负载平衡功能,也可以显著地提升数据中⼼内计算资源的利⽤效率,降低数据中⼼的成本与运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