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T著名专家人物简单介绍SMT界必有你认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MT著名专家⼈物简单介绍SMT界必有你认识的
魏⼦陵男1958年10⽉出⽣
学历:⼤专职称:⾼级⼯程师/ ⾼级技师专业⼯作年限:22年
⼯作单位及任职:南京同创电⼦信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业务特长:电装⼯艺及综合
⼯作经历及业绩:
1999年10⽉~现在,南京同创电⼦信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任总经理,负责⼯⼚运营管理,主持⼯艺技术研究⼯作。
2004年4⽉~现在,表⾯贴装技术(SMT)专业委员会,组织本市学术交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艺技术难题;指导中⼩型SMT新办企业设备选型⽅案等。
2008年2⽉~现在,信息产业部表⾯组装职业技能鉴定材料编写委员会委员,参与职业技能鉴定材料的技术论⽂审核。
《表⾯组装新技术》副总编辑。
2006年1⽉~现在,江苏省电⼦学会SMT专业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组织并参与江苏省内SMT技术交流;SMT前沿技术推⼴;负责技术交流活动南京地区宣传⼯作。
《江苏SMT专刊》专刊编委。
2006年4⽉~现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程系电⼦表⾯组装技术(SMT)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每年为该院校学⽣进⾏两次以上SMT技术专题报告演讲;对SMT专业课程设置提出建议;协助学院做好SMT专业学⽣的技能鉴定与考评⼯作;在⼯⼚成⽴“SMT实训基地”,接纳学⽣实习,为培养适⽤性⼈才作出实质性的⼯作。
2005年6⽉~现在,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程系SMT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为该校学⽣进⾏SMT技术授课;对学院SMT专业课程提出指导性建议;在⼯⼚成⽴“学⽣见习基地”,接纳学⽣学习实践;并为策划主持了院实验室的建设,使该院在升级评估时得到省信产厅和教育厅领导的⾼度评价。
2005年5⽉~现在,蓝星南京六九零⼆⼯⼚⾼级技术顾问(兼职),该⼯⼚产品虚焊率⾼达30%左右,⼀直⽆法得到有效解决。
在对其现场设备、⼯艺进⾏了调整后,现产品合格率达97%以上,成功解决技术难题,得到顾客好评,并被聘为兼职“⾼级技术顾问”。
2008年5⽉~现在,中国SMT门户⽹总督,⽹站总体设计、规划、同⾏在线技术问题解答,以及营运的管理,在短时间内取得⼀定的经济收益。
专业论著、获奖、成果:
论著:
1、2008年6⽉,在《电⼦⼯程师》杂志上发表了《回流技术在通孔双⾯焊⼯艺中的新应⽤》。
2、在《CIPC电⼦电路与贴装》(国家信息产业部印制电路、表⾯贴装、⽹版印刷、职业技能资格认证专刊)上发表了《SMT过程中的防静电》(2007年4⽉);《SMT的⼯艺流程探究》(2008年2⽉);《SMT⼈才需求状况简要分析》(2007年2⽉);《SMT制程管理实务浅述》(2006年11⽉)。
3、2006年12⽉,由北京科学与艺术电⼦出版社出版发⾏了《SMT⾏业五百问》⼀册。
4、2008年5⽉,在中国SMT门户⽹站上(/doc/6918791355.html
)撰写了⼀篇《印刷的秘密》。
5、2008年3⽉,在《⾸届南京经济圈SMT⼈才技术研讨会论⽂集》上发表了⼀篇《学院SMT专业课程设置的探讨》⼀⽂。
获奖:
2007年2⽉,获得“2006表⾯贴装优秀⾼级技师”称号。
2007年12⽉,获南京电⼦学会“南京地区SMT⾏业五年来最具贡献个⼈”。
2008年2⽉,获江苏省电⼦学会SMT专业委员会“组织⼯作先进奖”。
成果:
1、ISO9001和ISO14001管理体系认证⼯作,通过国家审查和复查。
近3年第三⽅审查⽆不符合项。
2、参与集团公司卫星通信车载系统、便携系统、伺服控制单元核⼼部件的设计、研发与⽣产。
参与研发⽣产的产品获得101
项技术专利,卫星车载通信系统通过了省、部级鉴定。
3、参与集团公司卫星通信车天线伺服控制单元的研制与⽣产,参与研发⽣产的
伺服单元获发明专利。
4、⼯⼚技术管理和经济收益,为公司累计创收创效1000余万元。
5、松下MK贴⽚机⾃动编程及优化软件,荣获南京市⾼新区2005年度技术创新四等奖。
6、研发⼀种分体式开关电源,2007年6⽉获南京市⾼新区技术创新三等奖。
2008年1⽉获“实⽤新型专利证书”
韩满林男1956年5⽉出⽣
学历:⼤学职称:教授、研⾼专业⼯作年限:机电26年、SMT 15年⼯作单位及任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院长业务特长:SMT、机电⼀体化技术
⼯作经历及业绩:
1994.9-⾄今,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主要担任院长、专业带头⼈。
从事:1、SMT专业的创建与管理,SMT专业⼈才培养
2、SMT⼈员培训
3、SMT⽣产与实习
2005.10-⾄今,南极星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任职副总经理、副总⼯程师。
从事:1、南极星科技有限公司的调研与论证
2、SMT⽣产车间与设备评估与采购
3、负责SMT管理与技术
祝长青男1963年9⽉出⽣
学历:本科职称:⾼级⼯程师专业⼯作年限:23年
⼯作单位及任职:国⽹电科院南瑞继保电⽓有限公司设备部和检测部经理
业务特长:电⼒通信及⽣产和研发⽤加⼯、测试、试验设备
⼯作经历及业绩:
1985年~1994年,南京电讯仪器⼚⽣产车间,从事时频测试仪调试,任⽣产部门主管。
1994年~现在,国⽹电科院南瑞继保电⽓有限公司,LFX-912电⼒线载波收发讯机,光纤接⼝研制及负责⽣产部门和元件检测部门组建,任设备部和检测部经理。
专业论著、获奖、成果:
参加研制的LFX-912电⼒线载波收发讯机累计创造产值1.8亿元,1998年获电⼒部科技进步⼆等奖。
通过⼗年的努⼒,建⽴了年产值30亿,国内最先进、最世界排名第三的继电保护及电⼒⾃动化设备专⽤⽣产线。
南京地区SMT⾏业最具贡献个⼈奖。
张⽂典男1948年6⽉出⽣
学历:⼤学职称:⾼级⼯程师专业⼯作年限:14年
⼯作单位及任职:南京港顺电⼦公司顾问
业务特长:微电⼦焊接⼯艺
⼯作经历及业绩:
1982年~2008年,南京熊猫电⼦⼯艺所,从事SMT研究与⽣产,任室主任。
专业论著、获奖、成果:
《实⽤表⾯组装技术》电⼦⼯业出版社出版。
获省级科技⼆等奖,部级科技奖⼀项,专利⼀项。
2006年12⽉,获南京地区SMT⾏业从业⼆⼗年荣誉称号。
2007年12⽉,获南京地区SMT⾏业最具贡献个⼈奖。
惠国庆男1950年9⽉30⽇出⽣
学历:⼤学本科职称:⾼级⼯程师专业⼯作年限:40年
⼯作单位及任职:苏州光韵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程师
业务特长:电⼦线路技术、⾃动控制、航空仪表、可靠性分析
⼯作经历及业绩:
1968年2⽉,航空兵某部,从事飞机仪表的维护,任仪表员。
1971年6⽉,航空兵某部,从事飞机仪表、电器的维护,任特种设备技师。
1972年3⽉~1974年10⽉,空军⼯程学院,学习飞机⾃动驾驶仪原理技术。
1978年9⽉,解放军驻飞机制造⼚,从事飞机仪表的检验、验收,任军事代表1998年,⽇本旭飞物所,从事研修管⼯事的设计与施⼯,任研修⽣。
2001年5⽉~现在,苏州光韵达公司,从事研发及⼯艺技术管理,任总⼯程师。
个⼈介绍:
多年从事军⼯⽣产的技术和质量的监督管理⼯作,在⽣产⼯艺、设计审定、品质管理控⼏⽅⾯积累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仪表表内照明,特种车辆的仪表⽅⾯做过技术带头⼈。
为此得过嘉奖和奖励。
在对军⼯产品的管理期间,有机会较早的接触到SMT⽣产设备及⽣产⼯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以⾄后期在光韵达公司后,在国内⾸先采⽤电抛光去⽑刺的⼯艺等先进⼯艺⽅法,对激光模板的加⼯制造及使⽤有较深刻的理解。
鲜飞,⼯程师,华中科技⼤学计算机学院在读⼯程硕⼠,中国SMT领域最具知名度和影响⼒的专业技术⼈员之⼀。
先后在武汉市多家⼤中型上市通讯企业担任重要SMT技术⼯作9年,⽬前担任烽⽕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统部SMT技术主管,主要负责SMT⽣产现场的⼯艺技术⼯作,包括电装车间CAD/CAM/EDA 技术⽀持及流程优化、新产品⼯艺的导⼊、现场⽣产过程中问题排除、品质控制、SMT设备故障问题的排除、设备维护和配件订购、设备引⼊评估⼯作等,并培训技术⼈员。
鲜飞长期奋战在⽣产⼀线,在多年的⼯作过程中,先后接触过多种类型贴⽚设备,对不同结构机器的特点有深刻的了解。
⾃1999年在《表⾯贴装技术》刊物上发表第⼀篇⽂章《⾼速贴⽚机优化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后,鲜飞已先后在20多家专业刊物上发表专业论⽂200多篇,并出版《电⼦组装技术》著作⼀部(吴懿平\鲜飞编著华中科技⼤学出版社出版),⼤多数⽂章均以烽⽕通信公司名义发表,极⼤扩展烽⽕通信在SMT领域中的知名度。
宣⼤荣长江三⾓洲SMT专家协作组成员,江苏省电⼦学会SMT专委会秘书长、常务副主任。
⾃1985年起⼀直致⼒于SMT专业学术研究:编写及编译的SMT专著有《表⾯组装技术专刊》、《SMT⼯程师使⽤⼿册》、《表⾯组装技术⼯程师进修教材》、《⽆铅焊接技术⼿册》;主编“江苏SMT专刊”共14期;策划主办过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如SMT国际学术研讨会、连续两届的海峡两岸SMT ⾼级研讨会;受中国电⼦学会委托,制定了SMT⼯程师资格标准等等。
龙绪明——西南交通⼤学电⽓⼯程学院研究⽣导师
研究⽅向 1. 计算机实时控制
2. 表⾯组装技术SMT
3. 机器视觉系统
4. 机电⼀体化
研究⽅向介绍:
1. 计算机实时控制∶研究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实时性问题。
2. 表⾯组装技术SMT∶电⼦⽣产第四次⾰命,系统⼯程设计研究
3. 机器视觉系统∶采⽤图像处理技术,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业
4. 机电⼀体化∶研究机器⼈、贴⽚机等计算机控制系统。
正门
主持项⽬:院
电⼦组件可视化光学检查系统, 横向项⽬
表⾯组装技术系统⼯程设计, 横向项⽬正
发表论⽂:
郭维成
四川省电⼦学会专业委员会表⾯贴装(SMT)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虹电器集团公司电⼦精密制造公司总经理。
苏曼波,信息产业部电⼦三⼗研究所⾼级⼯程师,长期从事SMT领域技术服务与⽀持,多次参加过国家及⼤型企事业单位SMT技术与产品引进项⽬的评审,
对国内SMT⾏业的发展⽐较熟悉,长期担任社会性单位负责⼈,⽬前为四川省电⼦学会SMT专委会和⼴东省电⼦学会SMT专委会秘书长。
古振江,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业⼤学,同年分到电⼦部第三⼗研究所;1982年调⼊信息产业部第七研究所,任⾼级⼯程师、⽣产部经理等职,是中国电⼦学会⾼级会员。
现任⼴东省电⼦学会SMT专委会主任委会。
长期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致⼒于新技术新⼯艺的开发,全⾯负责SMT的场地建设、设备仪器引进、⼈员培训、技术进步、⽣产运⾏等系列⼯作。
从1986年起承担国家重点SMT预研项⽬、先后有多项成果获得电⼦部科技进步奖、国家科委第三届全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奖、电⼦部四新成果奖等奖项。
⼊选《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精选》(中国卷)。
出版了《中国科技报告.普级型表⾯组装系统》。
发表了数⼗篇研究论⽂。
⼊选《科技中国⼈.中国专家⼈才库》。
周德俭,⼯学博⼠,教授,博导。
1982年浙江⼤学精密机械⼯程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西安电⼦科技⼤学机械制造⾃动化专业硕⼠毕业,1998年浙江⼤学机械制造⾃动化专业博⼠毕业。
从事教学科研⼯作20余年,获机电部优秀科技青年、⼴西区有突出贡献科技⼈员等称号。
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10项,其他类型科研项⽬10余项。
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西科技进步⼆等奖等省部级奖项6项;发表科研论⽂8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5册,在编2册。
现任桂林⼯学院副院长,兼任桂林电⼦⼯业学院硕导,西安电⼦科技⼤学博导,中国电⼦学会会⼠、电⼦机械⼯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校制造⾃动化研究会西南分会理事,⼴西⽣产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桂林博⼠协会副理事长等。
主要研究⽅向:微电⼦制造技术(含表⾯组装技术)、机电⼀体化技术、制造过程检测与控制技术。
主要研究成果:提出SMT焊点虚拟成形技术、基于SMT 焊点虚拟成形的SMT产品组装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SMT产品虚拟组装技术等技术的理论与⽅法,相关研究处于国内领先;主持设计的SMT焊点虚拟成形软件在军事武器研究中得以应⽤;主持研制的JHK压⼒机数控系统为地⽅企业产品配套产⽣良好的经济效益;专利“钢筋锥螺纹套丝设备”⾄今仍被建筑⾏业采⽤;主编SMT系列教材填补国内空⽩;等。
在研项⽬:总装备部基⾦1项、军事预研项⽬2项、⼴西区基⾦1项、其它项⽬3项。
车固勇,深圳市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先⽣,2006年8⽉⾄今他主要负责新产品试产,新⼯艺、新设备的引进;同时负责
6Sigma改善⽅法和SMT技术的培
训和技术指导。
主导并顺利完成BGA焊接项⽬,形成了BGA焊接⼯艺⼿册,全⾯提升HYT公司的SMT⼯艺实⼒;先后引进X-ray、3D锡膏测试仪、全⾃动分板机、氮⽓回流装置、AOI等设备;规范SMT钢⽹开⼝设计,制定了适合本公司的设计标准;主导并顺利完成SnPb⼯艺向無鉛⼯艺转变,2006年底,HYT 公司已经全部转换完成;在無鉛基础上,他率先为HYT公司引⼊無⿄素⼯艺,主动切换锡膏供应商,提前进⼊⽆卤素⽆铅环保型电⼦组装时代。
车固勇的主要著作有“SMT模板(钢⽹)制作及开⼝设计概论”、“柔性线路板(FPC)焊盘设计及其对SMT制程的影响”、“微⼩元器件表⾯贴装技术研究”等。
史建卫先⽣,⽇东电⼦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他曾担任SMA焊点分析测试中⼼主任、哈尔滨⼯业⼤学深圳研究⽣院企业导师、波峰焊事业线经理及事业发展部⾼级经理等职,先后在《电⼦⼯艺技术》、《电⼦⼯业专⽤设备》、《中国电⼦商情SMT China》、《EPP》等期刊中发表学术⽂章近30篇,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SMT学术研讨会进⾏演讲,受到⾏业⼈⼠的⼀致好评。
其次,他积极参与全国各SMT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技术推⼴活动,整编如“⽆铅钎料概述”及“电⼦组装中软钎剂概述”等5本技术资料,⼒求为推动产业技术进步贡献出⾃⼰的⼀份⼒量。
史建卫还积极参与制定《⽆铅钎料试验⽅法》国家标准之QFP引线焊点的45度⾓拉脱试验⽅法,负责制定《⼴东省绿⾊⽆铅技术路线图》的⽆铅焊接设备部分,并针对⽆铅化带来的SMT⼯艺与设备⽅⾯出现的“氮⽓保护对⽆铅化电⼦组装再流焊⼯艺的影响”及“⽆铅波峰焊钎料氧化渣形成特点及其改善的⼯艺措施”等10⼤问题进⾏⽴项研究,其成果已经⼴泛应⽤于实际⽣产中,对⾏业技术的推进和品质的提升起到⼀定的推动作⽤。
黎德平先⽣,⽐亚迪电⼦股份有限公司的,他通过数据采集不良信息,对不良最多的前⼏项进⾏分析,針对原因作出可⾏性改善对策,进⾏验证.根据统计的验证数据找出最佳⽅案,最终使品质改善,直通率由98.15%提⾼到99.8%以上;他还通过IE⼿法分析瓶颈⼯时;优化⽣产线配置,根据性能调整设备硬件(例如:使⽤分料,使⽤更多吸嘴的⼯作头,在不影响AOI功能的情况下调整AOI的镜头增⼤视窗⾯积减少cycle time等),通过程优化cycle time由28s降到23.98s;他通过培训提⾼作业⼈员效率(例如:增加备⽤钢⽹,离线维修不良板,使⽤接料模式上料,优化⼒配置来提⾼设备的稼动率),设备的利⽤率由67.71%提⾼到85%以上;4条⽣产线从产能25K/D提⾼到40K/D。
王天曦。
清华⼤学基础⼯业训练中⼼SMT⼯艺教研室主任教授,⾼级⼯程师。
原清华⼤学清华-伟创⼒SMT实验室主任。
研究⽅向为电⼦制造基础理论。
王豫明,清华-伟创⼒SMT实验室主任,IPC-610D专家认证培训讲师。
⾼级⼯程师。
从事电⼦⼯艺25年,从事SMT⼯艺14年。
在国内外发表论⽂20多篇;组织、编写《SMT⼯艺与可制造性设计》、《电⼦组装三防技术》、《电⼦封装与制造》等多部书籍,以及编写⽹络多媒体教材《电⼦元器件》。
分别讲授“SMT 可制造性设计”,“电⼦元器件”,“回流焊接技术”,“⼿⼯焊接技术”,“IPC -610D”等多门课程。
领导实验室进⾏各种⼯艺科研实验,主要科研项⽬有:回流曲线加热因⼦对焊点的影响,⽆铅焊膏认证及⼯艺研究,混装⼯艺研究,氮⽓对焊接的影响,元件/印制板涂层对焊点的影响等。
罗道军。
信息产业部电⼦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级⼯程师,可靠性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可靠性分析中⼼)副主任。
国家WTO/TBT技术评议专家,省市科技成果评审专家。
专长于电⼦组装技术以及配套材料的技术,尤其擅长电⼦辅料质量与⼯艺过程控制过程相关问题(失效分析)的解决,解决的质量案例近2000件,其中与焊接有关的案例有占⼀半以上,在电⼦组装⼯艺与焊接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SPC技术、PPM技术与FMEA等质量技术,在解决电⼦组装⼯艺质量问题⽅⾯在业界享有较⾼声誉。
专长电⼦焊接材料、电⼦组装⼯艺与可靠性⼯程技术。
曾承担国家重要课题的研究,并⼀直从事电⼦材料与电⼦组件的检测分析、电⼦组装⼯艺的咨询辅导、电⼦产品的可靠性评价分析等⼯作,经常为电⼦电器⾏业许多知名公司讲授先进电⼦制造⼯艺技术相关课程。
同时已为多家企业提供导⼊⽆铅制造技术与应对欧盟两个指令的咨询服务。
对国内外有关电⼦电器产品的环保法律法规与⽆铅焊点可靠性技术具有较为深⼊的研究,著有《应对RoHS指令的系统⽅法》(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03第⼀版)⼀书。
罗先⽣⽬前是国内为配套《电⼦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实施⽽成⽴的…电⼦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准⼯作组?中…有害物质检测⽅法与限量标准项⽬组?的主要负责⼈与标准的主要起草者,同时还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的…电⼯电⼦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作组?中…有害物质检测⽅法⼯作组(对应国际电⼯委员会IEC/TC111 WG3的⼯作)?副组长,国家WTO/TBT通报评议专家、中国电⼦学会SMT专委会委员。
吴明炜VJ Electronix中国销售经理
在加⼊VJ Electronix前,吴明炜在美国IC烧录系统制造商BPM Microsystems公司担任了三年的亚洲销售和服务经理。
在此之前,他担任领先的AOI设备供应商MVP公司的中国客户经理。
吴明炜于199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得学⼠学位;200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学机电⼀体化专业,获得硕⼠学位。
他⼀直不断致⼒于提⾼⾃⼰的专业素质,⽬前正在攻读上海交通⼤学MBA学位。
VJ Electronix公司重点为电⼦⾏业提供解决⽅案。
公司拥有为SMT和半导体⾏业提供的完整的⼀系列X射线检测和⼯艺改进系统。
VJ Electronix还可以开发定制解决⽅案,满⾜任何客户要求。
连绥仁196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196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毕业。
《SMT China表⾯组装技术》》和《洁凈室》杂志总编辑、ACT International公司集团编辑总监。
ACT International编辑出版《SMT China表⾯组装技术》、《洁凈室》、《便携产品设计》、《半导体科技》、《化合物半导体》等刊物,策划、组织和举办SMT China远见奖评选活动、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及其他研讨会。
从事传感器、电⼦技术、控制系统、机电液系统及仪器的研究和设计三⼗多年,曾参加许多重⼤项⽬的研究设计。
他在中国率先研究⽤于地震勘探的连续振动技术、设计和制造可控震源系统,开创了中国的可控震源事业。
他的⼀部份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IEEE Automatic Control》、《Journal of Numerical Computation and Applications》,中国的《⾃动化学报》及其英⽂版、《仪器仪表学报》、《数值计算与应⽤》及其英⽂版、《液压与驱动》和其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三⼗多篇。
他拥有发明专利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