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金的《寒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寒夜》讲述的是一个苦难的故事。
为了与之相呼应,巴金的小说语言选择的是一种忧伤与哀婉的语调。
这种语调是深刻表达苦难现实的语言基调,也是巴金在叙述语言上的一种自然选择。
内容提要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卷1-6期)。
几十年过去了,其魅力丝毫未减。
是一部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作品。
本文试从人物形象、叙述策略、思想内涵三个方面,对《寒夜》的成功之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论,从
而使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寒夜》所蕴含的独特。
文章结构如下:
一、《寒夜》的人物形象。
二、《寒夜》的叙述策略。
三、《寒夜》的思想内涵。
论巴金的《寒夜》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中的颠峰之作。
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
卷1-6期)。
《寒夜》体现了作家的人格与人生态度。
巴金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于他正直伟岸的人格力量,还在于他用艺术手段成功地揭示了人类“软弱”
的灵魂。
对于一位小说家来说,这更了不起! 巴金是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的:他剖析着自己,同时也在剖析着人类的灵魂——“我是人类苦难的歌手!”而《寒夜》正是“人类苦难”曲中最动人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章。
《寒夜》成功之处在于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文风。
在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叙述策略、思想内涵三个方面浅谈自己对《寒夜》的理解。
一、《寒夜》的人物形象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少不了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何谓成功的人物形象?那种好就好得不得了,坏就坏得不得了,好坏两极背反写人物的方法是简单的,低
层次的,而由此刻画出的人物也绝对不是受观众喜爱的丰满的人物形象。
写人应当写真实的人,写具有复杂性格的人。
当然复杂性不等于多元性,而是在规定性前提下具有的复杂性,这是符合文艺辩证法的。
《寒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加尊重人物的客观真实性,不再对人物作简单的情感判断,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复杂。
正如作者所说,《寒夜》中的“三个人都不是正面人物,也都不是反面人物;每个人有是也有非”。
(一)汪文宣——典型的悲剧人物
汪文宣是《寒夜》最大成就之一。
凡是读过《寒夜》的人,都不能不对他
留有深刻的印象。
曾是上海某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是一个有理想、有热情的年青人。
受“五四”新思想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并由自由恋爱而结婚,也曾是反封建的勇士,怀着满腔“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和宏伟志向走向社会,想创办“乡村家庭化的学堂”,报效祖国。
然而,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腐败的社会制度,贫穷、疾病的折磨,使理想和热情付之东流“让那一大段时期的现实生活毁掉了”。
成为软弱者的典型。
复杂的生活经历使他性格裂变,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忍耐和妥协成为汪文宣的主导方面,懦弱无能、与世无争,逆来
顺受,不敢抗争,奉行“为了生活,可以忍受”的新处世哲学。
他怕见上级注视的目光,怕上级不满的话语,甚至连上级轻声地咳嗽,也要疑心是否有怪罪自己的意见,总之他整天工作在担惊受怕环境里,严重地摧残了他身心的健康。
对妻子也是如此。
他带着强烈的念头去找她,可看到妻子同和别的男人有说有笑,只觉得心里发冷,却不敢迎着他们走去,最终“只有垂头扫兴地走回自己的办公地方去了”。
真是一个可怜虫,尽活到了“有话不敢讲,有思想不敢想的可怜地步”。
在家庭婆媳争吵中,他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他不敢批评谁,也
不敢批判是非曲直。
只能以自虐企图获得她们的同情,从而平息纷争。
另一方面,汪文宣正直、善良、有正义感,内心也有对黑暗现实的不平与愤恨,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竭力想保持住好的品质。
他老实、正派、不阿谀殷勤,给上司祝寿,都敬酒唯他不去。
让他给一个国民党候补委员、政界红人写吹捧时,他不知道应该写什么,最后写成后他却在骂自己“谎话、完全谎话”,话中充满了对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愤怒。
善良的他在病重的最后时刻,也没将他病重的消息告诉树生,却忍受极大痛苦写下“我愿她幸福”的遗言。
对年迈的母亲也一肚的歉疚。
那么是谁阻止了汪文宣的前进步伐,使他由“五四”时期反封建礼教的勇士,逐步蜕变落伍者,懦弱者的呢,是那吃人的封建专制主义、封建礼教和黑暗腐朽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汪文宣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代表,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小人物。
(二)曾树生——个人主义者
曾树生的经历与汪文宣相差无几,都是大学毕业,有过相同的理想,最后生活所逼,也只能在川大银行过着“花瓶”生活,且与婆母多次冲突。
健康、漂亮的她追求幸福和自由,她无法容忍丈夫毫无生气的生活方式和婆婆的恶语中伤,整个家庭都笼罩着一股死亡的气
息,她感到了压抑,并本能地企图摆脱这种压抑,于是她面临着道德的抉择和感情的折磨。
最终因受不住生活希望的诱惑而离弃了丈夫和家庭。
完全是一种个人意义上的追求幸福。
从小说文本看,巴金强调的是她选择了敢于改变的生活方式的道路,而没有恪守中国传统道德所要求妇女那样陪同这个毫无希望的家庭去牺牲。
因而也谈不上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她只是一个困境中
企图拯救自己的妇女,她靠自己的选择来确定自己的生活价值意义。
因此,在这个人物身上产生出一种反道德、重自我的新型现代女性的道德特征。
二、《寒夜》的叙述策略
叙述策略是形式层面上的,简单说是指文本意义上的。
文学作品如果不讲究叙述策略,不讲究文采,则文学的意义势必会大大降低。
大凡名家,其文学作品除了思想之深刻,往往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二者的珠联璧合,才能使文学作品成为影响深远的名作。
阅读巴金的小说《寒夜》,我们可以体察到小说中独特形式的审美。
而独特形式所蕴含的是沉郁的审美,它构成了小说的一道独特风景。
首先,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与氛围的制造上。
《寒夜》讲述的是一个苦难的故事。
为了与之相呼应,巴金的小说语
言选择的是一种忧伤与哀婉的语调。
这种语调是深刻表达苦难现实的语言基调,也是巴金在叙述语言上的一种自然选择。
这种语言基调构成了巴金情感宣泄的一种载体。
小说中的“寒夜”世界的阴暗令他十分伤感。
他的情感常常会自觉流泻笔底。
因此,他的语言世界是忧伤与哀婉的。
同时,人物的悲苦状态,都召唤着这种忧伤的语言。
小说中大量运用对比场面,强化主人公的悲剧人生。
巴金以“寒夜”作为作品意境的中心,以“寒夜”聚合着人物内心与外界、主观与客观二重世界。
在小说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诸如“阴暗寒冷”的住房,“永远带着愁容”的天,“一片黯淡的
灰色”的马路等等这样的句子。
它形成了一种沉郁哀婉的审美风格。
其次,与忧郁的语言相一致的,是巴金十分重视人物内心的剖析。
他十分致力于细腻展示人物的忧郁心理,使得这部作品兼具心理结构的特征。
《寒夜》写的是几个普通"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琐事,以此来折射当时的社会现实。
作品围绕着"汪家"这个点,主要通过汪文宣、曾树生的活动和感受,广泛地展现了那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
作品以人物心灵的内在冲突来折射外在的现实生活与人的生存愿望的失衡状态。
整部作品情节简约,节奏徐缓,以人物的心理变化和心灵的挣扎来推动
情节的发展。
这些细腻的心理描绘与忧郁的语调十分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入木三分地写出了底层家庭生存的苦难,小说平淡的情节焕发出奇异的神采。
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夕内心“去”与“不去”两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小说中的汪文宣是一个可怜又可悲的小人物。
他与世无争又善良正直,他不满黑暗的现实,但这种不满,他既不敢明言,也不流露出来,只能在心里自叹自语。
因此,巴金作品中的汪文宣有很多富有个性色彩的内心独语。
内心的
怨艾和内心的自责,构成了汪文宣进行自我调剂的两种手段。
作品通过他如泣如诉式的内心独语,写出了汪文宣这个小人物卑微懦弱的心理和性格,写出了他精神上的痛苦历程。
这种着力于人物内心描写的叙述策略,使小说着眼于人物的精神状态,也使作家的情感与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痛苦紧紧关联,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忧伤的审美效果。
另外,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文风是小说的突出特征。
阅读完小说,我们发现故事的发展并无突然的巨大的波澜,一切都是平淡的,平淡得“就像一个带病的老车夫”拖着车子“慢慢地往前走”一样,情节以非常徐缓的节奏向前发展。
巴金常常将剧烈的现实冲突潜藏到叙事话语的背后,淡化现实世界外在的种种对立,而是让这种对立移植到人物的心里冲突中去。
因此,小说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叙述。
且作家又往往致力于细微地表现其起伏变化,因而使平淡的故事焕发出奇异的神采。
情节上的淡化,人物心灵世界摇曳多姿的描写,使故事增添了丰富的韵味。
三、《寒夜》的思想内涵
巴金写《寒夜》是为“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
是为了“宣判旧社会、旧制度的死刑”。
小说始终将这个家庭的悲剧放在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展开。
战争的威胁,
时局的混乱,官僚的腐败与自私,贫富的悬殊,失业与逃难的恐惧,成为这个家庭所无法承担的压力。
作者以汪文宣的家庭为中心,适当地将笔墨延伸到这个家庭之外,写出了另外一些普通人的悲剧。
如:汪文宣的同学唐柏青、同事老钟。
这些悲剧进一步证明,汪家的悲剧不是偶然的,它不过是整个社会悲剧的一个缩影。
汪家的悲剧原因还在于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的冲突。
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社会是畸形的,仍然属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
中国文化和这个国家一样处在十分危险的境地,旧的依然强大,新的还不曾真正建立,新旧文化的冲突让中
国人在精神上无所适从。
汪家的悲剧直接的原因是汪母和曾树生没完没了的争吵,而她们的争吵实际上是新旧两种不同观念的交锋。
正是这种"文化意识(包括人生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的相左,使婆媳之间达到了一种'有我没她,有她没我'的难以调和的对立状态" 。
两个其实都非常善良的女人因此如同敌人,她们互相仇恨,互相挖苦、讽刺。
她们虽然都爱着文宣,但这种爱在她们观念上的冲突面前却变得那样的微不足道,无能为力,她们明明知道这种无休无止的争吵会给文宣带来无穷的痛苦,但又无论如何无法避免,是她们把自己所爱的人送进了坟墓。
巴金写出了知识分子的悲惨的命运以及他们的致命的弱点,就是懦弱。
对于人性的弱点的揭示与批判可以看做是《寒夜》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的确,导致汪家悲剧的重要原因正是包括汪文宣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在人性上的严重的缺陷。
汪文宣同时被两个女人爱着,这应该是这个家庭和谐相处的最好的基础,但是在汪文宣那里这个和谐的基础却成了两个女人仇恨滋生的温床,她们用各自的方式爱着他,而性格懦弱的他却无法用爱去调和她们的分歧。
他爱妻子,也爱母亲,但他把爱看作是无条件的让步,任两个女人的仇恨肆意蔓延。
懦弱无能、谨小慎微是这个“老好人”的致命弱点。
除此之外,作者还对人的普遍的性格弱点比如女人的自私,做了深入的审视。
汪母的自私最明显地表现在她对儿子的爱上。
巴金说:"汪文宣的母亲的确非常爱儿子,也愿意跟着儿子吃苦。
然而她的爱是自私的。
她不甘心同别人分担儿子的爱。
这种自私使她把对儿子的爱转化为对媳妇的极端的憎恨。
曾树生的弱点同样在于她的自私。
她追求个人的幸福与快乐,她爱文宣,但她忍受不了家庭的贫穷,忍受不了黑暗冷静与寂寞,也无法摆脱物质享受的诱惑。
她宁愿靠做"花瓶"去换取物质上的享受。
尽
管是生活所迫,尽管有时她也受到良心的责备,但她似乎只有在这些场合才感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感到生命活力。
《寒夜》不是一个慷慨激昂之作,小说的文字反而显得异常的朴素、简洁、干净。
巴金在《寒夜》这部小说中多次提及"夜的寒气",这是巴金对自己周围环境的不满和憎恨,充分表明了他在寒夜里对光明和温暖的强烈渴望。
巴金的这部《寒夜》从侧面也很好地描述了我们那段沉重的历史,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寒夜》、谈《寒夜》、关于《寒夜》作者: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3年4月北京第1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主编:吴宏聪范伯群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第1次印刷)。