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亚健康”的概述
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
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
24种常见"亚健康"状态表现
1、浑身无力;
2、容易疲倦;
3、思想涣散;
4、坐立不安;
5、心烦意乱;
6、头脑不清爽;
7、头痛;
8、耳鸣;
9、面部疼痛;10、眼睛疲劳;11、视力下降;
12、鼻塞眩晕;13、咽喉异物感;14、手足发凉;15、手掌发粘;16、手足麻木感;17、便秘;18、颈肩僵硬;19、胃闷不适;20、睡眠不良;21、心悸气短;
22、容易晕车;23、起立时眼前发黑;24;早晨起床有不快感。
“亚健康”是一个新的医学概念。
本世纪70年代末,医学界依据疾病谱的改变,将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健康概念确定为“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
80年代以来,我国医学界对健康、与疾病也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当今社会有一庞大的人群,身体有种种不适,而上医院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治疗,这种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现代医学研究的结果表明,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体自然衰老;心脑血管及其他慢性病的前期、恢复期和手术后康复期出现的种种不适;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等等。
“亚健康”状态通过自我的身心调节是完全可以恢复的。
目前在治疗上,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是治疗“亚健康状态”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具体治疗方法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在喉部的神经结上,病人会觉得喉头紧锁,而与之相应的一侧的眼皮会下垂15—30分钟。
它能使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改善血循环,促进自然治愈能力,增强防御机能,起到抗炎、调整血压、治疗便秘、改善睡眠、增加食欲的作用。
在临床上,大部分人做1—2次治疗,即能显著改善症状。
二、什么是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是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慢性病的潜伏期。
处于亚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烦燥、忧郁、焦虑、失眠、精神不振、易患感冒等症状。
亚健康状态可由心理和生理等多重因素所致。
如精力透支,自我污染和自我消耗等一系列违反人体科学规律的不良生活方式等。
据国内近万人次的调查报
告,超出半数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沿海城市的亚健康人群比例高于内地,城市中知识分子、企业管理人员比例高于一般人群。
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
这些疾病均有一个缓慢渐进的发展过程,开始时即表现为亚健康状态,此时如注意防范,往往能有效避免真正的疾病,但这一状态却常常破人们所忽略。
为此,首先应增强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和重视,自觉调整生活和工作方式,保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开展适度的体育锻炼。
其次,对已进入或即将进入亚健康状态者,通过必要的保健治疗、饮食、心理等调养,防患于未燃。
三、解说“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各种仪器及检验结果为阴性,但人体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觉。
这是新的医学理论、新概念,也是社会发展、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它与现代社会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大有直接关系。
亚健康状态多表现为:由于过度脑力劳动、精神长期紧张所致的疲劳综合征,如精力不足、注意力分散、胸闷气短、心悸、失眠、健忘、颈肩腰背酸痛、遇事紧张等;由于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征、人体衰老所引起的烦躁、盗汗、潮热、抑郁、头晕目眩、月经不调、性机能减退等;重病恢复期及长期慢性病所引起的各种不适等。
亚健康状态的诸多表现,在中医理论中属“虚劳证精气不足型”。
中医运用填精、补气、生血、强神、壮肾阳的手段,来调理人体阴阳气血和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使之恢复于正常状态,克服“虚劳征”。
常常精选如黄芪、人参、地黄、当归、枸杞子、大枣等具有补气血、壮肾阳、滋阴精、生津液、固卫表、安五脏、强精神、活血脉等作用的中药材,针对各种不同状态的“亚健康”严谨配伍、辨证地施治。
四、亚健康的24种症状
有资料表明,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约占15%,患有各种疾病者也约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占65%左右。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又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
它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在身体上、心理上没有疾病,但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
如果你有以下症状时,要留意了:
亚健康状态的24种症状:浑身无力、容易疲倦、头脑不清爽、思想涣散、头痛、面部疼痛、眼睛疲劳、视力下降、鼻塞眩晕、起立时眼前发黑、耳鸣、咽喉异物感、胃闷不适、颈肩僵硬、早晨起床有不快感、睡眠不良、手足发凉、手掌发粘、便秘、心悸气短、手足麻木感、容易晕车、坐立不安、心烦意乱。
五、亚健康的典型表现
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时,常常有以下表现:
1、心病不安,惊悸少眠:主要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憋气,心烦意乱,惶惶无措,夜寐不安,多梦纷纭。
2、汗出津津,经常感冒:经常自汗、盗汗、出虚汗,自己稍不注意,就感冒,怕冷。
3、舌赤苔垢,口苦便燥:舌尖发红,舌苔厚腻,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等。
4、面色有滞,目围灰暗:面色无华,憔悴;双目周围,特别是眼下灰暗发青。
5、四肢发胀,目下卧蚕:有些中老年妇女,晨起或劳累后足踝及小腿肿胀,下眼皮肿胀、下垂。
6、指甲成像,变化异常:中医认为,人体躯干四肢、脏腑经络、气血体能信息层叠融会在指甲成象上称为甲象。
如指甲出现卷如葱管、相似蒜头、剥如竹笋、枯似鱼鳞、曲类鹰爪、塌同瘪螺、月痕不齐、峰突凹残、甲面白点等,均为甲象异常,病位或在脏腑、或累及经络、营卫阻滞。
7、潮前胸胀,乳生结节:妇女在月经到来前两三天,四肢发胀、胸部胀满、胸胁串痛,妇科检查,乳房常有硬结,应给予特别重视。
8、口吐粘物,呃逆胀满:常有胸腹胀满、大便粘滞不畅、肛门湿热之感,食生冷干硬食物常感胃部不适,口中粘滞不爽,吐之为快。
重时,晨起非吐不可,进行性加重。
此时,应及时检查是否胃部、食道有占位性病变。
9、体温异常,倦怠无力:下午体温常常37-38°C左右,手心热、口干、全身倦怠无力,应到医院检查是否有结核等。
10、视力模糊,头胀头疼:平时视力正常,突感视力下降(非眼镜度数不适),且伴有目胀、头疼,此时千万不可大意,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颅内占位性病变。
六、亚健康的自测
亚健康实在是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种健康状态,但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在生活中多多注意一下,许多细节便在给我们的健康敲响警钟.
1.早上起床时,是否有持续的头发丝掉落?
[a] 是 [b] 否
2.是否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的天空发呆?
[a] 是 [b] 否
3.是否有昨天想好的某件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些天来,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a] 是 [b] 否
4.是否有上班的途中,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
[a] 是 [b] 否
5.是否有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一种自闭症式的渴望?
[a] 是 [b] 否
6.是否有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上司已明显表达了对你的不满?
[a] 是 [b] 否
7.每天工作一小时后,是否就感到身体倦怠,胸闷气短?
[a] 是 [b] 否
8.是否有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自己不解的是:无名的火气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
[a] 是 [b] 否
9.是否一日三餐,进餐甚少。
排除天气因素,即使口味非常适合自己的菜,近来也经常如嚼干蜡?
[a] 是 [b] 否
10.是否盼望早早地逃离办公室,为的是能够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
[a] 是 [b] 否
11.是否对城市的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休息身心?
[a] 是 [b] 否
12.是否不再象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的聚会,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
[a] 是 [b] 否
13.是否晚上经常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又老是在做梦的状态中,睡眠质量很糟糕?
[a] 是 [b] 否
14.是否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今天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隐,下巴突出?
[a] 是 [b] 否
15.是否感觉免疫力在下降,春秋流感一来,自己首当其冲,难逃"流"运?
[a] 是 [b] 否
16.是否性能力下降.昨天妻子(或丈夫)对你明显地表示了性要求,但你却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没有什么性欲望.妻子(或丈夫)甚至怀疑你有外遇了?
[a] 是 [b] 否
七、亚健康算不算职业病?
近日,亚健康、过劳死成为舆论的热点话题。
亚健康实际就是“慢性疲劳综合症”,青年亚健康与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紧张、精神压力沉重有着对应关系。
来自不同渠道的新闻资料显示,我国正在进入一个经济繁荣与健康退化如影相随的时期,由于市场经济所奉行的优胜劣汰法则,青壮年不仅要承担较重的工作负荷,同时还要与危机感作斗争。
这个时期到来的标志,一是出租司机等劳工阶层加入到了亚健康的行列里,二是过劳死现象在高管、知识精英阶层频繁发生,三是法律环境不能很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法定权利,侵犯劳动者利益的现象被视为理所当然。
如果说工作压力过大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后果的话,那么,法律的不完善则直接导致了亚健康状况的大面积蔓延,
甚至可以说,正是由于立法滞后、司法反应迟缓,才使得保护国民身体健康的这一重任被搁置。
1994年我国出台的《劳动法》对于劳动者的休息权有着明文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劳动法》实际上也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最长劳动时限、带薪休假制度、加班加薪等几乎未被执行,这就意味着劳动者的休息权已经成为“象征性权利”,没有实际意义。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里,劳动者向用工单位要求《劳动法》所规定的各项权利,无异于骑士向风车发起挑战,以出租司机为例,由于大多数城市的出租行业都实行准入制度,排队等着出租执照的人很多,这就必然导致在岗的出租司机不敢轻易和出租公司“讨价还价”。
而在薪金较为优厚的外资企业里,加班加点的情况屡见不鲜,累计劳动时间早已远远超过《劳动法》的规定,但外企职员出于对岗位的珍惜,很少有人敢和老板一起温习《劳动法》第36条。
亚健康算不算职业病?过劳死是不是工伤?这些迫切的问题目前还处于初步探讨之中。
依靠一部解释范围过于宽松、执行难度很大的《劳动法》远远不足以解决劳动者广泛亚健康的难题,我们迫切需要一部符合时代特征的“劳工健康安全法案”,同时,还需要建设一个维护劳工健康的社会制度。
前不久,云南电视台主持人张小燕猝死在岗位,中央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因此感叹说:“出了张小燕这样的事情,让我感觉到成立主持人工会的重要性。
”敬一丹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她的这一感叹实际上道出了我国《劳动法》执行乏力的症结所在。
工会的行政化和工会作用的泛化是我们社会的一个软肋,其结果必然导致劳动者健康的透支和休息权的沦丧。
以人为本首先就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无论是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还是从人道社会的建成来衡量,搁置或忽视国民健康问题毫无疑问是不明智的。
八、常见的亚健康误区
对某些亚健康状态人群,其本人甚至包括医生或周围的人都可能有意无意地采取以下错误的处理方法:
长期休养:人在疲劳过度时,会有暂时的疲劳感、倦怠感、注意力涣散、身体不适等,经过休息很快就会恢复。
但有些人却因为缺乏常识,认为是自己有了什么病,并因此感到不安,让这一部分人长期休养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有害处。
一个人如果长期不工作,会使他们担心自己的前途和收入,从而愈加不安,症状也就进一步恶化。
从另一方面看,身体本来没有什么疾病,却令其长期休养,会使这部分人更难从疾病的观念中解脱出来,特别是具有疑病素质者,一有闲暇就注意自己的症状,结果很难逃脱症状的束缚。
长期服药:某些失眠或焦虑患者一般都曾长期服用过镇静药,这可能对缓和不安有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根治。
服用少量的镇静药对症状几乎没有改变,但稍微加大剂量就容易出现全身乏力、头脑不清、精神萎靡不振等现象,还有可能
出现药物中毒。
患者在服药期间自然有患病的意识,反而使主诉增多,整天考虑是否要增加药量。
九、慢性疲劳-亚健康
慢性疲劳综合征也称为慢性疲劳和免疫功能异常综合征。
这是一种在长时间里感到严重疲乏无力,却又不能通过卧床休息而得到缓解的状态。
此病长见于高三学生,国家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公司里的中高层管理者,其中女性病人较多。
患病时的症状特别像病毒感染,在几小时到几天内出现症状,而且持续6个月以上。
主要表现:一是不能解释的持续性的慢性疲劳,不是运动引起,也不能通过卧床休息而减轻症状,导致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能力明显下降。
二是出现短期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咽喉疼痛、淋巴结肿大;肌肉疼痛无力、不红不肿的关节疼痛;头疼、低烧、睡眠异常(睡眠过多或失眠);也可出现头晕、恶心。
慢性疲劳综合征现在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的一个常见疾病,而且,发病率在逐渐增加。
由于此病对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和预防中心(CDC)已经把此病作为感染疾病类中的第一类,和霍乱、疟疾、丙型肝炎和结核病归为一个预防类型,从而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这种病的原因还不明确,科学家认为和过度的疲劳有关,是某种职业导致的疾病。
其发病首先和环境因素、心理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有关;文化和社会结构造成的压力也有一定的影响。
美国、日本、英国的专家提出在上述因素下的病人可能出现了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氧化应急和血脑屏障破坏等。
最近又有推测,和神经系统的感染导致自身免疫异常有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曾经对20余个这样的病人进行全面神经和肌肉方面的检查(包括肌电图、肌酶、肌肉活检的酶组织化学和电子显微镜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改变,这说明病人的疲乏无力不是肌纤维本身的问题。
肉碱缺乏是否导致此病的原因还不能确定。
对慢性疲劳综合征,首先应以预防为主。
由于此病和身心过度疲劳有关,所以,在现代生活中应当把工作和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当做有趣的事情,尤其在心理上别太累。
爱迪生一生的工作时间相当于常人的138年,而他本人说他一天也没有工作过,天天在玩,他是带着玩的心情去工作。
北京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韩济生院士经常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总是精力充沛、精神焕发,是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极大的兴趣,在放松的心理状态下能够长时间工作,因而,做出了极大的成绩。
人的生活应当丰富多彩,当你头脑发木、记忆力下降、工作和学习效率迅速下降,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表现时,应当改变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学会放松,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治疗主要是减轻临床症状,有些方法对某个病人有效,但对另一病人可能无效,所以,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抗抑郁药物以及减轻疼痛、不适和发热的药物。
美国科学家用肉碱在治疗此病中得到满意的效果。
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瑜伽、太极拳、理疗、疗养、催眠术和生物反馈方法,经过治疗和调理,大约三分之二的病人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并恢复到健康状态。
范先生最近经常感到浑身没劲,身体上虽没有什么毛病,可就是打不起精神,工作也不像以前那么有干劲,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
上班很累,下班更累,出去玩又觉得没时间,吃饭又怕发胖,去商场一见那么多人心里就烦,总之一句话:“没意思”。
有时候还觉得胸闷,甚至上楼都还需要歇息,多次去医院检查都没有什么严重的疾病发现。
只是自己始终感觉身体不对劲,就像大病缠身。
他周围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这种状态在城市的白领阶层比较多见,虽然他们的工作不像体力劳动者那么辛苦,但心理上总觉得压力更大,因此精神上也更觉疲劳。
这种状态就是处于疾病前期的亚健康状态,是一种目前被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表现,即介于正常生理状态与疾病状态的第三态。
1.疲劳是机体超负荷工作的信号
疲劳是一种信号,它提醒你,你的机体已经超过正常负荷,应该进行调整和休息。
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诱发疾病。
有的人经常疲惫不堪、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烦躁、易怒、腰酸、背痛、头晕、眼花、失眠、嗜睡、神经衰弱、全身乏力、神志恍惚、食欲不振,长期疲劳却查不出明确的原因,虽经常服用健脑安神、开胸顺气等药物,而全身倦怠的症状却始终得不到改善。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疲劳状态,应引起注意。
2.疲劳是一种病前状态和致病因素
越来越快的都市节奏使疲劳作为一种病前状态和致病因素,已经笼罩到越来越多的个人,结果将使个人和整座城市的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上海医科大学健康教育教研室最近对上海市市民的疲劳状况作了抽样调查。
结果发现,18~45岁的中青年中将近1/3的人长期处于不同程度的疲劳状态。
其中眼疲劳患者之众更为全国之最,比例高达47.1%。
疲劳使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疾病发生率上升。
据卫生部门调查,30~50岁的中青年中,脂肪肝患者已达11.2%;10~30岁的肿瘤患者比例比5年前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这两种疾病都与疲劳过度又缺乏锻炼有很大关系。
3.疲劳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现象
说到疲劳,相信几乎人人都曾有所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现象仿佛已司空见惯:背着沉重书包的学生们(包括小学生、中学生们),天天学校、家里两点一线,复习、考试,考试、复习,年复一年,月复一月,鼻梁上的镜片越来越厚,几乎个个都成为“特困生”;整日西装革履的外企员工,虽为“白领”一族,高薪水却也高节奏,时时加班,还得常常看老板的脸色,精神紧张,压力太大;网上飞虫整日在网上冲浪,长期沉浸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昼夜不分,支付的是身体这个本钱;公司经理们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没日没夜地应酬,日夜兼程地出差,劳心劳力,身心疲惫不堪;出租车司机长期超负荷运转,披星戴月,餐无
定时,车疲人困;运动员训练过度,赛事紧张,体力消耗过大,真累;体质虚弱者精神不振,心慌虚汗,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一些积劳成疾者,拖着一个病身子,只有感慨人生的不幸了。
疲劳的感觉真是太普遍了,不是吗?就连襁袍中的婴儿,也常常是哭着哭着便吮着手指睡着了。
姥姥说:毛毛头哭累了。
大家都知道,“累了”是口头语,“疲劳”是书面语,其实两者是一回事。
可以很肯定的说,在现代社会里,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4.用脑过度、睡眠不足可严重降低人类寿命
上海市的一项随机抽样调查显示,有59.6%的脑力工作者每天用脑时间长达10小时;40.2% 的学生每天伏案学习至深夜,成为缺少睡眠的“特困生”;另外,28.4%的体力劳动者,其业余时间也花费在各种脑力活动上。
调查表明,用脑过度已严重地危及到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据统计,1994年上海地区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全市各类职业人群平均提早死亡3.26岁,其中15.6%发生在35~54岁的早死年龄段。
可见用脑过度的后果是多么地严重!
很多人在大脑疲倦初起之时,喜欢采用一些使大脑兴奋的措施来刺激自己,以便能够继续工作或学习,如大量地抽烟、喝浓茶、饮烈酒以及用凉水冲脑袋等等。
西方人的办法也大同小异,如抽雪茄或香烟、饮咖啡或摄入其他具有兴奋作用的物质等。
实际上,除非所用的方法和物质确实能够改善脑细胞的生理过程,促进脑细胞的疲劳修复,否则都是不合适甚至是危险的。
因为如果人们常用兴奋大脑的方法强迫大脑继续工作,则会加重心理疲劳,加重脑细胞的损伤。
5.孩子的心理疲劳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重要因素
近来社会学家和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心理疲劳。
有些孩子几乎每天放学回家都对父母说:今天累死了!孩子们所说的“累”是指在学习之后产生的一种疲劳感。
这种疲劳有些属于生理疲劳,但更多的则属于心理疲劳。
孩子的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上的弦绷得太紧、精神上的压力太大而导致的。
是孩子主观体验的一种疲倦感。
它的危害性不仅在于会引起孩子的生理疲劳,而且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心理疲劳严重的,还可能发展成为心理变态,影响孩子的整个身心健康。
笔者一位同学的女儿是一名初中生,有一天突然从自家5楼跳了下来,虽然没有摔死,但也落了个下肢截瘫的后果,其原因就是因为学习负担太重、压力太大,导致心理疲劳而长期得不到调整所造成的。
十、健康最大威胁来自亚健康
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人70%属于亚健康人群,而其中的70%左右都是知识分子。
由于长期透支健康,很多人不是这病就是那病,有的人甚至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