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教学实施情况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实施情况报告
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针对汽车维修技术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周4学时,共80学时,4学分。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维护与保养》、《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车载网络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
(2)掌握汽车空调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空调控制电路的原理;
(4)掌握安全气囊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掌握车窗、电动座椅、中控门锁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6)掌握车身防盗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能力目标
(1)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初步评定车辆技术状况。
(2)能独立制定维修计划,并能选择正确检测设备和仪器对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进行检测和维修。
(3)能对空调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检测。
(4)能对车窗升降机构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测。
(5)能对座椅机构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测。
(6)能对巡航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测。
(7)能对中控门锁机构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测。
(8)能对防盗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测。
(9)能对安全气囊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测。
(10)能对信息娱乐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对零部件进行检测
(11)能使用示波器对传感器及执行器波形进行分析。
(12)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
3.素质目标
(1)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职业素养。
(2)培养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培养诚信友善、创新创业的职业精神
(4)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和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5)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会查找资料和使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7)培养学生振兴民族产业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设计,通过对汽车维修企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从认知→单一技能→综合技能由浅入深进行能力培养。
学习情景与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修工作任务相适应,实现学习情景与工作岗位的一体化。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共设计了10个学习情境。
如表1所示。
表1《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学习情境一览表
(四)教学设计
1.结构设计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自学、课中导学和课后提升三个环节,课
前教师将课程学习资源在智慧职教等教学平台上发布,学生自主学习;课中在教师引导下通
过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课后巩固与拓展,促进学生能力在应用中
提升。
2.教学设计
以学习情境7中控门锁失灵故障检修教学设计为例: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及权重
考核方法以汽车维修中级工考试大纲为依据,建立过程考评(任务考评)与期末考评
(课程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强调过程考核的重要性。
过程考评由平时成绩和实训成绩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习纪律-由老师课堂点名情况确定,占平时成绩40%;完成作业-由作业成绩确定,占平时成绩60%。
实训成绩:根据学生在实训操作中体现的职业素养、职业规范、实训项目操作过程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完成情况等,综合各项作为学生的实训成绩。
期末考评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考核两部分,其中理论考核部分以闭卷形式集中考核,从省赛题库中选取30道与本课程相关试题,每题1分,共30分,重点考核本课程的基本知
识点。
实践操作考核针对每个学习情境设置一个操作项目,由学生随机抽取一个项目独立操
作,共70分,重点考核本课程的技能点,包括学生的汽车车身各电控系统的拆装能力、电路分析能力及故障检修能力。
各项考核成绩按比重纳入本课程总评成绩。
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实训考核成绩30%+期末考试(理论30分+实践操作70分)40%。
2.考试内容
考核的重点即为本课程教学的重点。
本次考试与学期初制定的课程目标基本一致,没有
超出课程大纲范围。
理论考试范围涵盖各学习情境的理论知识,30道题中“CAN网络系统的诊断与修复”考
题3个;“空调不制冷故障检修”考题2个;“自动空调温度调节异常故障检修”考题3个;“电动车窗升降失灵故障检修”考题3个;“电动座椅调节异常故障检修”考题2个,“巡航功能异常故障检修”考题3个。
“中控门锁失灵故障检修”考题4个,“防盗异常引起发动机不起动故障检修”考题3个,“安全气囊报警灯常亮故障检修”考题4个。
“信息娱
乐功能恢复”考题3个。
实践操作考试范围涉及每个学习情境,各设置一个操作项目,共10个项目分别是:CAN
网络系统的诊断与修复、空调不制冷故障检修、自动空调温度调节异常故障检修、电动车窗
升降失灵故障检修、电动座椅调节异常故障检修、巡航功能异常故障检修、中控门锁失灵故
障检修、防盗异常引起发动机不起动故障检修、安全气囊报警灯常亮故障检修、信息娱乐功
能恢复。
3.成绩分析
2017级共60人参加本课程考试,其中55人考试成绩在60分及以上,及格率为91.6%,
5人在60分以下,不及格率为8.4%,平均分为74分,该平均分以参加考试人数统计,缺考学生不计入统计。
班级平均分最高的为201712101班,77.7分。
班级平均分最低的为201712102/401班,70.3分。
个人最高分为90.6分,为201712101班26号同学,个人最低份为33.6分,为201712101班19号同学。
表2 2017级《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考试分数统计表
从总体成绩来看,学生的平时成绩在80-90分之间,考试成绩在70-80分之间,对知识、技能的整体掌握较好,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但部分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对故障的分析还把握
不准确,理论题失分较多。
结合这些情况学生综合考试成绩还是比较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达
到了考试的预期效果。
二、课堂教学实施成效
(一)师资安排
本课程教学团队由三位长期从事汽车相关技术服务或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及两位校外
专家组成。
校内专业教师主要承担课程理论教学环节任务,校外专家主要承担课程实训环节
指导任务。
(二)实训条件
学校有汽车虚拟仿真实验室1个、汽车车身电控实训室1个、汽车维修车间1个,校外
实训基地4个,基本满足本课程的实验实训要求。
实验课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首先提出项目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达到使
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和拓展知识的目的,另外,除课堂教学外,还要通过布置课外作业,鼓励
学生参加等级考试、技能大赛等活动,将课程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提高学生信息
素养的目的。
在实验实训前,教师准备好实训方案、实训指导书和任务工单。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分组轮流讲解和作业的方式,强调每个学生都要动嘴和动手,体现“做中教、做中学”。
(三)教学实施
课前教师在智慧职教云课堂上发布教学课件、微课等学习资源,学生自学;课中采用五
步法和六步法程序化组织,实现了讲、学、练、考的完整性。
在单一故障任务教学中采用
“任务分配—知识讲解—教师示范—分组操作—集中总结”的理实一体化五步教学,在综合故障任务教学中以四个学时为单位,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教学;课后布置拓展练习任务,巩固提升。
(四)教学成效
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018年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本课程考核及格率从2017
年的86.67%上升到91.6%,优秀率也从2017年的18.46%上升到32.9%。
学生技能大赛成绩稳定。
学生参加历年全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均取得团体二等奖
的好成绩。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优化,删减了一些淘汰的技术、精简了
传统汽车车身的部分内容,增加新技术的讲解,并将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贯穿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但对课程思政元素发掘还不够充分。
改进措施: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切入点还有待优化。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力度不够,由于教师日常教学任务过重,没有经历投入到数字化教
学资源的开发中,且自制的微课、演示动画质量不高。
改进措施:可以发挥有特长的老师或者成立专门团队专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建设与
发展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根据行业发展需求,通过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及精品课程、网络课程
的建设,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
(三)课堂管理
近几年生源比以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中职升学、高考升学、单独招生三个生源类型,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由好及差依次为中职升学<单独招生<高考。
学生入学学习基础以及学
习能力、学习习惯、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都不高,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使得教学效
果并不佳,特别是进行故障分析时,很多学生等待老师讲解,没有自己的思考。
改进措施: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将学生细化,教师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对其
进行授课,注重侧重点和难易程度,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课堂教学时导入一些有趣的案例,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指导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