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和磁的说课稿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和磁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和磁的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和磁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电和磁》这一节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起始课。

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探究使指南针指针发生更大偏转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的重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的实验讨论和设计(用短路、用通电线圈代替通电直导线);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做出解释。

四、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闸刀、导线、指南针、线圈、实验记录单(每组3份)
教师准备:一套学生用的器材,纸质指南针模型(用于学生的汇报)
五、教学过程
下面谈谈设计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部分直接以谈话的形式展开,跟学生讲奥斯特的神奇实验,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新课
1、点亮小灯泡
首先,以点亮小灯泡作为一个热身活动,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同时,为后面奥斯特的实验做好实验准备。

然后对指南针做简单的观察和介绍,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指南针的指针静止时是指向南北方向的,这是为实验做好认知准备。

2、通电导线与指南针
接着让学生重演奥斯特的神奇实验,让学生看着中的实验图,让学生找出这个实验的操作和注意点,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我觉得如果直接将实验步骤呈现给学生的话,容易让学生失去主观能动性。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通电的导线是指针偏转,但是原因是什么?就需要学生来分析、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原因向电流方向考虑,并且提问学生能让磁针偏转的物体有哪些?他们使磁针偏转的原因又是什么?以此分析出电流可能产生了磁性,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短路导线与指南针
结合前一个实验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如何让现象更明显?方法有哪些?学生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已经知道电流产生了磁性,那么改变电流的大小,可能会是磁针的偏转也发生变化。

学生最先想到的就是增加电池的数量,而我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条件下,达到相似的效果,渐渐引出学生对短路的联想。

接着让学生来设计实验如何开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抓住本节课的重点。

4、通电线圈与指南针
通电线圈似乎是学生不容易想到的,教师可以做一定的提示,让学生联想并思考通电线圈是否会产生磁性,以及线圈如何摆放,磁针的偏转角度最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渐渐形成一个想法,通电线线中的磁性可以叠加起来。

(三)结课
1、回顾本节课的三个实验,总结结论。

2、将所学知识引申到生活中,给学生留下几个问题课后研究。

电和磁的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背景和目标
《电和磁》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磁现象和电现象的基础上初步揭示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的。

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

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2、教材内容特点:
本课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介绍电流的磁场。

通过奥斯特实验和通电线圈的实验来概括磁场的存在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结论,具有较强的探索价值,因此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简单的电现象和磁现象的有关知识,对磁铁、磁极、磁性有了初步知识,对学习电流的磁场这一新知识已有了认知基础。

从对磁体周围的磁场的了解到了解电流周围的磁场,学生会有
一种强烈的心理愿望,渴望了解究竟。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四、教学重、难点:
《电和磁》是科教版六下第三单元第一课时,也是学生第一次感知电和磁的关系,所以在本课堂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的重点定位是:如何让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发生明显偏转的实验讨论和操作;教学难点定位是:让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和、观察和思考。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问题启发、点拨引导。

学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六、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线圈等。

老师准备:电脑、课件等。

七、教学流程设计:
1、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在正式上课前,我设计与学生谈话的内容为两个问题。

1是不接触指南针,你有什么办法使指南针的小磁针发生偏转?2是为什么会使磁针发生偏转?这些问题的提出一是为了复习磁铁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之后“分析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这一环节作铺垫。

2、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谈话引入:
在100多年前,电与人类的生活是完全无关的,电只用于实验中。

直到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才为人类使用电打开了大门。

奥斯特做了什么实验?他有什么发现?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好吗?
1.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让学生先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流过电路再流回电池的负极)。

(2)简述奥斯特做的实验。

要求学生用小灯泡电路中的导线来做这个实验,并示范实验方法。

要求学生观察:接通电流,有什么现象;断开电流,有什么现象。

(把拉直的导线靠近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流,看到小磁针转动了,指的'方向偏离了南北方向,我们说小磁针偏转了。

断开电流,小磁针回复到南北方向位置。


(3)让学生多做一会儿实验,学生可能有更多的发现。

如通电导线离磁针远近不同,磁针的偏转程度会不同;导线在磁针下方磁针也会偏转,但方向相反;把导线顺着磁针移动,各处都一样??如果希望学生能有些新的发现,教师可以做一些启发提示。

(4)提出问题,用什么办法使磁针偏转得多些呢?
拿掉小灯泡,保留开关,安装短路的电路。

提示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通电,看到现象后马上断开电路。

这一点,教学中特别要提醒学生注意。

(5)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时要注重培养学生作出解释的能力。

不要简单地就得出“电生磁”的结论,而要学生把新现象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说出理由。

教师要反复追问,怎么就认定是电流产生了磁性,而不是其他什么原因呢?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过去的经验,怎样做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通过研讨,要启发学生明确认识到,只有铁或磁铁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而导线是铜的,磁针偏转不可能是导线的原因。

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应该是电流产生了磁性。

2.通电线圈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

(1)用导线在手指上绕线圈,简单方便。

也可以用导线在1号电池上绕10圈左右做线圈,那样会大小统一而且更整齐。

(2)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力比直导线强多了,用线圈靠近指南针,多数情况下指针都会明显偏转。

教学中无须指导学生怎么放线圈,而让学生自己去试,线圈怎么放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实验中,学生说不定会在头脑中把通电线圈与磁铁建立某种联系。

通过实验,学生自己会发现: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3)在检测一节废电池有没有电之前,必须用小灯泡测试废电池确实不能点亮小灯泡了。

3、课堂小结,总结探究结果,体验成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于“电和磁”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八、板书设计:

电和磁的说课稿3
一、学案设计
复习内容分析:
1、复习内容及地位:
这是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轮《电与磁》的复习课。

主要复习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

这一单元教材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与感悟,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教材内容大多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如电流的磁场、继电器、电动机、发电机等学习内容就在学生的身边有应用。

本单元知识在中考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根据对复习内容的分析、考点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了如下预习目标及重难点:
2、预习目标:
(1)会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

(2)能说出磁场和磁感线的方向
(3)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

(4)认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知识归纳及解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思和探究意识,提高其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3、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磁体的性质,通电螺线管的磁极与电流方向,电磁铁及其应用等。

难点:电流的磁场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应用,如:电磁继电器电路的设计、扬声器的工作原理的认识、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的认识。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对于重点,可通过专题的高密度强化训练,引导学生从中总结相关重点的解题方法,效果较好。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通过视频及图片、文字及讲解多方位训练,引导学生对难点加以突破。

依据复习内容,分类设计了如下三个复习专题:
“磁体的磁场”专题、“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专题“电磁的应用的装备工作过程分析”专题,通过专题,可帮助学生把握复习的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将提前下发预习学案,并检查预习情况,收集预习中存在的疑难点,进行二次备课。

二、课中实施
复习课是高容量的,也应是高质量的。

引导学生归纳复习内容,形成知识线索。

要尽量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注重指导学生学习、应用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思想,训练以实验为手段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复习课要突出探究,要有新意,让学生有新的收获。

这部分内容知识点繁多,联系密切,应用广泛。

由于是中考总复习,在知识整理方面可以采用图片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归纳形式,让学生先行把握复习内容,为复习作好准备;课上教师通过三大实验(电生磁实验,磁生电实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实验)的演示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线索;通过三大专题(“磁体的磁场”专题,“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专题;“电磁的应用
的装备工作过程分析”专题)帮助学生把握复习的重点;并通过三道例题,引导学生与考题接轨,训练学生试题分析与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图片回顾,突显线索,引出课题
展示一组图片(书上插图),请学生将原理相同的器件归成同类,并描述它们的工作原理。

由于图片直观而且书上就有,很多学生会很快把握问题。

其它遗忘很厉害的学生也会很快在书上去找答案。

引出复习线索:(1)电生磁,(2)磁生电,(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预习交流
组内交流
依据预习学案,相互印证预习成果,研讨疑难问题,组内不能解决的疑惑进行汇总,初步形成预习的共性问题。

组间交流
选择小组代表,回报预习成果,组间印证学习认识,交流预习疑惑。

各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将是教授的重点。

3.精讲点拨
专题解析,手脑并用,考点突破
专题一:磁体的磁场。

学生从展示的图片联想关于磁体的知识,并对知识进行自我总结。

本部分细节很多,但较简单,复习时学生如果没有疑惑就不再进行特别讲解,可为其它重难点腾出时间。

专题二: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

本专题是学生的难点,也是中考重要考点。

可通过专题练习,使学生能更为灵活熟练地应用安培定则解决相关的问题。

专题三:电磁铁的应用的装备工作过程分析。

通过对实例的思考,引导学生对电磁铁的应用有更广泛的了解。

4.拓展延伸
精选三个试题。

要求学生能手、脑、口结合,既动脑,又动笔,既动手操作,又大胆交流,真正达到全面复习、锻炼解题能力、发展
素质的复习目标和要求。

例1:好多玩具上用到电动机,并且安装电池时,对电池的正负极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倒装。

现在小玲同学手头有一块遥控汽车专用电池,可是已经分不清电池的正负极了,你能利用讲台上的螺线管和小磁针,以及电阻来确定这节电池的正负极吗?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也能确定电池的正负极呢?(器材不限)本题复习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方法,同时起到对电学知识的辐射复习的作用。

例2:某校学生开展物理课外科技活动,其内容是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电铃。

小华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
(1)蹄形电磁铁
(2)弹簧片
(3)衔铁
(4)螺钉
(5)小锤
(6)铃
(7)电源
(8)开关和若干导线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好,使开关闭合时电铃能不断发声。

(2)小华同学发现自制的电铃铃声很小,经检查是电磁铁的磁性不强所致。

请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两条具体措施。

本题考察学生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知识复习效果,并电磁铁的应用进行了复习。

例3:一个电磁学实验箱内有下列器材:马蹄形磁铁、滑动变阻器、磁针、灵敏电流表、开关、电池组、金属棒、铁架台各一个,导线若干、绝缘丝两根。

请写出利用这些器材可做的三个电磁学实验的名称及相应器材,将结果填在表
本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从学生的讨论与归纳中,达到对本课知识归纳回顾、巩固加深的作用。

系统总结
通过复习,由学生将本章知识进行系统总结,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达标检测
根据本章内容及考点要求,设计4个填空题、3个选择题,1个实验题,共10分。

限时完成、组内互阅、当堂点评。

以其达到检查复习效果,明确下一步复习任务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