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2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我发现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困难。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决定在下节课中采用更具体的例子和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深入理解。
另外,我注意到学生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时,有时会对文章的深刻意蕴感到困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挖掘文章的内涵,我计划在下节课中引入更多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同时,我也会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红色文学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打下基础。
-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如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突破理解上的障碍。
3.体验式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章所描绘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理解和体验。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鲁迅先生或其他历史人物,体验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记、信件等原始文献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
在上完《为了忘却的记念》这节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意识到在讲授红色文学背景知识时,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通过生动的故事或图片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文学的历史背景,并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讲授文章时,我应该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同时,我也应该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创作读后感、讨论等形式,表达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撰写读后感,提升情感共鸣。
-组织课堂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对文章背景、作者生平、文本内容的详细讲解,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框架,确保学生对文章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
2.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分析。
3.红色文化背景的理解。
难点:
1.文章深刻意蕴的挖掘。
2.鲁迅先生情感表达的细腻度理解。
3.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的认识。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为了忘却的记念》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完成课后练习和撰写读后感。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阿Q正传》
-茅盾《子夜》
-钱钟书《围城》
-采用互动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如提问学生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
-结合文章内容,设计悬念,如探讨鲁迅先生为何要“为了忘却的记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通过思想碰撞,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讨论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深入学习红色文学的历史背景,了解其他红色文学作家的创作特点。
-探究鲁迅先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塑造手法和人物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研究鲁迅先生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如《狂人日记》中的讽刺和批评,以及《阿Q正传》中的讽刺艺术。
-分析鲁迅先生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如《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的精炼、含蓄的语言表达。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文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文章知识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为了忘却的记念》相关的拓展知识,如鲁迅其他作品和红色文学的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为了忘却的记念》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文章的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2.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如在线课堂管理系统、电子书籍等,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使用在线课堂管理系统发布预习资料和课后作业,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复习。
-利用电子书籍和数据库,提供更多拓展阅读材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实物教学:使用实体教具,如历史文物、书籍等,让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和感受历史,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体验性。
5.对比分析:选取其他红色文学作品,对比分析其与《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异同。
6.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鲁迅先生在红色文学中的地位与贡献。
作业布置:
1.深入阅读《为了忘却的记念》,完成课后练习。
2.撰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红色文学作品的读后感。
教学目标:
1.了解红色文学背景,认识鲁迅先生在红色文学中的地位与贡献。
-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知力。
-展示鲁迅先生的历史照片和手稿,增强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直观认识。
-播放与文章背景相关的纪录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的时代背景。
课后作业
1.阅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分析比较两篇文章中的讽刺手法,并撰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结合《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内容,思考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悟。
3.选择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如《呐喊》《彷徨》等,分析鲁迅先生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文学风格和主题思想,并撰写400字左右的分析文章。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章,深入挖掘主题思想。
-教师提供指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文章中的‘忘却’与‘记念’有何深层含义?”
-学生分享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主题。
2.运用对比分析法,将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与《为了忘却的记念》进行对比,突出其写作手法的特点。
4.结合红色文学的发展背景,分析鲁迅先生在红色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论文。
5.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日记、信件等原始文献,了解其创作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并撰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
补充说明:
1.阅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分析比较两篇文章中的讽刺手法,并撰写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展示与文章相关的历史文物,如革命时期的实物,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提供鲁迅先生的作品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加深对鲁迅先生文学成就的认识。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鲁迅为何要‘为了忘却的记念’?”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内容做好准备。
-选取鲁迅先生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其写作手法的共性与差异。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3.结合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播放相关历史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情境,增进对红色文化时代价值的认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文章,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红色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4.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了解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在红色文学中的地位,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为了忘却的记念》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
4.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学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围绕《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阅读、分析鲁迅先生的原文,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精炼、生动的语言描述事物,抒发情感。
-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日记、信件等原始文献,了解其创作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鼓励学生在课后选择以上方向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研究,形成研究报告或心得体会,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通过拓展与延伸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红色文学的价值,还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同时,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将得到锻炼和提高。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2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为了忘却的记念》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24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教学内容:
1.红色文学背景介绍
2.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原文阅读与分析
-王蒙《青春万岁》
这些作品均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们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命运,与《为了忘却的记念》一同阅读,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鲁迅及其他作家的文学成就,以及红色文学的发展脉络。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了解其文学观的形成过程。
-对比分析鲁迅先生不同时期的作品,探讨其文学风格的演变。
3.文章主题与写作手法探讨
4.相关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
教学步骤:
1.导入:简要介绍红色文学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阅读原文:指导学生朗读《为了忘却的记念》,感受鲁迅先生的语言魅力。
3.分析文章: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文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提示:注意分析两篇文章中的讽刺对象、讽刺手法和讽刺效果,结合具体文本进行分析。
2.结合《为了忘却的记念》的内容,思考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悟。
-提示:关注文章中对革命先烈的纪念,以及对未来社会的期望,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选择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如《呐喊》《彷徨》等,分析鲁迅先生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文学风格和主题思想,并撰写400字左右的分析文章。
-提示:关注鲁迅先生在不同时期作品中的文学风格变化,以及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4.结合红色文学的发展背景,分析鲁迅先生在红色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论文。
-提示:关注鲁迅先生在红色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分析其对红色文学发展的重要作用。
5.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日记、信件等原始文献,了解其创作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并撰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读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