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最新教育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最新教育资料
浅析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及家庭中的一种最常见的自发性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纲要》充分肯定了游戏的教育价值,并确定了游戏作为幼儿园基本教学活动的地位。
如何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环境中建构知识,发展技能,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指出,幼儿教师应“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价值体现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经验,建构知识,学会与人交往。
正如福禄倍尔所说,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内容,他认为,游戏是人在这一阶段最纯洁的精神生活,[1]正是在游戏中,儿童最能表现出创造性和自主性。
(一)游戏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福禄倍尔认为,学龄前儿童的各种游戏是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的最纯洁的素质和最内在的思想就是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2]游戏活动是幼儿生活的扩充与延续,他们可以通过游戏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也能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的沟通和相处。
游戏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丰富和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也可以通过与游戏材料的互动建构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因此,幼儿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游戏活动,将教育内容与游戏内容充分的融合,使儿童在
游戏的环境和状态下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游戏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
杜威认为,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
[3]游戏是幼儿与同伴互动的主要形式,它占据着幼儿生活的主要地位。
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分享、谦让等良好道德品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观察自己,感受自己,衡量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幼儿的游戏直接与生活发生作用,在游戏中还可以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和热情。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可以创造最近发展区。
儿童通过游戏与同伴之间的互动获得交往经验,达到高于以前的交往水平,获得“最近发展区”。
再在这一新的发展水平上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从而不断获得交往经验,促进他们的交往水平。
如在角色游戏中,儿童把平时所积累的社会生活经验,或者把自己亲眼所见的社会场景,
在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中再现出来。
这些经验的获得可以直接运用到现实的社会性交往中,从而很好地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
二、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现状
纵观幼儿园现有游戏活动,一方面是教师对幼儿自发游戏的放任自流,另一方面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只考虑教学的需要而不考虑幼儿游戏的需要,过分强调其学习功能。
[4]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不乏有“重教学,轻游戏”的现象,教师仍然把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学习的唯一途径,因此,在很多幼儿园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幼儿的游戏时间被严重剥夺,他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有的只是“小学化”的课堂。
从组织形式看,目前幼儿园的游戏组织类型单一,主要可以分为由教师预设和组织的集体游戏以及玩大型玩具两种。
在集体游戏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教师选定的游戏内容并不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参与度不高,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玩大型玩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幼儿的游戏心理,但是相对而言缺乏教育意义。
因此,目前幼儿园占主导地位的两种游戏组织形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没有真正给儿童提供自主选择以及自我探索的机会,忽视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
兴趣。
从教师指导的方面来看,首先,教师并未深刻理解到在儿童的游戏活动中该扮演哪种角色,他们很少有目的有意识的为幼儿创设游戏情境,给他们提供支持与帮助,引导他们的发展,而是一味地干预幼儿的行为,期望通过这种干预行为能让幼儿朝自己
预设的教育目标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一种管理者和控制着的角色,而不是支持者与合作者。
这样的指导方式限制了幼儿的自主发展和探索,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其次,教师给幼儿提供的游戏材料不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
材料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它本身的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儿童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制作游戏材料时,应考虑到材料的多功能性,不必限定材料的使用方式,可以给幼儿充分的探索空间,让他们自己通过操作材料来发现它的使用方式和功能,甚至创作出自己想要的游戏材料。
三、幼儿教师如何支持并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
(一)确定教育目标,创设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游戏环境
幼儿园的游戏是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因此应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本质上游戏的主体性与教育的计划性并无矛盾。
游戏的计划是指教师根据对每个幼儿达到目标的了解、对幼儿发展需要的掌握而提出帮助幼儿实现游戏愿望的顺序和方法,从而保证游戏自主地开展。
这种计划并不是现场执行的计划,而是置于头脑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指导的参考计划。
而计划来源于观察,来源于分析和对孩子的研究。
在计划中特别要关注和尊重个别差异,努力使每个幼儿都得到满足。
首先,游戏与游戏教学是区别的两个概念,游戏教学更加强调教师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的幼儿课程改革使“教学”二字在许多场合已经消失,教学似乎退出了幼儿
园的教育范畴。
[5]游戏和教学好像常处于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
如何整合好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对不少幼儿园教师来说还是个难题。
游戏教学要使儿童在游戏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本领,在自主的探索
中能够完成教师的预设目标,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特点,清晰地把握与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内容,从而形成“预设课程”[6],即游戏功能与价值得以实现的依据。
其次,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始时间有不同,也表现在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发展的差异性表现在个体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有千差万别。
因此,游戏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
教师可以在游戏材料的投放过程中,层层递进,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从而满足个体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进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断调整游戏目标。
再次,确定教育目标进行游戏活动指导,并不是要求教师以游戏的目标达成情况来衡量游戏的最终结果,游戏的过程更具价值。
只有成功摆脱了目标达成这一包袱,才能使儿童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体,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获得发展。
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应该更加注重儿童的游戏过程,并采用巧妙的方式提高游戏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儿童的全面多元的发展。
(二)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良好情感
教师要明确地认识到,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场所,幼儿在实践中可充分与物体相互作用,为幼儿主动学习打开了宽广之路,它利于幼儿内部潜能与个性本能得到充分的开展与发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巨大的自我发展的潜力,在游戏中教师要让幼儿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主观能动作用,主动学习,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让幼儿运用感官,与物体相互作用,培养幼儿自主能力,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发挥是主导作用,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活动的主人,从而掌握良好学习方法。
教师要有将幼儿的需求、教育的要求体现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之中的能力。
玩具和材料对孩子来说是玩伴,是凸现游戏的目标的重要工具。
但对教育者来说它是教科书、是教具。
游戏的内容选择、玩具材料要尽可能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并是他们感兴趣的和有趣的。
这些
材料的内容、操作方式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游戏材料要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动机和兴趣,引起他们动脑动手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对玩具材料本身的研究仍是我们贯彻新大纲的重要课题。
幼儿年龄特点决定幼儿需要游戏。
幼儿好模仿,只有在游戏中,才能真正做到自由地所言所行和所感,表现自己的个性,良好情感才能得到真正地发展。
如当幼儿认识、了解、喜欢“医生”角色时,教师不教,他也会自己表现与创造,完全沉浸在表现与创造的意境中。
为此,教师要以游戏作为基本手段,激发幼儿的
良好情感,为幼儿创设能体验快乐、满足和成功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产生愉快满足和成功。
游戏活动后鼓励幼儿自由自在地大胆讲述游戏中的感受,促进良好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三)用理解与快乐承载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首先,幼儿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成功的游戏者。
教师在与游戏着的孩子接触的时候,要过滤地位和年龄的差异,站在与孩子相同的水平和高度,这是孩子能够把老师接纳为一个游戏同伴的首要前提。
同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孩子的游,把握好介入孩子游戏的时机、方式、方法,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经验优势,要引导人际交往与游戏情节向前发展。
其次,丰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游戏性体验。
幼儿园教育应是体现快乐和主动的教育,幼儿园中嬉戏打闹的游戏场面,给这个教育场所带来了无限灵动的色彩。
在教学活动之中,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那种师生之间的快乐和诙谐幽默的游戏性体验,也是孩子在园生活的重要体验。
再次,理解、尊重学龄前儿童这个特殊群体。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有这样一条: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
他说:“活教育不是消极的,是积极的。
你不要禁止孩子不做这样,不做那样,你要教小孩子做这样,做那样。
你不要禁止乱抛纸屑,你要鼓励小孩子把地上的纸屑拾起来,丢在字纸篓里。
你不要禁止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你要鼓励小孩子把肮脏的墙壁怎样刷白。
你不要禁止小孩子高声说话,你要鼓励小孩子在公共场所
怎样轻轻的讲话。
”这种积极的鼓励,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理解,更是在理解基础上的一种支持和正面的教育引导。
如果能以陈先生的这种活教育的观念和原则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那么将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四)对游戏做出评价
这种评价不是指游戏结束时的讲评,而是指对幼儿游戏行为表现作分析、研究,以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对幼儿游戏做出评价,以便于对游戏指导作出计划,进一步促进游戏的发展,促进孩子的发展;对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指导工作作出自我评价,以便改善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指导的工作,进一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游戏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利于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与发展,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幼儿能拥有一个宽松成长的环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能在心理和情感方面减少外来权威的管束和压制。
游戏对幼儿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要让游戏从时间和空间上得以保证,从方法和手段方面得以落实,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来实施。
教师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落实到游戏实践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而做好家园共育工作是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所在,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品质,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