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在中国文化中,孤独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主题。
许多人穷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能够真正与之交流的朋友。
与西方人不同,当西方人感到苦闷时,可以向上帝祷告,而中国人则只能依靠身边的芸芸众生来排解内心的烦闷。
对于中国人来说,自己的神就是身边的这些普通人。
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这种孤独感被深刻地描绘出来。
卖豆腐的老杨在遇到老马后,发现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如此不同。
老杨只能看到一里,而老马却能看到十里。
虽然遇到老马后,老杨时常被老马的话语所冒犯,但他仍然离不开这个只能看一里的人,因为只有老马能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杨百顺(吴摩西)和剃头的老裴是半个忘年交。
老裴曾因救路边受冻的百顺而放弃了杀人的念头,几年后,百顺也因救路边受冻的小孩而放弃了自己的杀人念头。
他们一生虽然没有说过几句话,但却在无形中拯救了彼此的人生。
私塾的老汪为了寻找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甚至差点丢了性命。
他每月都要独自外出乱走两次,只是为了排解内心的苦闷。
别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他又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但这是孔子在感到孤独时的感慨,因为身边没有朋友,所以远方来的人会让他觉得是自己的知己。
他还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后来,老汪终于发现自己的女儿是他的知己,但女儿却意外离世。
人总是需要朋友的,于是老汪离开了延津,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旅。
延
津的三个县长,他们眼中一句能顶一万句的东西就是他们的爱好。
老胡找到了知己,就是做木匠;小韩为了找个能听他说话的人,专门建了个学校来听他演讲;老史为了听戏,能专门买个戏班子,和戏班子的男旦能够彻夜畅谈。
杨百顺为了能和牛国兴侃大山,跟着他离开了延津,后来又为了和老万侃大山,离开了牛国兴。
在他心中,只要能有个陪他侃大山的人,无论在哪里,条件是否艰苦,他都愿意。
杨百顺的媳妇秦曼卿,原本以为自己会像明清小说中的女子一样,即使婚姻发生变故,也能下嫁到下一个如意郎君那里。
但现实却让她后悔不已,她不该读那些明清小说。
教父老詹为了传教,为了找到和他一样信主的人,找了一辈子,最后只发展了 8 个教徒,死的时候甚至连个吊唁的人都寥寥无几。
他后半生传教,连个教堂都没有,即使每天在破庙,他仍然在画自己心中理想的大教堂图纸,想象着那个教堂里人山人海、灯火通明的场景。
书中的主角杨百顺,儿时算命先生说他会为了一张嘴,一天要跑几百里。
果不其然,为了和别人聊天,为了实现自己的爱好,甚至为了一只主人家养的猴子,杨百顺从卖豆腐改行杀猪,杀猪改行染布,又因为别人的执念,再信主,破竹子,沿街挑水,到县政府种菜,入赘卖馒头,最后又被好不容易遇到的一个能说得上话的老高绿了,带着自己的养女当他又认为养女是他在世界上唯一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的时候,养女被拐跑了。
一生坎坷的他,终于理解了老汪为什么会为了死去的女儿远走他乡,因为最后一个能说上话的人走了,中国人是不会停下来的,他还会去继续寻找下一个人。
一旦因为说不上话而苦闷,往往需要大声的呐喊和发泄。
所以,百顺儿时崇拜的是村里能够大声喊丧的罗长礼。
最终,他即使名字改了又
改,从杨摩西到吴摩西,当他再一次踏上寻找那个能一句顶一万句的人的时候,车上的人问他叫啥,他说他叫罗长礼。
一个孤独的中国人,始终在努力地寻找另一个孤独的中国人,两个人一聊天,一旦发现一句能顶一万句,那就是找到了朋友,找到了知己。
有些人能找到,有些人找不到。
我很庆幸,我认为我身边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我都有这种能一句顶一万句的人。
我自认为我比老汪、比杨百顺、比书中的一部分人幸运。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遇到自己能谈得上话的人,就像书里描写的那样,两个人谈到投入时,一个小子说:“等会!我去撒尿。
”然后另一个小子就算他没尿,为了能够多说上几句,也会说:“没事!走!咱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