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下高等教育的创新功能研究[毕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创教育下高等教育的创新功能研究关键词:双创教育;高等教育;创新功能
一、引言
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之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主题和国家的战略决策。
自2010年国家提出双创教育后,为了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和深化改革,2014年开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又在各种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理念,创新创业再一次纳入国家战略部署,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基于国家双创教育发展大背景,高等教育传统功能向新形势下创新功能的探究尤为必要。
大学生群体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高等教育创新功能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人才培养质量,关乎未来国家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乎国家竞争力和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高等教育的一般功能
1、高等教育科研功能
高等教育科研功能起始于洪堡在柏林大学所提出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随后经历了传统阶段、现代主义阶段、后现代主义三个阶段,不同阶段高等教育的科研功能的实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传统阶段,高等教育的功能聚焦于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太多顾及到对于科学技术的相关教育。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
技术支持,因此高等教育的现状亟待得到调整。
期间,德国一批哲学家、教育学家,诸如黑格尔、洪堡等人就提出科学技术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作用,德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由此发生。
洪堡在柏林大学的组建过程中,就强调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关键,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启发人的思考和创新,从而促使其在科学的探究中得到发展。
他要求教师将个人的科学研究与授课相结合,个人的科学研究与教师课堂授课应该是相一致的。
大学不单单是简单的医生、牧师这类职业的培养,也应该是反复向学生灌输科学理论并进行探索的过程。
柏林大学也成为了当时高等教育的楷模,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也逐渐被继承发扬了下来。
现代主义阶段,随着自然科学知识逐渐取代神学进入到大学成为主流学科,原有的研究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高等教育的科研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经验归纳、道德价值性质的研究逐渐被实证科学所取代,同时随着人们对一般规律客观性、普遍性的进一步认识,利用更为客观的价值观去探究事物的本质、追寻科学的价值规律成为这一阶段科学研究的一般价值取向。
科学技术的研究在这一阶段不仅取得了很多实际的研究成果,也逐渐从自然科学领域慢慢向社会科学和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渐渐延伸。
自然科学的假设逐渐成为了社会科学的理想,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也逐渐成为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标准,自然科学成为了社会科学的楷模。
但是,随着人们对知识的认识由现代知识型转变为后现代知识型,也认识到了对于事务标准化的追求不能以自然科学作为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实际上与洪堡最开始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的思想也是相背离的,因此就使高等教育的科研功能向后现代主义进行转变。
后现代主义阶段,传统的知识观、科学研究对象、方法、结果的检验等都得到
了系统的反思与批判,期间人们也认识到高等教育的科研功能与洪堡最初的大学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发生了背离。
高等教育虽然拓展了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但同时又被现实社会所禁锢,因此这一阶段人们需要重新认识高等教育的这种科学研究的功能。
立足于这一阶段,要树立起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的科研观,科学研究要广泛地吸收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一系列重要课题。
学科之间要做到优势互补,提倡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本身的实用性,用更加全面的视角、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去探究高等教育的科研功能。
2、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
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形成于19世纪下半叶,广泛认可于20世纪中叶。
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公民素质的提升与人才培养水平,依据高等教育社会服务领域的区别,主要集中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
政治层面。
1)表现在对人的政治社会化上。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中较高水平的一环,在培养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政治灌输。
政党执政决定了高等教育到底服务于什么样的政党,决定了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取向,也在知识的灌输过程中自然带有政治色彩。
2)表现在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发展上。
任何政治局势的稳定,除了全体公民的政治社会化之外,还需要有专门的政治人才,而高等教育恰好提供了这样的功能。
3)表现在对于社会政治的导向上。
高等教育政治层面的功能发挥很多都是隐性作用的发挥,表现在对于意识形态的逐步渗透,从而形成固化的思想理念或者说是价值观。
与此同时,
思想观念、价值观层面又会反过来对社会政治发挥导向作用,从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使得这样的效果深入人心。
经济层面。
1)表现在对于生产力的改变上。
社会财富的取得都是通过生产力所取得的,生产力的质量也同时决定了社会财富的数量。
高等教育在不断提高生产力质量的同时,无形中对于社会财富的积累发挥作用。
科学知识一贯被认为是第一生产力,而获得科学知识的渠道又是高等教育,所以两者之间本身就是一种循环的关系。
2)表现在对于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的发展上。
在高等教育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经济结构不同层面的相关研究,研究过程中也会有相关研究成果相对应地反哺于经济结构的发展上,理论研究成果反哺于经济实践。
同时,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升,直接促进经济水平的发展。
文化层面。
1)表现在文化的传承上。
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手段,在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集中表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领域。
这一作用的发挥区别于普通教育,应该是属于一种较高水平的,在方式和内容上都相对高深较为复杂的。
2)表现在文化的创新上。
高等教育在文化层面的创新是其社会功能作用发挥表现得较为明显的,也是高等教育生命力之所在。
高等教育允许文化间的相互碰撞,这也是新思想产生的动力所在。
打破传统的规则、规律,保证文化发展处于一个动态更新的状态,对于文化的创新作用毋庸置疑。
三、双创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创新功能探究的必然
1、双创教育的兴起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经济发展都呈现国际化趋势。
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70年代就开始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度改革时期,高等教育的功能创新也是历史的必然。
基于双创大背景,双创教育的兴起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占据一定地位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1)我国正处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期,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自然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各国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最大的竞争力就是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将成为时代发展的主导,这就要求国家的建设发展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作为支撑,这种创新能力也将严重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在这一背景之下,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它也将成为高等教育创新功能探究的必然。
2)当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空前巨大,国家2017年应届毕业生总量超795万,比2016年增长30多万,这种增长的趋势也将在十三五期间持续。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社会上的很多用人单位实际处于人员饱和状态,社会并不足以提供如此庞大的就业需求。
高等教育创新功能的探索,就是为了应对这样严峻的发展趋势,转变传统观念,以创新创业拉动毕业生就业。
3)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期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创新创业的主动权,就等于掌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处在各项事业发展的稳定时期,也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同时,从国家层面出台的各项扶持创新创业政策、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家的支持力度。
2、双创教育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1)集中表现在创新创业观念的养成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发展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教育理念与思想,发展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我国高校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起始于90年代,但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这方面发展得并不完善。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以树立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为先导,改革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强化大学生创新动力观念和创新主体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2)集中表现在创新创业型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形成上。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理念、机制是分不开的,而创新创业型高等教育的体制机制的主要表现在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上。
因此,就需要在课堂教学机制、教学管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完善学生创新创业信息的跟踪,及时对信息进行收集反馈,从而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型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
3)集中表现在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的配备上。
区别于传统课程体系建设,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应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应该融入到其他专业教育当中去。
高等教育突出专业特色的同时,也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两者达到优势互补、有效衔接。
为此,也需要配备一批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素养的师资队伍。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是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的品格,高校也应为跨学科、多领域的合作交流提供更多的平台,从而提升教师队伍创新创业的能力。
3、双创教育是国家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都在发生变化。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型国家建设,如何使高等教育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之中,真正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为国家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创新型社会需求的形成。
各国开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自主创业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而我国也正是顺应时代潮流,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得以兴起。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青年人口占据较大比例,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创新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又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自很早就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结合新的时代背景,就必须要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从而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2)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产生。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巨大的创新型人才需求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宗旨就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科技、高质量的创新创业群体,推进产学研的进一步结合,最终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3)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高等教育创新功能的探索。
高等教育承担了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虽起步得较晚,但是高等教育创新功能的探索却依旧十分关键。
高校需要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改革,重点在创新创业教育的
课程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管理培训等方面下功夫,真正发挥高等教育的创新功能。
四、双创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创新功能的实现路径
1、构建高等教育创新功能的基本框架
1)强化政府引导。
政府政策支持是高等教育创新功能发挥的基础,政府层面需要为此提供相关的保障措施,以此增强政策的实施效果。
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创造条件,提供便利,让普通创新创业型大学生得到多方位的支持。
2)调动市场功能。
高等教育创新功能的发挥,要充分调动资本市场的定价与交易功能,帮助高校学生实现由资本承担风险获得收益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解决高等教育创新功能发挥中存在的资金问题,缓解融资困难。
3)发挥高等教育自身作用。
一方面,从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着手。
高校须建立起配套的教师队伍培养激励机制,建设完善的教师评价考核指标。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创造实践锻炼机会,着眼于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双创知识、提高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需求的水平。
另一方面,从高等教育具体的课程体系建设着手。
进一步将课程体系规范化,把通识类、专业类课程与创新课程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搭建高等教育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营造实训氛围。
2、细化高等教育创新功能的具体内涵
1)生产创造性科研产品。
高等教育创新功能必须充分发挥好其创造知识产品的功能,在科技市场上要占据相应份额,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遵循创新规律,不断找取新资源、发明新方法、创造新产品,探索新的产品市场。
2)提供创新型社会服务。
高等教育的创新功能,集知识的生产、选择、传播、运用于一体,能够加快知识的转化,迅速提高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因而可以高速率、高质量地为社会提供创造性的服务。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相关配套的服务策略,形成从技术到产业,再转移到服务社会上,形成更加完善的创新模式。
3)促进国际合作交流。
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国际间的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提高,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增加。
不断依托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促进高等教育创新功能的长效发挥。
3、实现高等教育创新功能与双创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1)提高高等教育创新功能发挥的持久性。
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须长久保持创新能力,适应时代变化。
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的功能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协调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久的知识保证和智力支持。
2)更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通过科研、社会服务两大功能实现人才培养,而创新功能的发挥则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创新功能的发挥,更新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将科研、服务转化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创新功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充分的条件保障。
3)抓好双创人才再培养。
良好的培养机制和长效的功能发挥一定是可循环的,因此高等教育发挥创新功能
也是一种持续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抓好双创人才的再培养,提高双创人才的软实力,加大调控,引导转型,从而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眭依凡.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理性思考[J].高等教育研
究,2014(10):1-10.
[2]杨琳.论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走向[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5(4):1-3.
[3]赵玉成,杨卫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的高等教育应对[J].教育教学论坛,2016(5):66-68.
[4]强丽.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互动关系[J].煤炭高等教育,2016(1):98-101.
[5]丁俊苗.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与高校新的历史使命[J].创新创业教育,2016(1):1-6.
作者:陈明
文档资料:双创教育下高等教育的创新功能研究,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本资源来自于网络,本着保护作者知识产权的原则,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只可用于学习交流。
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联系本人,我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