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是由于胰岛素缺乏所造成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症。
98%的儿童糖尿病为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造成,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故又称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s,IDDM)。
约40%糖尿病患儿在就诊时即处于酮症酸中毒状态,酮症酸中毒迄今仍然
是儿童糖尿病急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1 临床护理观察
儿童糖尿病患者起病较急骤,多有感染或饮食不当等诱因。
其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多食
和体重下降。
但婴儿多饮、多尿不易被发觉,很快即可发生脱水和酮症酸中毒。
发生酮症酸
中毒的患儿常因急性感染、过食、诊断延误、突然中断胰岛素治疗等因素诱发,多表现为起
病急、进食减少、恶心、呕吐、腹痛、关节或肌肉疼痛、皮肤粘膜干燥、呼吸深长、呼气中
带有酮味、脉搏细速、血压下降、体温不升,甚至嗜睡、淡漠、昏迷。
常被误诊为肺炎、败
血症、急腹症或脑膜炎等。
2 护理要点
2.1一般护理为患儿创造安静、舒适、适宜修养的环境,避免噪声,限制探视。
对有躁动者
应加床档,防坠床。
注意调节室温,室内通风换气,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
2.2病情观察⑴注意患儿意识状态,是否有烦躁、嗜睡、昏迷等。
⑵注意呼吸改变,如呼吸
的幅度、频率、节律的改变,如呼吸加深加快,潮式呼吸及有酮味时常是病情危重的征兆,
应做好呼吸的测量和记录。
⑶观察脱水的程度,认真观察脱水的征象,如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窝凹陷、少尿或无尿,脉搏细速、中心静脉压及血压低等,提供补液依据。
⑷准确记录尿
量作为补液、补钾的依据。
2.3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患儿入院后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快速补液及持续静滴胰岛素是针
对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和高血糖,故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尤为重要。
输液的第1小时,按20ml/kg(最大量1000ml)快速静滴0.85%氯化钠溶液,第2~3小时,按10ml/kg静滴0.45%氯化钠溶液,当血糖<17mmol/L后改用含0.2%氯化钠的5% 葡萄糖液静滴;同时从另
一静脉通道,首先静脉推注胰岛素0.1U/kg,然后将胰岛素25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按
每小时0.1U/kg(1ml/kg·h)用输液泵匀速输入。
密切监测血糖及血气分析,以便调节胰岛素
输入速度。
对酮症酸中毒不宜常规使用碳酸氢钠溶液,仅在pH<7.1,HCO3-<12mmol/L时,始可按2mmol/kg给予1.4%碳酸氢钠溶液,先用半量,当血pH≥7.2时即停用。
2.4胰岛素皮下注射当血糖<17mmol/L时,可停止静滴胰岛素,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每次0.25~0.5U/kg,每4~6小时1次,直至患儿开始进食、血糖稳定为止。
胰岛素皮下注射应
注意:⑴选择穿刺部位(双上臂外侧、双下肢大腿外侧、脐周腹壁)。
⑵严格执行医嘱中的胰
岛素剂量。
⑶严格皮下注射,每个穿刺点至少隔2cm,穿刺推药后停止6秒方能拔针,如不
能正确操作会引起局部肌肉萎缩,给患儿造成痛苦。
2.5低血糖反应为胰岛素治疗的并发症,出现心悸、头晕、多汗、面色苍白,甚至抽搐、昏
迷等低血糖表现,午夜至凌晨时发生,应立即监测血糖,并报告医生给予口服糖水或糖块,
重者静推高渗糖溶液。
2.6饮食护理糖尿病的饮食是进行计划饮食而不是限制饮食,其目的是维持正常血糖和保持
理想体重。
食物的热量要适合患儿的年龄、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的需要,全日热能分配为早
餐1/5,中餐和晚餐分别为2/5,每餐中留出少量(5%)作为餐间点心。
对于儿童使用糖尿
病食谱、禁止零食很困难,因此需要家长对饮食治疗的足够认识,并且要耐心说服患儿配合
饮食治疗。
2.7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每日多次测血糖,终身使用胰岛素,因此,患儿易产生焦虑、急躁、恐惧等消极情绪,医护人员应体贴、鼓励患儿,在生活上给予无微
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思想负担,使其配合治疗和护理。
3 讨论
小儿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良好的护理是抢救糖尿
病酮症酸中毒的一个主要环节,并且合理饮食及胰岛素调节对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有着重
要意义。
同时,大多数家长对儿童糖尿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故诊断及治疗延迟,出现酮症酸
中毒及其它并发症时才就诊,故考虑对儿童糖尿病的宣传教育也很重要,应做到早发现、早
诊断、早治疗,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