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指数函数的概念 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指数函数的概念课时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3课时指数函数概念
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指数函数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发展数学抽象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设计
引导语:对于幂( >0),我们已经把指数的范围拓展到了实数.上一章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对幂函数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了研究一类函数的过程和方法.下面继续研究其他类型的基本初等函数.
问题1: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成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要生活方式.由于旅游人数不断增加,A,B两地景区自2001年起采取了不同的对应措施,A地提高了景区门票价格,而B地则取消了景区门票.表4.2-1给出了A,B两地景区2001年至2015年的游客人次以及逐年增加量.
表4.2-1
时间/年A地景区B地景区
人次/万次年增加量/万次人次/万次年增加量/万次
2001 600 278
2002 609 9 309 31
2003 620 11 344 35
2004 631 11 383 39
2005 641 10 427 44
2006 650 9 475 48
2007 661 11 528 53
2008 671 10 588 60
2009 681 10 655 67
2010 691 10 729 74
2011 702 11 811 82
2012 711 9 903 92
2013 721 10 1005 102
2014 732 11 1118 113
2015 743 11 1244 126
比较两地景区游客人次的变化情况,你发现了怎样的变化规律?
师生活动:(1)追问①:能否作出A,B两地景区游客人次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并结合年增长量,说明两地景区游客人次的变化情况?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师利用Excel作出A,B两地景区游客人次变化的图象,直观感受A,B两地景区游客增长的情况.
(2)追问②:用“增加量”刻画B地景区人次的变化规律不直观. 能不能换一个量来刻画?
教师指出,可以用“增长率”,即从2002年起,将B地景区每年的游客人次除以上一年的游客人次,看看能否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动手计算,教师利用Excel算出B地景区游客人次年增长率为常数.
(3)追问③:能否求出两地景区游客人次随时间(经过的年数)变化的函数解析式,并根据解析式说明两地景区游客人次的变化情况.
如果设经过x年后的游客人次为2001年的y倍,那么.
设计意图:通过寻求A,B两地景区游客人次增加的规律,引出用函数刻画指数增长的问题,为抽象出指数函数作准备.
问题2:当生物死亡后,其机体内原有的碳14含量会按确定的衰减比率(称为衰减率),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按照上述变化规律,生物体内碳14含量与死亡年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追问①:生物死亡后体内碳14含量每年衰减的比例是多少?
追问②:能否求出生物体内碳14含量随死亡年数变化的函数解
析式?
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类比问题1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函数刻画碳14衰减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碳14衰减的规律,引出用函数刻画指数衰减的问题,为抽象得到指数函数作准备.
问题3:比较问题1,2中的两个实例:B地景区游客人次增长的函数解析式与碳14衰减的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征?
师生活动:从解析式上来看,如果用字母代替底数1.11和,那么上述函数和就都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其中指数是自变量,底数是一个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从而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指数是自变量,定义域是R.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两个实例,概括它们的共同本质特征,从而得到指数函数概念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发展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例1:已知指数函数,且,求,,的值.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要求出,,的值,应先求出的解析式,即先求出的值.而已知,可由此求出的值.
设计意图:通过求函数解析式,并根据解析式求出不同的函数值,从指数函数的对应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角度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
例2:(1)在问题1中,如果平均每位游客出游一次可给当地带来1000元门票之外的收入,A地景区的门票价格为150元,比较这15年间A,B两地旅游收入变化情况.
(2)在问题2中,某生物死亡10000年后,它体内碳14的含量衰减为原来的百分之几?
师生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得出A、B两地旅游收入的函数,教师利用geogebra画出图象,得出交点坐标,进而得出两地收入的变化情况.
(2)利用geogebra进行计算第(2)小问.
(3)教师指出:在实际问题中,经常会遇到类似于例2(1)的指数增长模型:设原有量为N,每次的增长率为,经过x次增长,该量增长到y,则=,其中表示增长率;还可以表示为=,其中表示衰
减率.形如的函数是刻画指数增长或指数衰减变化规律的函数模型.
设计意图:在引入概念的两个实例基础上,利用指数函数概念进一步解决与两个实例有关的问题,从而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问题6: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是怎样通过实例问题1,问题2得出指数函数的?
(2)指数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和研究过程,巩固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
(五)目标检测设计
1、课堂检测
教科书第115页练习1,2,3
设计意图:1 ,2题利用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从不同角度推动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概念,学会表示指数函数,体会指数增长或衰减;3题考查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三题均属于水平一题目.
2. 课后作业
教科书第118页习题4.2第1,2,4,7,8题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1,2,4题属于水平一题目,7,8题属于水平二题目.
(六)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