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5. 案例分析题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性方法是
A.矛盾研究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系统分析方法
D.经济分析方法
正确答案:C
解析: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公共政策研究中常用的一个方法,它已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基础性方法。
2.主张让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政府只需扮演“守夜人”角色的西方经济学家是
A.梅里亚姆
B.凯恩斯
C.亚当斯密
D.拉斯韦尔
正确答案:C
解析:西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主张的自由主义立场,强调政府只需扮演“守夜人”角色,较少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让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
3.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的工具而产生的。
A.阶级意志
B.自身价值
C.政策目标
D.阶级利益
正确答案:A
解析:公共政策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作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与社会、实现其阶级意志的工具而产生的。
4.古说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就反映了()的本质特征。
A.战略规划
B.战略布局
C.战略重点
D.战略要求
正确答案:A
解析:战略规划是指政策主体为实施既定的战略目标而对于各种战略要素所进行的全面组织、协调和统一调度。
它关注的主要是总体性、宏观性的决策,古人说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就反映了战略规划的这一本质特征。
5.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政策支持系统
B.政策执行系统
C.间接主体系统
D.政策制定系统
正确答案:D
解析:政策主体系统包括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三个子系统。
其中,政策制定系统居于整个政策系统的核心地位,由拥有法定决策权的高层组织或个人组成。
6.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监控系统
C.政策咨询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正确答案:C
解析:政策咨询系统又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常由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
7.对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具有显而易见的
A.保守性
B.狭隘性
C.落后性
D.虚幻性
正确答案:A
解析:对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渐进主义模型的批评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它具有显而易见的保守性:朝着保守的方向来阐释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有限理性,只注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政策目标的制定及其实现,压制政策创新和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变革。
8.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和普适性的一个模型是
A.混合扫描模型
B.理想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正确答案:D
解析:政治系统模型是揭示认识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之一,是公共政策分析中最具有解释力,并且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
9.在国际关系领域的政策问题强调的是
A.合法性的原则
B.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
D.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政策问题发生领域的不同,也可以将政策问题划分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外交问题、民族问题等。
在解决政治问题时,首要遵循的是合法性的原则。
在国际关系领域的政策问题强调的是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原则。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类政策研究组织中,只有政策咨询机关不是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B.大众传媒只是公共政策问题的中介,不可能是公共政策问题的直接提出者
C.政治领袖在专制政体上是政策问题提出的重要主体,在民主政体下他们只有建议权,而不能直接提出政策问题
D.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都是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
正确答案:D
解析: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政府决策越来越要求科学化。
因此,适应决策科学化需要的相关专家人士及政策咨询机构已经成为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体,也成为提出公共问题的一种重要主体。
大众传媒运用自身的影响力不断放大社会问题,成为公共问题的重要提出者。
无论在何种体制下,政治人物总是影响公共问题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主体。
因此选项A、B、C错误。
11.美国国会、政府与利益集团之间构成的“铁三角关系”被认为是()的一种表现。
A.政府部门
B.政党组织
C.利益集团
D.政策网络
正确答案:D
解析:政策网络往往并不是一个固化的正式组织,而是一种介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种网络化联合体形态。
如美国国会、政府与利益集团之间构成的“铁三角关系”就被认为是政策网络的一种表现。
12.最近随着学者对于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批评,成为政策规划的替代性概念之一的是
A.政策设计
B.政策规划
C.政策抉择
D.政策分析
正确答案:A
解析:传统的公共政策学者强调对政策过程的阶段性划分,政策规划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最近随着学者对于政策过程阶段论的批评,“政策设计”成为政策规划的替代性概念之一。
13.检验政策质量的惟一环节是
A.公共政策反馈
B.公共政策评估
C.公共政策执行
D.公共政策拟订
正确答案:C
解析: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检验政策质量的惟一环节,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14.“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被我国台湾学者林永波称为
A.向前推进政策
B.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
C.草根路径
D.向后推进策略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该路径又被称为“向后推进策略”。
我国台湾学者林永波将其称为“草根路径”。
第一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向前推进策略”,即所谓的“自上而下”路径,又被称为“以政策为中心的路径”。
15.最主要的外部评估方式是
A.大众传播媒介评估
B.不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C.公民评估
D.受委托进行的评估
正确答案:D
解析:外部评估是政府部门以外的评估主体所完成的评估,包括受委托评估和不受委托评估两种类型,其中受委托进行的评估是最主要的外部评估方式。
16.政策执行的直接结果是
A.政策投
B.政策产出
C.政策效益
D.政策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政策执行的直接结果是政策产出,此知识点属基础性内容,需要考生掌握。
17.在以效率衡量政策时,效率标准的重点在于
A.一项政策是否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多的产出
B.一项政策是否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有效的产出
C.以最好、最快、最节约的方法来执行政策
D.以较好的途径来完成政策目标
正确答案:B
解析:效率标准的重点在于一项政策是否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有效的产出,比较好、较快、较节约的方法来执行政策,而不在于以较好的途径来完成政策目标。
18.公共政策变动的代表性模式不包括
A.周期型
B.Z字形
C.学习型
D.渐变型
正确答案:D
解析:公共政策变动是否有章可循,很多学者都试图从现实中建构政策变动模型。
西方学者从他们本国的政策实践中总结出若干个政策变动的模型,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周期型、z字形及学习型。
不包括渐变型。
19.某人拥有知识并不排斥他人完整的拥有同样的知识,这是指知识的
A.不可逆性
B.交换的不对称性
C.非磨损性
D.共享性
正确答案:D
解析:非磨损性是指知识可以重复使用,不会因为使用者的多少或使用频率
的高低出现损耗。
共享性是指某人拥有知识,其他人同样可以完整拥有相同的知识。
不可逆行是指人们一旦掌握了某种知识,很难被剥夺了。
交换的不对称性是指在知识交换中,卖方并没有失去知识。
20.既是一种程序,又是一种权力的是
A.协调
B.分合
C.预测
D.民主
正确答案:D
解析:拉斯韦尔认为,民主既是一种程序,又是一种权力。
没有民主,就很难有科学的政策分析,也就更谈不上决策的科学化。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分为下列哪些层次?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B.整体的政策
C.政策链
D.政策群E.政策一般
正确答案:A,C,D,E
解析: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3)政策一般。
22.公共政策的产生须具备的核心要素有
A.公共问题的形成
B.政党的形成
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E.国家的产生
正确答案:A,C,D
解析: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初始条件,或者说须具备三个核心要素:(1)公共问题的形成。
(2)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3)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23.美国政治学家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构赋予公共政策的显著特征是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普遍性
D.强制性E.关联性
正确答案:B,C,D
解析:此题属于对基础性内容的考核。
美国政治学家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构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的特性,即合法性、普遍性和强制性。
24.政治政策问题主要涉及
A.国家权力的性质
B.国家权力的分配
C.国家权力的组织
D.国家权力的运行E.公民权利的维护
正确答案:B,C,D,E
解析:针对不同领域的问题,解决方案遵循的原则和采取的手段也会有所不同,政治政策问题主要涉及国家权力的分配、组织和运行以及公民权利的维护等。
25.政策方案设计必须注意的原则有
A.紧扣政策目标
B.规划多重方案
C.方案彼此独立
D.方案要有创新E.方案切实可行
正确答案:A,B,C,D,E
解析:政策方案的设计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要确保方案的质量,必须注意五项原则,具体见本题选项ABCDE。
简答题每小题5分
26.简述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
正确答案:(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
(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27.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价值意义。
正确答案:一般而言,确定政策目标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1)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
政策目标就是政策方案所要遵循的方向,如果目标不明确,政策方案也就失去了明确的方向。
(2)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政策评估的最核心的标准是把方案的可能后果与政策原本的目标进行对比,或者是把政策的执行结果与政策目标进行对比,看两者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以及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何在,从而决定是修改政策方案和完善实施手段与步骤,还是调整政策目标,甚至完全废止有关政策。
28.简述公共政策矫正对策。
正确答案:(1)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一收益分析;(2)加强公共政策的认知力度;(3)努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4)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5)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制度创新。
29.简述政策分析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正确答案:叶海卡德洛尔认为,政策分析师应该具备六个方面的素质:(1)政策分析师应具有政治头脑;(2)政策分析师应当具有总体观念;(3)政策分析师应当致力于创新;(4)政策分析师应当具有洞察力,要重视对政策内容和实质的分析;(5)政策分析师应当着眼于未来;(6)政策分析师应当具有弹性的思维。
论述题每小题15分
30.试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公共政策的本质决定了它的基本特征。
这里说的“基本特征”,是指从“公共政策独有”和“公共政策须有”这两个角度提出的一些特征。
(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公共政策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它的运行和有效性有赖于它的权威性。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和它的政治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社会公共权威,主体的权威性赋予了政策的权威性。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由它的强制性决定的。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
国家和政府是通过强制机关或者以强制机关为后盾来贯彻其意志的。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公共政策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它所表达和实现的利益,从应然层面来看具有公共性,从实然层面来看则具有偏好性。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
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是公共政策在社会属性的层面体现出来的应然与实然的统一;而这里所说的应然与实然的统一,指的是在认识论上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公共政策内含的目标取向,使它必须至少具有两个时间维度,即从现在出发,对未来做安排。
这两个维度,就赋予了公共政策在认识论上具有应然与实然的统一这一基本特征。
公共政策事实上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实然(政策问题的客观实在性)到应然(政策规划、方案择优和政策合法化),再到实然(通过政策执行,政策转化为现实)的过程。
因此,从过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也具有应然与实然的统一这一基本特征。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是公共权力机关对某一社会现实问题做出的回应。
这种回应与非政策性回应的基本区别,就在于后者只具有个别性,而前者则既具有个别性又具有普遍性。
公共政策的普遍性使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公共政策的回应性则使它具有变动性。
31.试述立法机关对公共政策的监控。
正确答案:(1)以法律形式对政策进行监控。
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为公共政策提供了基本的行为框架,成为对公共政策强有力的制约。
(2)以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预决算安排等形式,对政策资源内容、规模、分配与方向加以监控。
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反映了政府施政的基本政策方向,同时,预决算安
排反映国家政策资源的配置,立法机关在听取和审议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决议对公共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达到政策监控的目的。
(3)以行使人事任免权的方式对公共政策制定者的选择产生影响。
尽管不同国家的法律对政府人事任免权限的大小规定不一,但都规定了立法机关有权选择、任命及罢免政府主要领导人。
政府主要领导人行使公共政策制定权,立法机关通过影响政府主要领导人间接对公共政策施加了监控的影响。
(4)以诘问、质询和弹劾的方式对公共政策进行监控。
一旦某项重大的公共政策在制定或实施阶段引起公众较大反响的时候,立法机关中的议员或代表就有权向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或实施者提出诘问,要求政府给予解释和说明。
议员或代表对与法律严重相抵触的公共政策,往往会提出质询案,强烈要求政府做出满意的回答,否则,议员或代表就会行使罢免权,追究行政责任。
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议员或代表们往往会动用弹劾程序,迫使政府领导人辞职,有的国家如英国规定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立法机关通过诘问、质询和弹劾的方式,对公共政策的制定或实施产生强有力的影响。
(5)以提出不信任案的方式对政府所实施的政策或制定政策的高级领导人实施监控。
在西方,只有实行内阁制的议会才拥有提出不信任案的权力,一旦不信任案被通过,内阁必须总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这样,通过更换整个政府内阁的办法强制改变原有的政策,以达到监控政策的目的。
(6)以检查、视察或组成特别调查委员会的方式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
立法机关行使法律的监督权,有权对政策执行状况进行检查、调查,以便在日常检查中,发现政策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政府改进和完善。
对有重大违法行为的活动,立法机关通常会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之类的机构,直接对公共政策实施监控。
案例分析题
3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的成功启动和顺利发展,尽管20多年来仍然走了一些弯路,遭遇了一些挫折,而且现在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点是很少有人予以否认的,中国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结合本书“上下来去”决策模型内容对此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公共政策过程模型须借助于两种资源:第一是理论,特别是认识论和历史理论;第二是公共政策的经验认识。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这两种资源往往能够以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统一获得某种一致性。
鉴于政策制定过程的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在认识论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与此同时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上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所以我们从总体上称之为“上下来去”政策过程模型。
33.1962年,美国与苏联之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事件,其背景是美国、苏联日益加深的军事对抗。
事端则起因于苏联将导弹秘密运至古巴,并设置导弹发射基地。
美国发现这一问题后,针对这一严重的安全危机,为了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美国总统肯尼迪马上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智囊人物研究对策,很快拿出处理“导弹危机”的六个方案:(1)无所作为(零方案);(2)对苏联和古巴施
加外交压力;(3)通过各种渠道与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接触;(4)派遣美军入侵古巴;(5)对古巴实施先发制人的突袭;(6)采取间接军事行动——封锁海面。
根据以上材料中所提供的六个方案,请你根据公共政策学的方案择优的有关原理,选择出结束“导弹危机”的最佳方案。
正确答案:(1)政策抉择的第二个环节是政策审议,就是决策者对各个方案进行最后的比较并选择一种最满意的方案,或者以某一方案为主干并综合、吸收其他方案的可取之处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方案,然后对该方案的适时性、适当性、可行性、完善性等进行深入考察和研讨,以完成可供最终采纳和批准的政策文本的过程。
政策审议的基本方法是评估和择优。
评估是对各政策方案效果的预测性分析和比较;择优则是在评估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决策意见。
(2)在审定过程中要把决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等问题作综合的分析和权衡,决定取舍。
审定的目的是减少决策失误。
(3)根据以上原理得出,结束“导弹危机”的最佳方案是:一方面,对苏联和古巴施加外交压力;另一方面可采取适当间接军事行动一封锁海面,这样可切断苏联对古巴的海上运输。
无所作为的方案将可能使美方利益受损}在古巴设置导弹发射基地的是苏联,也就是说苏联是关键因素,接触卡斯特罗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而派遣美军入侵古巴和对古巴实施先发制人的突袭,都会直接引发战争,造成三方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