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管理趋势与学校文化建设

合集下载

培育独特的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的美丽校园

培育独特的校园文化 建设和谐的美丽校园

zhon gguon o n gcu njiaoyu、教育管理埤城中心小学创办于1905年,是丹阳市为数不多的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之一。

现今的校园内是四季花香,曲径通幽,人文诗雅,笔墨飘香……一进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朱红大字是学校精神———“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在这风景如画的校园之中,全校师生正是秉承着学校传统,牢记着学校精神,赏唐诗、吟宋词、学礼仪、践诚信,发展出了具有浓厚儒雅之风,又极符教改需求的校园文化特色。

这凝聚着历代学校领导的心血,遗留着诸多教师的奋斗足迹。

以下是近两年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一点做法:一、追求卓越,实施精细管理。

精致化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优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学校管理要精细、教师队伍要精良、育人活动设计要精心、课程与教学实施要精当、校园环境建设要精美……优质教育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没有深入人心的精细管理作为保证,学校优质教育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校一直十分注重过程和细节的管理,力求做到周道、精致、精细入微、精雕细刻。

我们要让校园展现出如此的风景:校园内绿树葱郁,花开四季;回廊楼道名言夺目,诗词飘香;一草一木会向孩子作自我介绍和说明,一房一路是孩子们征集筛选出的命名。

在具有浓郁文化的校园中,师生共树文明之风。

老师们充分尊重孩子们身心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学校用精细管理不断修正偏差,总结经验教训,在追求“更为美好”的教育发展过程中,让更多师生享有自信与成功。

我们认识到精品学校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不断修正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

打造精致,追求卓越才是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

我们力求把握每一个发展的机遇,百年校庆、现代化达标、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省园林式单位的评审等等活动都能成为我们打造校园文化的重要时机,不断改善校园环境,不断形成精细管理,不断打造校园亮点。

二、宁心静气,传承诗词文化。

诗词是中华民族千古流芳的文化艺术瑰宝,开展校园诗教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活跃思想,启发智慧,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生命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社会转型期高校管理模式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生命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社会转型期高校管理模式中的校园文化建设
2 0 1 3 年2 1 期
科技 一向导
◇ 高教论述◇
生命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
— —
社会转型期高校管理模式中的校 园文化建设
牡丹江 1 5 7 0 1 1 )
李 洪福 ( 牡丹江师范学 如何利 用校 园文化加强对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 育 , 是一个重要 的理论问题 , 也是一 个实践 问题 。本 文从 高校校 园文化 的结构谈起 ,
各种行 为 , 如心理行 为、 表象行为等 。在社会转型期 , 这 四个层 面都受 就失去 了它本身的意蕴. ” 所 以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做人 、 做事 、 做学 问 的目标与生命教育毫不相悖 到了极 大的影 响 当然我们 也不能忽视 “ 家庭是一切教 育的第一场所 . 并在这方 面 2 . 社会转型期亟待 进行 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的原因 负责情感和认识之 间的联 系及价值观和准则 的传授 ” 在家庭 中建 随着经济全球化 和信 息化的到来 , 多种文化思潮 涌来 . 传统 文化 开始对生命 的真 切体验 . 对 真善美 的本身 追 和西方文化激烈撞击 . 当代大学生 的思想受到 了影 响 . 过多 的从 实用 立起人之初 的生命意识 。 家庭 教育塑造的生命个体 品质 . 蕴含着生命 的价值意识和意义 所 功利主义的角度 出发 ,出现 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的缺失 与迷 茫 . 道 求 。 让 生命 德意识模糊 , 思想矛盾 , 出现 了重理 工轻人文 , 重 实用知识轻文 化 : 学 以我们还必须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积极沟通联系 的桥梁 . 得 以更高意义的实践 校教育 由“ 精英教育 ” 向“ 大众化教育 ” 过度 . 学生 素质差距加大 : 校园 教育在校 园文化 的进一步影响下 . 当下高校校 园的人文环境 由于受到各种原 因作用 . 生命 教育也被 文化建设起步晚 , 还没有成熟借鉴 。 这些原 因造成 当前社会转型期间 . 遮蔽 。中华文 明之所 以文 明在于古人的生命哲学是从天人关 系 . 群已 我国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 还滞后于社会发展 的要求 天人合一” 的涵义指人和 自然界具 马克思说: “ 人创造环境. 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咽 此. 良好的高校校 关 系和生死关 系三个层面展开 的 “ 有 同样 的生命 意义 , 为 了实现个体的生命价值 , 儒家 主张和谐 、 仁爱与 园文化最终能促进大学生核 价值观的形成 。 校园文化建设亟待改进 强调人 的中心地位和情感性 。 它启 3 .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于生命教育. 以生命教育为基石 合礼 。儒家生命哲学重视敬畏生命 . 意义 的价值 . 成就人格 . 注重 通过修养提 笔者依据在高校多年的实践摸索 与体会 . 认 为大学生的校园文化 悟人要认识 自己生活 的 目的、 “ 现代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 . 强调尊重 . 关 活动建设 , 必须 “ 以人 文本” 做前 提 . 才能真正体 现校园文化建 设的意 升人们生命境界 。 心, 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发展的潜能和树立人 的自我实现观念 . 主张教 义, 即人的生存意义。 从 校园文化 的四个层 面分析 , 首先应把重点立足 具有创造性的人 . 并使每个人达到具有满足感 于人的生命意义。而体现在 高校的文化传承 功能上 . 就是生命教育 的 育是为 了培养心里健康 . ” l 引 这一论述正是西方终极关 怀理论的源泉 “ 终 功能 , 这是 四个层面的共同出发点。 如从 物质层 面上 . 一所学校各项建 与成就感的最佳状态。 打破整 筑物建造要考虑学生学习 、 生活的便利 ; 从制 度层 面 , 要制定尊重每个 极关 怀理论要求我们在教育 中确立以人的发展作为教育 目的 . 树立具有人文关怀的‘ 生命 ’ 教育观. 是受教育者 生命个体 的各项规 章规范 : 从 精神层面 . 更要 注重学生 的身心健康成 齐划 一的传统教育观 , 热爱 , 爱惜和欣 赏生命 , 并 承受生命 的苦难 , 达 到 自身与他人 . 社会 , 自 长; 从行 为层 面 , 所 有的活动都要 以顾及人 的生存 、 发展 、 健 康等各种 这也是生命教育 的宗 旨和价值追求 , 生命教育既要 因素 。 个体存在于社会 . 首先是完成生命 的成 长 . 健康 的生命指征才是 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 尊重生命 , 同时也要关注死亡及其意义与价值。” 【 q 从以上 中 实现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 的根基 . 所 以说 , 实践 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 的生 关怀生命 , 国古代与西方现代生命理论及家庭教育理论 的论述 中可以看出开展生 理( 生命 ) 文化层次是其他四个层次的必要前 提 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人文关怀 生命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 高校学 生生命 意识淡 薄 命教育是具有据可依的 .

高校教学管理必须注重文化建设

高校教学管理必须注重文化建设

化战胜劣质文化,先进文化淘汰落后文化) ,也表现在对个 理 ;中等层 次的管理是制度管理 ;较高层 次的管理则是文 化 体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影响,如:通过对个体的行为规范来塑 管理。高校 自身的性质与使命决定 了它必然追求文化管理。 每一所高校都有 自己的文化 , 但绝不能因此就认为每一 造符合社 会需要 的理想人格 ;通过潜移默化 和无形 的 。 软约
高校管理应该而且必须反映当代对 。 物”的管理转向对
功能。优秀的先进的文化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人奋 。 人” 的管理 的趋势 , 对个 体行为 作用 的研 究转 向对 群体 从 斗过程中的力量源泉。这种文化 可 以成 为高校改革发展 中不 行为作用的研究 , 特别推崇软性管理这一发展趋势。文化影
性来达到组织的目 标。这两种倾 向各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 面性。如何解决把人与物、理性与非理性、个人与组织综合
起来 考虑 ,这一任务历史 地落到了 。 文化 ” 的肩上。
从广义 的角度来看 ,文化包 含物质文 化 、制度文化 和精 2 0世纪 7 O年代 以来 ,随着国际 比较管理学研 究的深入 , 神文化三个层次的 内容 ; 载体 的角 度来说 ,文化 主要 包括 研究者发现了管理模式后面的文化差异, 从 逐渐形成了组织文 社会文化 、组织文化和个人的生活 方式 ,以及本 民族 的文化 化理论,即第四代管理理论。组织文化理论反映了管理理论
维普资讯
11 1
校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 居于核心地位。美国等世界上的经 1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办什么样的学 ,培养什么样 的人 . 才, 通过什么途径达到办学的 目的 。 这就 是教育理 念的基本 济发达国家 ,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先进国家,它们在长期的
维普资讯

浅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

浅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
在 的 ,没 有 个 性 的 学 校 文 化 也 是 没 有 生 命 力 的 。
神 文化 都有 一 个 继 承和 创 新 的 问题 ,都在 互 动 互 变 。
3共 性 和 个 性 相 统 一 的原 则 。 学 校 文 化 决 定 着 教 . 育质 量 的 提 高 和 发展 的 速 度 ,检 验 着 学 校 教 育 发 展 的 科 学 性 ,决 定 着 学 校 资 源 的 开 发 与 组 合 ,协 调 着 学 校 与外 部 环 境 的关 系 ,塑造 着 学 校 的 社 会 形 象 。学 校 在 其 发 展 中担 负 着 集 中师 生 智 慧 , 审 视 、 总结 、规 划 、 创 新 学 校 文 化 的责 任 。学 校 文 化建 设 的 科 学 性 、人 文 性 、独 立 性 、 瞻 性 关 系着 学 校 文 化 建设 的 质 量 、 生 前 命 力 、师 生 归 属 感 和 学 校 特 色 的形 成 。 学 校 是 为 社 会 发 展 培 养 人 才 的 场 所 ,必 然 要 体 现 社 会 发 展 所 要 求 的 共 同 遵循 的 教 育 管 理 规 律 。但 学 校 类 型不 同 ,发 展 历 史 和 所处 地 域 环境 不 同 ,其 内部 规 划 和 建 设 内 容 必 突 显 出 各 自独 立 的 特 性 。 这 种 共 性 和 个 性 的统 一 ,表 现 在 既 要把 握 时 代 特征 ,又要 突 出学 校 特色 。 4 主 体 性 和 自主 性 相 统 一 的 原 则 。 在 学 校 文 化 建 . 设 中 ,教 师 和学 生 是 学 校 文 化 的 主 体 ,管 理 者 是 学 校 文 化 的积 极 倡 导 者 ,要 把 全体 师 生 看 作 是 学 校 文 化 的

1时 代 性 。学 .

学校管理与学校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管理与学校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在宽松、 、 的人 际关系中协作 共事。 和谐 严谨 2以教 育 科研 为 牵 引 , 升 教 师 的 行 . 提
为 文化 。
我们 通过 树终 身 学 习理念 ,建 学 习型
学校 : 以课 改 为舞 台 , 建 教 师展 示 自我 、 构
施 、 识 等 实 物 要 素 :. 标 2 中层 的行 为 文 化 和 制度 文 化 : 括 师生 行 为 、 际 氛 围 、 包 人 制
过 三方面 的措 施 , ) 终身 学 习理念 , 学 (树 1 建 习型学校 。 ) 改为舞 台 , 建教 师展 示 ( 以课 2 构 自我、 体验 生 命价 值 的平 台。( 抓教 科研 , 3 )
打造 学 者型 教 师群 体 。并 通过 大练 教科研 基 本功 ,大练 掌握 和 使用现 代 化教 育技 术 的基本 功 , 大练 教育 心理个 案研 究 基本 功 , 大 练适 应课 改 要求 的基本 功 ,促进 了骨干 教 9 的成长 和 队伍整 体 素质 的提高 。 币 以全面育人为核心, 拓展学生扬长文化。 在 学 生行 为 文 化 的建 设 方面 , 我们 围 绕 学校 “ 谐发 展 , 和 全面育 人 ” 目标 , 的 注重
二、 行为 文化 树形 象
基本要素进行 T细分 ,并从 自
身 实践 的 角度 即:物 质 文 化打 基础 、 为 文 化树 形 象 、 行 制度 文 化 添 内力和 精神 文化 铸 品牌 四 个方 面 对作 者所 在 单位 学校 文 化 建 设 的 实施及 成 效 进行 了介
绍 与论证 。
包 括 师 生 内在 素 养 和 理 念 、 值 观 、 学 价 办 思想、 道德 风 尚等 意识 形 态 要素 。
通 过 对 教 育管 理 理 论 发展 的研 究 , 我 们认为, 学校 文 化 的 建设 是伴 随着 教 育 管 理 理 论 的发 展 而 不断 进 步 与发 展 的 。 同 时 , 础 教育 改 革 思 想 的发展 决 定 着 学 校 基 文 化 建 设 的五 大趋 势 , : ) 学 化 的 趋 即 (科 1 势 ; ) 文 化 的趋 势 ; ) (人 2 ( 个性 化 的趋势 ; ) 3 ( 4 民主 化 的趋 势 ; ) 制 化 的趋 势 。 (法 5

新时代的教育管理

新时代的教育管理

新时代的教育管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管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在这场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管理需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以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本文将从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建设及创新精神三个方面,探讨新时代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教育管理最重要的目标。

新时代的教育管理需要更加注重人才培养,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建设一套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的教育培养体系。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包括社会责任感、文化品味、良好习惯等。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管理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并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同时,还需注重教育现代化,发挥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

二、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新时代的教育管理必须建设一套高质量、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要让学生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教育管理必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教育管理需要注意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潜力,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此外,还需关注学生成长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为此,教育管理需要注重班级与学校文化建设,构建愉悦的学习氛围。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管理的改革不能仅限于课程设置或教学方式等方面,还需要注重学校的育人氛围和制度建设,激励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和实践来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力,培育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创新精神新时代的教育管理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因此,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管理的重要目标。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方面,需引导学生实践创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另一方面,需要改善教育管理现状,加强教育创新,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对未来的好奇心和创意,教育管理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和合”文化理念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考

“和合”文化理念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考

“和合”文化理念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的软实力之一,不仅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高校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有新的理念和思路来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向。

本文将从"和合"文化理念出发,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新的思考和探讨,力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创新性的思路和策略。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方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变化和信息技术的普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更加注重与社会的互动和融合,而不是封闭式的传统模式。

由于各高校之间的差异性和管理体制的不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的问题,导致了各高校之间的文化氛围和理念不同,难以形成有机整合。

急需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促进学校的文化与社会的融合,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迈向更加开放、创新和共融的方向。

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只有认清并深入分析现存问题,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2. 正文2.1 “和合”文化理念解读“和合”文化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倡导人们相互尊重、包容、合作、共荣,追求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和合”文化理念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和合”文化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在高校校园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习惯和认识,而“和合”文化理念可以让大家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消除误解,增进彼此的了解。

新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与方法9篇

新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与方法9篇

新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与方法9篇第1篇示例:新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与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正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高校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要求,新时代也呼唤着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从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在新时代条件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应当如何发展。

一、教育管理的理念1. 个性化教育理念在新时代,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日益明显,传统的大班授课和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高校教育管理需要更加重视个性化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资源配置,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2. 服务型教育管理理念高校教育管理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需求和提升学生体验为核心目标。

教育管理者应该将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服务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细致和周到的服务,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品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教育管理需要更加注重创新。

创新教育管理理念不仅包括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更应该包括制度、机制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建立多层次的学生管理体系高校教育管理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学生管理体系,形成从学校领导到各级学生组织的管理网络。

各级管理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程度。

2. 强化信息化教育管理在新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教育管理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校教育管理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生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工作支持。

3. 引入辅导员制度辅导员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辅导员队伍,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和关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育品质。

现代教育学基础-当代教育变革的动向与趋势

现代教育学基础-当代教育变革的动向与趋势

现代教育学基础- 当代教育变革的动向与趋势【本章课程与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研究中外教育发展变迁得出的基本结论2. 使学生掌握现代教育发展变革的基本动向。

一、中外教育发展变迁的基本规律世界各国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下迅猛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变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并将继续影响人类社会的今天与明天。

透视人类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出几点简要的结论:(一)教育是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之本透析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教育在传播人类文明,培育人才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从原始社会的氏族国家开始,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统治者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高度重视本国人才的培养和国民的教育,并把她作为国家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毫无例外。

这从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19 世纪的德国、日本和沙皇俄国、美国的复兴得到充分的诠释。

进入20 世纪后,许多国家的领导人更加重视教育在教化民众,培育人才,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仅仅是民主国家的领导人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斯大林等对本国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就连法西斯国家的统治者如希特勒、裕仁天皇、墨索里尼等万恶不赦的人对本国的教育也特别重视,并把它们看作是维护和强化统治阶级统治,实现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的重要手段。

二战后,世界各国在民主化、多元化思想的指导下,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各国领导人对教育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从民族的振兴、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教育的问题,并把教育当作科教兴国的战略措施来抓,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来推进本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力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提供人才支持。

(二)教育理论能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导航一部世界教育发展变迁史,就是地球上各个国家关心教育事业的人们探索创造教育奇迹的历史。

在漫长的教育发展进程中,关心教育事业的人们系统总结自身教育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形成了自身的教育理论或教育学说,这些教育理论尽管说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但对当时的和后来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新形势下高校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学校文化是高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

当前,高校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存在追求短期效益、内容形式呆板、缺乏思路、忽视内涵的可持续性等问题。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要立足实际、全员参与、依靠创新、丰富内涵、突出特色,努力提升科技水平和学术品位,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

[关键词]学校文化高校文化建设文化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来讲,是指人类的精神财富,即社会思想道德、科技、文学、艺术、传统习俗,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校在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与物化形态。

内涵丰富的学校文化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形成及良好心态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积极完整的学校文化体系,是一种无形的磁场和纽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校成员的目标与学校的总体目标或追求趋向一致。

学校文化的深入发展可以使校园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达到平衡、协调,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及性格的塑造,实现社会化。

一、高校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学校文化热已经持续多年,党的十四大将“学校文化”一词明确地写进了报告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但是考察学校文化建设的实际,却发现“学校文化”热似乎是一种表层热、外在热、一种理想的热,表现在研究热、实践冷;上层热、基层冷;理论界热、学校冷。

在高校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重新审视学校文化,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学校文化建设的功利主义倾向,重一般套用,轻特色创造。

一方面,追求短期效益,缺乏整体规划。

校园建设中只片面追求某一建筑单体的美丽而影响全貌的整体和谐。

当前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量当前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量学校组织文化不仅是学校自身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更是学校管理理念的重要呈现,具备表层、中层及深层三个不同层次的架构,学校组织文化的关键便是中深层次文化。

学校组织文化是通过文化的途径对学校管理进行影响,所以其具备硬性管理无法实现的导向、约束、凝结及适应等相关功能。

现阶段,我国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文章就如何加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一、研究背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面临着市场化、信息化及全球化教育的重大挑战,人们对于教育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其发展必然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新时代对学校发展提出了全新的需求。

基础教育必须作出变革,变革的最终目标便是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其中清晰地提出需要将加强教育品质摆在教育变革的第一要位,特殊需要关注教育的深层含义及如何创建形成高品质的教育工作体制与管理机制。

此次教育制度的变革必然是一次革命性的改革,其目标便是可以形成更高品质的教育。

《纲要》中明确指出:“加强学校的效能、办学效益、创建学校组织文化以及效能的高效管理是整个改革工作的核心所在。

”当前,我国学校组织改革依然处在自我探索时期,即使伴有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学校组织文化创建与发展已经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

为了能够从社会中引入更多、更为优质的资源,愈来愈多的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了相应的发展计划,重视特色办学,同时将其作为加强本身综合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借此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品质,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需求,打破以往相对滞后的教育管理机制的约束,促进学校组织文化更深层次地发展。

教育的不斷发展与学校领导的大力扶持密切相关,组织文化能够使所有领导人员产生高度统一的处世定律与价值观,其引导所有成员更好地管理学校,为学校加强管理、提高办学品质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学校管理之创新一流学校建设

学校管理之创新一流学校建设

学校课程开设的评价
l时代性.即能反映社会科学技术和其他方面发展 的最新成果. l实践性.即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需 要,是否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l探索性.即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l综合性.即注意学科综合发展的趋势. l人文性.即各门课程中是否注意了开发它的人文 教育的价值. l个别性.即学生有否选择修习课程的机会,是否 有利于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地得到发展.
学校人际关系与氛围调查
校园物质文化
三、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与制 度的建设
预警机制
骨干教师流动预警; 教师专业水平预警; 教师专业发展预警; 师生情绪预警; 学生学业成绩预警; 财政状况的预警; 学校声誉预警.
⑴骨干教师流动预警
定义:M1为教师流动率;M2为骨干教师流动率. M1=本年度教师流出人数/本年度教师总人数 人M2=数本年度骨干教师流出人数/本年度骨干教师总 M1=5%为教师流动过度警戒线,M2=3%为骨干教师过 度流动警戒线,当这两数字高于警戒线则需引起 重究,视分.析若原M1大因于. 10%,或M2大于5%就要就此作专题研 方法:在人员流出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越过警 戒线时立即报告.
办学条件:财政状况
每年对用于教学的经费进行统计.本年教学 经费呈下滑趋势或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基本 要求时,要向有关方面发出预警报告.
教育科研:源于教改,促进教改
学校中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人数占学校教师总人 数的比例,比上年的增长的情况; 学校承担的各级教育科研的项目数; 近3年来,学校完成的教育科研项目数; 近3年来学校完成的项目对学校教育改革有重大 促进作用的项目数; 近3年来学校完成的项目对学校教育改革有一定 促进作用的项目数.
(1)从为选拔服务到为学生成 长与发展服务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德育品牌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德育品牌1. 引言1.1 学校德育品牌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学校德育品牌的建设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学校德育品牌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体现,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塑造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手段。

一个具有良好德育品牌的学校,不仅仅是教育出了品学兼优的学生成才,更是培养了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公民。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德育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建立健全的校园文化体系,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搭建学生参与的平台,推动校园文化创新发展,以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可以不断提升学校德育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这不仅有助于打造具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塑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更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德育品牌,使学校在教育领域脱颖而出。

优化校园文化建设以打造学校德育品牌,已经成为当代教育领域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

2. 正文2.1 建立健全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明确校园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宗旨。

学校可以制定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使命,使全校师生都能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要设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或者专门的文化建设部门,指导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这样可以统筹规划各项活动,确保文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学校应该注重校园文化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宣传栏目,使校园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激发师生的文化自觉和归属感。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的衔接。

通过将文化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文化评价制度,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调整和完善文化建设工作,确保校园文化体系持续向好的方向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学校可以逐步建立起一个健全完善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德育品牌的塑造奠定坚实基础。

2.2 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加强师生沟通与互动是优化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现代社会,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教育,更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育管理的组织文化建设

教育管理的组织文化建设

教育管理的组织文化建设教育管理的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管理效率、教育质量以及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向心力。

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组织文化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开放包容的、务实创新的,能够凝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念和目标,推动学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组织文化建设需要建立在明确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目标基础之上。

学校管理者应该明确自己的管理宗旨和教育目标,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愿景。

只有清晰的目标才能指引组织文化建设的方向,推动组织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其次,组织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员工价值观。

管理者要倡导团队合作、互相尊重、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营造一种正能量的工作氛围。

员工应该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有成就感的,同时也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育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教育管理的组织文化建设也需要关注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升。

学校管理者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不断提升他们的教育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使其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和挑战。

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学校才能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此外,组织文化建设还需要倡导教育管理的开放包容和民主参与。

管理者应该与员工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决策,共同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同时,要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推动组织文化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总之,教育管理的组织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只有在管理者的引领下,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打造一支富有活力、凝聚力强、高效率、高素质的教育管理团队,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文化素养是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涵盖了对文化的理解、尊重和欣赏,以及文学、艺术、历史、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学校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场所,而学生作为学校文化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应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第一,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涉及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校园环境等多个方面。

学校文化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成果和个人素养的提升。

良好的学校文化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第二,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式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如学生会、社团活动、艺术展示、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学校文化的特色,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发展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第三,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益处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多重益处。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

其次,学生可以在参与文化建设中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再次,学生通过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第四,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文化建设平台学校作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场所,应提供良好的文化建设平台,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艺术展示、文化沙龙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同时,学校应提供专业的导师指导,帮助学生在文化建设中发展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第五,学生自身也应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学生应具备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学生应加强对文化的学习和了解,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素材。

其次,学生应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包容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

以服务为宗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以服务为宗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以服务为宗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2023年,全球科技不断飞跃,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教育科技也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校文化建设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以服务为宗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了学校的重要使命,不仅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是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

一、以服务为宗旨,倡导人性化文化以服务为宗旨,是指学校以服务师生为宗旨,把人性化文化融入到校园建设中。

在高科技时代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学校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师生的需求和感受,设计出符合实际情况需要的文化环境,让广大师生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农历新年、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学校在这些传统节日期间,可以通过改善学校环境、装饰校园、举办各种庆典活动等多种方式来让广大师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减轻他们在异地学习生活中的思乡之情。

同时,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学校也要求发挥年轻化、时尚化的特点,多关注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能够了解并关注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和文化现象。

学校文化建设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注重与时俱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教育的作用。

二、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计划,实现教育现代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人文素质,更是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

全社会都在推进人才培养计划,学校也不例外,如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成为了学校教育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优化和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对教师团队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综合教育教学水平,重视数理化等综合素质教育,推进人才培养计划,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文化建设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比如通过拓宽校园活动板块、丰富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综合素质、锤炼创新能力。

教育管理创新视角下的校内运营模式

教育管理创新视角下的校内运营模式

教育管理创新视角下的校内运营模式在当今迅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教育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学校需要不断创新其运营模式。

本篇文章将从教育管理创新的视角出发,探讨校内运营模式的转型与发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当前教育环境中的新趋势及其对校内运营模式的影响。

教育管理创新要求学校不仅关注教学内容的改革,更要从系统的角度审视学校的运营管理,涵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多个维度。

创新是应对教育需求多样化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的必要途径。

在这一创新视角下,学校的运营模式必须具备灵活性与适应性,能够及时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与企业联手开发课程,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这样的模式,不但有助于学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实用的学习体验。

另一重要方面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教育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学校能够更好地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采用大数据技术,学校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成绩数据,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

信息化手段不仅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效率,还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更具个性化和针对性。

在校内运营中,教师的角色和地位也在发生变化。

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因此,学校需要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上进行管理创新。

可以通过建立教师发展计划,提供多样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

通过制定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师生之间的互动模式也需要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

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学校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议题,它不仅涉及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的传递,还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交模式。

学校文化可以被视为校园内包括精神、道德、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的总和,是学校独特的“人格”。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文化的建设日益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学校文化建设如何对学生行为产生影响,显得尤为关键。

学校文化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从课堂教学到校外活动,从校园规章到师生互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一方面,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学校倡导的“诚信”文化会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诚实,不抄袭、不作弊,在各种活动中遵循公正和公平的原则。

这样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在将来步入社会时具备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责任感。

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对学生自我认知及社交行为也有直接影响。

在一个鼓励协作与创新的文化环境中,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团队合作,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学习经验。

这种环境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之,如果学校文化过于压制或单一化,可能导致学生害怕表达自我,进而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同样重要。

一些学校设立了明确的规则,例如关于尊重他人、关心弱势群体以及环保意识等,这些都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当这些规则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时,学生内心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愿意遵守这些规范。

对于不同年级及不同性格的学生而言,学校文化建设具体产生的影响也各异。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对于集体活动和规则意识的理解尚处于初步阶段,此时校园文化通过游戏和课堂活动渗透,会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伴随年龄增长,中学阶段的学生更加渴望个性展示,因此鼓励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提升他们对校园生活的认同感,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各项活动。

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师风与学科教育与教育观念与教育管理与教育环境与教育文化建设方案

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师风与学科教育与教育观念与教育管理与教育环境与教育文化建设方案

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师风与学科教育与教育观念与教育管理与教育环境与教育文化建设方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结合师德师风、学科教育、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环境和教育文化等方面,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案。

一、建立全面的师德师风体系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全面的师德师风体系。

这个体系应包括教师的道德要求、行为规范、职业操守等。

教师应该保持师德高尚,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加强学科教育学科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学科教育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科教育理论的研究。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科教育。

三、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要关注教育改革的动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使之与时俱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健全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教育管理要注重激励机制的改革,合理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五、改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环境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教育环境要注重教育资源的配置,提供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技术支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六、加强教育文化建设教育文化建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育文化要注重校园文化、课堂文化和教育团队文化的建设。

教育文化要鼓励教师创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总结: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涉及到师德师风、学科教育、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环境和教育文化等多个方面。

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建立全面的师德师风体系,加强学科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健全教育管理机制,改善教育环境,加强教育文化建设。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方面,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教育与学校文化

教育与学校文化

教育与学校文化教育是一种塑造个人和社会的力量,而学校文化则是教育体系中的核心要素。

教育与学校文化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一个社区,塑造了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本文将探讨教育与学校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第一章:教育与学校文化的概念教育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了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传递与培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公民,使他们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

而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部的价值观、信念、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反映了学校社区的特点和理念。

第二章:教育与学校文化的关系教育与学校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因果。

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校文化的支持和引导。

学校文化为教育提供了框架和舞台,使教育活动更具有规范性和连贯性。

第三章:学校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学校文化对学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积极、包容、创新和关怀的学校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文化还可以提供学生个体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第四章:学校文化的构建与维护学校文化的构建与维护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领导者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应该制定明确的学校愿景和价值观,并以身作则。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家长的参与也是学校文化构建与维护的重要方面。

第五章:学校文化的挑战与解决学校文化的构建与维护并非一帆风顺,会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学校文化的保持需要持续的努力,不能仅止于口头表达。

学校文化也可能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学校应该建立长期规划,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结语教育与学校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它们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整体氛围。

学校文化承载着教育的使命与愿景,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建设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将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与学校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文化对学生的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决策机制
学校重大问题,尤其是事关全校师生员工切身利 益的重大问题的决策要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学 校重大问题的决策程序是: l报告: l印发: l意见征询: l意见汇总: 决策:学校重大问题在未经上述4个步骤之前, 不讨论;未对群众意见进行深入研究之前不表决; 未对不同意见提出合理的说明之前不决策。
约束机制
对领导干部的约束。对学校领导干部的约束通过 下述途径实现: 学校主要领导的年度述职; 教职员工对干部工作的评议; 干部的民主生活。 学校教育与管理行为的约束。对学校教育与管理 行为约束通过下述途径实现: 学校发展规划的年度评审; 财务审计; 重大意外问题的个人负责以及责任追究制度。
制度
首席教师的制度。 骨干教师制度。 青年教师培训制度。 教师评优制度。 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的制度。 学生评教的制度。 校领导听课制度。 校内教学督导制度。
办学条件:财政状况
每年对用于教学的经费进行统计。本年教 学经费呈下滑趋势或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基 本要求时,要向有关方面发出预警报告。
教育科研:源于教改,促进教改
学校中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人数占学校教师总人 数的比例,比上年的增长的情况; 学校承担的各级教育科研的项目数; 近3年来,学校完成的教育科研项目数; 近3年来学校完成的项目对学校教育改革有重大 促进作用的项目数; 近3年来学校完成的项目对学校教育改革有一定 促进作用的项目数。
在对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在不同学年间要特别注 意最大值跨类别的变动,即如果不同届的毕业生,其最
大的比例数值出现跨类别的迁移,就要作出报告。
学校办学目标社会认可分析
2.学校发展潜力
教师队伍; 学校课程与培养模式; 学校办学条件; 联系实际的教科研; 学校争取社会支结构; 学缘结构; 性别结构。
⑵教师专业水平预警
教师专业水平由教师学历构成,即本年度 教师中大专毕业生所占比例、本科毕业生 所占比例、硕士毕业研究生所占比例和博 士毕业研究生所占比例体现。由有关部门 在教师流进和流时进行统计。在高学历的 人员比例下降5%以上,有关部门就要作出 报告。
⑶教师专业发展预警
教师专业发展预警由本年度教师参加各类 学历、学位学习与各种非学历、学位进修 提高活动的人数表示。若与上一年度相比, 本年度教师学习和进修提高活动的人数有 显著下降,有关部门就要作出仔细的分析, 说明原因,发现有任何异常的苗子就要作 出专题报告。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 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 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 投身教学研究,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 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
社会的财力支持=本年度社会的赠款 与上一年度相比上升百分比= (本年度社会赠款-上年度社会赠款)/本年度社 会赠款 社会的物力支持=本年度社会的赠物的价值 社会的智力支持=社会名流、知名人士到校讲学、 演讲、提供咨询以及兼职指导学生劳动日 新闻媒体对学校发展给予的舆论支持=∑新闻媒 体报道的次数•强度 强度=新闻报道的字数/1500
完整的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
知识是从哪里来,以及它们是怎 样被认识的? 知识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知识到哪里去,即它们在实践中 有什么实际的应用?
思维行程与认识道路
思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认识:从完整的表象中蒸 发出抽象的规定(感性上升 到理性)。
学习重点的转移
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 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就要容忍,甚至鼓励学 生提出错误的问题。
XXX
一、当代教育管理发展 的趋势与学校管理创新
(一)当代教育管理趋势
管理重心:从外控管理走向校 本管理 ; 管理过程:从知识应用走向学 习发展; 管理手段:从物的管理走向文 化管理
(二)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理念
现代学校是自主发展的学校,学校的发 展需要外部的支持,更要靠自身的努力;
“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是永 恒的追求,现代学校是可持续发展的学 校,是学习化的校园。
学校人际关系与氛围调查
校园物质文化
三、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与制 度的建设
预警机制
骨干教师流动预警; 教师专业水平预警; 教师专业发展预警; 师生情绪预警; 学生学业成绩预警; 财政状况的预警; 学校声誉预警。
⑴骨干教师流动预警
定义:M1为教师流动率;M2为骨干教师流动率。 M1=本年度教师流出人数/本年度教师总人数 人M2=数本年度骨干教师流出人数/本年度骨干教师总 M1=5%为教师流动过度警戒线,M2=3%为骨干教师 过度流动警戒线,当这两数字高于警戒线则需引 起题研重究视,。分若析M1大原于因1。0%,或M2大于5%就要就此作专 方法:在人员流出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越过警 戒线时立即报告。
学校课程开设的评价
l时代性。即能反映社会科学技术和其他方面发 展的最新成果。 l实践性。即能满足学生成长和走上社会的实际 需要,是否有足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l探索性。即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l综合性。即注意学科综合发展的趋势。 l人文性。即各门课程中是否注意了开发它的人 文教育的价值。 l个别性。即学生有否选择修习课程的机会,是 否有利于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地得到发展。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学校是教师实 现自身价值的场所,学校的发展依赖教 职员工的共同的追求。
二、现代学校的文化建设
(一)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校园的精神文化; 校园的物质文化。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措施
教职工人生目标的确定与提升(客观基础分析、 目标的确定、与学校目标的相关程度以及目标实 现的措施) ; 质量宣传周活动; 全面教育质量观与教育质量标准的讨论; 校训、校园标识的学习,优秀校友事迹的宣传, 校歌的推广。
四、现代学校发展的评价 与诊断
发展目标定位 学校发展潜力 学校发展过程 学校发展成果
1.发展目标定位
发展目标内容
特色(方向) 程度 时间
发展目标定位的原则
社会客观需要(社会宏观背景分析) 学校客观基础(历史发展分析) 办学客观条件(社会可供利用资源分析) 教育客观规律(教育与管理规律分析)
历届毕业生流向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